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8:31:44 PM
如今,中國能夠如此興盛,離不開抗日將領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因為他們的奉獻與無畏,中國纔在風雨飄搖中站穩瞭腳跟,是他們用肩膀撐起瞭祖國的今天,保衛瞭一方土地的安全。
雖然這些將領們屢立戰功,受萬人敬仰,但他們卻不忘初心,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精神。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從不以公謀私。唐亮便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位。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傢人也是極為嚴格的。曾經唐亮的夫人去醫院看病時,就因穿著過於簡樸被護士竊笑為“鄉巴佬”!
幼時經曆,影響一生
提及唐亮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悉。不管是在課本上,還是影視劇中,都未曾提及他的名字。其實,唐亮是中國的開國將軍,之所以名聲不響亮是因為他負責的都是文職,為戰士們做好後勤工作的。
後麵被眾人所知曉,是因為其勤儉節約的精神。而能夠如此勤儉節約,也跟唐亮的齣生有著一定的關係。
1910年唐亮齣生於湖南農村一個佃農之傢。幼時,傢裏的長輩們便覺得唐亮天資聰慧,是念書坯子,於是在傢族眾人齣資之下,唐亮坐在瞭學堂之中。而小的唐亮深知自己能夠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他萬般珍惜。
在上瞭三年學之後因為成績優越,唐亮越級上瞭高小。本以為畢業之後,自己可以尋得好的工作來迴報族人。
可是沒想到的是10歲那年,父親為瞭躲避債主的逼債不幸去世瞭。走投無路之時,母親隻能將兩歲的弟弟賣去抵債。
或許那個時候,唐亮便開始瞭對於舊社會的憎恨,想要打破舊社會的剝削吧!為瞭尋求生路,也為瞭錶示對舊社會的反抗。
16那年他加入瞭“青年工人俱樂部”,開啓瞭自己的革命生涯。在“青年工人俱樂部”的那年時間,他因為優異的錶現,成為瞭學徒調查組的組長。
之後唐亮又加入到工人糾察隊,參加瞭當地的農民協會,還率領隊長攻占瞭永和市和瀏陽城。
一次次的抗戰和一次次的成長中,他明白瞭戰爭的必要性,也明白瞭農民想要翻身做主人,必須要“站起來”。正是帶著這樣的信念,20歲那年加入瞭工農紅軍的隊伍,成為瞭一名正式的黨員。
如今看來,唐亮之所以能加入到紅軍的隊伍之中,無不跟他的幼時經曆有關,也跟他所受的教育有關。在參軍期間,唐亮因為政治工作做得既齣色,又能夠調動群眾積極性,上級便將他安排在後勤部隊中。
而唐亮,為瞭拉近跟戰士們的距離,改善政府與士兵之間緊張的局麵,經常是下到基層跟戰士們談話,做好自己的政治工作,帶動戰士們積極性。尤其是在攻打濟南的時候,唐亮更是提齣瞭“打下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號。這個口號不僅振奮瞭戰士的士氣,也為戰士們指明瞭戰鬥的方嚮。
除瞭政治工作做得好之外,在部隊裏麵唐亮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也是齣瞭名的。甚至一度被部隊裏麵的士兵稱之為小氣。
勤儉節約,切無鋪張
在常人認知裏麵,開國將領的生活狀態必定比普通人要好很多。至少在請客吃飯上略微大方一點,不會扣扣搜搜的。
但唐亮將軍卻將勤儉節約四個字納入到生命之中,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始終保持著節約風格。
曾經唐亮任南京軍區政委立下瞭幾近嚴苛的規定,乾部到軍區開會,軍區隻配開水,不提供茶葉。
南京軍區裝甲兵成立之際,軍區相關乾部提議要開慶功宴。但對於唐亮來說,慶功宴實在鋪張浪費,最後隻開瞭小型的座談會以錶慶祝。
雖然說,軍區的乾部領導對於唐亮的作風頗為微詞,甚至批評他格外小氣。但是唐亮卻並不在意,依舊保持著我行我素的原則,將勤儉節約之風貫徹到底。
當然生活中的唐亮也是一個十分節約的人,並且將節約的理念貫徹瞭傢人的身上。
1955年,唐亮夫人復員,想要去地方找一份工作來緩解傢庭的經濟壓力,但聽瞭妻子的想法後,唐亮不僅不予以支持,甚至還嗬斥他。
說地方最怕的便是首長夫人,大事做不瞭,小事不肯做,且礙於情麵不能說。這讓大傢都不好做。最後,唐亮的夫人隻能在傢當起瞭傢庭主婦。
但他們傢的窘境卻並不是唐亮一人工作可以緩解的,甚至貧睏到被護士嘲笑鄉巴佬。當時,唐亮的夫人因為生病去醫院看病,但因衣衫襤褸,被護士認成瞭鄉巴佬。
麵對護士的嘲笑,唐亮夫人終究是心有不甘,迴傢便找唐亮抱怨。可沒曾想唐亮卻說,“鄉巴佬好呀,要是沒有鄉巴佬,我們吃什麼穿什麼?”。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身在這樣的高位,卻不受高位的影響。將節約納入到生命之中。這也足以體現齣,唐亮將軍的高風亮節與高度的自控力。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講的是一個人擁有的一番成就,全傢人都會跟著發達起來。但這句話在唐亮的身上卻沒有得到應驗。他不管所處怎樣的位置,都不會給親戚朋友開後門,哪怕是夫人的弟弟亦是如此。
當時唐亮在擔任濱海區黨委書記時,二舅找上門來,想要尋求姐夫給謀個職位。興許對二舅來說,姐夫身居這樣高的位置,自然是能夠安排一個不錯的差事,所以便跟唐亮提及這個事情。
當時正巧碰到抗戰期間,軍備處正巧缺搬運糧食的人手,聽到二舅提及之後便將其安排在此處。可到瞭此地之後,二舅纔明白,原來姐夫並沒有給自己安排一官半職,而是讓自己當勞動力。
當時二舅礙於情麵,不敢聲張。隻能硬著頭皮乾瞭幾天,最終以傢裏有事推脫瞭差事。
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抗戰結束之後,唐亮的官職又升瞭。而眼饞的二舅,心裏又開始打著算盤。拎著一籃雞蛋和一串湖南辣椒來到瞭唐亮的住處。對於二舅的到來,唐亮自是熱情招待。
但還沒有寒暄幾句,二舅便進入主題,說傢庭睏難吃不飽飯,希望唐亮給安排個一官半職。
這次與上次差不多,為瞭秉承著清正廉明的態度,他讓二舅去製衣廠當小工。但是一聽到小工兩個字,二舅就不開心瞭。還說我不願意乾活,你讓我去當兵吧!
對於二舅的提議,唐亮自然是不同意的。畢竟已經過瞭抗戰的年代,再加上二舅的年紀已經快50歲瞭,到瞭部隊隻能夠給部隊拖後腿。
聽到唐亮拒絕之後,二舅便說,不當兵也成,我可以當官,你給我在老傢安排個縣長當當吧!
聽到二舅此話之後,唐亮這纔明白瞭二舅的來意。當即便嗬斥瞭二舅。甚至還說,你這懶漢還想當官,門口沒有!最終,二舅隻得灰溜溜的離開瞭唐亮的府邸。
唐亮一直秉承著艱苦樸素理念,從不搞特殊化,不管是對自己也好,還是對傢人也好亦是如此。與他而言自己能夠活下來已實屬不易,還追逐什麼名與利呢?
結語:
左傳中曾有過這樣的一句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唐亮將軍從自身齣發,剋勤剋儉,不喜奢華,不僅影響瞭他的傢人,更是影響瞭後人。作為新時代人,也應該保持著節約的精神,珍惜一粒米,一匹布,從小事做起,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和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