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精粹”近日在上海博物館對外開幕(上博目前因疫情防控閉館) 澎湃新聞獲悉 上博受贈文物記|張即之、倪瓚等曆代名跡的捐贈往事 - 趣味新聞網


“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精粹”近日在上海博物館對外開幕(上博目前因疫情防控閉館) 澎湃新聞獲悉 上博受贈文物記|張即之、倪瓚等曆代名跡的捐贈往事


發表日期 3/31/2022, 8:48:50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精粹”近日在上海博物館對外開幕(上博目前因疫情防控閉館),澎湃新聞獲悉,該展為上博去年舉辦的“高山景行――受贈文物捐贈展的同係列展覽,“每件展品背後都有著或廣為傳頌、… .....


    

“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精粹”近日在上海博物館對外開幕(上博目前因疫情防控閉館),澎湃新聞獲悉,該展為上博去年舉辦的“高山景行――受贈文物捐贈展的同係列展覽,“每件展品背後都有著或廣為傳頌、或不為人知的捐贈故事。捐贈者中有劉靖基、王南屏、顧愷時、李蔭軒、杜維善、仇焱之等。《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結閤上海博物館的專傢導覽,對展品背後的捐贈故事進行解讀。

其中,劉靖基捐贈的40件書畫珍品,其中有南宋張即之《行書待漏院記捲》,元代趙孟�《行書十劄捲》、倪瓚《六君子圖軸》、董其昌《鞦興八景圖冊》等重要作品,為20世紀八十年代入藏最為精良的一批書畫。

展覽現場

南宋張即之《楷書待漏院記捲》展覽現場(局部)

第一件展品是劉靖基先生1980年捐贈的《楷書待漏院記捲》。

劉靖基(1902―1997年),江蘇常州人,長期從事紡織業,開設安達紗廠,中國老一輩民族工商業者的傑齣代錶,著名愛國人士和社會活動傢。曾任政協副主席。劉靖基還是一位著名的書畫鑒賞傢和收藏傢,他所藏書畫 ,數量大,精品多,特彆是宋元名跡,被他視為“寶中之寶”。1980年,劉靖基精心挑選瞭40件書畫珍品,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褒奬。

劉靖基 資料圖

在上海的收藏傢中,劉靖基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他收藏的書畫不但數量大,而且精品多,這和他的鑒賞水平及經濟實力是分不開的。在特殊曆史時期,他傢多次遭到搜查,許多貴重物品被搜走。1976年以後,黨和政府落實政策,物品歸還原主。74歲的劉靖基帶頭嚮上海博物館捐贈文物。他對彼時的上海博物館領導說:“我願捐齣40件古字畫,任憑你們挑選!”

一九八零年 , 上海博物館舉行 “ 劉靖基同誌捐獻珍藏文物授奬會 ”, 館長瀋之瑜主持會議 。 ( 資料圖片 )

劉靖基捐贈的40件書畫珍品,其中有南宋張即之《行書待漏院記捲》,元趙孟�《行書十劄捲》、倪瓚《六君子圖軸》、馮子振《行書虹月樓捲》,明謝時臣《武當紫霄宮霽雪圖》、董其昌《鞦興八景圖冊》,清王��《重江疊嶂圖捲》等重要作品,為20世紀八十年代入藏最為精良的一批書畫。同時,還舉辦瞭“劉靖基收藏書畫精品展”。

倪瓚《六君子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劉靖基捐贈(非本期展品)

張即之是南宋時期的重要書法傢,曾被稱為南宋書法第一人。擅寫行書、楷書與榜書,其書學米芾而齣入歐陽詢、褚遂良、顔真卿,書風端莊厚重,穩健開張,氣勢雄渾。

這裏“待漏院”是指北宋宰相朝見之際等候暫息的地方。《待漏院記》是北宋太宗年間著名詞人,政治傢王禹��為世人傳誦的政論性篇章之一。文章體現作者開明的政治主張和實現清明吏治的政治要求,刻畫瞭賢相和奸相的形象。

張即之臨寫這篇文章。此捲《楷書待漏院記捲》用筆明快簡潔,起收處乾淨利落,點畫堅挺紮實,運筆中鋒力足,俊健不凡;結體方正茂密,骨格硬朗,呈現齣一派古雅遒勁,蒼秀俊朗的美感。

瀋周《西山圖捲》展覽現場(局部)

《行書待漏院記捲》旁邊展齣的是劉靖基捐贈的瀋周《西山圖捲》,此捲是瀋周比較著名的一件描繪蘇州西山景緻的作品。

瀋周《西山圖捲》展覽現場(局部)

此次展覽展齣兩件與王安石相關的展品,為著名文物收藏傢王南屏捐贈。

王南屏(1924―1985年)江蘇常州人,著名的文物收藏傢。他的父親王有林(1900―1989年)愛好書畫,並有較高的鑒賞能力,搜集曆代書畫。他曾開設華綸染織廠,1949年後並入第七印染廠。王南屏受父親的影響,喜歡書畫,早在復旦大學求學期間,王南屏就經常在古玩書肆中尋覓、購藏古代書畫。

“他隔壁鄰居正好是我們收藏界的兩位大佬也是上海博物館的捐贈人,一位是葉公綽先生,另一位是龐萊臣先生。”上海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研究館員張東介紹說。“在這兩位先生等人的影響下,他的書畫鑒藏水平日益精進。”

1949年後,王南屏移居香港,經營南洋棉布公司,20世紀60年代初加入瞭“敏求精捨”。王南屏移居香港時,有許多重要藏品在當年並未攜帶齣境,由父親王有林代為保管。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王氏父子所有藏品均被抄沒充公。

王南屏與父親王有林

1979年,王南屏在寫給傅申的一封信中說道:“除卻政府保管的留在上海的部分書畫和發還的幾百件書畫外,大約有540幅書畫完全不知去嚮,其中包括一些稀世珍品。此乃大不幸,每提及此事便心痛不已。”1981年,謝稚柳應邀到香港中文大學講學時,王南屏前來拜訪。王當時嚮謝先生錶示:“我可將珍藏的王安石書《楞嚴經旨要捲》及宋刻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你可否助我將上海舊藏所存留二百餘件明清書畫帶至香港?”但此事直到經過當時國務院總理特批後,曆時數年方告完成。

1985年,在王南屏先生逝世後,王南屏夫人房淑嫣遵照先夫遺願,將《王文公文集》和北宋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捲捐贈給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現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

展覽現場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捲》(局部)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捲》(局部)

王安石《行書楞嚴經旨要捲》摘錄《楞嚴經》中《觀世音發妙耳門》一節,正書中間有行書,淡墨疾書,筆畫清勁,雖行次緊密,少有空白,然無繚亂之感。其用筆似不經意,卻有閑和蕭散之韻。捲後自署“餘歸鍾山,道原假楞嚴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時元豐八年(1085年)四月十一日臨川王安石稽首敬書。”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自校正《楞嚴經》經捲文字。捲後有南宋牟獻之、元王濛、明項元汴等人題跋。曾經元陳惟寅、明項元汴、清安岐、曹溶等人收藏。

張東提到,王安石作為北宋著名政治傢、文學傢、思想傢,因為政治改革失敗,兩次受貶,晚年寓居金陵地區,篤信佛教。《行書楞嚴經旨要》是王安石在去世前一年完成的書法作品,呈現其在曆經政治磨難後平和、不拘一格的書風。王安石存世書法作品就兩件,一件是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過從帖》,再有一件就是這件,反映瞭王安石書法的麵貌,可見其重要性。

宋刊 王文公文集(局部)

《王文公文集》為王安石文集,全書共一百捲,收錄作者詩文雜著,計2281篇,按文體編排如:書、宣詔、製誥、錶、啓、傳、雜著、記、序、古詩、律詩等。王南屏捐贈的宋刊《王文公文集》為南宋紹興間龍舒郡齋刻公文紙印本,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其中72捲。龍舒本《王文公文集》是印於宋人書簡及公牘之上,是研究王安石文集和宋代整體文明麵貌的重要資料,不但具有巨大的文獻和史料價值,可以深化對王安石著作的相關研究,佐證《王文公文集》的刊印史,更是研究宋代書劄、公務交往及曆史人物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同時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

宋刊《王文公文集》將在展覽後半段展齣。

顧愷時(資料圖)

顧愷時是中國心胸外科先驅,現在上海南洋醫院的創始人,1956年,他將私立南洋醫院無償捐給瞭國傢。曾擔任上海胸科醫院的名譽院長,1979年起受聘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顧愷時與夫人成言嘉喜好文物收藏,其藏品中商代玉戈、西周�甯腹錆�、宋定窯印花雲龍紋盤等尤為珍貴。1973年,顧愷時、成言嘉夫婦將珍藏的曆代文物共計225件捐贈給上海市文管會,現為上海博物館所藏。

顧愷時捐獻文物

此次展覽展齣瞭多件顧愷時先生捐贈的青銅器、瓷器文物。據張東介紹,顧愷時的收藏與當時收藏圈另一位聞人葉叔重有關,葉叔重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古董商,曾在盧琴齋開設的盧吳公司任職。顧愷時醫術高明,先後治好瞭葉叔重及其傢人的病,與他們一傢維持著很好的關係,他的很多收藏品就是經由葉叔重轉讓給他。

展覽現場“小臣單觶”、魯侯尊

此次展覽展齣的“小臣單觶”、魯侯尊等青銅器為著名文物收藏李蔭軒、邱輝於1979年捐贈。

李蔭軒(1911―1972年)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傢、藏書傢。祖籍安徽,生於上海,李鴻章侄孫。從十幾歲就開始收藏曆代錢幣,自收得鄧鞦枚的藏品後更一發不可收。幾十年來,大量收集中國、歐洲、美洲古幣、曆代中外徽章,共達3萬枚之多。他收藏的珍貴青銅器有小臣單觶、魯侯尊、厚�}方鼎等兩百餘件,還藏有大量古版書籍。他書房的鑰匙,隨身攜帶,寸步不離。一生深居簡齣,不願為官,寫下數十篇考證文章。

1979年,李蔭軒夫人邱輝嚮上海博物館捐贈青銅器、印章等2178件,各類錢幣29770枚,商代玉器一件。

展覽現場 西周成王“小臣單觶”

展齣的“小臣單觶”腹內底有銘四行22字,“王後阪剋商,纔(在)成��,周公易(�a)小臣�嗚�十朋,用乍(作)��尊彝”。銘文記載成王平滅武庚叛亂,王師駐紮在成師,周公賞賜小臣單貝十朋,因茲鑄作此器。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展齣一批難得一見的印章,如文彭“七十二峰深處”牙章、丁敬“鼕心先生”石章、黃易“姚立德字次功號小坡之圖書”石章等,由華篤安、毛明芬1983年捐贈。

華篤安(1900―1970年),江蘇無锡人,近代紡織實業傢。華篤安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收藏明清各流派印章和尺牘,其印章收藏集中瞭丁輔之、葛昌楹、高絡園、俞序文諸傢舊藏,又多有增添,上自明代中葉流派印的肇始期,下迄清代印篆創作鼎盛期,�L羅250餘位印人作品,代錶印人印作齊備,蔚為大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華篤安收藏的名傢尺牘也甚為珍貴,如《明賢尺牘》《杭人詩翰》有於謙、徐渭、李東陽、顧亭林、硃彝尊等人手跡,內容豐富,包羅群賢,兼具藝術與學術價值。

1983年,華篤安遺孀毛明芬及其子女秉承華篤安遺願,將1546方印章和三百餘件明清近代尺牘書劄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據張東介紹,上海博物館的印章館就是在華篤安先生捐贈的這部分明清印章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華篤安先生捐贈的這部分印章可以說勾勒瞭一部中國篆刻史。正因為有瞭這樣重要的捐贈,上海博物館的印章收藏和研究在世界博物館中都居於前列。”

明 文彭 “七十二峰深處”牙章 華篤安、毛明芬1983年捐贈

“七十二峰深處”牙章為明代篆刻傢文彭所篆,它是文彭代錶作之一,也是中國文人篆刻史上的名品。文彭是明代著名書畫傢文徵明之子。曾任兩京國子監博士。他是文人篆刻的開山人物。象牙是宋元以來廣受文人們喜愛的一種印材,因受其材質所限,大都需要請匠人代製。這件牙章是文彭篆稿後請匠人使用牙雕中直刀平底的工藝製成。“七十二峰深處”牙章傳抗戰時期被發現。曾為杭州高絡園舊藏,後歸華篤安。

“鼕心先生”石章是浙派的篆刻大傢丁敬為金鼕心所刻,體現瞭文人間的交往。

第二展廳匯集展齣瞭幾個世傢舊藏

第二展廳匯集展齣幾個世傢收藏的舊藏,如龔傢,翁傢、冒傢、康傢等,觀眾或可窺視中國世傢收藏概貌。其文物收藏大多來自祖上遺存,曆經幾代遞藏。

翁萬戈(1918―2020年),原名翁興慶。美籍華人,祖籍江蘇常熟,齣生於上海,係翁同��五世孫。著名社會活動傢、書畫鑒賞傢以及中國文化藝術品收藏傢。

翁萬戈

翁萬戈先生在2018年百歲壽辰之際,將所藏兩件明清書畫珍品捐贈上海博物館,加之此前徵集入藏的《白描道君像圖》捲,“萊溪居”共計三件繪畫名跡皆歸上海博物館,填補瞭館藏相關領域的空白。

其中明瀋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為大青綠設色,是瀋周五十四歲時所作,臨摹的是比他略早的浙派著名畫傢戴進的《謝安東山圖》,描繪東晉著名宰相謝安隱居東山時,攜妓齣遊,縱情山水的情景。畫上有瀋周自題:“錢塘戴文進謝安東山圖,庚子長洲瀋周臨。”後鈐“啓南”“石田”硃文方印。其齣處最早可追溯自翁同��1902年的日記:“舊僕李元泛海來謁,話北京事慨然,攜書畫十餘捲……李元明日北歸,留所攜畫捲三軸:瀋石田巨軸、又《竹堂圖》,高房山雲山。”

明瀋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 展覽現場

明瀋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翁萬戈2018年捐贈

瀋周畫多仿元人,此畫風格在他的作品中既是一件孤品,也是一件奇品,堪稱絕無僅有。

旁邊展示的是他傢族另一位捐贈者翁宗慶先生捐贈的秦二世元年詔版、吳門信劄集冊、翁同��《楷書謝管理國子監事務奏摺捲》等。這些藏品此前也鮮少有機會露麵。

展覽現場 吳門信劄集冊

展覽現場 翁同��《楷書謝管理國子監事務奏摺捲》

冒廣生是明末冒襄(字闢疆)後裔,其文物收藏大多來自祖上遺存,以書畫、印章、硯台以及師友手書信劄為主。1961年,經由梅引(冒懷申)牽頭,冒氏親屬一緻決定將明清近代書畫、手稿、刻本、拓片,唐代寫經,印章,硯台等文物918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張東提到,包括陳毅市長在內的曆屆上海市委市政府都對上海博物館的文物徵集花費瞭大力氣。比如冒廣生親屬捐贈的冒氏傢族舊藏就是在陳毅市長的親自關懷下促成的。“1949年後陳毅市長知道冒廣生的生活相對貧睏,聘任他為上海文史館館員,解決他的生活穩定問題。冒廣生先生在過世前就錶達瞭要把他傢族收藏的東西全部捐贈上海博物館,他逝世後,冒廣生先生親屬就把這些作品全部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包括早期收藏的與冒闢疆相關的文物。”

展覽現場 冒襄《行書七言詩軸》

展覽現場 佚名《冒襄肖像圖軸》

本次展覽展齣冒襄《行書七言詩軸》、佚名《冒襄肖像圖軸》等。

冒襄(1611―1693年),字闢疆,圖中人物麵部勾筆細膩,敷彩生動,有波臣派筆意。冒襄頭戴黑色幅巾坐於椅上,符閤晚明文士的著裝特點。但是,此件《冒襄肖像圖》軸上並無作者署款,依照裱邊兩側清初名士宋犖,王宗儒,韓�I,許嗣隆的題跋分析,是圖應作於清初。自1924年,冒襄的十二世孫冒廣生(1873―1959年)攜此軸請友人題跋,留題者有李詳、陳三立、陳寶琛、於右任等。

展覽現場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就居住在上海,1961年,康有為的孫女康保莊、康保娥將康有為遺存文物309件捐贈給瞭上海博物館,包括康有為傢裏的書法墨寶,文章手稿,康有為最著名的《大同書》手稿等。

此次展覽展齣康有為《大同書》手稿、《戊戌奏章》謄清稿本、康有為《理財救國論》、“臣康有為”石章等,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有很多曆史價值在其中。

展覽現場 康有為《大同書》手稿

康有為《理財救國論》手稿

此次捐贈展還集中展現瞭由杜維善、吳籌中、蔣伯�丁⑼蹩涸�、宣森、施嘉�值仁詹丶揖柙�的錢幣文物,基本奠定瞭上博的錢幣收藏基礎,也是得益於這些藏傢的支持,使上博成為中國收藏錢幣實力最雄厚的機構之一。

杜維善(1933―2020年),齣生於上海,加拿大籍華裔著名收藏傢、古代錢幣研究專傢。1949年隨傢人至香港生活,20世紀50年代遷居台灣,90年代移居加拿大。夫人譚端言,收藏傢譚敬之女。

杜維善 (資料圖)

杜維善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重點收藏中國古代錢幣,並逐步擴大關注範圍,從薩珊王朝、濛古帝國四大汗國錢幣,到絲綢之路西亞、中亞古國錢幣,進而涉及東南亞、南亞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綫古錢幣,形成瞭比較完整的序列。得益於持之以恒的整理、研究,其古錢幣收藏係統性突齣。

薩珊王朝沙不爾一世銀幣 杜維善1991年捐贈

自20世紀90年代初,杜維善以個人或杜維善、譚端言夫婦的名義,多次嚮上海博物館捐贈古代錢幣以及相關研究資料、拓片,總計四韆餘件(組)。在杜維善收藏的基礎上,上海博物館建立瞭完整的絲綢之路古國錢幣收藏和展示體係。2003年,杜維善、譚端言夫婦被授予上海市“白玉蘭榮譽奬”。

在此前的“盛世芳華――雲賞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展”導賞活動中,上海博物館館長楊誌剛透露,上博還期待杜維善夫婦能捐贈他們手上的一批海上絲路古國錢幣,遺憾的是,杜維善先生於兩年前去世瞭,他太太想方設法把這批海絲古國錢幣托人帶到上海,終於完成瞭先生的遺願。楊誌剛館長錶示,待疫情好轉,上博將舉辦相關的捐贈儀式和展覽。

吳籌中(1917―2004年),祖籍安徽,齣生於上海。是中國著名紙幣收藏研究專傢,曾任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學會理事、上海市錢幣學會副理事長、上海財經學院特約研究員等。20世紀40年代初,吳籌中便步入紙幣收藏之路,生前共集鈔一萬八韆餘張,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全、質量高,其中不乏珍稀品。他著有《中國紙幣研究》《辛亥革命貨幣》等專著。兩次榮獲中國錢幣學會最高學術成果奬“金泉奬”。

1909年廣東沙麵萬國寶通銀行一元 吳籌中1979年捐贈

1979年,吳籌中精心挑選齣各個曆史時期發行的5232張紙幣精品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他認為捐獻給國傢是他收藏紙幣的“最好歸宿”,比自己保存更有價值、更能發揮作用,錶現齣崇高的品質和思想境界。

王亢元,江蘇無锡人,民國時期上海灘鼎鼎有名的實業傢王禹卿的獨子,著名收藏傢。 無锡太湖邊的蠡園以蠡湖得名,蠡湖又以範蠡得名。始建於1927年的蠡園,它的建造者是王禹卿、王亢元父子。 他先後兩次嚮上海博物館捐獻他心愛的錢幣藏品。第一次捐獻瞭98枚,其中金幣12枚,銀幣83枚,都是珍稀之品;第二次他捐獻瞭湖南、鄂豫皖、川陝省蘇維埃政府造的革命根據地的貨幣,皆為極其珍貴的革命曆史文物。他說,隻要國傢需要,博物館所缺的錢幣,他都願意無償捐獻。

展覽現場 光緒三十三年北洋光緒元寶庫平一兩銀幣 王亢元1979年捐贈

仇焱之(1910―1980年),江蘇太倉人。1946年在上海開設仇焱記,經營古玩生意,齣任上海市古玩商業同業公會候補監事,1949年離滬移居香港,20世紀60年代遷居瑞士。精於瓷器鑒定,收藏甚豐,多有精品。20世紀80年代,仇焱之之子仇大健、仇大捷以仇焱之的名義,將保留在上海的167件仇氏舊藏青銅器、陶瓷、漆器、玉器、書畫等文物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仇焱之先生的兒子仇大雄在其影響下,也走上收藏之路,並且逐漸專注於犀角器收藏,鑒藏著書頗豐。仇大雄曾多次捐贈珍貴文物給上海博物館,其中2000年捐贈漆器一件,2002年捐贈犀角器一件,2009年捐贈瓷器一件,2015年捐贈犀角器十件。

景德鎮窯黃地三彩雙龍紋鼓凳為仇焱之1984年捐贈,綉墩呈鼓式,中空,腹部上下各飾凸起鼓釘一周。座麵繪雙龍紋,腹部紋飾以紫色鼓釘為界分三層,上下繪捲草花卉紋,中部以黃釉為地,紫、綠彩繪雙龍穿荷花紋飾。萬曆三彩色地多種多樣,尤以黃釉為地的黃、綠、紫三彩為常見。此器造型敦厚,色調莊重,是萬曆三彩的代錶器物之一。

明萬曆 景德鎮窯黃地三彩雙龍紋鼓凳 仇焱之1984年捐贈

“周文樞犀角雕赤壁圖杯”為仇大雄2015年捐贈。犀角器角材染作深蜜色,質地肥潤。杯身紋飾隨型雕成,工藝細膩精湛。畫意取蘇東坡《前赤壁賦》故事,布局疏密有緻,人物生動傳神,鬆枝蘆杆的細節錶現尤見功力。杯身一側崖壁上陰刻行楷銘“仿趙鬆雪筆前赤壁圖,上元周文樞製”。此器無論風格、刀法與款識,均為明末清初金陵著名犀工周文樞的典型麵貌,代錶瞭當時山水題材犀角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

清 周文樞犀角雕赤壁圖杯 仇大雄2015年捐贈

莊長江、莊良友,為莊萬裏子女。莊萬裏(1899―1965年),生於福建晉江,菲律賓華僑首領,自榜其局為“�T園”,書齋為“兩�T軒”。莊萬裏性喜古物,尤嗜名人字畫。其子女受其影響,也開始鑒賞收藏字畫。

2001年,由莊長江、莊良有兄妹發端,莊氏決定把兩�T軒所收藏的曆代書畫珍品共232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遂決定舉辦“兩�T軒捐贈書畫精品展”,並開闢“兩�T軒”陳列專室,展品定期更換,為永久性陳列。2002年,上海市政府嚮莊氏傢族頒發瞭“白玉蘭榮譽奬”證書。

陳洪綬《探梅圖軸》 莊長江、莊良友2001年捐贈

陳洪綬《探梅圖軸》由莊長江、莊良友2001年捐贈,此圖樹石工筆水墨(色)相間,繪三人一馬行至岸邊,駐足停留,綫條勁健利索,樹杈枝乾翻挺矯健,枝葉繁茂,給人以清幽深邃之感。

子仲薑盤 展覽現場 葉肇夫1997年捐贈

本次展覽的最後一件壓軸展品為春鞦晚期的“吳王夫差�B”,由何鴻章先生1996年捐贈。何鴻章(Eric Hotung, 1926―2017年),香港著名實業傢,慈善傢。早年曾隨父旅居上海,何鴻章曾捐款資助上海博物館“何東軒”的建設,1996年將春鞦晚期吳王夫差�B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春鞦晚期 吳王夫差�B 何鴻章1996年捐贈

據上海博物館的專傢介紹,夫差在位僅二十三年,目前所見存世遺物多為兵器(劍、矛)和鑒等,以往此�B未見流傳,彌足珍貴。肩部有銘文十二字,內容為:“�峭醴蠆��牆痂T女子之器吉”,即吳王夫差用青銅為一女子鑄器。此名女子因未稱姓,故無從得知齣身。�B的鏤空提梁采用失蠟法澆鑄而成,蓋及器上紋飾運用當時流行的印模技術,體現瞭當時南方吳越地區(今江浙一帶)的鑄銅工藝。

(注:本文據上海博物館同名展覽圖錄《盛世芳華――上海博物館受贈文物精粹》和專傢導覽整理,現場圖片由澎湃新聞記者拍攝)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甘肅兩項考古項目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舉行

甘肅兩項考古項目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舉行

    3月30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共有20個項目最終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評選。20個入圍項目代錶、考古界專傢學者將以“綫上+綫下”形式參會。甘肅省共有兩項考古項目入選,分彆是:甘肅張傢川圪��川遺址和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 終評會分為上下午兩場進行,每個項目約20分鍾進行項目匯報,後由現場考古界的專傢學者與匯報人進行問答。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發掘的甘肅張傢川圪��川遺址,在上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部副主任、研究員楊誼時進行瞭終.......


北朝陵墓發現《升仙圖》,難道《山海經》中的生物,就長這個模樣

北朝陵墓發現《升仙圖》,難道《山海經》中的生物,就長這個模樣

    在一座北朝陵墓之中,考古專傢們發現瞭一幅特殊的《升仙圖》,他們經過研究發現,當時《山海經》中描述的生物,原本的外形與今日大不相同。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係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3年的時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處、山西博物院等機構進行閤作,一起對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葬展開瞭發掘工作。九原崗北朝墓,其原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蘭村鄉下社村東北角,原本為忻州市區.......


上海交通大學楊福纔教授花鳥畫作品鑒賞

上海交通大學楊福纔教授花鳥畫作品鑒賞

    文人畫是繪畫文化的主流,但是當代畫壇文人畫總是難閱其例。畫傢因為文人修養的缺弊,做不齣畫如其人的文化品位,所以當代文人畫難有其名,難有其實。 楊福纔,1950年7月齣生於江西萬載。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文學藝術係係主任、上海交大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上海海粟美術設計學院院長,中國教育傢協會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理事等職。 作畫有文人修為做支撐。博文通藝,執筆可作山水風吟,落墨既成氣韻生動,文人謹修儒雅的積澱,讓他的畫裏充滿著文人作品的書捲氣息!畫如其人,此為典範。在數十年的丹青磨礪中,楊先生畫性.......


這套美國小學火瞭近20年的經典初章書,怎能錯過它?

這套美國小學火瞭近20年的經典初章書,怎能錯過它?

    這孩子的英語閱讀規劃,往往是從讀繪本和分級讀物開始的,之後想要跨越到章節書,好像總有一道坎。而想要跨過這道坎,必勝絕招是讀大量的初章書(橋梁書)! 我工作的美國小學,每年都會搞個“圖書展”,這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一下課,孩子們就撒腿衝齣教室,搶上幾本自己喜歡的暢銷書,讀上一整年。 對於美國孩子來說,能跟朋友炫耀著說“我可以讀章節書”瞭,是個特彆值得驕傲的事!所以,每年的圖書展,這個擺滿初章書的圖書架子,總是擠滿瞭好多的小朋友。 當小朋友讀瞭大量的繪本和分級讀物後,他們渴望更加廣闊的閱.......


紙短情長 江西民間藝人巧用剪紙“話”防疫

紙短情長 江西民間藝人巧用剪紙“話”防疫

    央廣網分宜3月31日消息(記者 鄧玉玲)在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剪紙藝人歐陽洪宜將疫情防控宣傳知識巧妙地融入剪紙藝術中,用靈巧的雙手剪齣瞭一幅幅主題鮮明的作品,為抗擊疫情傳遞精神力量。 剪紙藝人歐陽洪宜(央廣網發 袁建兵 攝) 近日,走進剪紙藝人歐陽洪宜傢中,記者看到桌麵上已經擺放瞭許多關於疫情防控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惟妙惟肖,有奔赴一綫的抗疫工作者,有嚴防嚴控的值守人員,還有疫情防控宣傳標語,形式多樣,每一幅作品都凝聚著她對每一位抗疫工作者深深的敬意。 央廣網發 袁建兵 攝 “在我們這裏.......


實現中國夢要從孝道做起,這個路徑是根本的路徑,自然的路徑。

實現中國夢要從孝道做起,這個路徑是根本的路徑,自然的路徑。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信息,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內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颱!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我常常跟一些朋友說,我們學傳統文化的一定要把自己做好,因為我們是傳道者,是榜樣。說句實話,你在講颱上講課,說瞭沒幾句,身體就受不瞭,一陣風颳來,就病瞭。然後一迴傢,老婆埋怨打架,孩子惹事找麻煩,這樣的人能講好傳統文化嗎?這能成為傳道者嗎?斷是不能的。一個好的傳道者一定要先成為得道者,得道者身體健康,傢庭和睦,孩子優秀,事業順暢,.......


涉縣文聯“六個百”係列活動啓動儀式暨“百名讀者頌太行”首場展演圓滿成功

涉縣文聯“六個百”係列活動啓動儀式暨“百名讀者頌太行”首場展演圓滿成功

    “百名讀者頌太行” 首場展演圓滿成功 31日下午,由縣委宣傳部主辦,縣文聯、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喜迎黨的二十大 共圓鄉村振興夢――‘六個百’係列活動”啓動儀式暨“百名讀者頌太行”活動在涉縣融媒體中心演播廳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薛順利齣席活動並緻詞。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縣文聯率先組織各協會,將陸續開展以“百名畫傢畫太行,百名書法傢書太行,百名拍客拍太行,百名歌者唱太行,百名朗者頌太行,百名作傢寫太行”為主要內容的“六個百”係列活動,喜迎黨的二十大、助力鄉村振興。 “百名讀.......


他是職業的畫魚人,堅持8年時間,每個星期畫一幅

他是職業的畫魚人,堅持8年時間,每個星期畫一幅

    這個世界上不乏全纔,但大多是一專多能,能夠在各個領域都做齣成就的,還真是屈指可數,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像達芬奇那樣,在藝術、生物、醫療、建築、地理、音樂、哲學等眾多領域都有建樹的,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在一個領域深耕,然後做大做強纔是王道,這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長年纍月的做同一件事情,如果沒有熱愛做支撐,大部分人都很難堅持下去,對於藝術傢來說,也是如此。大傢都知道,搞藝術需要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創作主題,最好有強烈的個人特色,纔能有高辨識度,被人記住。 .......


藝高人膽大,小夥兒在地圖上畫肖像,最終效果令人驚嘆

藝高人膽大,小夥兒在地圖上畫肖像,最終效果令人驚嘆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認知裏,都認為在乾淨的白紙或者畫布上畫畫,纔是正確的做法,這本身沒有錯,我們從小到大,不管是齣於愛好還是係統學習,老師都是這樣教給我們的。隻不過,這種常規方式對於那些藝高人膽大的藝術傢來說,就有點小兒科瞭,他們費盡心思,在各種我們想不到的地方畫畫,頗有點“叛逆”的勁頭。 當然,藝術傢既然敢挑戰在難度更大的媒介上畫畫,就一定有相應的實力。接下來小絳要跟大傢介紹的這位藝術傢,就選擇將畫麵畫在瞭廢紙上,這些廢紙大多來自配品收購站的舊書籍的書頁,以及舊報紙、舊地圖、舊雜誌等等。 這.......


一方魏碑名品,活潑潑的寫字!

一方魏碑名品,活潑潑的寫字!

    《吐榖渾武昌王妃刻石》乃北魏名品,尺寸雖然不大,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倍受書傢喜愛。此刻石從整體章法看,前十五行疏朗、勻整,單字盡在方格內,後三行排布緊密,形成疏密對比。這種章法效果比整體勻稱或整體緊密的安排,似乎彆有一番趣味。單字字勢欹側,跌宕起伏,不計工拙,有意無意間甚是誇張,極盡變化之能事。徹底打破瞭疏密停勻的審美理念。有心於書藝者可細心參詳此品,或能有所頓悟精進。――@張永強/金石契 武昌王妃吐榖渾氏墓誌拓本(破禪室藏) 北魏建義元年(528)八月 縱48.0厘米 橫48.0厘米 楷.......


讀書|一座“光之城”:巴黎的幻術

讀書|一座“光之城”:巴黎的幻術

    1986年,帶著一張單程票和滿腦子對巴黎的浪漫想法,旅行作傢戴維・唐尼從老傢舊金山來到這座“光之城”。他從靠近香榭麗捨大街的一座沒有電梯、沒有暖氣的七層小閣樓齣發,探索孚日廣場、濛馬特高地、畫傢莫迪裏亞尼的神秘寓所、可可・香奈兒心愛的安吉麗娜茶室、埋葬著無數名流的拉雪茲公墓、擁有絢爛美景的盧森堡花園,和位於塞納河“水中央”、富麗優雅的聖路易島。 唐尼後來移居充滿藝術氛圍的馬黑區,在經曆瞭四分之一個世紀,寫瞭十本書以後,唐尼仍然每天花好幾個小時,漫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繼續書寫他深愛的這座城市。 .......


【青未瞭】平和如花專欄|隻恐夜深花睡去

【青未瞭】平和如花專欄|隻恐夜深花睡去

    文|平和如花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春光無限,歲月靜好。俯首世事,仰望藍天,一朵花開的瞬間就是一個輪迴。夢裏夢外,遺落的歲月,花已成塵。 我喜歡這樣的幽靜。此刻,靜坐窗前,看著,看著,慢慢的眼睛裏剩下的隻有風光。“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一直在文字裏遊走,記錄著世態炎涼、喜怒哀樂、人情冷暖;一直在時光的長河裏,涉水而行,小心的牽著時間的衣袂,越過塵世間的繁華與喧囂,透過煙雨中的錦綉與霓虹,捧著一份如孩子般簡單的希冀,小心前行。 小時候,以為長大是一件很漫長的事,.......


傅抱石先生筆下的春意

傅抱石先生筆下的春意

    傅抱石(1904-1965)先生是開宗立派的一代藝術大師,“新金陵畫派”的傑齣代錶。他喜愛畫春,尤愛以“春風楊柳”為題創作。其筆下新綠的柳樹在春風中肆意舒展,其清新、明快、輕鬆、流暢之意態,清新的自然氣息、蓬勃的生命活力,形象生動地詮釋著江南的美好。 他筆下的煙柳構圖極大氣,整個畫麵幾乎被大片柳樹覆蓋,柳樹的軀乾以濃墨寫齣,薄施淡綠染齣大片綠蔭,如同春之帷幕,濕潤至極。 透過“綠色帷幕”,若隱若現的水岸、遊人、船隻掩映於春日的煙柳之中,整個畫麵如詩如畫,一片春意闌珊的靜謐意境躍然紙上。 來.......


880多件齣土文書還原1200年前唐代戍邊生活

880多件齣土文書還原1200年前唐代戍邊生活

    3月31日上午公布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入選。 國傢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閆亞林在點評中說,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是近年來中國邊疆考古、絲綢之路考古、長城考古的又一重要發現,意義深遠。特彆是齣土的文書,是迄今為止考古遺址中齣土數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文書資料。文書所記錄的內容非常豐富,許多內容均為首次發現,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 記者第一時間聯係瞭該考古項目負責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所研究員鬍興軍,瞭解齣土文書的解讀進展以及下一步考古安排。 .......


藝文丨關於古籍買賣與古書商生態雜談

藝文丨關於古籍買賣與古書商生態雜談

    NO.406 March 31.03.2022 文物買賣在一般人眼中是富商巨賈們的事,對大多數的我們而言,談論起來未免奢侈,然而有一事是肯定的,文物收藏史存在於我們藝術史學科範疇中,既有收藏,則買賣必然。 倫敦百年古書商內部 架上陳列為數眾多的古籍 每本皆為百年以上的稀世珍品 部分具有特殊裝幀設計 「文物」是個泛稱,很多時候它與「老東西」畫上等號,涵蓋偌大範疇。此處我們要談的,是關於「古籍」(Rare Books)買賣與古書商生態。舉著名的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為.......


“雙減”之思:抑或重振詩教

“雙減”之思:抑或重振詩教

    編者按: 本文係投稿,作者係文化藝術領域從業者。作者認為,厘清為什麼需要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中華詩教解決哪些人類的終極問題、我是誰四個問題,有助於在教育之路上卸除冗餘,輕裝上陣。 文|雙雁樓主人 我們為什麼需要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中華詩教解決哪些人類的終極問題;我是誰。 厘清以上四個問題,有助於我們在教育之路上卸除冗餘,輕裝上陣。有助於我們施諸“雙減”,收獲“倍增”。 我們為什麼需要教育? 假設人生而無憂,市中心的大房子、香車美人、錦衣玉食等等應有盡有;假設人可以長生不老,我們還需要教育麼.......


融創新勢力 點亮新河南

融創新勢力 點亮新河南

    圖為隻有河南・戲劇幻城。本報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3月28日至29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在調研文旅文創、媒體融閤時指齣,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為主綫、為方嚮,以創新為橋梁、為紐帶,融閤好傳統和現代,結閤好科技和創意,用新技術、新理念讓中國曆史、傳統文化“活起來”。當前,我省正在推進實施文旅文創融閤戰略,文旅行業也在全方位重構重組、融閤創新,在實踐中湧現齣數字博物館、元宇宙文旅新項目、創意設計美學空間等文旅發展的新業態、新趨勢、新概念,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數字賦能,“指尖”.......


《說文解字》547課:細說“父”字,“父親”意義的由來

《說文解字》547課:細說“父”字,“父親”意義的由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又”部的兩個漢字:“ 、父”。“ ”在現代漢語已基本不用,多用異體字“爪”替代(在《說文》係統裏,爪和 不是同一個字),“父”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收錄在1988年國傢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錶》中,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父”。兩個字的詳情如下: 1、 。讀zhǎo。《說文解字》給齣的解釋是:“ ,手足甲也。從又,象 形。”象形字。本義是手足指甲。 (鷹之利甲) 的甲骨文和金文均像鳥獸手足指甲的形狀,如圖: ( 的字形演變)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獲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獲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繼2021年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後,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又獲奬瞭!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結果,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入選。頻頻獲奬,因其豐富的藏品發掘和重要的考古價值。 據瞭解,本次共有20個項目最終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評選。 本次最終入圍的20個項目:四川稻城皮洛遺址、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甘肅張傢川圪��川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浙江餘姚施嶴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陝西寶雞周原遺址、浙江衢江西.......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徐壯)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3月31日在京揭曉,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傢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肅武威唐代吐榖渾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剋亞剋庫都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 據介紹,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是我國早期人類起源、史前文化與中華文明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傢曆史進程的生動詮釋,.......


2021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四川大學也下“雙黃蛋”

2021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四川大學也下“雙黃蛋”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5號坑發掘現場(圖片 餘嘉 來源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川觀新聞記者 成博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齣爐,來自四川的考古“雙子星”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和稻城皮洛遺址雙雙入選。記者瞭解到,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之外,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也迎來豐收――獲得“十大”的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和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兩大項目,該院師生均是考古發掘的重要力量。 “這是繼‘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連續第二年有川大考古文博學院參與的.......


夜讀|白落梅:春天

夜讀|白落梅:春天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傢好,這裏是閃電夜讀,我是牟平融媒主播宋丹。今晚與您分享白落梅的散文《春天》 有一種雪,飄過北國斑駁的城牆。有一種水,流經江南青石的小巷。有一種風,在四月矜持地生長。一隻啄新泥築巢的燕子,停止瞭由南嚮北,由北嚮南的遷徙,它飛過畫橋,飛過雲畔,棲息在流水人傢。 它帶來瞭桃紅柳綠,帶來瞭畫意詩情,帶來瞭人間春色的圖景。打江南走過,有故地重遊的徘徊,曾經的花語柳言,過往的蝶影蜂怨,在聚散的花叢中悄然地遺忘。 如果隻是追尋,不一定要有月光,如果隻是懷舊,不一定要去.......


號外|長清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春天來啦

號外|長清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春天來啦

    -暖春等你來- 第三實驗小學 春 日 美 景 凜鼕歸去,暖風拂麵。 春風送來瞭春的氣息。 嫩綠初發,含苞待放。 北歸的鳥兒喧鬧著, 宣告這春迴大地的消息。 讓我們閑庭信步, 感受長清區第三實驗小學的春天吧。 SPRING SPRING 粉黛無需他人襯,立於枝頭恰指春。 好花無需綠葉配,無綠無暇也無愁。 如一樹花開,或驚艷或素雅。 凡是入瞭心的,都是美的。 SPRING END 策劃|宣傳中心 撰稿|李珂心 編輯|李珂心 攝影|孫��望.......


讀書人筆下的讀書人——讀《張煒評傳》

讀書人筆下的讀書人——讀《張煒評傳》

    劉永輝 幾天前,收到瞭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張煒先生和《張煒評傳》作者張期鵬、亓鳳珍共同簽名的《張煒評傳》一書。這是很久就在期待的一本書,讀過之後,心情難以平復。 我是通過張煒先生的介紹認識張期鵬、亓鳳珍夫婦的;這次,又通過他們的著作進一步“認識”瞭張煒先生。 這是怎麼迴事呢? 2019年10月,我編印的自撰年譜性作品《人生四十半部書》即將刊印之時,聯係心中敬重的張煒先生,想請他寫一篇序言。因為幾年前我的詩集由中國文聯齣版社齣版時,他就寫下過真摯的推薦語:“讀永輝的精短小詩,親切,悠遠,明澈,.......


“林黛玉體”毀掉《紅樓夢》?經典沒那麼容易被玩壞

“林黛玉體”毀掉《紅樓夢》?經典沒那麼容易被玩壞

    摘要 中青評論 犀利“林學”,與此前被動自我保護的“糊弄學”有異麯同工之處。 “橫竪就拿那麼一點工資,還要24小時使喚人瞭?”“今兒個他們來,明兒個我來,不至於太熱鬧,也不至於太冷清。虧得我巴巴地趕來,倒是我的不是瞭,明兒你再想要我的贊,可不能瞭。”最近,“林黛玉發瘋文學”在網絡走紅。網友們腦洞大開,將林黛玉的“懟人”話術巧妙應用到各類生活場景中,短視頻平颱也掀起瞭二次創作熱。 對此,不免有人會擔心,如此玩梗會不會把《紅樓夢》玩壞,導緻過度娛樂化、庸俗化等問題。筆者倒是覺得,經典沒那麼容易被“.......


華裔詩人黃梅獲2022年溫德姆·坎貝爾奬,曾錶示想為杜甫打工

華裔詩人黃梅獲2022年溫德姆·坎貝爾奬,曾錶示想為杜甫打工

    據《耶魯每日新聞》消息,當地時間3月29日,耶魯大學公布2022年溫德姆・坎貝爾奬的八位獲奬者名單。其中,在中國齣生的華裔詩人黃梅獲奬。自2020年美籍華人李翊雲捧得當年該奬項名下小說奬桂冠後,時隔一年,再度有華人躋身這一奬項的獲奬名單。這一次,組委會將詩歌奬授予這位近年來緻力於嚮世界譯介唐詩的詩人。 “這完全是一個驚喜。”黃梅在接受《愛爾蘭時報》采訪時迴憶說,二月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樣查看郵箱時,被一封特彆的郵件吸引,隨後接到一個電話被告知獲得瞭溫德姆・坎貝爾詩歌奬。1944年她齣生於重慶,後.......


“茅盾文學奬”獲得者張煒個人評傳齣爐 全景展現六十多年人生和創作曆程

“茅盾文學奬”獲得者張煒個人評傳齣爐 全景展現六十多年人生和創作曆程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1日訊 近日,在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由河南文藝齣版社、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垂楊書院聯閤舉辦的《張煒評傳》首發式暨座談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據悉,這是目前第一部全景展現當代作傢張煒六十多年人生和創作曆程的精品力作。全書以“大地海洋之子”開篇,在細細講述張煒的故地往事、文化印痕和傢族記憶的基礎上,詳述瞭張煒的童年記憶給她的人生和創作帶來的影響。然後用兩章篇幅,娓娓敘說瞭張煒“從少年到青年”“在大學校園裏”的生活、學習和寫作情況。第四章到第十章,以清新雋永的筆.......


高原上的燈塔和路標!著名作傢袁濱品讀《張煒評傳》

高原上的燈塔和路標!著名作傢袁濱品讀《張煒評傳》

    張煒自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以來,創作瞭近兩韆多萬字的作品,齣版瞭《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獨藥師》等21部長篇小說和五十捲本的《張煒文集》。他的作品不僅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的讀者,而且走嚮瞭世界,作品被譯為英、日、法、韓、德、俄、意大利、塞爾維亞、西班牙、瑞典、阿拉伯、土耳其、羅馬尼亞等數十種文字。其著作版本達上韆種之多,以我有限的收藏,已經收藏瞭其中八百多種,包括五十二種《古船》版本。 關於張煒的文學研究方興未艾,先後齣版瞭《張煒小說研究》《張煒詩學研究》《張煒“半島”世界空間解.......


著名專傢學者熱議《張煒評傳》:一部精心、勤奮、勞苦之作

著名專傢學者熱議《張煒評傳》:一部精心、勤奮、勞苦之作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1日訊 近日,由濟南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財經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亓鳳珍撰寫的《張煒評傳》由河南文藝齣版社齣版。該書追溯張煒的文學根脈,評析其文學理想與情懷,揭秘其重要作品問世前後的麯摺內幕,呈現一位文學巨人的精神世界。 這是目前第一部關於當代著名作傢張煒的評傳。作品係統迴顧瞭張煒從1956年齣生直至當下的主要生活經曆和文學創作曆程,深入挖掘瞭他的文學根脈和精神背景,生動展現瞭作傢從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以來的文學演變軌跡,重點評介瞭張煒的文學思想、文學精神和主要.......


“智巧”的藝術——柴戰柱當陽峪窯的革命

“智巧”的藝術——柴戰柱當陽峪窯的革命

    在中國陶瓷史上,當陽峪窯是特殊的。一方麵,絞胎瓷為中國陶瓷增加瞭一個新品種,開創瞭我國陶瓷胎變的先河;另一方麵,當陽峪窯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陶瓷界連一個確定的名稱也沒有。在國內,它又稱懷慶窯、河內窯、碌武窯等;在國外,因為窯址位於河南省修武縣,日本稱之為“修武窯”;因其南部距焦作市僅6公裏,英國稱之為“焦作窯”(葉�疵瘢骸噸泄�陶瓷史》,北京:三聯書店,2011年3月第1版,第259頁)。 至少在20世紀30年代前,當陽峪窯在中外陶瓷研究界的視野裏還相對陌生。1933年英國人司瓦洛等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談丨指尖上的鼻煙壺,方寸之間濃縮萬般風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係列談丨指尖上的鼻煙壺,方寸之間濃縮萬般風景

    鼻煙壺,指尖上的小壺,中國特有的藝術品,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它看似不起眼,卻彆有洞天,在歲月的長河中,濃縮瞭萬般風景,沉澱齣獨特的東方之韻。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玉石、瓷器、料器、漆器、匏器、琺琅、金屬等材質,都在小小的鼻煙壺上得到不同層次的錶現。其一紋一飾、一器一型、一材一質,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以及對生活美感的講究。 ――編者 17世紀的歐洲,流行嗅服鼻煙。自明末傳入中國後,這種煙粉末被摻入麝香、冰片、薄荷等中國傳統名貴藥材,在經過密封蠟丸中陳化之後,華麗轉.......


春迴暖大地 老樹開新花

春迴暖大地 老樹開新花

    綉源居士 攝 春迴暖大地 老樹開新花 春迴暖大地 老樹開新花 春迴暖大地 老樹開新花 春迴暖大地 老樹開新花 春迴暖大地 老樹開新花 .......


以藝抗疫,著名畫傢趙先聞飽蘸濃墨緻敬抗疫英雄

以藝抗疫,著名畫傢趙先聞飽蘸濃墨緻敬抗疫英雄

    近日,濱州市文聯發齣《眾誌成城・以藝戰疫》的倡議。全市文藝傢協會、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響應、迅速行動,以文藝的形式宣傳抗“疫”知識,講述生動的抗“疫”故事,刻畫美麗的抗“疫”麵孔,定格感人的抗“疫”瞬間,謳歌偉大的抗“疫”精神,全方位凝聚抗“疫”力量。 著名畫傢趙先聞積極響應市文聯倡議,投身抗“疫”主題創作,書寫瞭一些獨具審美意義的書法作品,用自己的語言錶達關心抗“疫”和對前方抗疫勇士的敬意和祝福。為戰“疫”助力、為戰“疫”加油。充分體現瞭藝術傢的藝術擔當與責任。 .......


“茅奬”作傢張煒的首部評傳齣版發行 探究其心路曆程與文學奧秘

“茅奬”作傢張煒的首部評傳齣版發行 探究其心路曆程與文學奧秘

    近日,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傢協會全委會委員張期鵬與山東財經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垂楊書院院長、劉玉堂文學館館長、李心田文學館館長亓鳳珍閤力創作的《張煒評傳》,由河南文藝齣版社齣版發行。 這是第一部關於當代著名作傢張煒的評傳,追溯瞭張煒走上文學道路的緣起,迴顧瞭他的生活經曆與文學旅程,挖掘瞭他的文學根脈和精神背景,評析瞭他的文學理想、文學追求和主要文學作品,既呈現瞭一位文學巨人的精神世界,又從一個角度濃縮瞭一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思想變遷史和精神流變史。同時,揭.......


深晚天天讀|1000份數字藏品今晚開領!

深晚天天讀|1000份數字藏品今晚開領!

    ― 深小晚特選 ― 編輯 | 陸楚一 .......


20多萬網友催更!故宮裏的“時間”,被他們修好瞭……

20多萬網友催更!故宮裏的“時間”,被他們修好瞭……

    來源:中國青年報官微 近日, 故宮帥氣師徒帶火鍾錶修復行業 衝上熱搜, “故宮鍾錶修復師”行業 也再度引發關注 據瞭解, 鍾錶修復技藝是故宮裏 唯一沒有間斷傳承的 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6年,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齣後, 鍾錶修復師王津 被越來越多的網友關注, 彼時,他和徒弟亓昊楠 是故宮中僅有的兩個鍾錶修復師。 如何讓宮廷鍾錶的魅力 加速“齣圈”成為年輕一代亓昊楠 一直思考的問題。 2年多以前, 亓昊楠開始在抖音展示、 科普古鍾錶知識。 他說,即使是偏遠地區的孩子們, “.......


政協委員談共富:企業展廳變身“傢門口的博物館”助力“富腦袋”

政協委員談共富:企業展廳變身“傢門口的博物館”助力“富腦袋”

    杭州市政協委員張敏 “鼓勵企業開放展廳,打造‘傢門口的博物館’,讓民眾的文化生活‘富’起來。” 民營經濟是浙江發展的“金名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之一,如何發揮吃苦耐勞、義利兼顧的浙商精神,為廣大民營企業參與“共富”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是浙江當下的一大課題。 杭州市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博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敏提齣,鼓勵企業開放展廳,打造“傢門口的博物館”,讓民眾的文化生活“富”起來。 其錶示,杭州作為曆史文化名城,擁有近百傢對公眾開放的文博場館,與此同.......


柳林:覽蟲書屋“溢”書香 鄉村振興“亮”底色

柳林:覽蟲書屋“溢”書香 鄉村振興“亮”底色

    覽蟲書屋作為鄉村文化的重要精神載體,同時也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我縣積極推動覽蟲書屋的建設和管理,努力將書屋打造成孩子們課外學習的好去處,村民們掌握技術的好學堂,真正成為農民群眾學文化、漲技能、強本領的精神糧倉。 近日,記者來到王傢溝鄉覽蟲書屋,屋內乾淨整潔,窗明桌淨,幾排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放瞭各種書籍。附近的學生在星期天紛紛相約來到書屋,從書架上挑選齣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有的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有的席地而坐與同學相互討論書中趣事,讀書學習氛圍濃厚。 【采訪:王傢溝寄宿製小學學.......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河南黃山遺址入選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河南黃山遺址入選

    本報記者 陳茁 溫小娟 張體義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在北京揭曉,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至此,作為考古強省、文物大省的河南,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已達50項,繼續領跑全國。 此次入選的黃山遺址是一處以獨山玉和石料為資源支撐、其他地方玉材為輔助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屈傢嶺文化、石傢河文化涉及玉石器製作性質的中心性大遺址,填補瞭中原和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玉石器手工業體係空白。 仰韶文化“前坊後居”的坊居式建築群是國內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築之一,完好保留.......


特裝本|末代沙皇最後的日子:20世紀最撲朔迷離的懸案之一

特裝本|末代沙皇最後的日子:20世紀最撲朔迷離的懸案之一

    皇朝更迭替換乃曆史中常見的事兒,但是像尼古拉二世這位末代沙皇全傢被滅門且沒有留存任何血脈的統治者並不多見。可以說,末代沙皇最後的日子是20世紀最撲朔迷離的懸案之一。 譯林齣版近日齣版的《末代沙皇》一書,參考大量前人接觸不到的資料,包括沙皇的日記、談話記錄、官方調查的記錄,以解剖般的審慎、細緻研究這些資料,對尼古拉二世危機重重的統治有瞭新的發現與認識,並試圖撥開圍繞末代沙皇一傢境遇的迷霧。 講述末代沙皇的書有很多 這本有什麼獨特之處? 作者 羅伯特・瑟維斯 現為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研.......





前一篇新聞
與“粗手腕”和解,很難嗎?
后一篇新聞
她右滑瞭1024個“真愛”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