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10:06:03 AM
1904年7月4日清晨,273名錶情肅穆且略顯緊張的男子,從紫禁城的中左門魚貫進入保和殿,屏息凝神地站立在殿角。
每個人的臉上都神色凝重,因為今天這些人要參加的,將是決定他們一生命運的殿試。
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將會是大清帝國的“末代科舉”。
因為就在一年後,清廷正式下詔廢除瞭科舉,所以這一屆科舉就成瞭整個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這一屆狀元也就有瞭一個特殊的身份:“第一人中的最後一人”。
這一天的殿試進行得很順利。兩天後,狀元揭曉,他的名字叫“劉春霖”。
“幸運”的劉春霖
關於劉春霖的這個狀元,一直有傳聞說他並不是完全靠真材實學得到的。
傳說在決定名次的時候,主考官在給慈禧太後批閱的名次中,第一名是一個叫“硃汝珍”的考生。
但慈禧卻對這個考生的名字非常反感――首先明朝皇帝就姓硃,“硃汝珍”的名字裏又有一個“珍”字,讓慈禧想起瞭當年一直和自己做對的光緒的寵妃珍妃。
再加上硃汝珍是廣東人,與慈禧最討厭的康有為和梁啓超是老鄉,所以慈禧提筆否決掉瞭硃汝珍的狀元。
排在第二位的是劉春霖。慈禧一看見這個名字,就心中大悅。原來當時國內許多地方正值大旱,“久旱逢甘霖”,慈禧認為劉春霖的名字可以給大清帶來非常迫切需要的雨水。
就這樣,劉春霖擠掉瞭硃汝珍,幸運地當上瞭末代狀元。
劉春霖的前半生一直非常幸運,包括他的婚事,也充滿瞭傳奇色彩。
末代科舉之後不久的一天,有個年輕人手持新科狀元劉春霖的拜貼,來拜會工部員外郎張慶�V。張慶�V並不認識劉春霖,但看到新科狀元來拜訪,還是非常高興,連忙將客人請進府內,好酒好肉招待。
吃飯的時候,張慶�V取齣一把紙扇,想請劉春霖題幾個字。
不料此人臉色大變,百般推脫,見實在挨不過,隻得勉強提筆寫瞭幾個字後,便藉口有事,匆匆離開瞭張傢。
這人走後,幾位陪席的朋友也紛紛停下手中的杯筷,聚過來欣賞“狀元公”的墨寶。
大傢越看越感覺不對勁,扇子上麵的字雖然不能說是鬼畫符,但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書法造詣,與女兒天天臨摹的劉春霖的字帖更是搭不上邊。
大傢一緻認為,今天來的這個人根本不是什麼劉春霖,而是個假冒的騙子,隻不過想藉新科狀元的名頭,來騙一些銀子罷瞭!
幾天後,張慶�V偶然和一位同事談到瞭這件事時說 :“我雖然不認識真劉春霖,但我傢女兒喜歡書法,天天在傢裏臨摹他的字帖!”
這位同事恰巧和劉春霖很熟悉,於是順水推舟說 :“劉春霖是單身,不如把你的女兒介紹給他,我來當媒人!”
在這位同事的撮閤下,這門親事真的結成瞭。一個想騙錢的假狀元,讓劉春霖這個真狀元娶到瞭一位大傢閨秀,此事一時也在北京被傳為佳話。
坎坷的仕途
1872年,劉春霖齣生在河北肅寜一個農村傢庭,小時候和哥哥一起被父母送到錶叔王鐵山的塾師讀書。
白天兄弟兩人隨傢人在農田裏做活,晚上在一盞小豆油火燈下讀書,學習非常刻苦。
光緒十一年,劉春霖優異成績考中拔貢生,哥哥劉春堂也考中秀纔。之後兄弟二人進入保定蓮池書院學習。
光緒三十年,劉春霖考中瞭狀元, 哥哥劉春堂也在同科考中進士。
劉春霖中狀元的年代,正是中國處在“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雲激蕩時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正處在發展時期, 而清朝政權則風雨飄搖。
清朝統治者為瞭維持其統治,不得不打齣瞭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