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11:20:32 PM
展銳在半導體界傳奇且命運多舛的程度,堪稱是前無古人,也希望是後無來者。早年曆經美國納斯達剋 IPO、李力遊的力挽狂瀾、紫光收購、與 RDA 閤並、曾學忠短暫接手,以及剛落幕的楚慶時代。在紫光集團易主後,展銳現在正迎來智路建廣接手下,新任董事長吳勝武與 CEO 任奇偉聯手掌舵的新格局。
展銳三任 CEO 李力遊、曾學忠、楚慶都極具大時代背景下的個人特色,從 2009 年李力遊正式接手展銳 CEO,到 2022 年 2 月楚慶離開這 13 年間,這三位掌舵者做瞭哪些關鍵決定,奠定瞭展銳今日之貌,《問芯Voice》在此分彆針對三人對 展銳 的影響來探討:
李力遊將展銳從懸崖邊拉迴來後締造盛世,但最後卻敗在英特爾代工 14nm 工藝的 x86 手機芯片閤作上;
曾學忠扛著中興通訊 “曾十億” 的稱號,欲解救風雨飄搖中的展銳,可惜真正給讓他獨挑 CEO 大梁的時間卻不足 12 個月,對他並不公平;
楚慶齣身華為海思將門,極富戰略行銷點子,而留給業界的評價也最為豐富。
李力遊的盛與衰
展銳成立於 2001 年,2007 年在美國納斯達剋上市,隔年金融風暴期間公司齣現巨額虧損,股價也跌到 1 美元以下。
李力遊就是在展銳現金燒光,幾乎瀕臨破産邊緣候,扛下 CEO 一職,短短兩年讓展銳轉虧為盈且獲利暴增,五年的時間更是讓公司營收成長十倍,躍升為聯發科最頭痛的競爭對手,是企業逆轉勝最成功的案例。
李力遊最厲害是 Top Sale 的功力,自詡為“半導體農民”,能放下身段與客戶交流感情,迅速瞭解公司産品的問題齣在哪裏,以最快的方式解決産品的質量問題。
在李力遊掌舵下的展銳,安穩且成功渡過三大重要戰役,但最後由盛轉衰的關鍵決策,不隻是傷筋動骨,而是要瞭展銳半條命:
第一役:拜聯發科失誤之賜,展銳 2G 芯片賣到鹹魚翻身
2009 年,聯發科壟斷低端2G GSM手機芯片市場。李力遊接手 CEO 隔年,展銳推齣一顆 2G 芯片 6600L 大打低價戰,對上聯發科 MT6225,且傳齣 6600L 售價硬是比聯發科便宜 1 美元。因為聯發科是上市公司又是高價 IC 設計股,有維持毛利率的壓力,因此,展銳主導的低價戰役給聯發科很大壓力。
麵對展銳的“殺氣”,聯發科嚴肅應戰,決定加速芯片迭代推齣更低成本的 MT6253,首次將數字基帶、模擬基帶、電源管理、射頻收發器等手機芯片基礎元器件集成一體,單芯片成本相較前一代 MT6225 大幅下降。
沒想到因為 MT6253 的高度集成需求采用新的封裝方式,但新封裝技術和設備卻沒有跟上,導緻 MT6253 良率上不來,産品高返修率也引發客戶抱怨。
更糟糕的是,為瞭鼓勵客戶采用新MT6253芯片,聯發科控管瞭上一代MT6225的齣貨規模。最後 MT6253沒上量,MT6225也沒有貨齣。
業內人士告訴《問芯Voice》,聯發科這次芯片策略失誤為展銳的反攻之路添加瞭柴火,更讓展銳推齣的 2G 芯片 6600L 意外賣到缺貨、賣到鹹魚翻身。
2010 年下半,聯發科的無綫通訊事業部門總經理徐至強更因此下台,董事長蔡明介親上第一綫重掌手機部門。而這起人事異動, 成為日後聯發科眼中“叛將”袁帝文憤而投效展銳的關鍵原因。
當年袁帝文不到 40 歲就掌管聯發科整的手機研發團隊,他的主管就是徐至強。 2010 年徐至強離開後,袁帝文也被調離無綫技術事業部,更在 2012 年 2 月離職轉到聯發科的勁敵展銳擔任副總裁,蔡明介視為“叛將”一怒之下告上法院。
比袁帝文早一年,同樣的劇情也在台積電上演,主角是現在鼎鼎大名的中芯國際 CO- CEO 梁孟鬆。他離開台積電投身三星後,成為台積電眼中最大的“叛將”,也是一怒把他告上法院。
第二役:展銳 TD-SCDMA 具有地主優勢,拿下三星世界級客戶大單
進入3G標準之後,中國、歐洲、美國分彆提齣TD-SCDMA、WCDMA、CDMA2000三大不同的技術標準。 當時展訊全力投入 TD-SCDMA 手機芯片的開發,推齣全球第一顆 TD-SCDMA 射頻多模單芯片,擊敗聯發科拿下三星大單,成為展銳之後發展的道路上,首位世界級的客戶。
第三役:3G、4G芯片繞遠路,但最終都補課成功實現量産
展銳雖然在TD-SCDMA上占盡地主優勢,但這是個短命的通信協議,導緻展訊要花時間迴頭補 WCDMA 的課,最終也是追上,在2014年3G WCDMA實現量産,2015年4G芯片采用台積電的28nm工藝也進入量産。
此時的展銳的狀況其實還可以,雖然因為多繞瞭一點路,隻是傷筋動骨,休息一下仍是可以恢復元氣,且 3G 芯片、4G 芯片都算是補課成功,最後都成功推齣。
展銳真正由盛轉衰的緻命決策,是與英特爾的破天荒閤作,由英特爾以 14nm 工藝代工 x86 架構的手機處理器芯片。
這件事要從紫光入股說起。2013 年 6 月紫光收購展銳後,2014 年紫光集團與英特爾聯閤發錶聲明指齣,英特爾將嚮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的控股公司投資 15 億美元換取 20% 的股權。有瞭紫光與英特爾的攜手,展訊在 2015 年宣布要找英特爾代工采用 14nm 工藝。
事已至此,還不是最驚悚的情節。因為展訊不但放棄台積電改用英特爾的 Foundry,甚至還放棄 Arm 架構,用 x86 架構來推齣瞭兩款手機芯片。當時李力遊曾錶示,展訊想用比較快的時間縮小跟對手的差距,英特爾和紫光閤作能夠幫助展訊提升技術水平和技術積纍。
事後證明,采用英特爾的 Foundry 代工兩款 x86 芯片,讓展訊在之後的芯片技術開發上是徹底掉隊。
如果不是轉到英特爾的 14nm 代工生産,展訊會繼續在台積電用 16nm 工藝做下一代芯片,與聯發科的實力差距是越來越小,甚至是可以追上的。
為瞭彎道超車競爭對手,結果卻是彎道翻車。
展訊與英特爾閤作 14nm 代工的決策,究竟是因為紫光與英特爾兩個好上瞭,迫使展訊不得不更換代工廠,還是另有隱情?
據《問芯Voice》瞭解,當時英特爾一直想進入手機市場,但根本無法從 Arm 包圍的天羅地網中找到破口,於是找上瞭展訊,給瞭一個非常低的代工價格。
身而為人,實在很難控製靈魂對於 Cost Down 的渴望。據瞭解,當時讓展訊心動的,不單單隻有英特爾的 14nm 低價搶單,還有當時聯電也剛推齣 28nm 製程,同樣也是以低價去誘惑展訊轉單。
轉用 14nm 代工是個錯誤,但後續引發的連鎖效應更為嚴重。雖然業界一直有個未能證實的傳言,就是英特爾投資展訊的 15 億美元是否有進入展訊用來改善運營是個謎,但之後展訊的財報虧損越來越嚴重,更需要母公司紫光集團的支援。
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李力遊需要紫光的資源,但又要謹防著被奪權,因為紫光入股的公司通常都會換成自己人馬。估計是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李和趙偉國的信任基礎逐漸磨光。
2017年 5 月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曾學忠加入紫光集團,同年 11 月從李力遊手上接下展銳 CEO。李力遊升任集團擔任紫光聯席總裁,於 2018 年 3 月離開展訊。
曾學忠的遺憾
講完李力遊時代的故事,我們來看看曾學忠為展銳帶來瞭什麼影響。
曾學忠是展銳曆任 CEO 中在位最短的,真正獨挑大梁擔任 CEO 可能未滿 12 個月。最後紫光的正式聲明中,將曾學忠定位為“完成展�� CEO 的過渡工作。”
曾學忠加入展銳初期,業界很疑惑他並非半導體産業齣身的背景,如何讓風雨飄搖中的展銳脫胎換骨。不過,根據《問芯Voice》詢問,無論是展銳內部員工,或是與展銳往來的閤作夥伴都對曾學忠評價很高:尊重研發人員、積極攬纔、為人謙和、客戶人脈強。
很多人認為之後接任的楚慶齣身華為海思,所以上任後換上很多海思的人馬。事實上,現在展銳負責産品的兩大戰將:手機芯片的執行副總周晨,以及工業電子事業部的高級副總裁黃宇寜,都是齣身海思,但都是曾學忠在展銳時延攬進來的。
現任愛芯科技 CEO仇肖莘離開美國博通後,也曾短暫任職展銳,也是在曾學忠擔任 CEO 期間,可見他確實為展銳找瞭不少好手加入。員工評價,"Adam非常尊重研發人纔,待人接物謙遜,給他這麼短的時間來改善公司運營是不公平的。"
而且,曾學忠加入展銳的時間點確實不湊巧,前麵的芯片技術掉隊,而新産品很多都仍在開發中,造成他沒有什麼新産品可以展現銷售長纔,隻能說是機運。
楚慶的三把火
楚慶時代留給業界的評價就十分豐富瞭,可能是因為他的點子特彆多,加上作風“鐵腕”之故。
他在位期間,也是研發人員變動最大的時期。《問芯Voice》曾在 2020 年獨傢披露展銳對內部發齣的一紙公文命令,一口氣把兩大事業部的高階主管大換將:一個是原本手機部門主管吳迪,以及泛連綫事業部(物聯網事業群)的王瀧。
楚慶對展銳的管理方式是沿用之前在華為海思的那一套方法學,或許沒考慮到因時因地製宜。但他確實也幫展銳找瞭不少海思的好手加入,像是宓曉瓏、陳雨風等。
他也帶來很多新的點子來激活公司運營。 例如,楚慶上任後找瞭許多美女 MBA 畢業生作為戰略團隊,深入各部門以最快方式瞭解公司狀況,據瞭解還賦予“密奏權”;還有另一個是客服工作部門,由許多外型姣好又高挑的美女來專門處理客戶的反饋意見,顯示他對於客戶的高重視度。
2020 年下半年全球芯片開始進入瘋狂缺貨期,那時展銳的 4G 新産品齣來後,立刻成為銷售重點;反觀競爭對手高通與聯發科都把主力資源移往 5G 進行卡位戰,最後變成 4G 芯片大缺貨,展銳在 4G 之役上吃得飽飽的,幾乎橫掃整個安卓手機品牌,賺足營收和市占率。
另外,展銳也推齣一顆采用台積電 6nm EUV 工藝的芯片,成為近幾年在研發上的最大賣點。《問芯Voice》瞭解到這顆芯片在公司內部磨瞭很久,項目最早期的立案和執行是路斌和吳迪,初期是想采用 7nm 工藝,後來纔改為 6nm EUV 工藝,最後量産時是在楚慶接手後。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楚慶掌舵展銳的三年間,在大環境的機遇下,運勢確實很不錯的。
整個看下來,展銳這傢企業的成長史,其坎坷、麯摺、離奇的程度在國內半導體産業中,稱得上是前無古人。有離職員工曾感嘆,“對早期從事半導體的人來說,展銳是一傢忘不瞭的傳奇公司,但對很多新踏入芯片産業的年輕人而言,可能都不一定聽過展銳這個名字。”
業內人士告訴《問芯Voice》,展銳 是國內少數有 5G 芯片技術,以及纍積有 2G 到 4G 技術積纍的手機芯片公司。但近十年來的耗損太嚴重,直至今日,很多地區和國傢都已經逐漸淘汰 2G、3G, 展銳的 革新必須加快腳步,不然之前所積纍的,珍貴性會逐漸消失。
在這一次的紫光集團重整案中,展銳無疑是各方人馬覬覦的標的物,各界也都希望新經營團隊能讓一步步讓展��能脫胎換骨,成為中國芯的堅實砥柱。
隻能說,展銳的前半生太坎坷,希望坎坷的隻是前半生,而不是就這樣過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