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5:24:18 AM
北京軍區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非常重要的一個軍區,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傢在軍隊建設方麵的製度化也越來越完善,國務院也開始國傢範圍內的軍區開始瞭重新劃分,因此,華北軍區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變成瞭北京軍區。
最初,擔任北京軍區總司令員職務的自然是開國上將,在後來的變更中,前六位都是開國將軍,功勛卓著,那麼,他們都是誰?軍銜如何?
北京軍區第一任司令:楊成武
楊成武上將能夠擔任北京軍區第一位司令員,這也屬實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早在1929年,僅僅隻有十幾歲的楊成武便加入瞭紅軍,十七歲那年就當上瞭團政委。
長徵中,五次反“圍剿”作戰他也是一次都沒有落下,教科書中赫赫有名的
“飛奪濾定橋”
就是楊成武率部完成的傑作。
後來,那場關係到紅軍安危的
“臘子口”戰役
,也是他接受到前衛任務,並且最終拿下瞭戰役的勝利,保證瞭紅軍大部隊的安全。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楊成武也很自然地來到瞭115師擔任獨立團團長的職務,很快嚮後方傳來
“平型關大捷”
的好消息。
百團大戰
中,也有他的身影,再加上後來的
黃土嶺戰鬥
,更是讓楊成武的名字飄揚在神州大地。
解放戰役中,他先後擔任起瞭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的職務,
指揮瞭包括綏遠戰役在內的多場戰役,還率部參加瞭赫赫有名的
平津戰役
。
新中國成立後,他原本在天津警備區擔任司令員,負責當地的一切軍事、治安等活動,不過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以後,他便開始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獲得瞭多個奬章,在他齣徵前,周總理還親切的稱呼三位楊姓將領為“三楊開泰”,楊成武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說,在中國革命的絕大多數時期,楊成武都發揮瞭重要的作用,幾乎是整個曆史的親曆者。
在華北軍區時期,楊成武便是軍區參謀長兼任黨委書記,因此,在後來華北軍區正式變更為北京軍區後,楊成武能擔任首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便一點也不稀奇瞭。
北京軍區第二任司令:楊勇
楊勇便是周總理口中“三楊開泰”的第二位人物。
他於1927年開始投入革命,和楊勇類似的是,他也全程參與瞭紅軍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並且立下瞭大功。
從1934年開始,他便跟隨紅一方麵的主力軍踏上瞭長徵之路,包括
“金沙江”、“四渡赤水”
等著名革命曆史事件,楊勇全都參與瞭。
抗日戰爭時期,楊勇便開始擔任115師麾下一個團的副團長,參加瞭平型關戰役、午城井溝等多場戰役。
在一次公路伏擊戰中,楊勇更是率部痛擊瞭日軍,提高瞭民族抗戰的誌氣。
而且,楊勇還能把很多軍事思想在實踐中發揚和創新,比如在1941年初,他和政委蘇振華便運用瞭圍點打援的方法,取得瞭
潘溪渡戰役
的勝利,挫敗瞭日僞軍對於魯西地區的“掃蕩”,使得革命根據地得到瞭保障。
在抗日戰爭取得勝利以後,國民黨撕毀瞭停戰協議,開始派齣大量兵力入侵中原解放區,楊勇在此刻也承擔起重任,開始在我晉魯豫戰場不斷周鏇,殲滅瞭國民黨的多支部隊。
在
魯西南戰役
中,楊勇還率部突破瞭國民黨的黃河防綫,拿下瞭重要城市,隨後率部挺進大彆山,親自指揮瞭
高山鋪戰役
。
在後來的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楊勇率部一路南下,解放瞭二十多座城鎮,他的腳步也並沒有停下。
在1949年,楊勇率部挺進廣大西南地區,和兄弟部隊一同解放瞭貴州和四川廣大地區。
抗美援朝中,他參加瞭夏季反擊戰,並指揮瞭金城戰役,給美韓聯軍予以巨大的打擊,而且在彭德懷迴國以後,他還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誌願軍司令員。
1955年,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
後來,在楊成武上將調任以後,楊勇上將便接替瞭他,開始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職務。
北京軍區第三任司令:鄭維山
鄭維山也是從土地革命時期加入紅軍的。
參加紅軍的時候年齡小,不過鄭維山的本領卻非常大,從18歲便開始擔任紅88師的政委,他所帶領的部隊一直都是紅四方麵軍的主力部隊,在紅軍很多危急時刻,鄭維山總會率部挺身而齣,打過很多惡戰、險戰。
抗日戰爭開始後,他便來到晉察冀軍區擔任軍政學校主任教員的職務,後來一路當上瞭第四軍區分區副司令員,參加瞭百團大戰,也在多次反“掃蕩”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
解放戰爭期間,他便來到張傢口擔任衛戍司令員的職務,後來還齣任瞭19兵團63軍軍長,和
鬍耀邦
政委成為瞭一段“武武佳配”的絕唱,參加瞭解放北部很多城市的戰役。
和前兩位北京軍區司令員相同的是,鄭維山也率部參加瞭抗美援朝戰爭,在楊成武因病迴國休養的時候,彭德懷更是點瞭名,讓鄭維山來到前綫作戰,這也充分說明瞭彭德懷對於鄭維山的充分信任。
在鄭維山的指揮下,誌願軍成功打退瞭美軍一百多次反撲,鞏固瞭東綫陣地,對金城戰役獲得最後勝利起到瞭重要的作用,因此,他還受到瞭朝鮮的錶彰,獲得瞭一級國旗勛章。
迴國後,鄭維山被授予中將軍銜,
並且在後來接替瞭楊勇擔任第三任北京軍區總司令,毛主席還曾經稱贊說:
“南有許世友,北有鄭維山。”
北京軍區第四任司令:李德生
李德生雖然是一位開國少將,不過他依舊成為瞭第四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論資曆,他同樣是從土地革命時期成長起來的一位共和國將軍,在那段時期,他參與瞭黃安、嘉陵江在內的多場戰役,立下瞭赫赫戰功。
特彆是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圍攻”的過程中,他的左胸位置被一顆子彈直接打穿,從此左手臂還落下瞭殘疾。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德生同誌幾乎是“從頭做起”,從排長一直到軍區第二軍分區的團長,參加瞭陽明堡機場戰役、百團大戰等多場戰役。
和其他很多將領不同的是,李德生還有一次化妝偵察的經曆,作為團長的他,我在攻打馬坊據點的時候,親自打扮成瞭一位老農,深入日軍的據點偵查,隨後帶領幾十位突擊隊員一舉端掉瞭據點,殲滅瞭全部守敵,這場仗也被當時《解放日報》看作是殲滅戰的典型戰役。
自此以後,李德生同誌的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軍民所熟知。
解放戰爭開始,他便擔任起瞭太行縱隊4支隊769團的團長,率部參加瞭上黨、邯鄲在內的多場戰役。
到瞭1946年底,他便升任為6縱17旅的旅長,在隴海、滑縣、魯西南等多場戰役中都立下瞭奇功。
後來的淮海戰役中,他的部隊擔任起瞭助攻任務,與其他部隊共同完成瞭對黃維兵團的閤圍,接下來的渡江戰役、西南進軍中,李德生都發揮瞭重要作用。
而且,他也參加瞭抗美援朝作戰,積極貫徹毛主席的作戰思想。
由於他非常重視部隊各項建設工作,狠狠抓住思想教育,促進瞭部隊的全麵建設,得到瞭毛主席、葉劍英等多位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因此也擔任起第四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職務。
值得一提,1988年,李德生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
北京軍區第五任司令:陳锡聯
陳锡聯將軍也是土地革命時期參加的紅軍,參加瞭多次反“圍剿”戰爭。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便開始擔任129師385旅769團的團長,在1937年那夜襲陽明堡的戰鬥中,陳锡聯率部炸毀瞭日軍24架飛機,李德生也是其中的一員。
由於這場戰鬥,日軍直接喪失瞭進攻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整個作戰思路都被改變瞭,還被迫調迴瞭很多部隊迴後方守備。
接下來,陳锡聯的部隊相繼參加瞭神頭嶺、反“九路圍攻”等多場戰役戰鬥,陳锡聯也徹底在炮火之中成長起來。
從1938年開始,他便開始擔任129師副旅長、旅長的職務,由於國共閤作之後,比起以前,職務基本都要下調一級,在抗日戰爭擔任旅長,已經相當不錯瞭。
在
白晉鐵路作戰
中,他采用瞭“內外結閤”的作戰策略,迅速殲滅瞭南關鎮的日軍,在百團大戰中取得瞭巨大的戰果,這也牽製住瞭大量的日僞軍,為大部隊的後續行動提供瞭巨大的保障。
抗戰勝利前,陳锡聯迴到瞭延安,開始係統化的學習知識。
在解放戰爭開始後,陳锡聯便開始擔任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參加瞭諸多著名戰役,特彆是在
豫北戰役
中,陳锡聯率部避敵鋒芒,讓敵人陷入瞭孤立,全殲國民黨的第二快速縱隊,創造瞭範例。
在解放湯陰的戰鬥中,陳锡聯更是活捉瞭第十二縱隊司令
孫殿英
,隨後又參加瞭淮海戰役,使得徐州
劉峙
集團完全陷入瞭孤立。
1955年,陳锡聯也被授予瞭上將軍銜。
在李德生之後,陳锡聯成為瞭第五任北京軍區總司令。
北京軍區第六任司令:秦基偉
秦基偉從1927年便參加瞭黃麻起義,也被父老鄉親們稱為“紅色少年”。
兩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加入瞭紅軍,從普通戰士開始一直做到瞭紅四方麵軍總參部補充師長的位置,並且率部參加瞭紅軍長徵。
1937年,他率領數量極少的作戰部隊,在刺骨的寒風中艱難前行,經過瞭數日苦戰,終於成功掩護瞭西路軍總後勤部,曆經九死一生纔迴到瞭延安。
全麵抗戰爆發以後,他便已經是遊擊支隊的司令員瞭,他和
賴際發
政委共同領導的部隊被稱為“秦賴支隊”,到瞭1938年,這支支隊也成功發展到瞭五韆餘人,並且建成瞭擁有百萬人口的遊擊根據地,在當地的名聲非常大。
在他擔任太行軍區第一分區司令員期間,也是抗日最為艱苦的時間,正因為不怕纍不怕苦的風格,他也被廣大軍民譽為“咬牙乾部”。
而且,在戰場上,秦基偉經常親自上陣,比如在攻打臨城中,他就手舉機關槍壓製敵方火力,掩護部隊衝鋒陷陣,最終獲得瞭巨大的勝利。
後來的解放戰爭中,他率領部隊強渡黃河,挺進瞭豫西地區,配閤野戰軍主力部隊挺進瞭大彆山。
他同樣也參加瞭淮海、渡江等多場戰役,可謂身經百戰。
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以後,他開始擔任人民誌願軍第十五軍軍長,指揮瞭著名的
上甘嶺戰役
,讓驕橫跋扈的美軍在他麵前根本無法抬起頭來。
因此,1955年,他也被授予瞭中將軍銜。
在重新恢復瞭工作以後,他便從成都軍區司令員調任至北京軍區擔任司令員,後來調任至北京軍區擔任司令員,接替瞭陳锡聯將軍的職務。
而且,在1988年的時候,秦基偉將軍最終被升任至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