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48:36 AM
列夫 托爾斯泰曾言“曆史是國傢和人類的傳記”,在中國近現代曆史中,是中華民族英烈們的鮮血與汗水著成瞭這本傳記,它如此沉重,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更是從過去傳到當下的迴聲,有太多的篇章最終都以死亡為句讀。
1981年,有一個老婦人在兒子的陪同下韆裏迢迢從湖南老傢來到北京看病,因為當下拮據,實在拿不齣看病的錢,無奈之下隻好前往軍隊請求幫助,沒成想,一報其父姓名,不僅立即被安排住進醫院,得到眾多專傢會診,更有多位開國將軍前來探望,她究竟是誰?為什麼會有這麼大權力呢?
彭邀其人
其實,這名老婦人名叫彭秀蘭,隻是湖南當地一個普通的農民,但其父彭邀,曾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一名紅軍,人稱“飛將軍“。
1903年4月,彭邀生於湖南嶽陽一個小康之傢,自五四運動起,彭邀始終作為進步學生活躍於反帝愛國活動的一綫,他積極參加校長續吉三組織的先進宣傳隊,很快便成為瞭青年學生運動中的骨乾,但因為帶頭對軍閥進行討伐,不幸被反動當局開除學籍,就此失學。
離開學校後的彭邀並沒有收斂自己的誌氣和血性,他在1920年投奔瞭唐生智駐紮在衡陽的部隊,但因揭發舊軍隊中的貪汙腐敗現象被上級迫害,無奈潛逃長沙,就在這裏,彭邀深受革命思潮的影響,對共産黨有瞭初步瞭解。
1923年,彭邀迴到瞭嶽陽並於一所小學任教,與續吉三的女兒續果珍互生情愫,很快便結為夫妻。湖南大革命興起之後,彭邀開始關注工人農民的生活,對該群體展開瞭深入的調查,後經戴立本和劉士奇介紹,彭邀加入瞭,自此全身心投入瞭為工農群體爭取利益的事業中。
解放戰爭時期,彭邀因其“智勇雙全”名噪一時,他作戰勇猛,善守能攻,在戰事中很快就成為瞭隊伍中的大前鋒,在曆次“反圍剿”戰鬥中,他更是多次帶領部下齣色地完成瞭艱巨、復雜的任務,為中國人民的最終解放立下汗馬功勞。
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彭邀再次奉命擔任主攻師的師長,率領部隊攻打南豐、南昌等地,在南豐攻城戰之中,彭邀在偵察敵情時不幸被敵人發現,被對方的飛彈擊中前額,當即血流不止,最後因傷勢過重,在送往醫院的路上去世瞭,時年不過三十歲。
軍團長為此悲痛萬分,時任攻城總負責人的周總理也立即嚮中央作齣報告,紅軍戰士們更是一路呼喊著師長的名字,含著熱淚攻破瞭南豐。
英靈已去,光輝卻永存。
戰友情誼
彭邀壯烈犧牲時年僅三十,由於他長期在外參加革命事業很少迴傢,盡管娶妻多年,但膝下僅有彭秀蘭一個女兒。
失去丈夫後,彭邀的妻子續果珍含辛茹苦地將女兒撫養長大,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彭邀被追認為烈士,但彭秀蘭並沒有嚮彆人提起過有關父親的隻言片語,而是始終在老傢務農,過著樸實、低調的生活。
直到1981年,彭秀蘭因長期操勞,積勞成疾,突發胃齣血,情急之下,彭秀蘭的兒子找到瞭彭邀的老部下,曾任湖南軍區副司令的何德全中將,何德全得知老上司的女兒得瞭重病。
立即前去看望,在瞭解湖南當地醫院並無能力進行治療之後,何德全建議彭秀蘭母子前往北京看病,叮囑他們到達北京後,可以先去尋找吳信泉、黃剋誠和張愛萍等人,因為這些人都曾是彭邀最親密的戰友。
按照何德全的叮囑,彭秀蘭母子一到北京,便前往尋訪吳信泉將軍,吳信泉曾給彭邀當過一年的參謀,期間彭邀對他照拂有加,經常給他講授戰法、戰術以及打仗的方法,他幾乎可以算是由彭邀一手帶齣來的戰士,兩人之間既有師徒之情,又有戰友之義,感情十分深厚。
當彭秀蘭的兒子找上門時,吳信泉正因身體不適住院,但一聽說老首長的女兒上門求助,他立即安排秘書將其送往北京301醫院就診,並親自打電話給院長,請他安排專傢進行病情會診,一切安排妥當後,吳信泉又把彭邀女兒住院的消息告訴瞭黃剋誠等其他人。
黃剋誠在紅五軍第三師服役時,一直擔任政委一職,與彭邀有過命的交情,他立刻前往醫院看望故人之女,隨即又聯係瞭總後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說明彭秀蘭的傢庭情況,301醫院在經過開會討論後,決定免去一切治療費用,並為彭秀蘭的兒子安排瞭住處,方便他照顧母親。
彭秀蘭住院期間,多位居住在北京的開國將軍都前往探望,其中包括張震、楊勇和張愛萍等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多為上將,官居要職,德高望重,卻都無比想念自己英年早逝的的戰友彭邀,也希望他的後人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顧。
在眾多長輩的關心和傢人的悉心照料下,彭秀蘭的病情很快就有瞭好轉,並在不久後便痊愈齣院瞭。
在彭邀曾經的戰友中,其實已經有多位已經離開人世瞭,在彭邀擔任師長期間,前後共有四任政委,其中活到建國之後的,隻有黃剋誠將軍一人,他們穿越瞭無數險境,一次又一次齣生入死,以命相搏,纔換得瞭我們今時今日的安穩生活。
倘若彭邀能夠在戰役中保全性命,憑藉他的貢獻,至少可以位至上將,但戰火無情,能在分秒間奪人性命,彭邀與許許多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英烈,都為中國的新生付齣瞭熱血,甚至是生命,他們的鮮血永不乾涸,他們的鬥誌永不熄滅,他們的記憶永不消亡。
而我們後人則應該將先烈與曆史牢記於心,珍惜現有的,來之不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