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6/2022, 10:01:24 PM
說到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相信對世界曆史有所瞭解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他是德意誌的士瓦本公爵,也是意大利的國王。
腓特烈一世可以說是擁有著高貴血統的上流人士,他的父親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他的母親則來自於韋爾夫傢族,在那個時代,是兩大最有勢力的傢族之一。而作為強強聯閤的“結晶”,腓特烈一世從一齣生就備受關注,同時,也注定瞭他會擁有不平凡的一生。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裏,德意誌各國為爭奪王位而大打齣手。廝殺不斷,連年的戰爭,使得戰火連天,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但即使這樣,王室與宗教之間持續的百年紛爭,卻始終難分伯仲。正因為身處這個尚武的年代,使得腓特烈一世對於戰爭也非常癡迷。
所以,主張以武力奪取政權的他,一生都過著徵戰沙場的鐵馬生活,是一位振臂揮刀的尚武大帝。其實,腓特烈一世的全名叫做:霍亨斯陶芬的德意誌國王腓特烈一世。之所以人們給瞭他“紅鬍子”的稱號,這其中,則是因為他的鬍子與眾不同,是鮮紅色的。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這一把與眾不同的鬍須,雖是腓特烈一世的驕傲,但是,在意大利人的眼中,卻將它看作是入侵者在意大利燒殺搶奪殘害生命的罪證。因為,他的鬍須,是被意大利人民的鮮血沁染而成的,他的手沾滿瞭血腥。
從此,“巴巴多薩”成瞭腓特烈一世的代名詞。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戰爭狂徒希特勒奉腓特烈一世為自己的偶像,並且,將自己入侵蘇聯的計劃以“巴巴羅薩”計劃命名,足以看齣:希特勒對於尚武大帝的崇拜之情。
作為融閤瞭兩大超級傢族血統的腓特烈,在德意誌國傢可以說是一位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在1147年,父親去世之後繼承瞭其士瓦本公爵的地位,並在1152年,選任成為德意誌的國王。在德意誌有一個規定,那就是:但凡要做國王的人,想要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都必須親自攻進意大利,並由教皇進行加冕。
而深知教權與王權爭奪的激烈性的腓特烈一世,為瞭穩固自己的政權,鞏固後方勢力,他提早就讓薩剋森公爵亨利將易北河以東的斯拉夫人土地收入囊中,並且,授予瞭主教任命的權利,還把巴伐利亞歸還給瞭主教。其更換的條件就是:主教要在軍事上,給予自己絕對的支持,並在需要的時候無條件支援。
隨後,腓特烈一世又在1156年的時候,給予奧地利地侯巴奔堡傢族以相同的任命權,並將其升為公爵,這也使得奧地利開始走嚮瞭獨立的發展道路。至此,權衡瞭教權的實力,鞏固瞭後方的權利,紅鬍子對於自己加冕神聖羅馬帝王之位的信心就更加充足瞭,並在1153年開始瞭屬於自己的第一次遠徵,目的地當然就是意大利瞭。
而他的這次挺進可以說是天賜良機,原來,當時的羅馬城內,教士正領導著當地的人民起義奪取政權,原有的教皇權位受到瞭極大地威脅,所以,時任教皇尤金三世嚮紅鬍子求救,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鎮壓起義。這也就給腓特烈的行軍帶來瞭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拯救羅馬城為己任”的腓特烈一世加快瞭他進軍速度。
最終,驍勇善戰的腓特烈一世自然完成瞭遠徵,眼看著就要得到其夢寐以求的權位瞭,但誰知,當時的教皇哈德良四世是一個老古闆,他要求腓特烈在加冕時,要按照傳統的要求為教皇牽馬、扶鐙,可以說是卑躬屈膝的加冕。這種行為在性情剛烈的腓特烈一世眼中,那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完全不能接受。
以至於,被激怒的紅鬍子,再一次揮起瞭手中的利刃,硬是將加冕慶典變成瞭血流成河的戰場。雖然,這個加冕的過程比較狼狽,但是,結果還是好的,腓特烈一世如願通過瞭加冕,得到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榮譽稱號。做瞭皇帝,自然就要在其位、謀其政。當時的意大利可以用四分五裂來形容,多方政權,各地城邦均各自為政。
所以,為瞭讓自己的統治更加集中,腓特烈開始不斷收攏自己對意大利的政治權利,包括官員的任免、賦稅的徵收等等,可以說,人事權,財政權,都掌握在紅鬍子的手中。雖然,紅鬍子以鎮壓意大利反叛勢力的救世主自居,但是,其在意大利的大肆掠奪,搜颳財富,還是引起瞭意大利人民的極大不滿,反對之聲四起,反抗勢力也在不斷湧現。
之後,為瞭對意大利進行持續的鎮壓,紅鬍子先後在1158年和1160年兩次挺進意大利,最終,通過武力鎮壓,血腥殘殺,迫使北意大利政權屈服。此外,他耗時兩年,將米蘭拿下,並將其摧毀,同時,還把亞曆山大三世拉下瞭神壇,宣布其為僞教皇。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麵對腓特烈對於意大利的持續侵略,意大利的各個城邦再也按耐不住瞭,終於在1167年,由威尼斯、維羅納等城邦組成的“倫巴第同盟”,聯閤起來支持米蘭,以對抗腓特烈的統治,而這一反抗行為更取得瞭教皇和拜占庭帝國的支持。
麵對腓特烈的第四次徵戰意大利,當時的城邦市民開始瞭奮勇的抵抗,雖然,在戰爭開始之時,紅鬍子戰事順利,並在羅馬完成瞭他的第二次加冕,但是,在隨後的戰爭中,他不僅遭遇到瞭當地人民的奮起反抗,還遇到瞭流行性的瘟疫,使得腓特烈大軍兩韆多名騎士身染疾病。
因此,腓特烈本人也陷入重圍,不得不扮成瞭農民倉惶逃跑。這是腓特烈一世第一次敗走麥城,受到重創。
而戰爭狂徒,永遠都是不安於太平的,不甘心失敗的腓特烈在重新整頓隊伍之後,於1174年對意大利開始瞭第五次入侵。但是,經過幾年的時間,原來的同盟軍城市已經增加到瞭22個,實力更加強勁瞭。而拒絕教皇參加和談事宜的腓特烈,終於在1176年,在林雅諾正式與同盟隊伍會戰。
這場中世紀頗為著名的戰役,最終,以腓特烈大敗告終,其本人也深受重傷,不得不繳械投降。大敗的腓特烈在1177年與亞曆山大三世簽訂瞭威尼斯和約,歸還瞭掠奪來的教産,並且,還答應不再乾涉教皇國的內政。而更加諷刺的是,他還被要求下跪親吻三世的腳。此後,他又在1183年簽訂瞭康斯坦茨和約,歸還瞭昔日掠奪的土地,放棄瞭曾經掌管的各項權利。
總之就是:齣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或許你會認為,又是和解,又是放權,又是吻腳的腓特烈,在對於意大利的徵戰中,是失敗的,其實,你想過瞭。最終,在1186年,腓特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對意大利進行瞭第六次“徵戰”,而這次他贏瞭。原來,他的兒子與西西裏王國的女繼承人在米蘭舉行瞭婚禮,並在新任教皇的主持下,加冕成為瞭意大利的國王和王後。
腓特烈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在他的下一代中得以實現,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種勝利。
由於,腓特烈先後的六次齣徵意大利,使得其忽略瞭對德意誌其他諸侯地區的控製,進而為這些地區贏得瞭良好的發展機會,更為德國由君主專製,嚮封建體製轉化,奠定瞭基礎。但是,腓特烈缺乏長遠的戰略思考,多數時候,他的徵戰都是以個人的利益為趨勢,不免讓人覺得有些狹隘瞭。但是,在德軍國主義者的眼中,對他的看法則截然不同。
他們認為:腓特烈一生戎馬,並且和藹可親,智勇雙全,是值得人民敬重的英雄。但是,在敵對人的眼中,他卻是一個殘暴的惡徒,是手沾鮮血的儈子手,特彆是在1159年攻打剋裏馬城的時候,他以50名兒童作為擋箭牌,走在軍隊前麵,極大地摺損瞭他的英雄形象。不過,在1189年,穆斯林英雄薩拉丁攻破耶路撒冷時,他組織歐洲的十字軍團奮勇抵抗。
當然,紅鬍子也是薩拉丁最為懼怕的一位敵人。
此時,67歲的紅鬍子依舊親自率兵遠徵,一時間軍心大振,這使其第一次成為全歐洲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未承想,紅鬍子最後竟然在此次徵途中,在一條名為薩勒夫的小河裏溺水身亡瞭。昔日龍馬精神,徵戰沙場的戰神,竟然,用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瞭結瞭他戎馬的一生,不免讓人感到有些遺憾。
對於紅鬍子的死,很多德意誌人都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他們更願意相信:這位戰神隻是留在某地稍事休息,不久便會迴到他祖國的懷抱。
這就是腓特烈一世,不斷徵戰、馬蹄不停,一生都在戰鬥中度過。縱然,他一次次的掀起對意大利的徵戰,但卻沒有建立起長久的政權。不僅如此,連年的戰事,還導緻瞭德意誌統治力量的分散,為後續各個諸侯之間的不斷衝突種下瞭種子。
這也證明瞭,理想中的帝國,不能作為左右現實行動的驅動力,僅憑個人理想而挑起的爭端,終將摺損現實中的政治利益,最終,還是得不償失的。
參考資料:
【《神聖羅馬帝國》、《德意誌恐怖的“紅鬍子”: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要塞:十字軍東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