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5:15:15 PM
2020年8月,一場小而美麗的婚禮刷屏瞭網絡,一個85後女子在網上分享瞭自己婚禮的照片,結束瞭其與丈夫長達十六年的愛情長跑。
人們在感動他們浪漫而永恒的愛情同時,不禁也為這個女子的身份而驚嘆,更將目光轉嚮瞭這個低調而又華麗的小國―― 芬蘭。
這個曬齣幸福照片的新娘正是芬蘭女總理理桑娜・馬林,而在她結婚前一年,芬蘭新一屆政府齣爐時,除瞭女總理馬林外,還有四名女性內閣成員,其中三人都不滿三十五歲,引起世人關注和熱議。
作為北歐五國之一的芬蘭, 麵積僅有33平方公裏,人口也不過纔五百多萬,是一個十足的小國。 但是這樣一個小國卻多次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國傢之一,並因為曾經的手機帝國諾基亞而聞名世界 。
芬蘭被譽為“韆島之國”與“韆湖之國”
全國共有188,000個湖泊和179,000個島嶼
除瞭湖泊之外,全國為大片森林覆蓋,占國土麵積的69%
可耕種麵積較少,僅占8%
芬蘭地處北緯60度到70度之間
有四分之一的地方處在北極圈內
最北的地區夏天有73天太陽不落於地平綫下,鼕天則有51天不齣太陽。��
而且,芬蘭與俄羅斯相鄰,也是唯一與俄羅斯接壤但並非是北約組織成員的歐盟國傢, 芬蘭和俄羅斯淵源很深。
1658年的瑞典帝國,絕對的北歐霸主
經常把俄羅斯打得鼻青臉腫��
在曆史上,芬蘭曾夾在瑞典和俄國兩個大國之間,也成為瞭兩個大國互相爭奪的對象。
那麼,在與熊共舞的糾纏中,芬蘭是如何一步步走齣輝煌之路, 以至於他的境遇令烏剋蘭都無比艷羨,甚至還想立誌想成為芬蘭第二的呢?
一、曆史與現在
曆史上第一次有關芬蘭的書麵詳細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1100年左右,提起芬蘭,就不得不說到該國兩個豪強鄰國,瑞典和俄國。
隨著維京人的野蠻擴展,芬蘭很快就被瑞典人徵服,從十二世紀中葉開始,瑞典王國幾乎統治瞭芬蘭足足六百年,直到後來瑞典在與沙俄的戰爭中失敗。
1808年,瑞典和俄國爆發戰爭,此時的沙俄蒸蒸日上,瑞典根本不是正在強勢崛起的俄國對手,輸掉瞭這場戰爭,不得不割地求和。
芬蘭也因此被瑞典割讓給瞭沙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在此地建立瞭一個新的行省―― 芬蘭大公國,而他本人則擔任芬蘭大公。
沙皇亞曆山大一世��
由於芬蘭幾百年來都受到瑞典統治,整個地區也同瑞典一樣信奉基督教,與沙俄信仰的東正教不同,再加上芬蘭不可避免地刻上許多前任統治者的烙印, 為瞭更好 地 治理這片領土,亞曆山大一世最初對芬蘭采取的是懷柔政策,給瞭它非常大的自主權。
芬蘭可以有自己的議會,也擁有行政權和鑄幣權,可以自行發行貨幣,而且芬蘭人也不被強求使用俄語,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
1809年,芬蘭波爾沃議會,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曆山大一世齣席��
沙俄是一個對領土充滿渴望的國傢,俄羅斯從曆史上一個國土狹小的歐洲二流國傢成長為如今麵積最大的國傢,正是靠著不盡的殺戮和徵服。
在最初對待芬蘭問題上,沙俄也是想著收服人心,減少統治阻力。 但是,時間一長,沙俄還是暴露齣瞭本質,在芬蘭境內逐漸態度強硬。
到瞭十九世紀後期,亞曆山大三世在位期間,俄國加大瞭在芬蘭的統治力度,開始強硬將俄國政策搬到芬蘭,還規定俄語成為芬蘭的官方語言,這引起瞭芬蘭人的不滿和排斥。
1894年,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繼承皇位,成為瞭新沙皇。此君同樣繼承瞭父親亞曆山大三世對芬蘭的強硬政策,並且變本加厲地采取瞭高壓政策。
1899年,尼古拉二世宣布自己在芬蘭有發布法律的權力,且不需要經過芬蘭議會的允許, 這就相當於是將自己視為瞭芬蘭真正的皇帝,能夠在該地區任意發號施令,並以法律形式生效。
沙皇尼古拉二世��
除此之外,尼古拉二世又宣布取消芬蘭大公國的軍隊,這更加引起瞭芬蘭人的反彈和迴擊。
1904年,一名英勇的芬蘭人刺殺瞭尼古拉二世任命的芬蘭的總督尼古拉・巴博裏科夫。一時間還掀起瞭一股刺殺風潮,不少在芬蘭的俄國官員都相繼被暗殺。
從被瑞典割讓給俄國,整整一百年間, 俄國在芬蘭的統治是極其失敗的,芬蘭人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
芬蘭畫作《襲擊》(1899) 象徵著芬蘭俄羅斯化的開始。俄羅斯的雙頭鷹正在從芬蘭少女的懷中撕下法律書籍。��
二十世紀初,沙俄的統治也走嚮末路,尼古拉二世整天忙於對國傢的修修補補,已經顧不上芬蘭事務瞭,日俄戰爭的失敗、第一次俄羅斯革命、斯托雷平被暗殺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利等等,每一件事情都讓尼古拉焦頭爛額。
芬蘭也從中看到瞭獲得獨立的韆載難逢的機遇,積極謀劃並付諸行動。
1917年,彼得格勒二月革命使芬蘭人獨立希望大增。 尼古拉二世的退位也使得在法理上以共同君主維係的芬蘭大公國與俄國脫離瞭關係。
芬蘭獨立宣言��
在推翻沙皇政權後
俄羅斯人民曾多次宣告她將授予芬蘭人民基於其百年文明發展來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力
另外,在戰爭中所有恐怖之上迴蕩著一種聲音
即當今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
不能將任何一個民族在違反其意誌下強迫依附於另一民族之下
芬蘭人民相信
自由的俄羅斯人民和其成立的國民會議不願阻擋芬蘭加入自由和獨立民族之列的願望
同時芬蘭人民也鬥膽希望世界上其他民族承認
作為獨立自由民族的芬蘭人民纔能最好地推動實現其任務
為達到此目標她希望應得世界文明民族之中獨立的地位
芬蘭議會也趁機地芬蘭擁有立法權,包括關於公共經濟、租稅和關稅等法律。此舉正式確認瞭芬蘭人民在其憲法基礎上,永久保留其內部獨立自主、民族文化與語言的權利。
十月革命後,芬蘭議會組成瞭自己的政府並提齣新憲法,這已經在事實上意味著芬蘭國傢的獨立。最終,芬蘭獨立的結果被列寜領導的蘇維埃政權承認,芬蘭掃清瞭巨大障礙,邁齣瞭成為現代國傢的最重要一步。
列寜領導的布爾什維剋政府承認芬蘭獨立的文件��
到瞭1918年1月23日,芬蘭的獨立已經獲得法國、瑞典、希臘、德國、瑞士、挪威和丹麥等歐洲七國的承認,開啓瞭共和國時代。
從芬蘭獨立的曆史中,可以看齣其與俄國(蘇聯)的恩怨糾葛,背對這樣一個對領土有無限渴求的大國, 芬蘭獨立後的日子也並不好過,甚至還與蘇聯發生瞭一場力量對比懸殊、世人罕知的戰爭。
二、與熊共舞
芬蘭雖然獨立,但是在蘇聯時代,芬蘭的日子並不那麼容易,還要時刻提防蘇聯,以免再次被蘇聯吞並,淪為附庸。
建國初期,芬蘭境內政局並不穩固,國內有兩股勢力一直在鬥爭,引發瞭激烈的內戰。
其一是由保守的國會領導代錶地主、自耕農以及資産階級的白色勢力,也就是所謂的“白軍”保守派,而另一方則是代錶勞動階層的紅色勢力,也就是社會民主黨。
最終,白色勢力取得勝利,這與紅色帝國蘇聯在意識形態上就格格不入。意識形態不同,又被沙俄統治瞭一百來年,建國之初的芬蘭就對蘇聯十分警惕和敵視,將其視為唯一的假想敵。
1918 年芬蘭內戰結束
芬蘭軍事領導人和政治傢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
在赫爾辛基舉行��
1920年10月,蘇芬兩國簽訂瞭《多爾帕特和約》,確定瞭雙方的共同邊界,但 是這並沒有打消芬蘭人的顧慮。
1932年,兩國再次簽訂瞭互不侵犯的條約。稍微熟悉點近代歐洲史就知道,這個互不侵犯條約恰恰就是用來撕毀,互相侵犯的,希特勒不就是在墨跡未乾時對蘇聯發動波波羅薩計劃的嗎?
事實上,到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隨著希特勒的上台和法西斯勢力日益囂張的侵略氣焰,整個歐洲已經走到瞭戰爭邊緣。
此時的蘇聯也感到自身安全受到瞭嚴重威脅, 特彆是地處卡纍利阿南部的蘇芬邊界,此處距蘇列寜格勒隻有區區三十二公裏, 被稱為“俄國大門的鎖”。
在希特勒經略歐洲,四處攻城略地,拓寬邊界時,蘇聯也在分析德國,尤其是在德國越來越露齣侵略意嚮後。
實際上,早在1924年強人斯大林上台後,蘇聯就更加希望能夠解決芬蘭這個潛在隱患。 當時外國軍艦可以自由齣入芬蘭灣,這使得列寜格勒的防禦極其薄弱,令其非常焦慮。
或許正是由於這個重要原因,蘇聯前身蘇俄纔將首都從列寜格勒遷往瞭莫斯科。
到瞭三十年代後期,蘇聯越來越擔心芬蘭會成為他國入侵蘇聯的跳闆和通道,嚮芬蘭提齣瞭獲得“在芬蘭灣的某些芬蘭島上有設防權利”的要求。
但是芬蘭以自己是中立國為由拒絕瞭蘇聯, 不過芬蘭也 保證 “不允許任何外國使用芬蘭領土作為進攻蘇聯的基地”。
1939年11月北歐地緣政治地位��
綠色是中立國
紅色是蘇聯勢力
灰色是德國勢力
但是,這種保證近似於無,蘇聯根本不放心將國傢安全放在芬蘭的所謂保證上。
此後,蘇聯又提齣想租藉芬蘭灣的幾處小島三十年,以作為觀察前哨,監視對蘇聯來說非常重要的通往列寜格勒的海上通道,芬蘭仍然給予拒絕,理由還是與芬蘭政府的中立政策不符。
蘇聯與芬蘭的領土談判地圖��
紅色為芬蘭的已開發領土
蘇聯則提齣以綠色的未開發領土作為交換
綠色區較紅色區為大
現有邊界又與列寜格勒過於接近
極具威脅性
經通過與蘇聯的扯皮和談判,芬蘭與熊共舞,在這個龐大帝國麵前長袖善舞,不斷騰挪著生存空間,也努力發展著與西方的關係,但戰爭還是不可避免的降臨這個小國。
三、小國生存之道
德國閃擊波蘭後,斯大林急於保衛蘇聯 波羅的海翼側,以防止希特勒日後的威脅,想要租藉海軍基地漢科港,這超齣瞭芬蘭人的容忍底綫,也損害瞭芬蘭獨立自主的地位。
為瞭平息蘇聯情緒,芬蘭做齣一定程度退讓, 答應將芬蘭灣的幾個島嶼割讓給蘇聯,但蘇聯政府認為這遠遠不夠,雙方的談判不歡而散。
談判破裂後,蘇聯在邊界不斷挑起事端,最終於1939年11月30日撕毀《蘇芬互不侵犯條約》,轟炸瞭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和全國其他城市,並派齣數十萬大軍分兵八路浩浩蕩蕩進攻芬蘭, 芬蘭被迫應戰, 蘇芬戰爭終於爆發。
1939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22 日,蘇軍四支軍隊進攻芬蘭 紅色顯示 ��
戰爭雙方力量對比懸殊,蘇聯是一個超級大國, 隨隨便便就投入瞭五十萬兵力,而整個芬蘭也不過纔九個師,不足二十萬人的防禦部隊。
西濛・海耶:蘇芬戰爭的頂級的狙擊手,擊殺蘇聯士兵542名
後來,子彈擊中下顎,他的半邊臉幾乎被打掉瞭��
盡管芬蘭軍民同仇敵愾,而且利用鼕季蘇軍的坦剋、大炮和空軍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的有利條件,與蘇軍打得有來有往,把陣地防禦戰、遊擊戰和反擊戰巧妙地結閤起來, 使得蘇軍傷亡慘重,一定程度上阻滯瞭蘇軍的進攻。
但是,畢竟蘇聯紅軍戰鬥力強大, 這場戰爭打瞭七十多天,芬蘭被迫割地求和。
1940年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
芬蘭割讓卡纍利阿
其中包括第二大城市維堡
芬蘭10%的耕地
1/5的工業産值
這裏包括22.2萬人,芬蘭12%的總人口沒有瞭傢園
這些人中,極少數人加入蘇聯籍
芬蘭還割讓瞭巴倫支海上的雷巴契半島
芬蘭灣中四個島嶼
部分薩拉區域
並將漢科半島租藉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租藉期30年��
這場戰爭使得歐洲各國極力譴責蘇聯,認為芬蘭是一個受害者,芬蘭加強瞭同西方世界的聯係,開始反思和審視自身的發展之路。
雖然芬蘭在這場不平等的戰爭中失敗, 但戰後卻呈現齣“兔子與熊”毗鄰和睦而居的景象,不得不說是一種生存奇景。
這種“芬蘭模式”聞名遐邇,令烏剋蘭羨慕不已,同樣是俄羅斯鄰國的烏剋蘭,卻在與熊共舞時走嚮瞭另外一條不歸路,令人深思。
如今的芬蘭猶如天堂國度,根據聯閤國公布的2018 年《世界幸福報告》,芬蘭戰勝曾經奪冠的丹麥和挪威,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傢。
而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2015年芬蘭競爭力排名全球第八位,對於一個人口隻有五百多萬的小國來說,這簡直不可思議。
自從獨立以來,芬蘭就 奉行“不介入”原則, 也就是絕對不會站隊一個大國而反對另一個大國,而不給任何一方以不利口實。
自古以來,小國就不易生存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這是中國古代先賢總結的小國生存之道,即使在當今紛繁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也放之四海皆準。
烏剋蘭正是與大國相鄰,卻難以認清自身實力,受到西方挑撥後,就對俄羅斯齜牙咧嘴,全然不知這樣觸怒大國的嚴重後果,也就有瞭今日戰爭的禍事。
不管這場俄烏戰爭結果如何, 對於烏剋蘭來說,這個國傢已經輸瞭,而且被摧殘 得 喪失生氣。
當然,對於小國來說,也不必一味對大國退讓,那樣也會膨脹大國的欲望和胃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最後發現“秦兵又至矣”。
這樣像芬蘭一樣,堅持一定的原則,該齣手時就齣手,反而會贏得對手和國際社會的尊重與認可。
2017年5月,北卡纍利阿,芬蘭陸軍和邊防軍舉行聯閤演習
齣動瞭多種武器裝備,從坦剋到偵察直升機以及普通步兵都齣現在瞭演習場上
而北卡纍利阿距離俄羅斯的東卡纍利阿共和國距離非常近
就在芬蘭軍隊的火力打擊範圍內
手持ITO-15便攜式防空導彈的芬蘭士兵,為美製FIM-92 BlockⅠA導彈的芬蘭版本,購自丹麥��
小國要學會左右逢源。因為遠交近攻以實力均衡的前提下,增加籌碼獲勝的幾率,不適閤實力懸殊的國際情況
縱觀世界,幾大強國周邊小國也非常多,但像芬蘭這樣縱橫捭闔者並沒有幾個。
也正因為如此,在絕境求生、曆經過考驗的“芬蘭模式”對於烏剋蘭和其他與強國為鄰的小國來說,尤其值得效仿和藉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