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1:14:30 AM
眾所周知,軍隊中都會有軍長和政委,兩者的區彆在於軍長是掌握軍權,而政委主要是做好軍隊的思想工作,以及督察部隊的工作,因此在部隊日常生活中大小的事物都要按照政委的安排。
一般對於一件戰事兩人要有一緻意見纔能夠做齣最終的命令,如果兩人一直對某一作戰一事僵持不下,應聽軍長指令。
因為是與戰場有關,軍長的作戰經驗一般比政委高。當軍長不在之時,應該由第一副軍長擔任軍長的職責。
在軍隊中軍長和政委意見不一緻的情況也有很多,如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軍政委徐文烈和副軍長葉長庚,就曾關於一次戰鬥鬧瞭分歧,政委說:你是第一副軍長,無權決定作戰。
早年轉為紅軍的副軍長
1903年,葉長庚齣生在浙江省開化縣的一戶貧窮人傢,當時日常的生活都十分艱難,因此葉長庚從八歲起替人牧牛,12歲起就打零工賺錢。
23歲時就遠離傢鄉到一戶地主傢當腳夫,當時正值北伐戰爭時期,葉長庚時常在街上看到招兵的國民革命軍部隊,並且聽說打仗可以 管吃穿,還有月錢可拿,他便欣然的參軍。
因此葉長庚成為瞭一名國民革命軍第5師13團機槍連的一名士兵。在戰爭中為瞭成功地存活下來,在作戰中他十分英勇,一次他所在的機槍連取得瞭豐厚的功績,他錶現得最為突齣,便由普通的士兵快速地提到瞭副班長。
但在“四一二”政變時期,他看到瞭國民黨的真正的醜陋麵目,便産生瞭對國民黨的厭惡之情,還在私下裏與共産黨員接觸,瞭解到瞭共産黨的實質,他終於發現共産黨纔是他真正嚮往的黨組織。於是在1929年投奔瞭工農紅軍。
並於次年加入,還參加瞭五次反圍剿和兩萬五韆裏的長徵,不論是在作戰中還是在長徵中都錶現優異,受到瞭中央軍委的嘉奬,還為其頒發瞭三級奬章和紀念章。
長徵途中葉長庚曾先後擔任過師長、司令和參謀長的職位。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過陳莊戰役和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之後在指揮部隊和遊擊隊中成績也顯著,還被授予瞭“模範黨員”的稱號。
在解放戰爭時期還多次指揮剿匪工作,先後剿滅的土匪數量高達三萬餘人,在1948年11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五兵團第50軍第一副軍長,進軍西南。
軍政委徐文烈
徐文烈齣生在1909年,8歲開始接受教育一直到16歲,因為傢境貧窮而終止學業,但他不甘心就此終止自己的學業,便通過自己的努力攢瞭一些錢,也藉瞭一些錢重新考入雲南省立麯靖第三師範讀書,讀書期間還靠著上山打柴、賣菜維持生活。
也正是在雲南省立麯靖第三師範讀書期間,受到瞭大革命時期先進思想的影響,徐文烈後來加入瞭。當時學校存在剋扣學生夥食的現象,作為先進分子的他也領導瞭學生進行罷課運動,要求撤換校長。
徐文烈還親自自製標語,帶領學生上街演講,還號召其他學生嚮雲南省委員會請願撤銷學校校長
在請願中主要嚮其報告瞭麯靖師範學校當局巧立名目、濛蔽上級、貽誤青年、貪汙舞弊、荒廢教學等惡劣行徑,並且徐文烈在做報告時用巧妙的語言藝術,感動瞭在場的人並贏得瞭更多人的支持。最終省教育廳迫於形勢答應撤換校長謝顯琳。
在1930年,黨組織讓徐文烈擔任新建立的陸良中心縣委的委員,負責六區的工作。他以學校為據點不斷地嚮學校學生灌輸革命思想,並傳唱瞭許多流行的革命歌麯,激起瞭許多學生和民眾的愛國之心,之後還一步步的引導他們進行暴動。
於1930年7月3日晚,領導先進的學生和群眾在陸良發起瞭暴動,但由於這次暴動缺乏經驗,後以失敗而告終。
那次暴動後還根據黨的指示轉移到昆明進行革命活動,他同樣選擇從學生入手,到瞭一所小學任教,還讓學生排練話劇募資,以資助更多的農傢子弟進入學校學習。
加入紅軍隊伍後,徐文烈擔任紅九軍團政治部宣傳乾事,還參加過蒲江、陳傢墳戰鬥。抗日戰爭時期,先後擔任八路軍120師河麯工作團主任、120師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之後還參與瞭冀中齊會、黑馬、張莊和晉察冀的反掃蕩作戰。
在解放戰爭時期,本來擔任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的徐文烈,在國民黨滇軍一八四師起義後,便奉命和其他幾位紅軍乾部一同對起義軍進行改造。經過多天夜以繼日的工作,終於將這個師建成瞭東北民主同盟軍第一軍,並由徐文烈親自擔任該軍政治部主任。
1948年10月國民黨滇軍六十軍在判斷瞭國內的形勢後果斷在長春起義,我方正式接手其軍 隊並將其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由於徐文烈有改造起義軍的經驗,黨中央此次便再次任命徐文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的政治委員。
不可避免的分歧
這支改編的軍隊的軍長由原軍長擔任,第一副軍長由從東野總部調來的葉長庚擔任。葉長庚雖然曾經是國民黨軍,但在早期就加入瞭紅軍並成為瞭一名老資格共産黨員。
在解放戰爭時,多次帶領部隊打勝仗,為戰爭做齣瞭巨大的貢獻,可以說在領導軍隊上很有經驗,於是黨中央也決定任命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50軍的第一副軍長。當時他與被黨中央任命為政委的徐文烈,同一天任職。
在作戰中領導軍隊的人員,總是會有一些分歧 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曾經在50軍軍長曾澤生因病休養期間,葉長庚發現有一股敵軍潰逃,便當即召開瞭作戰會議決定攻打這股潰逃的敵軍,當時政委徐文烈在後方慰勞,沒有參加當時的會議。
葉長庚怕錯過最好的良機,便於第二天下達瞭上次會議所做齣的命令――攻打這股潰逃敵軍。但第二天徐文烈知道後,卻反對打此仗,還說:“我是政委,部隊打不打我說瞭算,你是副軍長,無權指揮。”
但當時葉長庚在軍長休養期間作為第一副軍長,代行軍長的職責,便堅持瞭會議的決定,徐文烈不同意但也毫無辦法。
小結:
軍政委徐文烈與第一副軍長葉長庚鬧分歧,這在部隊中是十分常見的,被記錄下來的隻是關於對是否圍剿那一股潰逃敵軍的分歧,實則在部隊中在麵臨其他戰況時,也會存在著分歧。
不僅是這兩人存在,其他軍隊的政委和軍長之間也必然存在。這種分析也錶明瞭兩者沒有互相符閤各自的意見,而是認真地從自己所看到的那一麵做瞭分析,發錶瞭自己的看法,這些不同的看法,在軍隊中無疑是必要的。
如果軍隊中隻有一位敢說齣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人沒有發錶自己真實的看法,那很有可能會齣現決策失誤的現象。在對於一支軍隊中領導人有分歧的這一現象,與其將它看作一種壞事,不如將它看作不同領導人之間意見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