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10:00:29 PM
武則天和李治一共有6個孩子,分彆是長子李弘、長女安定公主、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老小太平公主。齣生在皇傢,又攤上武則天這樣強勢的母親,這六個孩子的命運又是如何?
被武則天“毒殺”的長子李弘?
永徽元年,李治去感業寺進香,與武則天重逢,舊情復燃,次年將其接進宮,這時的武則天已經有瞭身孕,入宮後生下一子,取名李弘,這是李治的第五個兒子。
永徽六年,李治廢黜王皇後,立武則天為後,李弘升級為嫡長子,次年李治廢掉太子李忠,立4歲的李弘為皇太子。
李治為太子時,兩人便有瞭私情
李弘天資聰穎,頗有帝國儲君的氣度,深受李治重視,然而上元二年,年僅23歲的李弘在洛陽閤璧宮暴斃,李治悲痛萬分,破例追贈其為“孝敬皇帝”,以天子禮儀下葬,追贈兒子為皇帝,這是非常罕見的。
關於李弘的死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史書記載的“病逝”,另一種是武則天毒殺。其實武則天毒殺的說法經不起推敲,按照記載,母子生隙是因為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的婚事,這兩位公主是蕭淑妃的女兒,蕭淑妃被殺後,兩位公主被武則天軟禁在宮內,30多歲還不讓齣嫁,有一天李弘經過看到瞭兩位身世淒慘的姐姐,便上奏李治準許她們齣嫁,李治準瞭,武則天得知後很不高興,由此母子關係緊張。如果說僅僅因為這件事武則天就殺瞭親生兒子,這就有點貶低她瞭,況且李弘暴斃時距離這件事已經過去4年。
還有說法是李治對李弘特彆滿意,打算提前禪位給李弘,影響武則天掌權,於是毒死瞭李弘。李治此時48歲,正值壯年就打算禪位?而且禪位這種大事,在所有官方文獻中都沒有記載,況且毒死李弘武則天就能掌權?
其實關於李弘的死因,李治在《賜謚皇太子弘孝敬皇帝製》中寫得很清楚,“既承朕命,掩�H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李弘被立為太子時就已經身體虛弱,染上瞭癆瘵(肺結核),這是不治之癥,“舊疾增甚”,病情加重而去世的。
武則天登基後,因為李弘沒有子嗣,下旨將四子李旦的三兒子過繼給李弘,這位三郎叫李隆基。
又一個被武則天謀殺的骨肉?
武則天與李治的長女早夭,被追封為安定公主。關於安定公主的死因,同樣很多人相信是武則天殺女誣告王皇後,迫使李治廢黜王皇後,其實這件事也經不起推敲,在上篇《親手殺掉繈褓中的女兒,隻為嫁禍王皇後!武則天真的如此不擇手段嗎?》已經有瞭詳細分析,簡單來說,李治廢後詔書中根本沒有提及王皇後殺小公主一事,文獻中也沒有王皇後、朝臣關於此事的任何反應,就像這件事隻發生在武則天和李治之間,其他人都不知曉。
毒殺李弘,悶殺安定公主,在《實錄》《唐會要》《舊唐書》等早期史料中都沒有明確記載,反而到瞭數百年後宋朝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用瞭大量筆墨來描寫,真不知道歐陽修和司馬光是從哪裏得到的史料。
悲催的次子李賢
李弘去世後,李賢被立為太子,錶現也不錯,三次監國,得到瞭李治的認可,然而卻在5年後以謀反的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武則天登基後被逼自盡。
李治和武則天都寵信一個叫明崇儼的術士,此人曾當著眾人的麵點評武則天三個兒子,“太子不堪承繼(李賢),英王貌類太宗(李顯),相王相最貴(李旦)”,李賢由此非常討厭此人,同時對武則天弄權不滿,母子關係緊張。後來明崇儼被歹人所殺,武則天懷疑是李賢所為,在沒有得到李治允許的情況下搜查瞭東宮,結果搜齣幾百副鎧甲,私藏鎧甲是謀反重罪,李治得知後想要寬恕李賢,武則天卻在旁添油加醋,最終李賢因謀反罪被廢為庶人。
武則天不同意放過李賢
文明元年,武則天廢黜中宗李顯,已經有瞭稱帝的打算,便派左金吾衛將軍丘神�耷巴�巴州搜查李賢住處,以防有人與李賢串通謀反,丘神�薜攪稅橢藎�直接逼李賢自盡,武則天得到消息後顯得非常悲傷,在洛陽城舉哀,貶斥丘神�蓿�嚮天下人宣告是丘神�槁崬砹酥傢猓�自作主張,結果不久後丘神�抻種鞀裰賾茫�是誰要殺李賢非常明顯。
兩次登基的中宗李顯
李賢被廢,三子李顯成為皇太子,李治駕崩後,李顯登基為唐中宗,然而纔做瞭一個多月的皇帝,就因為忤逆武則天,被廢為廬陵王,貶到均州去瞭,一傢人在均州、房州提心吊膽生活瞭14年。
洛陽城內,武則天為繼承人猶豫不決,武承嗣、武三思蠢蠢欲動,打算把李唐王朝徹底改為武傢王朝,狄仁傑據理力爭,一句“未聞侄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廟的”,讓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太子,暗中派人把李顯接迴洛陽,李顯再度成為皇太子。
迴到洛陽的李顯明顯成熟瞭很多,為瞭武則天安心,主動與武傢聯姻,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到武傢,就這樣戰戰兢兢過瞭八年,趁著武則天病重,對禁軍掌控力下降,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復闢。
李顯做瞭不到六年皇帝,暴斃身亡,坊間傳聞是被女兒安樂公主毒死,但也未得到史學界的一緻認可。
最大的受益者睿宗李旦
李顯被廢後,武則天讓小兒子李旦登基,即唐睿宗,隨即將其軟禁在宮中,自己臨朝稱製,李旦知道母親的殺伐手段,不敢有任何怨言,甘願做一個傀儡皇帝。幾年後,武則天為登基營造瞭足夠的聲勢,李旦也“見機行事”,上錶稱願意退位,勸進武則天登基,甚至還要求武則天給自己賜姓“武”,見小兒子非常“懂事”,武則天非常高興,登基後依舊讓其為皇儲。
李旦非常“懂事”,勸進武則天
武承嗣和武三思對皇儲之位覬覦已久,處心積慮地陷害李旦,甚至傳齣李旦的兩個妃子用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武則天將兩人秘密處死,李旦隻能當做毫不知情,纔驚險過關。後來武則天打算接迴三子李顯立為太子,李旦也識趣上錶將皇儲之位讓給兄長。
先讓皇位,再讓太子,李旦看似“老好人”,卻是那種情勢下最好的自保之術,不過命運還是垂青於他。唐中宗李顯駕崩後,韋後弄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擁立李旦為帝,李旦二次登基。
李旦登基後,立李隆基為太子,自知沒有治國纔能,因此讓李隆基監國,做瞭不到三年的皇帝,乾脆禪位給李隆基,自己去當太上皇瞭。做瞭太上皇的李旦生活很愜意,唯一遺憾的也許就是沒能保住妹妹太平公主瞭。
女中豪傑太平公主
武則天5個長大成人的孩子中,太平公主最像她,因此頗受寵愛,但是寵愛在政治麵前一文不值。
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薛紹的兄長薛��參與瞭李衝的謀反,薛��被處死,薛紹也被杖責一百,丟到天牢內不準任何人探視,生死不問,太平公主抱著繈褓中的兒子跪求武則天放瞭自己丈夫,武則天不為所動,薛紹就這樣死在牢中。
太平公主不愧是武則天的女兒,拿得起放得下,並沒有因為這件事和武則天徹底鬧翻,反而更加親近武則天,不是她心中沒有恨,而是她知道麵對強權,再多的恨也無濟於事,打不過就加入,太平公主跟著武則天慢慢接觸朝政,積纍瞭一定的政治資源,就等厚積薄發的那一刻。
太平公主選擇屈從於母親武則天
神龍元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背後就有太平公主的支持,成功把武則天趕下台,把哥哥李顯扶上位,李顯也投桃報李,封其為“鎮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勢力快速膨脹。唐中宗李顯駕崩後,為瞭奪取政權,太平公主雷厲風行,發動唐隆政變,擁立四哥李旦為帝,李旦非常寵愛這個妹妹,對她有求必應,也放心讓其參與政務,太平公主成為朝堂第一大勢力,巔峰時期朝堂七位宰輔,竟然有五位是她的人,禁軍主要將領也是她的馬前卒。
太平公主感覺李隆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苦心積慮勸李旦廢掉李隆基,李旦不為所動,李隆基順利登基。太平公主感到威脅,便決定鋌而走險,發動政變誅殺李隆基,卻走漏瞭風聲,被李隆基先下手為強,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黨羽,太平公主慌忙逃到終南山,三天後返迴,找人嚮太上皇李旦求情,李旦找到李隆基,說“殺誰都沒有意見,但是不能動太平公主”,自己就這一個妹妹,李旦竭盡全力想保下她,李隆基卻絲毫不讓步,命人給太平公主送去一道白綾,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