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8:54:45 AM
「生氣」能有多傷身?
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僅僅是迴想一下自己生氣的經曆,就會讓免疫係統功能受到長達6小時的抑製。
而比生氣更傷身的,可能是怒火中燒時,你還選擇強行把怒氣憋迴去。
其實憤怒屬於正常的情緒,也是種信號,隱藏著希望“被理解、被看到”“彆越界”“彆打壓”的需要。
網友調侃:忍一時卵巢囊腫,退一步乳腺增生。長期壓抑,對身心都是一種慢性摺磨。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 采訪專傢,解讀憋氣如何影響全身,並教你科學應對不良情緒。
受訪專傢
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 楊雪嶺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係博士 郭潤峰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 田曉彥
生氣時憋著,真的會“內傷”
憤怒時,大腦的情緒開關――杏仁核被觸發,傳遞信號到下丘腦和腦乾,下丘腦再引發交感神經係統興奮。
這個過程中,皮質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給身體釋放信號:請做好“戰鬥”準備。如果此時強行憋住火氣,身體會受到哪些傷害?
怒氣值翻倍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在生氣後強行避免爭論的人,怒火未消、怨氣仍在,導緻第二天負麵情緒高齣一倍。
免疫力遭到破壞
壓抑下去的憤怒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成負麵能量“蠶食”機體。
正如哈佛大學的研究所稱,如果一直都生氣,免疫係統對細菌、病毒的抵抗力持續下降,容易增加患病風險。
影響消化功能
情緒應激狀態會影響胃酸分泌,使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率增加;總是憋氣、反復憤怒導緻的食欲下降也可能改變規律進食習慣。
如果經常處於“氣都氣飽瞭,吃不下飯”的情況,可能會導緻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內分泌紊亂
生氣可引起廣泛的神經內分泌變動,包括雌激素、孕激素、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變化。
女性長期處於憤怒或壓力下,更易引發月經不調、乳腺結節、卵巢囊腫等問題。
引發一係列負麵情緒
壓抑怒氣會使我們反復去想這件事,這種“想太多”非但沒有化解怒氣,還讓委屈、失望甚至抑鬱、焦慮的情緒積壓起來變成情緒問題。
本著“和為貴”的想法不宣泄憤怒,在短期內可能換來瞭平靜,但積壓的怨氣憋不住爆發齣來的時候,會給關係造成更大的傷害。
憤怒來臨時,如何有效應對
學會控製情緒是成熟的錶現,但控製不等於一味壓抑。憤怒時,到底該如何處理?
暫時離開當下環境
一旦感覺到自己的憤怒在冒頭,最好藉機離開一下,比如去個廁所、假裝接個電話、續點茶水等。
齣來之後深呼吸幾次,用冷水洗洗手,讓自己先放鬆冷靜下來。
記錄自己為什麼生氣
情緒平復後可以做個分析,想想自己為什麼會憤怒,對方的哪些行為刺激瞭我們,背後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麼。
必要時,可以記錄自己的想法。這麼做的好處是讓你不在“很生氣”“很討厭他”這些想法上打轉,而是抽離齣來想想如何錶達和解決問題。
及時、巧妙地錶達憤怒
生氣後要嚮對方明確錶達內心想法和需求,盡量避免用批評和指責的語氣。
建議多用“我”錶達,如“我感到有些生氣,我希望我們一起分擔傢務,但你卻走瞭”。這不僅讓你宣泄瞭怒氣,也讓對方瞭解你的需求。
如果此時你的憤怒還能控製,也可以用稍微幽默的方式來錶達,如“每天吃完飯都是我洗碗,我感覺自己都快成洗碗機瞭”。
另外,發泄情緒不是最終目的,溝通時最好雙方一起想想解決方案。
定期清空情緒垃圾
有些憤怒是難以當場錶達和發泄的,平時積纍的怒氣和壓力,要定時去清空。
1. 找到生活所愛,可以是愛好、也可以是某個空間,無論碰到什麼糟心事,都能從中獲得治愈力量。
2. 平時做做放鬆訓練,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提高生氣的閾值。
3. 多嘗試換位思考,自己有難處,彆人也一樣,多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如果嘗試瞭以上方法,還是沒有辦法控製憤怒,或者容易在盛怒之下做齣傷害自己和他人的事,建議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心理專傢總結“情緒急救包”
人生不可能總是充滿正能量,除瞭感到憤怒,當你發現自己身陷情緒陷阱時,可以試試心理專傢總結的「情緒急救包」。
對抗焦慮
給生活一點掌控感
規律作息
焦慮源於對“控製感”的喪失,如果生活總是無序,情緒就容易反反復復。
有焦慮傾嚮的人要養成規律的工作生活作息習慣,盡量減少生活的不確定性,給自己建立“安定感”。
有效管理時間
許多時候焦慮是因為時間所剩無幾,但任務還未完成而導緻瞭緊迫感、無力感,閤理管理時間能讓人井井有條、從容不迫。
主動減少失誤
減少衝動行為、失誤和差錯的發生,或許能從源頭上避免焦慮。當然,也要正確麵對失誤,保持理性,彆為此過分抓狂。
對抗悲傷
及時哭齣來
與憤怒同理,當感到悲傷痛苦時,不要憋在心底,要哭齣來。
雖然不能解決具體問題,但大哭一場有助釋放悲傷情緒,淚水會帶走體內的壓力激素,降低與壓力相關的神經遞質,也是心理健康的良藥。
對抗嫉妒
為自己找到目標
産生嫉妒往往意味著自卑感、自尊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瞭你追求的目標所在。
把嫉妒轉化為羨慕,羨慕轉化為動力。客觀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和能力後,確立目標並一步步靠近,自然就會明白自己的價值,無需把精力放在無意義的攀比上。
對抗孤獨
主動走齣封閉
對害怕和彆人打交道的人來說,關鍵在於勇敢地走齣封閉狀態。
多與親友通電話或見麵,交流生活或情緒;積極參加行業交流或做公益活動,也能增強社交,找到充實感。
對於沉溺社交網絡、“通訊錄上很多人,能聊天的沒幾個”的人來說,要認識到網絡的“弱關係”不能取代實實在在的交友,泛泛之交甚至會讓人更寂寞。
最後提醒大傢,如果遇到重度情緒問題,自己已經無法調適,還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應該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本期編輯:徐夢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