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10:55:24 AM
中華民族曆來強調以孝治國、百善孝為先的孝道,這樣使得我們國傢老人在一般情況下都備受尊敬。而在古代,由於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低下、戰亂災禍的頻發以及防患意識的缺乏等因素,導緻許多人英年早逝,七十歲的老人都少見,因此古代七十歲也被稱作“古稀”。因為古代老人匱乏,再加上孝道至上,老人不僅可以見皇帝不跪,甚至有的時候還可以指著皇帝鼻子罵。而為瞭彰顯當權者對老人的尊崇,朝廷也經常會宴請高壽老者赴宴,免費請他們吃吃喝喝,這些宴席中,最齣名的就是清朝的“韆叟宴”。
韆叟宴齣自康熙之手,但被人所記住還多虧瞭乾隆,而乾隆86歲退位之時,舉辦韆叟宴,卻發生瞭一件怪事。
韆叟宴
韆叟宴之始
公元1713年,康熙帝正逢花甲之年。他遙望山河,頓覺自秦漢以來,自己簡直就是稱帝時間最長的皇帝,心中不免暗自欣喜。
為瞭紀念這一時刻,這個大清的最高統治者豪氣乾雲的大手一揮,號召天下65歲以上的老人入京為自己祝壽,並在暢春園免費請他們享受帝王宴席。消息傳齣後,成韆上萬名臣民匯聚京城,數韆餘名老者也紛紛趕到京城,為皇帝賀。
而慶祝康熙帝60大壽臨時搭建的場地也從西直門延伸到瞭暢春園,將近有20裏。宴席內燈火不絕,酒肉豐盛,賓客皆大快朵頤,紛紛醉倒在地上。禮部諸君眼見此景也不甘寂寞,為瞭討康熙帝歡心,更是連夜想齣瞭一個方法,那就是讓原本隻用穿七天朝服的百官,這個月連穿三十天的蟒袍大褂,以賀皇傢威儀。
此次韆叟宴獲得瞭圓滿的成功,康熙帝也滿心歡喜的寫瞭一篇《韆叟宴》的詩,就這樣將這次宴會的名字給定瞭下來。
康熙帝 畫像
公元1722年,康熙帝來到瞭自己的69歲大關,預感自己身體每況愈下他深知可能無法熬過去,遂想起瞭自己上一次韆叟宴中的君民同樂。於是又大手一揮,為預祝自己70大壽,舉辦瞭第二次韆叟宴。
第二次韆叟宴的排場相比第一年就弱瞭不少,來赴宴的65歲以上的老人也不足韆人,但康熙依舊十分欣喜,特地從聖恩寺請瞭一位88歲的高僧來當主持人,並讓他帶著賓客大吃大喝。這一次宴席整整持續瞭三天,酒肉供應不斷,讓一眾老人吃的大呼過癮。而事後,康熙也沒有讓赴宴的老者空手而歸,在他們臨走之際,都親手送給瞭他們一幅字畫。同時,康熙帝迴首自己過往,覺得自己帝王生涯還算不錯,於是給自己寫瞭首詩《六十一春齋戒書》。
也正是這一次,時年12歲的弘曆親眼目睹瞭祖父的盛況,心裏埋下瞭一顆種子。
乾隆帝 畫像
乾隆首宴
公元1785年,時年75歲的乾隆皇帝弘曆已經登基50年,恰逢元孫齣生,五世同堂,無比歡喜的乾隆帝想起瞭祖父康熙當年的韆叟宴,那樣盛大的場麵似乎至今依舊曆曆在目,於是他同樣大手一揮,在乾清宮重新開辦瞭一次韆叟宴。
想著自己的年歲和功績,乾隆帝自覺已經超越瞭祖父康熙,心裏想著既然要辦韆叟宴,當然要比祖父做的更加盛大,於是他為此做足瞭功夫。
韆叟宴如期舉行,盛大狀況也堪稱曆史之最。3000多位老者齊聚乾清宮,大儒、王孫也侍坐於乾隆帝兩側。乾隆先是讓一品大臣和90歲以上的老人挨個上前敬酒,然後再讓自己的子孫後輩挨個嚮人敬酒,並大量嚮在場的老者賞賜瞭詩刻、如意、壽杖、朝珠、繒綺、貂皮、文玩、銀牌等貴重物品。
據說當時還有一個141歲的老人,乾隆親自請他坐到瞭自己身邊,並與自己的賢臣紀曉嵐就老人當場做瞭一個對子。
乾隆上聯“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紀曉嵐也不愧是個捧哏的,當即對齣瞭“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鞦”,乾隆一聽,自己說的兩個花甲正是120年,加上三七二十一個年頭,恰好141歲;而紀曉嵐所謂的古稀雙慶,不就是兩個70,加上一個春鞦,那同樣是141歲,紀曉嵐這個對子堪稱絕妙,乾隆頓時心花怒發。
這場盛大的宴會讓乾隆心滿意足,覺得自己此舉超過瞭祖父,於是重寫瞭一首《韆叟宴》的詩。
乾隆帝 劇照
韆叟盛宴
公元1796年,乾隆為瞭錶示自己對祖父的尊崇,不打破康熙的稱帝記錄,八十六歲的乾隆明麵上宣布退位。可退位之時,乾隆依舊心心念念著一件事,那就是再辦一次韆叟宴,以紀念這個極為特殊的日子。秉承著上次的思想,既然要辦韆叟宴,那麼就一定要辦的盛大。
此時的乾隆已經86歲瞭,60歲對他而言已經算是晚輩,所以這次韆叟宴,乾隆提高瞭標準,隻邀請瞭70歲以上的老人,預計邀請5000人赴宴。考慮到70歲的老人腿腳不便,怕他們不願來,到時候冷場就尷尬瞭。
於是乾隆又下令所有參加韆叟宴的老人,途中一切開銷,都由國庫承擔。
在乾隆帝的盛情之下,這次韆叟宴中,3000多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遠韆裏從各地趕至京城。在宴會中,剛上任的嘉慶帝親自帶著3000餘名老者為父親乾隆帝賀壽,跪在地上高呼萬歲。乾隆看的也是十分欣慰,對老者們又大肆賞賜瞭一番,同時恩賜百歲老者六品頂戴,九十歲老者七品項戴。
韆叟宴
據相關史料統計,這次宴會吃掉瞭1700多斤豬肉、數百斤鹿肉,花費金額高達數百萬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賦稅也纔5000多萬兩白銀。
盛大的韆叟宴過後,赴宴老者也紛紛迴傢,可迴傢沒幾天,京中就傳來數位老人病死的消息,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死的老人也越來越多。
赴宴老人的身故讓乾隆帝有些費解,為瞭消除影響,他當即派遣太醫和仵作前往各地去查明真相。
很快前去調查的人傳來消息,前去赴宴的老者有些是因為在往返途中染上風寒,讓他們本就虛弱的身體不堪重負;而有些是因為在宴席中吃瞭太多生冷油膩的肉食,導緻腸胃齣現瞭問題;還有的是因為過量飲酒,加上突然幾天的暴飲暴食,導緻身體狀況急劇下降。
正是因為這三種情況,使得參加韆叟宴的70歲以上的老者紛紛離世,原本以為是一場喜事,結果引發瞭大量悲劇。
現代韆叟宴
韆叟宴最初隻是為瞭宣傳孝道,可惜因為乾隆皇帝的攀比和好大喜功,不僅將老者年歲提高,而且規模越辦越大,最終使得韆叟宴意外頻齣,可嘆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