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2:25:01 AM
《賀歐陽少師緻仕啓》中有這樣一句話:“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真正勇敢的人外錶看起來很膽小,聰明人看外錶好像很愚笨的樣子,自古而今,太精明的人反而活不長,大智若愚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在古代王朝中,文臣武將因為功高震主而慘遭皇帝猜疑的事件屢見不鮮,不過也有很多大臣懂得收斂鋒芒,成為大智若愚的人生贏傢。隋朝時期,大臣牛弘身上發生的故事,將“大智如愚”展現得淋灕盡緻。
“畏妻如虎”的隋文帝楊堅
在說起牛弘之前,先來說說“畏妻如虎”的隋文帝楊堅。
在隋朝開皇末年,竟然發生瞭一件天下奇聞, 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後吵架,之後皇帝居然被氣得“離傢齣走”。 文武百官哭笑不得,紛紛追上楊堅溫言相勸,這纔使楊堅心中的怒氣稍微平息一些,返迴宮中。
獨孤皇後不僅在生活方麵強勢,曾令楊堅感嘆雖為皇帝,而不自由,還經常齣手乾預朝廷大事,據說隋煬帝楊廣後來之所以能夠上位,背後就有獨孤皇後在為其撐腰。
那麼貴為天子的楊堅為何會“害怕”自己老婆獨孤皇後呢?
一是身份地位,在楊堅稱帝之前,獨孤傢要勝於楊傢。獨孤皇後的父親獨孤信曾經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而楊堅的父親楊忠一直是獨孤信的部將, 在一定程度上說,楊堅取獨孤伽羅屬於“高攀”。
二是習俗風氣,獨孤皇後並非漢族,齣自鮮卑的可能性很大,鮮卑女性具有極高的地位,除瞭負責傢中事務之外,對外也能獨當一麵。 獨孤伽羅身為將門之女,養成強勢性格也在情理之中。
牛弘進言民間獻書,獲封郡公
即使當上皇帝,楊堅依然對獨孤伽羅很寬容,凡事都重視她的意見,由此可見,楊堅也是一個性情寬厚的皇帝。而楊堅手下也有一位大臣同樣性情寬厚,喜愛研究禮儀製度,楊堅、楊廣兩代帝王都對他十分信任,這位大臣就是牛弘。
牛弘少年時期便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研究古籍、禮儀,開皇年間,牛弘負責掌管隋朝典籍書冊。 這份工作可不容易,隋朝建立之前經曆太多戰亂,很多典籍史冊都在戰火中遺失或者毀壞,統計管理這些書冊十分睏難。
那怎麼辦呢?牛弘想齣一個好主意,在上朝時嚮楊堅進言鼓勵民間嚮朝廷獻書,給予獻書者一定奬勵,楊堅一聽這主意不錯,於是大手一揮,直接下詔:獻書一捲,賚縑一匹。
於是,前來獻書的百姓絡繹不絕,一兩年過後,朝廷書庫中就收納瞭不少書籍,牛弘也因此獲封奇章郡公,享食邑1500戶。
忘記口諭,反而得到重用
牛弘早年喜歡研究古時禮儀法製,也獲得瞭一些成就。後來隋朝皇太後去世後,楊堅命大臣處理好相關事宜,但皇傢喪禮的禮儀復雜繁多,大臣們對此道都不甚瞭解,在楊素的舉薦下,牛弘接下瞭此事。
到瞭皇太後葬禮那天,一切流程、禮儀都十分規範,沒有齣現絲毫錯漏,眾大臣紛紛誇贊牛弘對禮儀方麵的研究很深。
牛弘也成為楊堅身邊的“大紅人”,不過牛弘能獲得楊堅的信任不僅是因為他有能力,還因為牛弘身上有個不傷大雅的缺點: 記性不好 。
有一次,楊堅命牛弘嚮大臣們傳達他的口諭,牛弘記住口諭後就朝著大臣們走去,然而, 當牛弘走到大臣們麵前時,他竟然一句話也沒說,隻是站在大臣們麵前一動不動。 此時,氣氛變得尷尬起來,大臣們心想,這是發生什麼大事,連牛弘都躊躇不敢言?
在大臣們一頭霧水時,牛弘轉頭迴到楊堅身邊跪下請罪:並忘之。
聽完牛弘的話,楊堅也有些哭笑不得,說牛弘不是當宰相的料, 不過對於牛弘的坦率真誠,楊堅也非常贊賞,對他的寵信日益增加,反而受到重用。 後來,隋煬帝楊廣登基後,前朝舊臣,楊廣信任的唯有一人,他就是牛弘,由此可見牛弘有多厲害。
《隋書》記載:“隋室舊臣,始終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
大業六年,牛弘跟隨隋煬帝南下之時,壽終正寢。
結語
隋文帝性情寬厚,所以能容忍牛弘所犯的錯誤,但牛弘忘記口諭真的是“忘記”瞭嗎?恐怕不是, 他或許是假裝忘記口諭,目的就是讓隋文帝看到他身上的缺點,從而對他放鬆警惕,避免因錶現太過耀眼而招緻殺身之禍,大智如愚莫不過如此。
參考資料:《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