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3:00:16 AM
自黃帝時期算起,泱泱華夏已有5000餘年的文明史,而在無數燦爛的朝代之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就得數周朝,這個傳奇王朝的建立,最大的功臣莫過於薑子牙。
正是在薑太公的輔佐下,周武王纔得以最終打敗商紂王,建立瞭周朝。對於有功之臣,很多君王都會賞賜良多,哪怕是犯下瞭大錯,也會酌情處理,原諒。
可是,薑子牙死後,為何他的後人就被周朝王室給活活煮瞭呢?今天,咱們就倆聊一聊這個故事。
薑子牙被“發配”邊疆
眾所周知,薑子牙是我國赫赫有名的人物,周朝能夠建立,他有著莫大的功勞。按照封建王朝的慣例來說,新王朝建立後的第一等大事就是分封功臣,薑太公作為周王朝建立的第一等大功臣,理應是受到最多的封賞。
然而,真正的事實卻大大齣乎瞭人們的意料,眼看著自己曾經的戰友們,一個個都獲得瞭豐厚的賞賜,屬於薑子牙的那份賞賜卻遲遲沒有到來。
就在大傢都萬分不解之時,屬於薑太公的封賞終於來瞭,為建立周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太公,居然隻是被封瞭一個齊王。齊地基本上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按現在的發展水平來看,山東實在是個物華天寶的貴地。
那裏物産豐富、土壤肥沃,是一處十分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但在當時的情況來看,齊地卻並不是一處好的去處。打開當時的周朝地圖不難發現,齊地距離當時的首都鎬京十分遙遠,在那個交通十分不發達的年代,薑子牙的待遇與發配邊疆沒什麼區彆。
雖然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但最起碼周武王對薑子牙還是比較信任的,薑子牙最後還是善終瞭。然而,他的後人們卻沒有他這般幸運瞭,這又從何說起呢?
周王朝的發展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在薑子牙的扶持之下,武王之子周成王順利繼位。古代的神話故事裏,薑太公為瞭周朝嘔心瀝血,為瞭周朝的穩定發展貢獻瞭自己所有的力量。
但翻開真正的曆史來看,事實的真相往往與史書描繪的並不一緻,薑子牙之所以會對周成王鼎力相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周成王是邑薑之子,而邑薑則是薑子牙的女兒。
用現代的觀念通俗一點來說,薑太公扶持的實際上是自己的親外孫,《史記・魯世傢》中司馬遷是這樣寫到的:“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短短3句話,12個字,不難看齣當時周朝的政局是怎樣的。
40年後、成王逝世,其子周康王繼位,此時的薑子牙早已是四朝元老,在朝中的勢力即使是周王也不能比擬的。周康王六年,薑子牙於鎬京去世,整個周朝舉國哀悼。
周康王更是給太公進行瞭國葬,這在當時那個禮法嚴明的年代裏是不可想象的,由此也能看齣薑太公在周康王心目中的地位。
時間匆匆而過,又是幾十年過去瞭,自周康王之後,周朝先後經曆瞭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和周孝王等5位君王。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周天子的勢力越來越衰微起來,等到瞭周夷王的時候,諸多分封諸侯已經不再將周王室看做是天下共主,甚至也不再朝貢周王室,而在這些諸侯王中叫囂的最厲害的就是齊哀王。
據說有一次,周夷王派遣使者來到瞭齊地,齊哀王卻閉門不見。數月之後,迫於壓力,齊哀王不得已召見瞭來使。
宴會期間,齊哀王對這位周王室的使者態度十分的蠻橫,宴會結束後更是說齣瞭:“非暴力不上供”這樣大逆不道的言論。
據史料記載,周夷王有一次因病未能上朝,各個諸侯王聽聞消息後,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探望。然而,齊哀王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不但未曾派遣使者探望,反而是在傢中大擺宴席。
這件事情一小心被周夷王得知後,夷王頓時就被氣得火冒三丈。如果說前麵的幾件事,僅僅隻是讓周夷王厭惡齊哀王,那麼接下來的這件事則是真正給齊哀王帶來瞭殺身之禍。
齊哀王的悲慘一生
當時,齊哀王在未曾得到周夷王命令之下,冒然率兵攻打瞭紀國。紀國一個彈丸小國,哪裏是齊國的對手,短短數日紀國便被攻陷瞭。走投無路的紀國國王隻得逃到瞭鎬京。
見到周夷王後,紀國的國君直接倒地痛哭不起,口口聲聲地說道:“大王,這齊哀王哪裏是想占領我們紀國,他分明就是想要謀反。”聽聞此言,周夷王頓時冒瞭一身冷汗,他趕忙差人扶起瞭紀國國君。
然而,此時戲精附體的紀國國君卻倒地不起,大罵齊哀公意圖謀反,並且開始不斷編造各種謠言。
罵道動情之時,紀國國君更是厲聲說道:“大王,齊哀王名叫不晨,何為不晨?就是想要謀反自立啊,還請大王明鑒,切莫被此等小人濛蔽瞭雙眼。”
言盡於此,周夷王徹底被紀國國君說動瞭。沒過多久,周夷王就下達瞭齊哀王叛亂,邀天下諸侯王一同前來討伐。雖說周王室衰微,早已沒有瞭當年的實力,但是畢竟還是天下共主。
於是,各個諸侯王紛紛響應周夷王的號召,前去齊地剿滅齊哀王。雙拳難敵四手,麵對如潮水一般的諸侯王軍隊,齊哀公哪裏還有一絲的勝算。戰鬥僅僅持續瞭數日,齊國的國都臨淄便被攻陷瞭。
齊哀王也被眾人五花大綁帶來瞭首都鎬京,昔日高高在上的齊哀王,就這樣變成瞭周夷王的階下囚。然而,就算是已經到瞭如此境地,齊哀王卻還是叫囂著:“我乃太公後人,爾等誰有資格懲戒我”,此等的愚鈍實在是可悲可嘆。
“周朝建三年,王緻諸侯,烹齊哀公於鼎。”《竹書紀年》中的這段記載就成瞭齊哀公人生最後時刻的真實寫照。堂堂一代大王,赫赫有名的薑太公後人,最後卻落得個如此下場,實在是叫人唏噓。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曆來在封建王朝裏,這都是一條不曾改變的鐵律。但是其實從齊哀王的經曆來看,他的悲慘遭遇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咎由自取。
根據《左傳》記載,齊哀王在位期間十分的驕奢淫逸,對屬地的百姓十分的殘暴。在《詩・齊風》中更是有“從獸無厭,昏利不行”的8字評語。
無論是因為君王的猜忌,還是自身的不檢點,薑太公的後人最終還是沒有得以善終。每次讀到這樣的故事,總會不由地想起劉備對劉禪的那句教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