發表日期 3/29/2022, 5:56:11 PM
明日德 陽天氣 多雲間陰有小雨 14 ℃~21℃
三星堆又雙�� 要上新瞭!
這次是一個 全新的展館!
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破土動工。 新館總投資14.33億元人民幣,預計明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力爭2023年底完成布展正式開放 。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長這樣
新館將展示三星堆祭祀區新齣土的文物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設是2022年全省重點推進項目之一,也是建設三星堆國傢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館位於三星堆博物館內,占地麵積66畝,建築麵積5.5萬平方米,是現有展館的5倍,由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聯閤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承擔設計和施工任務。
新館總投資14.33億元人民幣,以“堆列三星,古蜀之眼”為核心設計理念,突齣“協調性”“消隱性”“實用性”三大特點,統籌考慮與遺址公園及博物館園區的關係,緻力於打造一體化的博物館群落。新館以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為目標,緻力於打造成為國傢級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新典範。
據瞭解, 三星堆新館展陳將緊扣“古城古國古蜀文化”主題展開。除展示三星堆博物館1、2號祭祀坑文物外,還將陳列展示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齣土的文物。 此外,新館將具備智慧博物館功能,藏品將突破時空限製,內容更加豐富,展陳方式更加多元,讓遊客能夠更加深入地體驗燦爛的古蜀文明。
外觀:三個單元體麯綫優美 寓意“堆列三星”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設計方案,由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聯閤體的方案成功當選。
新館方案體現瞭怎樣的設計理念和構思?未來這裏又會給觀眾帶來怎樣的觀展體驗?29日,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劉藝和三星堆博物館景區管委會規劃建設部部長硃亞蓉就此接受瞭媒體采訪。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劉藝介紹,三星堆博物館新館一共三個單元體。但從設計方案上看,三個單元體外立麵以波浪形麯綫連成一體。這種設計暗藏瞭新老博物館文化上的傳承。
“在進行三星堆新館方案設計之前,我們的設計師曾經多次前往三星堆博物館參觀,對三星堆文物以及舊館建築留下瞭深刻印象。”劉藝介紹,在新一代設計師眼裏,新館設計並非意味著對舊館文化全麵顛覆,建築設計如何體現傳承並且從整體風格上保持一緻,是他們非常想實現的目標。
設計師們發現,三星堆博物館青銅館的螺鏇外牆早已成為三星堆博物館的標誌,“我們將這種麯綫延續發展,並從三星堆青銅麵具、青銅人頭像上無處不在的青銅眼的綫條,作為三個堆體外形和內部空間的控製麯綫。” 新館屋頂采用斜坡覆土形態,建築消隱融入環境,與一號館形體左右呼應;建築形成三個沿中軸排列的覆土堆體,也寓意“堆列三星”。 此外,三個堆體的平麵控製綫延長相交於一點,讓建築生成獨特的形體韻律。博物館主體建築外形追求與地貌、史跡及文物造型藝術相結閤的神韻,也體現瞭博物館“館園結閤”之特色。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在“顯”與“隱”、“新”與“舊”、“分”與“閤”之間,設計者尋找到瞭巧妙的平衡點,以恰當的姿態迴應園區復雜的建築現狀和曆史文脈。劉藝認為,這種設計理念應該就是方案能夠從全球競爭者中勝齣的原因,“在整體協調的基礎上,既有標誌性又避免瞭特立獨行和嘩眾取寵。我們希望能把三星堆遺址園區打造成‘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四川文旅形象的新擔當,國傢級遺址公園保護與利用的新典範,世界級文化遺産旅遊的新目的地。”
展廳:均為靈活無柱、可分可閤的開敞空間
對觀眾而言,博物館新館最讓人關注之處在於將以何種方式呈現三星堆文物的震撼。劉藝介紹,新館館內的建築設計也暗藏匠心。
三星堆新館共三個堆體,東側兩個堆體為展陳空間,西側一個堆體為後勤庫區。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進入“時空螺鏇”序廳,螺鏇樓梯環繞放大6倍的青銅大立人雕塑,讓遊客切實感受古蜀文明“沉睡數韆年,一醒驚天下”的震撼。至於參觀路綫也設計得相當靈活,遊客既可以通過“一筆動綫”連續參觀全部展廳,也可以單獨“點菜”。據介紹,新館共6個常展廳和1個臨展廳,展覽麵積1.8萬平方米。結構設計采用鋼桁架樓蓋,保證展廳均為靈活無柱、可分可閤的開敞空間。一樓設計瞭“古城古國”“古蜀文明交流”“考古發掘曆程”等主題展廳。在參觀完一層後,觀眾還可以通過螺鏇樓梯進入二層 “圓形劇場”觀賞情景短劇,再參觀“藝術、神話與祭祀”展廳、“文物重器專題”展廳、“新考古成果”展廳。
三星堆新館還包含地下一層。觀眾通過螺鏇樓梯進入負一樓以後,這裏設計瞭遊玩兒童樂園和學術報告廳。未來,孩子們可以在這裏通過遊戲的方式愛上考古和文物,觀眾也可以在這裏聆聽到考古大咖們的學術報告。
在新館,觀眾可以看到哪些精彩展陳?硃亞蓉介紹,新館基本陳列將強化且緊扣“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這一考古學文化定性而展開,夯實既有研究成果,豐富最新考古信息,除展示三星堆博物館一、二號祭祀坑文物外,還將係統陳列展示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重大考古發掘中齣土的文物。
目前,博物館已經啓動新館基本陳列的策劃工作, 展示三星堆文物技術與藝術之美,講述文物背後所蘊含的古蜀曆史文化,闡釋古蜀文明在中華及世界文明形成發展進程中的價值地位 。不僅如此,建成後的新館還將具備智慧博物館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讓新館突破藏品展陳的時空限製,豐富藏品的展陳方式,擴展展陳內容,提升與遊客的互動,打造一個將文物、遺跡和智慧城市融於一體的三星堆博物館智能生態係統鏈,讓遊客能夠更加深入地體驗古蜀國所創造的燦爛文明。
公共空間:“古蜀之眼”是點睛之筆
在三星堆新館設計方案中,“古蜀之眼”的概念無所不在。劉藝錶示,“在我們看來,三星堆最有特點的文物除瞭青銅麵具,就是眼睛。它們是古蜀人眼睛崇拜的體現,也是古蜀人希望通過眼睛探索未知的體現。它們穿越時空,仿佛和觀眾默默對話。同樣,博物館也是‘看’的建築藝術,所以我們希望把二者聯係在一起。”
在博物館新館中,敦實厚重的立麵透齣“古蜀之眼”,嚮遺址區方嚮眺望。這雙巨大的眼睛巧妙地容納瞭“時空螺鏇序廳”和“圜流古今劇場”兩個節點空間,為公共空間引入瞭自然光綫,更象徵著三星堆文化對外展示的窗口,是古蜀文明穿越古今凝望世界的隱喻。
設計概念圖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供圖
在“時空螺鏇序廳”,環形的青銅樓梯環繞青銅大立人螺鏇嚮下,與二號館環繞青銅神樹螺鏇嚮上的中庭遙相呼應, 嚮下探秘古蜀之源,嚮上展開未來之旅,“應天接地”,形成新舊建築之間的對話與傳承。 在“圜流古今劇場”,遊客可以觀賞一場來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劇。
三星堆新館外立麵采用玻璃幕牆和青銅遮陽闆,堆體部分采用乾掛米黃石闆,虛實對比,形成三星堆標誌性的“古蜀之眼”。“我們希望到三星堆的觀眾既能通過古蜀之眼內望曆史,也可透過‘眼睛’,駐足欣賞老館與遺址的景色。”
劉藝錶示,三星堆新館建設中,還重新利用景觀設計融閤建築,消解軸綫,讓園區重新融閤成為完整的生態公園。“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建設,將重塑園區空間格局與遊覽體驗,在時光長河中留下刻度與烙印,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標。
期待三星堆新館早日建成!
明年底,一起去看!
來源 | 四川日報
編輯 | 孫暢 責編 | 張慶 杜敏 孫暢 監製 | 張舉 袁昱
往期新聞迴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