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20:29 PM
copyright三劍客 題圖/大唐
前幾日,我給曉旭打瞭個電話,算一算已經好久沒有聯係瞭。電話通瞭,還是那個熟悉的聲音。
聽他講,今年轉業瞭,迴老傢瞭,讓我有點驚訝。因為曉旭年齡不大,是個乾勁十足的小夥子,本以為要在部隊大展宏圖,卻沒想到急流勇退。不過也好,換種活法,也是不錯的選擇。
電話扣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又把我的思緒帶迴西北那座叫滿城的軍營,想起機關樓二樓右拐的那間辦公室,想起我的“三劍客”,似乎一切都發生在昨天。
那年,我在宣傳科工作,主要負責新聞。為瞭加強力量,領導專門從基層抽調三個報道員,鬆林、曉旭和袁見。其中,鬆林是下士,曉旭和袁見是列兵,由我負責管理,他們也就成瞭我的“三劍客”。
以前我都是單槍匹馬,現在人多瞭,讓本來不大的辦公室顯得有些擁擠。不過,人氣旺瞭,也熱鬧瞭。為方便工作,我指定鬆林為牽頭人,三個人集中生活,還成立“三互”小組,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鬆林以前在連隊當文書經常寫廣播稿,曉旭和袁見都是大學生,三個人的基礎都不差。至於能否帶好他們,我心裏沒底,畢竟自己的水平很一般。
客觀上,當時任務很重,根本沒有單獨時間去係統學習,隻能乾中學、學中乾。雖然隊伍壯大瞭,但分給我的活也更多瞭。
細數一下,從日常新聞報道到單位的廣播、電視和報紙,再到照相攝像、製作宣傳展闆以及各類文化活動,還有大量臨時性的工作。忙是常態,纍是狀態,如果有喘息的機會,基本上都在夢鄉裏。
不管怎樣,把文字功底練紮實是最關鍵的。每天,我要求他們讀半小時報紙,手抄一篇優秀稿件,再看看軍網上兄弟單位刊發的文章。如有時間,我會對他們寫好的稿子逐個點評。
可能,我的要求過高,也可能因為他們在基層時間都不長,寫稿子站位把握不準,常常寫不透徹,導緻我有時很著急,說話聲不由地大瞭些。大多時候,批評多於說教,現在想想有些後悔。
鬆林,很靦腆,喜歡悶著頭乾,就算挨批,也會把委屈埋在心裏;曉旭,性格開朗,想法多,經常冒齣一些新觀點,是重點“打壓”對象;袁見,時常戴個眼鏡,話不多,愛琢磨事,心裏有自己的小算盤。
每個人特點鮮明,也願意吃苦,虛心學習,這是難能可貴的。
無論再忙,他們寫稿從未中斷過。漸漸地,稿子寫得有模有樣,至少在單位的“軍營之聲”廣播、“戰神”電視台新聞以及政工網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那個時候,各級更看重紙媒,軍報、軍區報紙刊發的稿件“含金量”更高些,這也是我們主攻方嚮。當然,想要在報紙上刊發,還是要下些功夫。
先找綫索,後寫稿,這是我給他們定的原則,如果隻是坐在辦公室裏一頓亂寫,稿子是不會有生命力的。他們寫之前,我會問問主題,可以的話再動筆,堅決不做無用功,寫一篇就有一篇的效果。
剛開始,我改起來很費勁,有時改得麵目全非。但在反復打磨中,漸漸地,他們的文章“有型”瞭,改起來也輕鬆多瞭,三個人的名字陸續變成鉛字,讓我很開心。
很難忘,加班的日子。雖然夜很深,但是心裏充實,雖然很纍,但是歡聲笑語從沒少過。其實,大多時候,我們分散在各個點位忙碌著,電視台、大禮堂、軍史館等等都有我們的身影。
很難忘,周末的時光。這是難得的輕鬆時刻,在我的宿捨支起桌子,打開電磁爐,熱氣騰騰的火鍋就燉瞭起來。鬆林負責配料,曉旭和袁見負責洗菜、擺碗筷,兼顧倒酒。
觥籌交錯中,大傢忘記瞭所有的疲憊。
很難忘,外訓的時候。條件艱苦,任務很重,但是每個人乾得熱火朝天。鬆林負責辦《野營快報》,既當記者又當編輯,還要校對,忙得像小陀螺;曉旭和袁見,負責戰地廣播和電視新聞的稿件采編,有時還得客串一下主播。
一年到頭,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候。
我們曾經為瞭迎接上級檢查,淩晨兩點鍾還在擦拭文化活動中心的瓷磚地闆,忙著更換營區的滾動燈箱;
也曾經連續一周不怎麼吃飯,餓瞭啃幾口方便麵,集中力量完成上級組織的四級主官集訓的電視新聞製作,確保每天三次在營區大飯堂LED大屏更新播齣;
也曾經為瞭完成單位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設,寒鼕裏挖壕溝、架光纜,爬高上低,每天都灰頭土臉……
鬆林、曉旭和袁見三個人任勞任怨,挨得批評從未少過,但乾勁始終不減,一直拼命嚮前衝,他們努力的樣子很可愛。
我們大概共同戰鬥瞭一年多。後來我離開滿城,離開這座生活瞭九年的軍營,心中更多不捨的是我的三個好兄弟。當年,袁見就復員瞭,後來,鬆林也復員瞭,曉旭如願提乾瞭。
這些年,大傢很少見麵,但是聯係從未斷過, 聽說鬆林和袁見都乾得不錯。如今,曉旭也迴到地方,開始瞭新的生活。
即便過去許久,但“三劍客”早已印刻在我的心裏。鬆林、曉旭、袁見三個好兄弟,謝謝你們!為你們的執著和拼搏點贊。我的青春裏有你們的身影,真好!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相信經過磨礪和錘煉,從那座西北小城走齣的“三劍客”定能在日後大有作為,明天會更好。兄弟們加油,我們來日再聚!
■有需要谘詢問題,歡迎關注 三劍客 公眾號,進入後台留言,我們將不定期迴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