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5:57:24 AM
遠望雲鬆村。 徐德藝攝
“藝鄉建”團隊設計、當地村民製作的竹製品。 羅瑞儀攝
雲鬆村中的藝術展示平台。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藝鄉建”團隊的幫助下,浙江紹興越城區坡塘村雲鬆自然村颳起“藝術風”。創作創意作品、建設展示平台、設計微型景觀、開發産品……村民共同參與,村莊變得更美,帶動增收,雲鬆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傢住浙江紹興越城區坡塘村雲鬆自然村的陳榮苗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做瞭大半輩子的竹製品,如今成瞭藝術品,還能用來開店賺錢。
“村裏毛竹多,這些竹製品都是就地取材。”在工藝品店鋪裏,陳榮苗介紹著琳琅滿目的竹製工藝品,不時有遊客進進齣齣,他說,這樣的改變還要從藝術團隊的到來說起。
藝術團隊和村民同吃同住
2020年初,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的“藝鄉建”團隊來到雲鬆村采風、調研、開展作品設計。村裏人不懂:藝術團隊為啥要來我們村?
一進村,“藝鄉建”領隊陳炯就齣瞭個主意。“陳教授讓我們動員村民,把綢布掛到茶園上方。”坡塘村黨委書記羅國海迴憶道:“大傢難免有疑惑,掛幾塊布能有啥效果?”
直到去年5月,村裏的百畝茶園飄起瞭檸檬色的綢布,一件名為《看見風》的藝術作品就此誕生,還被不少媒體報道,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打卡網紅景點。
“隨後的幾個月裏,1萬多人陸續來到雲鬆村。”羅國海說:“沒想到我們這個小村莊也能這麼熱鬧。”這次,雲鬆村村民感受到瞭“藝術的力量”。
“後來,藝術團隊又在村裏挨傢挨戶收集‘有故事’的布料,大傢這次就很配閤,我還從女兒齣生的繈褓上剪瞭一塊。”這塊布見證瞭陳榮苗一傢的往事,也讓他成為創作團隊的一員。最終,大傢將雲鬆村每傢最有意義的布料縫製在一起,形成瞭一件彆緻的公共藝術作品《百傢布》,全村人都是創作者。
羅國海說,大傢從新鮮到感動,從疑惑不解到積極參與,那段時間,藝術團隊成員和村民同吃同住,大傢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山水之美融閤生活之樂
嚮村落深處走去,雲上鄉村藝術館、雲上舞台、雲上直播間等藝術展示平台在沿途自然銜接,將山水之美與生活之樂融閤起來。
沿著陳傢嶺古道邁上茶園觀光台,百畝茶園映入眼簾,這裏是雲鬆村的標誌性景觀。極目遠望,一把直徑約兩米的茶壺懸空倒掛,壺嘴噴射齣一道水柱,在藍天和茶山映襯下,化為煙霧散在空中。
羅國海說,這是去年7月村委會自主打造的微景觀,取名“雲壺飛瀑”,現在已成為村裏新的打卡點。在他看來,藝術之所以能在雲鬆村從無到有並“開花結果”,是因為大夥兒都變“文藝”瞭。
這其中,就包括陳偉國、潘林娥夫婦。藝術團隊進村前,夫妻倆主要經營運輸,“聽說有人來村裏帶著我們一起搞藝術,一開始挺不理解的。”陳偉國說。
茶園那件《看見風》的藝術作品,村裏拉上陳偉國一起參與。後來團隊又給他們支招,讓他們試著在短視頻平台記錄雲鬆村的生活日常,並建議他們擺起糍粑小攤。“上次就有個小姑娘特意跑來買糍粑,說是我們短視頻平台上的粉絲。”陳偉國說:“過去的想法太片麵。”
村裏還開始主動嘗試“微改造、精提升”,將水管上色做成竹節形狀,通過手繪美化井蓋,破舊水錶箱成瞭象棋盤……羅國海介紹,類似創意還有很多,“隻要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其實村裏很多地方都能變成景觀。”
風貌變得古樸清新又文藝
如今漫步村中,老物件裝飾的景觀小品、獨具創意的牆麵設計、老台門裏的咖啡館、村屋改造的書屋……雲鬆村裏一步一景。陳榮苗的工藝品小店也在其中。去年9月,村裏特意打造瞭這個店鋪,村民有手工藝品都可以放在這裏售賣。有瞭小店,陳榮苗的觀念也漸漸改變――以前缺啥做啥,現在竹藝製品不再局限於生産生活需求,迷你版的竹水桶、竹扁擔、竹製水車作為産品,也受到遊客喜愛。
“前段時間還有遊客打電話來,讓我做一套竹製酒杯。”這給陳榮苗帶來新的靈感,也帶來新的收入。自從開店以來,靠著售賣竹藝製品,他已增收5000餘元。
瀋菊英也實現瞭在傢門口賺錢的心願。“我原來在城裏打工,看到老傢越來越好就迴來瞭。”瀋菊英的傢就在茶山腳下,位置非常好,羅國海鼓勵她開餐館。“會有人來吃飯嗎?”帶著遲疑,去年10月,她的餐廳成瞭雲鬆村第一傢農傢樂。
“有個外地姑娘來吃飯,說是特意來打卡的,我纔知道還有這個新詞。”50多歲的瀋菊英正努力嘗試新花樣,“擺盤、包裝都要講究,我們還專門為店員定製瞭民俗服裝。”瀋菊英說:“羅書記讓我們結閤雲鬆村的曆史文化研究幾樣特色菜,可以給遊客講講雲鬆村的故事。去年中鞦、國慶,平均每天營收三四韆元,一天要備20多桌菜。”
如今的雲鬆村,古樸清新又文藝,成為觀光、團建的好去處。“藝術賦能鄉村振興,2021年坡塘村集體經濟收入165萬元,實現高增長。截至目前,村裏依靠新興業態成功幫助近200人實現就業。”羅國海很自豪。
提及未來,羅國海打趣說,要將文藝進行到底。“老百姓嘗到瞭甜頭,心齊力量大,我們得繼續做齣辨識度,讓更多村裏人留得住,讓更多城裏人願意來。”
(方彭依夢參與采寫)
製圖: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5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