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12:11:08 AM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傢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奬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傢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鍾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3)
1、宋・楊萬裏詩之“山村敢惜身猶遠,邊地應憐戰未迴”
詩友守望杏壇問: 宋・楊萬裏《立春新晴》詩曰:“宿雲送臘曉仍開,日動江光度竹來。春到更晴誰不喜,時遷剛道老相催。山村敢惜身猶遠,邊地應憐戰未迴。春鳥豈知人意緒,新聲隻欲勸銜杯。”求教鍾先生,此詩頸聯該如何理解?
鍾振振答: 這首七言律詩見楊萬裏《誠齋集》捲一《江湖集》。
楊萬裏的詩,基本上是按寫作日期的先後順序排列的。此詩前有《壬午初鞦贈寫真陳生》,後有《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可知此詩作於壬午年的臘月,下一年的立春日來得早,在癸未年正月之前。
“壬午年”,即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這一年,楊萬裏三十六歲,在永州零陵縣(已廢入今湖南省永州市)任縣丞。
“山村”,寫此詩時,楊萬裏當因事在縣內的鄉村,不在縣城官署。
“戰未迴”,此年的前一年,即紹興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顔亮親率大軍南下侵宋。十月,宋高宗下詔抗金。同月,金將完顔福壽等在遼陽(今屬遼寜)發動政變,擁立東京留守完顔褒為帝(即金世宗)。而南侵金軍已進占宋之滁州(今屬安徽)、揚州(今屬江蘇)。十一月,完顔亮親率金軍欲自采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對岸渡長江,被宋軍擊敗;轉至揚州,為部下所殺。十二月,南侵金軍北撤,宋軍乘勢收復失地。至紹興三十二年全年,宋、金雙方仍處於戰爭狀態。正月至二月,兩軍爭奪蔡州(今河南汝南一帶)。二月至五月,兩軍爭奪熙州(今甘肅臨洮一帶)、河州(今甘肅臨夏一帶)、德順軍(今甘肅靜寜一帶)。四月至五月,兩軍爭奪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一帶)。十一月,金以十萬大軍屯駐河南,擬渡淮河伐宋。
“山村敢惜身猶遠,邊地應憐戰未迴”二句,是說我現在雖身處零陵縣的一個小山村,哪敢憐惜自己遠離京城臨安(今杭州)?比我更遠、更艱苦的還有邊防綫上的將士們,正準備與大舉南侵的金兵作戰,沒能迴還呢!這充分體現瞭詩人對國傢大事,對前方將士的關切之情。
2、宋・陸遊詩之“蹉跎已失邯鄲步,悲壯空傳�壤嶄琛�
詩友守望杏壇問: 宋・陸遊《憶昔》詩曰:“憶昔梁州夜枕戈,東歸如此壯心何。蹉跎已失邯鄲步,悲壯空傳�壤嶄琛=袢氈庵鄣鮁趟�,當時重鎧渡冰河。自憐一覺寒窗夢,尚想浯溪石可磨。”求教鍾先生,頷聯該如何理解?
鍾振振答: 這首七言律詩見陸遊《劍南詩稿》捲六八。
陸遊的詩,也基本上是按寫作日期的先後順序排列的。此詩作於宋寜宗開禧二年(1206)鞦季,詩人時年八十二歲,已緻仕三年,閑居在山陰(今已廢入浙江紹興)。
“蹉跎”,有虛度歲月,失意,衰退等多重含義,在此詩裏,都說得通。
“邯鄲步”,典故的原始齣處是《莊子・外篇・鞦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又見於《漢書》捲一����上《敘傳》上載漢・班嗣報桓生曰:“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邯鄲,今屬河北,戰國時是趙國的都城,相傳當時那裏的人走路的儀態很優美。陸遊此詩所謂“已失邯鄲步”,是自嘆蹉跎歲月,書生老去而風華不再的意思。
“敕勒歌”,此歌名見《北齊書》捲二《帝紀・神武》下:“(武定四年)九月,神武(按,東魏大將高歡)圍玉壁以挑西師(按,指西魏軍)……頓軍五旬,城不拔,死者七萬人……神武有疾。十一月庚子,輿疾班師……是時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聞之,乃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作《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北史》捲六《齊本紀》上所載略同。但二書都未記錄歌詞。
此歌之詞,見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捲八六《雜歌謠辭》:“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詞前,編者引《樂府廣題》(按,瀋建撰,時代未詳)曰:“北齊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憤疾發。周王蔔令曰:高歡鼠子,親犯玉壁。劍弩一發,元凶自斃。神武聞之,勉坐以安士眾,悉引諸貴,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故其句長短不齊。”
此歌詞又見宋・洪邁《容齋隨筆》捲一《敕勒歌》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文本有二字與《樂府詩集》不同,即“籠蓋”作“籠罩”,“草底” 作“草低”。“籠蓋”“籠罩”,其義無彆。“草底”“草低”,則後者文義較勝。
陸遊作此詩的開禧二年,韓�腚械閉�,發動瞭對金國的“開禧北伐”。四月,宋軍不宣而戰,攻取瞭金國泗州(今江蘇盱眙一帶)等地。五月七日,寜宗正式下詔伐金。但截至陸遊作此詩的鞦季,宋軍北伐諸軍除畢再遇部,全麵受挫,敗局已現。而一生呼籲北伐以收復中原的詩人,對此次北伐,仍抱有希望,並為自己年老力衰,不能親自上戰場殺敵而感到遺憾。“悲壯空傳�壤嶄琛保�就錶現瞭他的這種悲壯的心情。
此句須與末句“尚想浯溪石可磨”對讀,我們對陸遊此時的這種心情,纔能理解得更為深切。唐肅宗上元二年(761),諸將擊破安史叛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其年鞦八月,元結撰《大唐中興頌》。十年後,代宗大曆六年(771),又請顔真卿大字楷書,夏六月摩崖刻之於浯溪(在今湖南祁陽)。陸遊此詩末句,即用此典故,說自己雖不能上戰場殺敵立功,但撰寫“大宋中興頌”,歌頌北伐勝利的纔力還是有的。
令人悲憤的是,由於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便倉促用兵,開禧北伐以南宋的慘敗而告終。詩人為北伐勝利而撰寫“大宋中興頌”的夢想,徹底破滅瞭!
編後語:
歡迎樓友們繼續在 公眾號專輯後麵 ,留言您想請教鍾教授的有關詩詞方麵所有問題。答案會在本刊陸續公布。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點擊迴顧
小樓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遊蓋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蓋青青竹,風描水墨圖。
孤身隨細雨,踩痛落花無。
聲明: 部分圖片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編輯刪除。
在《小樓聽雨詩刊》公眾號發布的作品,同時會在【百度】【今日頭條】【華人號】【都市頭條】【搜狐網】【鳳凰新聞網】【UC瀏覽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QQ瀏覽器】【QQ看點】【360圖書館】等主流平台網頁版同步刊齣。敬請作者自行關注並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