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1:22:07 PM
1457年正月十六。
原本被軟禁在南宮的太上皇硃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復闢。
躺在病床上的景泰帝得知太上皇復闢,連說:哥哥做,好,好,好。
三聲“好”,道齣瞭這位救國天子的糾結與無奈。
糾結落地
哥哥發動政變之前,已經病重的景泰帝,對帝位繼承人問題已經糾結瞭很久。
原本,皇太子是他哥哥硃祁鎮的兒子硃見深。
早在景泰帝還是挺身而齣監國時,皇太後就做主,立瞭時年僅僅三歲的硃見深為皇太子。
然而,景泰帝做瞭皇帝後,當然想讓自己的親兒子做繼承人。
於是,景泰帝廢瞭硃見深,立瞭自己的兒子硃見濟為太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硃見濟次年就去世瞭。
國無正儲,根本不固。
因此,大臣們紛紛提齣立儲事宜,有人提齣重新立硃見濟,有人提齣迎立遠支皇室。
景泰帝非常不爽!當時的他,纔20多歲,還有大把時間造人,急什麼急嘛!
在他病重後,諸臣感覺不妙,再次提齣立儲事宜。
然而,景泰帝依然不服:朕隻是偶感風寒,很快就會痊愈,十七日就會早朝。你們急著立什麼儲君呀!
事實上,景泰帝已經病得極為嚴重瞭。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賀取消,正月十五的祭祀也請石亨代行。
景泰帝始終不願麵對一個無奈的現實:他沒有兒子可以繼承大統,他不得不把皇位交給其他的皇室子孫。
無論是硃見深,還是其他的皇室子弟,都不是他硃祁玉的兒子,無論交給誰,他都不甘心。
現在好瞭,哥哥復闢瞭,他算是解脫瞭齣來,不必再自己來決定帝位托付問題瞭。
擔憂落地
作為大明天子,無論是以硃見深為繼承人,還是以其他皇室為繼承人,都是值得擔憂的事情。
依大明祖製,硃見深作為宣宗嫡孫,英宗嫡子,都是當仁不讓的繼承人。
然而,當時的硃見深,纔剛剛10歲。
龐支皇室子弟呢?
一來,不閤太祖祖訓。
後來,復闢後的英宗誅殺於謙時,給的罪名就是欲立襄王世子。
二來,缺乏政治經驗和資源。
如果像硃棣一般牛逼,違不違反祖製倒也不怕。
然而,當時的大明龐支皇室,早已遠離政治,缺乏政治經驗和資源,如何鎮得住呢?
沒有閤適的繼承人,意味著:有雄心(野心)的大臣可能有機可趁,把持大權。
所以,當景泰帝聽到鍾聲時,第一反應是:是於謙嗎?
兵部尚書這樣的實權人物一旦扶持幼主,對硃傢是極為不利的。
唯一有資源、能力保持大明王朝穩定的繼承者,隻有一個人:哥哥硃祁鎮。
對硃傢大明來說,哥哥做,確實是當時最好的選擇瞭。
命運落地
而對景泰帝來說,英宗復闢,是最令人絕望的。
英宗復闢,意味著他並非以儲君的身份繼承景泰帝的皇位,而是拿迴本就屬於自己的皇位。
即便不考慮被軟禁的怨恨,單就名分而言:英宗復闢,意味著景泰帝可能與建文帝一樣,不被完全視為“完全帝王”。
後來,英宗在考慮對於謙的處分時,徐有貞就指齣:不殺於謙,復闢就沒有名分!
承認景泰帝的帝王身份,復闢自然也是沒有名分的。
因此,英宗復闢,對景泰帝本人來說,意味著:當瞭幾年皇帝,最後連皇帝身份的定位都要被剝奪瞭。
這是何等的無奈。
果然,英宗復闢後,下詔痛斥景泰帝,廢其帝號。
可以想象的是,得知英宗復闢時,景泰帝的心情是極為復雜的。
哥哥復闢之前,景泰帝已注定不可能再將帝位由自己的子孫來傳承瞭。
決定傳位於誰,他都不甘心,現在哥哥自己幫他解決瞭這個問題,多少有些解脫感吧。
哥哥復闢,意味著大明王朝將由一位30多歲,有相當政治經驗和資源的天子來領導,對大明王朝來說是當時最優的解。
而對景泰帝來說,由於身份原因,帝位原本就是他哥哥的,與他沒有什麼關係。
靠著哥哥的失誤以及自己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齣,他做瞭幾年皇帝。
然而,幾年的辛苦操勞後,最後,皇位又迴到瞭哥哥手中,而自己・・・連曾經帝王的名分也被剝奪瞭。
一生的努力、掙紮,到頭來盡是徒勞。
這又是何等的無奈。
三聲“好”,道齣瞭景泰帝一生的努力、掙紮,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