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編者按創作與批評 如鳥之雙翼 今日批評傢|​董迎春:語言本體的書寫 - 趣味新聞網


編者按創作與批評 如鳥之雙翼 今日批評傢|​董迎春:語言本體的書寫


發表日期 5/12/2022, 10:17:10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編者按創作與批評,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軸。文學創作的發展離不開文學批評的繁榮,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文學批評傢的付齣。1998年,《南方文壇》推齣“今日批評傢”欄目,至今已推介百餘名批評傢。不同個性的批評傢… .....


    

編者按

創作與批評,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軸。文學創作的發展離不開文學批評的繁榮,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文學批評傢的付齣。1998年,《南方文壇》推齣“今日批評傢”欄目,至今已推介百餘名批評傢。不同個性的批評傢以其敏銳犀利、纔情思力、靈動豐盈言說著“我的批評觀”,上百篇文章纍積形成瞭一種敏感鮮活、富有生氣纔情的批評文風。

現在中國作傢網將這些文章重新集中推齣,與大傢分享,敬請關注。

1

今日批評傢

董迎春(拍攝時間:2014年)

董迎春,1977年2月生,江蘇揚州人,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西方文論、中西詩歌比較、電影美學研究。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復旦大學博士後,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所特約研究員。齣版專著《反諷時代的孤寂詩寫――當代詩歌話語研究》《走嚮反諷敘事――20世紀80年代詩歌的符號學研究》等。著有詩集:《水書》《漫遊者之歌》《象徵與超驗》等。文學作品發錶於《上海文學》《西湖》《青春》《詩歌月刊》《星星詩刊》《揚子江詩刊》等刊物。翻譯《帕斯卡爾・葩蒂詩選》。

我的批評觀

語言本體的書寫

董迎春

批評是一件難事。批評職業化瞭,在今天批評變得匠氣、俗氣。批評遠離瞭書寫,遠離生命意識的異質同構與寫作倫理。批評的喜悅不在於一次次正麵、積極的認同與贊賞,而是在於如何保持清醒的判斷力,堅持純粹寫作之責任。批評是打破作傢與批評傢的疆界,在批評中重塑寫作者的哲學態度、生命態度。

批評不僅在於說明、闡述,更在於對自我反思與理論建構懷揣熱情,從作品中讀齣世界的眼光。批評不僅意味著批評傢的寫作良知,也意味著生命發現與哲學建構的能力。文學,在我看來是“失敗”之學,它反思瞭現實矛盾與人的局限。批評同樣遭遇這種精神睏境與虛無幻相。批評傢與作傢同屬於世界性的寫作者,批評不是時代贊歌,而是心靈壓縮、生命局限的自我同情。批評的寫作,觸摸、慰藉人類自身無法逃離的孤獨處境。

人是語言的動物,更是修辭的動物。人類訴求語言,進行思考、錶達,從混沌、無序的世界中建構文明。但是,當我們試圖用語言去錶達、思維時,也極易滑入語言自身嵌套的“邏格斯”,批評的寫作走嚮語言的秩序化與中心化。文化與權力必然結閤,這就使得文化幽暗之處,在於語言藏有毒性,寫作不自覺地被意識形態利用。這種毒性具有隱蔽性、摧毀力。語言,變成意誌、長官的産物,被集團、權力占有,遮蔽瞭個人、個體的價值。語言成為這個時代最明亮而幽暗的文化鏡麵。我們追逐著吞吃符號,卻顯齣空洞。符號在場,意義全無。現世悖論在於購買這類冰冷而空虛的符號。當下內心被時代、體製忽悠、綁架,隻剩下一副瘦骨嶙峋的皮骨,所有肯定的能量被各種社會假相損耗。各種規訓目光、奬懲依據本能地誘惑我們,加速與空洞能指的距離。我們習慣用符號遮蓋自己脆弱外錶以此掩飾慌張,我們遵從習俗與規訓以免被識齣這空洞與空心。無處不在的謊言,無處不在的妥協。各種誘惑、麻木,也是另一種機器、事實威武地瞄準我們。批評的寫作,正是顛覆、解構嵌入語言背後的“邏格斯”。

虛無像一把刀,不僅割裂現代之維。從19世紀西方現代社會傳來的虛無意識,在當下被賦予瞭閤法化認同。尼采從懷疑反思中識彆自我之路。從這種不確定與否定中我們尋找批評的可能,重塑批評的寫作尊嚴。從時代意識中反思自我、確立主體價值,從批評中發齣內心訴求的聲音。在政治說教、群氓歡歌的時代,生命的事實、尊嚴就是從否定自己開始,不是“是”的寫作,而是“不是”的批評。批評成為一種情感紐帶與思想觸媒,建構瞭寫作的生活意義與生存智慧。

批評是寫作的産物。批評的寫作聽從內心,對知識與思想充滿天然的嚮往與衝動。批評的寫作,走嚮人性深處的幽暗觀照,走嚮寫作者自我身份的積極認同。追求真誠的學理貫通,讓生命激情融入作品細讀。從文本齣發,從體驗齣發,從否定齣發,在質詢與發現中建構當代詩學的可能。

20世紀西方現代哲學傢尼采、海德格爾、鬍塞爾、德裏達、福柯等從語言自身著手首先要破解的便是這種中心化的語言“邏格斯”,通過差異、延異的思維、理念生成批判的、反思的現代哲學――“解構”觀念,不斷顛覆、消解語言。批評的寫作,正是從外部世界的疏離關係走嚮瞭內部意識深處的審視與探析。遠離跟風、媚俗,保持寫作者的風度與智慧,恪守批評的寫作身份與責任。與生命為友,與事實、真相為友,把語言、詩學、生命、真相彼此融注,從語言本體的書寫中發現自我、確定自我。

文章刊登於《南方文壇》2014年第3期

批評傢印象記

時代的異鄉人與形而上的反抗

――詩人董迎春及其詩歌批評

楊有慶

真正意義上現代詩人董迎春誕生於2008年。這是我曾經做齣的最偏執的斷語。這種判斷其實源於我個人對現代詩歌的定義:一種個人化的生存和言說方式,即用某種現代詩歌言說方式傳達現代個體的全部生命體驗。

在2008年之前,董迎春已齣版《愛欲內外》《沉重的肉身》與《後現代敘事》三部詩集,已在詩歌的道路跋涉瞭十餘年瞭。同時他作為講授詩歌課程的大學教師,創辦“常跑讀書班”,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喚醒學生對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熱愛。可以說,從高郵師範開始,直到後來參加工作,董迎春一直生活在詩歌中,對他而言,詩歌是生活的基本倫理之一。但在個人化的詩歌錶達方麵,他早期詩作先是受海子抒情詩的影響,是青春期某些碎片式的“詩意狀態”的抒情化錶達,其後則是德裏達解構思想觀照下的漢語文學化錶達,對一切宏大敘事進行文學解構,總的來說是處在他本人所說的“詩歌學徒”階段,“從詩人手中流嚮生命意象的死亡/和殘廢的詩稿,那是所有青年人匯成的生命的溪”(《初次》)。直到2008年纔找到屬於其個人的獨特詩歌言說方式,實現瞭嚮完整意義上的現代詩人之蛻變。因此,從他2008年及之後的詩作和批評文字齣發,纔能更好地勾勒作為現代詩人和詩評傢的董迎春之精神輪廓與漫遊軌跡。

我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強調2008年這個時間概念對詩人董迎春的重要性,是因為他對尼采、剋爾凱郭爾、海德格爾與薩特等存在主義哲學傢的閱讀、思考和理解忽然在其2008年創作的《水書》組詩中井噴式顯現齣來。他在《水書》中對此轉變有詩意的錶達:“從背後忽然有光竄過來,抱住前方彎麯/的樹枝。我扛著一袋米,泥土中築著糧倉,但我/必須生活在塵世中――那些影子,雲集之處,/一定醞釀有革命。”(《奔》)所謂“革命”,對一個詩人而言,大概包含思想體驗與語言錶達兩個層麵的漸變或突轉。

在《水書》中,時間、偶然、虛無、孤獨、身體、荒誕等存在主義命題得到瞭重量和迴響,對故鄉、愛情、青春、信仰、理想與現實的叩問使得他的詩獲得瞭思想質感。從此,存在主義沉澱為董迎春詩歌的底色,不斷在其後的組詩《漫遊者之歌》與長詩《二零一二・情詩》中加深,也推動他的詩歌在內容上不斷“嚮內轉”,轉嚮對生命的存在論層麵的體驗與追問。

“要看透一個詩人的靈魂,就必須在他的作品中搜尋那些最常齣現的詞。這樣的詞會透露齣是什麼讓他心馳神往。”波德萊爾的這句話被董迎春置於詩集《漫遊者之歌》之前,並在其詩學論文中頻頻引用。如此青睞不僅錶明對其的認同及詩學主張的契閤:詩人是用詞語雕刻靈魂肖像的手藝人,也昭示著某一更深層麵上與海德格爾之“語言是存在的傢”的秘響旁通。

在董迎春的詩歌中,對現實與人生的體驗往往呈現為對“時間”的審視與體悟:“時間的意味,摻和著不可言說/的悲哀。……這時代之痛,誰也不會陌生。”(《教育書》)在時間中感受到的不可言說的悲哀、孤獨與絕望,構成瞭“時代之痛”。同時,正是這難以言說的時代之痛導緻對時間的省思成瞭他詩中反復齣現的主題。“時間在窗外徘徊/恭候夜幕降臨//夕陽西下/仿佛埋葬某種秘密。”(《偶然》)時間的流逝猶如深沉的夜色,將一切埋葬在黑暗中,成為難解之謎。“我默默體驗著時間的靜止。直到麵容/被記憶完全吹裂。”(《大事件》)在不捨晝夜的時間之流中,他選擇以一種麵朝過去、退想未來的姿態,而記憶具有強大的力量,也醞釀著救贖的可能。在少年時期的詩作中,他寫道:“我舞動那輪月亮/收割金色的詩句/然後在麥田裏譜麯/ 唱在黃昏之前。”(《割》)這種對故鄉的含情脈脈的青春歌唱隨著現實故鄉的淪陷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對這失落的沉思。而現在,故鄉對他來說美如情人,卻遙不可及,“時間弄疼瞭守望的眼神”(《我》),在時間中逝去的注定無法迴歸。

對時間以及時間中事物無可挽迴之命運的清醒認識,使董迎春感受到“靈魂,大地的異鄉者”與人終有一死的痛苦。這種痛苦在他的詩作中體現為對“異鄉者”身份與死亡宿命的沉思。所謂“異鄉者”,其本質特徵如海德格爾所說:“始終都在途中”,永遠都是漫遊者。這種漫遊猶如幸福的苦役,像風一樣, “四處為傢,無名無姓/聚成煙雲/俯瞰大地上的蟻群/纍時,就灑成河流/在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雲南行》)。身為永恒異鄉人的漫遊者,一方麵擺脫瞭庸碌的日常生活,可以在高空俯瞰眾生的“沉淪”;另一方麵在獲得精神的慰藉時又不可避免地被孤獨侵蝕,“孤獨一半是幸福/幸福之外,便是孤獨” (《廣袤》)。相對於這夾雜著幸福的漫遊者之孤獨,作為漫遊者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人生的終點就是死亡,是人人必須麵對的”。對此,詩人問道:“誰能逃過一塊石頭的追問?/一個內在的人怎能看清他的影子?”(《藏書樓》)石頭雕成的墓碑像個嚴峻的審判者,拷問著終將一死者生命之意義。死亡如影隨形,從不離開。每個人都必須接受自己的死亡,因為死亡是“此在剛一存在就承擔起來的去存在的方式”。對死亡這一個體生命存在最本真的可能性,董迎春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而最終的道路/隻退至三寸墓地”(《十三月》)。終將一死是人必然麵對的命運,但在這必然性背後隱伏著偶然的身影。生命的誕生是偶然的事件,注定其終結也是偶然的,因為“我是一件偶然的藝術品/並時刻準備著被打碎”(《有贈》)。

這種已成為永恒的異鄉者的命運,以及終將一死的結局所帶來的痛苦,猶如一道難以彌閤的裂隙,不斷撕裂著,“並不是撕破成分崩離析的碎片。痛苦雖則撕開、分離,但是它又把一切引嚮自身,聚集入自身之中”。董迎春選擇“在語言中維係今生”,“詞語”成瞭他反抗孤獨與虛無的最後寓所。他寫道“我獨自推敲詩句,構築自己城堡,用舊詞形容故鄉”(《食糧》),“誰寫信/誰就是今晚最幸福的人;/誰讀詩/他瞬間返迴故鄉”《孤寂之詩》。寓居在語詞中,通過詩歌來剋服現世的焦慮,修復塵世的信心,是他最後的堅守。“我一直把自己懸置在日曆之外/語詞是我真實的故鄉。”(《日曆之外》)語詞成為最後的故鄉,終有一死者必須重新學會在語言中棲居。選擇寓居在語詞中的詩人,以一種決絕的姿態從時代喧囂中抽身退步,自我放逐,注定成為永遠在路上的漫遊者,成為時代的異鄉人。

薩特在《文字生涯》結尾說:“我赤手空拳,身無分文,唯一感興趣的事是用勞動和信念拯救自己。”董迎春在自我放逐中堅持瞭這種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反抗。常跑是他使用最多的筆名,透露齣他作為漫遊者其實是有某種內在的堅持與方嚮的。麵對現實的喧嘩與失落的不可避免,他“把命運交給瞭紙張, /在皺裂之處寫下瞬間的詩行”(《靈感男神》),毅然宣布“即便世風寒心,屋中燈光飄忽、迷離/我也要按住幾個詞,比如信念、夢想,不輕易讓吹走”(《小悲傷》)。

哈羅德・布魯姆在《讀詩的藝術》中指齣:“語言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隱蔽的修辭:諷喻和提喻,轉喻和隱喻,隻有我們對其敏感增強的時候,纔會辨認齣它們。真正的詩既能覺察到又能開發這些荒廢掉的修辭,其語言曆經歲月而成為比喻的財富,盡管對一個傳統中晚齣現的詩人而言,它既是資源又是負擔。”確實,那些初始陌生而富於活力的修辭,隨著歲月的流逝,融入我們的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語言係統,沉澱為隱蔽的而荒蕪的修辭礦藏。真正的詩歌必須擁有某種對語言的敏銳與直覺,要能夠察覺深埋於語言地錶之下的修辭礦藏,還要重新開發使之被激活,不斷浮齣語言係統的地錶。這對任何一個現代詩人而言,是土壤與源泉,也是負擔與牢籠。因為“影響的焦慮”的存在,這種對被荒廢的修辭的再開發,往往是一場長期而艱巨的戰鬥。詩人在紙上與語詞搏鬥,或被攜帶著巨大文化能量的語詞俘虜,或在語詞中開闢齣自己的園地。

從2008年開始,董迎春在詩歌言說方式上實現瞭由單一抒情嚮現代詩歌技巧的轉型。對波德萊爾、蘭波、裏爾剋、艾略特等西方現代詩人的深入閱讀, 以及對英國當代詩人帕斯卡爾・葩蒂近百首富於超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色彩的詩歌之翻譯,在進一步促成董迎春詩歌創作在內容上“嚮內轉”的同時,使得他的詩歌言說方式由單一抒情逐漸轉變為象徵主義。具體而言,就是通過隱喻、轉喻、提喻、反諷、戲劇化等修辭技巧的綜閤運用來錶現個人難以捉摸的內心隱秘和隱匿於日常事務背後的內在真理。對他而言,組詩《水書》的創作標誌著這一轉變的完成。

在《水書》中,董迎春開發瞭一種含混多義而富於象徵性的修辭,對隱喻、轉喻、提喻與諷喻的交替使用錶明瞭修辭的力量:“修辭對我們的生命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具有根本性的意義。改變我們比喻性的錶達世界的方式的同時也會帶來世界活動方式的改變。”他在《遺忘書》中寫道:“我剪下樹上懸浮的質詢,//送入壁爐,緩緩地融化,/捏成嘴巴/ 喊齣內心自由/黑玻璃披麻戴孝, /罩上透明的雨頂,//我搗碎四周,脊椎,土木,血水,/它們組成我。”密集而急促的隱喻序列,將形象賦予“質詢”,呈現瞭這“質詢”的深刻與意義――對自由的渴望。“黑玻璃披麻戴孝”看似突兀,實則隱喻地揭示瞭“質詢”的背景,黑白顛倒,黑以白的形象掩飾其黑色本質。“透明的雨頂”更是形象地展示瞭現實中看似不存在卻真實存在的障礙與自由的可望而不可即。“搗碎”一方麵說明反抗的決絕,另一方麵也以諷喻的方式錶明,“我”本身可能不僅是“質詢者”,也是這“質詢”的對象的一部分。可以說,通過一係列隱喻呈現瞭一種激烈的對抗,同時也顯示瞭對居於混亂秩序中的自身的質詢與反思。而在《水的哲學》中,“那些虛無秘密,坐在我們之間/悄悄訴說時間的心事。/那些沉默,構成洞穴中的影子”,巧妙地化用瞭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洞穴隱喻,人們被睏於沒有任何陽光射入的洞穴中,由於四肢被鎖麵對牆壁,所看見的是身後的火光投射的自己與他人的影子。這一真相不被人所知,人成瞭畫地為牢的囚徒,即使有人轉過頭發現真相,也會因為不習慣火光帶來的光明而頭暈目眩痛苦不堪,重新把頭轉嚮牆壁。這一隱喻形象地命名瞭人類在時間中的體驗和睏境:人將自己囚禁於身體之中,與其他囚徒朝夕相處卻難以交流。

在董迎春的象徵體係中,“水”是一個獨特而豐富的、構成我們一生的詞語,隱喻瞭我們“水上奔波的一生”(《命運書》)。它是抵達的道路,也是遠離的推手,“但是水,水,引導我抵達你,//那遠方的遠方,那透明的透明/水席捲居所,水淹沒故鄉”(《祈禱書》)。同時,水之意象還包含一係列由“水”衍生的傢族相似式意象:流水、河流、雨、雪花、淚滴等。它們是故鄉、是聖地的語詞化,因為“唯有語詞讀齣鄉音/唯以流水識彆”(《時辰之詩》)。在我看來,他的詩作中關於雨的精彩象徵為數不少。“我們在夜的子宮穿行/下雨,往傢趕/亮光變成披頭散發的老父親。”(《黃昏》)黑夜是孕育我們的子宮,是物質性的母親,亮光及其代錶的光明則象徵精神性的父親。而在驅使我們從物質到精神的力量就是雨,它驅趕並引導我們抵達。在另一首《瞬間》,他對雨的這種超現實的力量有更形象的展示:“雨停瞭/街道落迴世上/ 雨停瞭/世界在體內生長。”雨似乎具有某種魔力,將現實世界灌入人的體內,將人從現實的平庸中喚醒,使人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關聯。而作為“水書”這一命名,一方麵暗示瞭要把文字寫在水上的理想主義,是信仰之書,另一方麵,也注定這種理想主義必然失敗的宿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董迎春完成瞭形而上的反抗。“形而上的反抗是人挺身而起反其生存狀態與全部創造。”這種反抗的意義不在於企圖挽救或顛覆現實,而是要錶現其失落的過程中創造自己。

在詩歌創作之外,董迎春2008年以來的詩歌批評獨樹一幟,縱觀其詩歌批評,有兩條不同的路徑。一個是對當代詩歌的形式文化學分析。2007―2010年,他在四川大學讀書期間,與著名學者趙毅衡先生相識。趙先生是當代中國符號學的領軍人物,其形式論、敘事學、符號學方麵的課程對董迎春的詩歌批評影響巨大,集中體現在他的《走嚮反諷敘事――20世紀80年代詩歌的符號學研究》。在他看來,詩歌作為80年代重要的文化樣式之一,“參與瞭同期意識形態的建構”。要考察作為文化的80年代詩歌,就必須考察該文學話語背後的意識形態蘊含。他根據新曆史主義代錶人物海登・懷特的話語轉義理論,從修辭的角度將隱喻、轉喻、提喻和諷喻等與北島、於堅、西川、伊沙等詩人的創作對應, 審視其背後的深層意識形態與文化焦慮。這種始於形式、終於文化的詩歌批評,錶明“在形式到文學生産的社會-文化機製中,有一條直通的路” 。這種對當代詩歌的形式文化學分析與當前學術界方興未艾的文化研究不謀而閤,可謂詩歌領域的文化研究。其價值正如伊格爾頓所說:“意義不僅是某種以語言‘錶達’或‘反映’的東西:意義其實是被語言創造齣來的。我們並不是先有意義或經驗,然後再著手為之穿上語詞;我們能夠擁有意義和經驗,僅僅是因為我們擁有一種語言以容納經驗。而且,這就意味著,我們的作為個人的經驗歸根結底是社會的;因為根本不可能有私人語言這種東西,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完整的社會生活。”以往被視為純文學的詩歌,因為其語言來自對日常語言的陌生化處理和對傳統文學修辭的再開發,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同時也會參與意識形態建構,揭示這一點對當下的詩歌研究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董迎春詩歌批評的另一條路徑是他命名為“孤寂詩寫”詩歌理論建構。這大概源於海德格爾的《詩歌中的語言》,他指齣:“孤寂作為純粹的精神而成其本質。”海德格爾將孤寂理解為一種純粹的精神,是一種聚集。這種精神以一種燃燒的方式“把靈魂聚集為一,並因此而使靈魂之本質開始漫遊。”而董迎春將孤寂理解為現代人的本質,認為孤寂詩寫是在虛無中詩歌寫作者對命運可能性的形而上學沉思。這一路徑可以說是其詩歌創作中孤獨主題的理論延伸,在某種意義上與其詩歌構成互文。

“最堅硬的石頭常常來自黑暗/喚醒/早起的黎明。/孤獨與時間/一起消失在沉思的語詞。”(《時辰之詩》)我們生來孤獨。這孤獨清醒如漫長的黑夜,在黑暗中痛苦難眠,最後沉澱為最堅硬的石頭。其中潛藏著對黎明最真切的溫柔召喚,在充滿沉思色彩的語詞中時隱時現。死亡、孤獨、記憶與遺忘構成瞭詩人思考時間與人生的交響麯。在董迎春看來,死亡作為根本性的孤獨, “是一種孤獨的離棄/它將漫長地觸及深淵/在峭壁上練習行走”(《幽閉》), 它所呈現的時間與生命的關係是詩歌關注的終極命題之一。他的選擇是寓居於語詞中,將內心湧動的對孤獨和時間的焦慮與思索轉化為文字。愛爾蘭詩人謝默德・希尼說:“我寫詩/是為瞭認識自己,使黑暗發齣迴音。”詩歌創作和批評對董迎春而言,正是通過與語詞的搏鬥使外部與內在的黑暗發齣迴響,以對抗時間之流中死亡所緻的深沉的焦慮與悲哀,做到真正的嚮死而生。

【注釋】

董迎春:《後現代敘事》,貴州人民齣版社,2005。

[德]鬍戈・弗裏德裏希:《現代詩歌的結構: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李雙誌譯,譯林齣版社,2010。

[德]海德格爾:《在通嚮語言的途中》,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05。

[西班牙]薩瓦爾多・達利:《濛田隨筆》,硃子儀譯,上海人民齣版社,2007。

[德]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閤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德]海德格爾:《在通嚮語言的途中》,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05。

[美]哈羅德・布魯姆:《讀詩的藝術》,王敖譯,南京大學齣版社,2010。

[美]安德魯・本尼特,尼古拉・羅伊爾:《關鍵詞:文學、批評與理論導論》,汪正龍譯,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7。

[法]阿爾貝・加繆:《反抗者》,呂永真譯,上海譯文齣版社,2010。

董迎春:《走嚮反諷敘事――20世紀80年代詩歌的符號學研究》,蘇州大學齣版社,2013。

趙毅衡:《苦惱的敘述者》,十月文藝齣版社,1994。

特雷・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譯,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1987。

[德]海德格爾:《在通嚮語言的途中》,孫周興譯,商務印書館,2005。

董迎春:《反諷時代的孤寂詩寫》,黑龍江人民齣版社,2012。

(楊有慶,蘭州交通大學文學與國際漢學院)

文章刊登於《南方文壇》2014年第3期

1

延伸閱讀

《批評傢印象記》

張燕玲,張萍 主編

作傢齣版社 2019年09月

《我的批評觀》

張燕玲,張萍 主編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2016年01月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壹度|“我與母親河的故事”有奬徵文活動開始啦!

壹度|“我與母親河的故事”有奬徵文活動開始啦!

    人 文 / 自 然 / 生 活 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颱 |第1097期 銀川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 “我與母親河的故事”徵文活動開始啦!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視察寜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嚮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由銀川市委宣傳部、銀川市生態環境局主辦、銀川廣播電視颱都市經濟廣播、銀川晚.......


陝西考古博物館開館僅10餘天遇不文明觀展行為 韆年遺跡成“告白牆”

陝西考古博物館開館僅10餘天遇不文明觀展行為 韆年遺跡成“告白牆”

    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令人慚愧不已的事――就在上月底,我們還在為陝西考古博物館的開放感到歡欣鼓舞,紛紛錶示要第一時間去打卡,而就在近日,有網友發文稱,陝西考古博物館中有多處展陳裝置被破壞,考慮到開館以來每天僅限1500名遊客參觀的限製,這實在是令人觸目驚心。 相信不論是博物館管理人員,還是心係考古文博事業的熱心人,都會痛心疾首。其實,“防範不足”的安排是有利於遊客近距離觀察的,但個彆遊客卻辜負瞭策展者的一片好意……此事不僅暴露個彆遊客嚴重的素質問題,也對“展示文物”和“保護文物”這兩者之間的平.......


東海水晶雕刻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館開展展品徵集活動

東海水晶雕刻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館開展展品徵集活動

    東海水晶雕刻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館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水晶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建築麵積4200平方米,展陳麵積3860平方米,設9個展廳,是東海水晶雕刻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研究中心。 為做好展覽館展品布展工作,豐富非遺展品,弘揚水晶文化,近日,東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發布《關於東海水晶雕刻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館展品徵集活動的公告》,麵嚮全社會公開徵集能夠反映水晶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


真悟空已被打死,成佛的是六耳獼猴?你看太上老君說過什麼

真悟空已被打死,成佛的是六耳獼猴?你看太上老君說過什麼

    關於真假美猴王一難,網上有兩種很流行的觀點,但其實都不符閤原著。 觀點一:假悟空不是六耳獼猴,而是孫悟空的二心。 其實,假悟空的真實身份,如來已經說得明明白白。原著第五十八迴,真假悟空前往靈山辨彆真假,如來道: “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韆裏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有人想必會說,誰能保證如來沒有說謊,故意把二心說成六耳獼猴? 可如來為什麼說謊?事實證明,如來並沒有說謊,證據有兩點。 證據一:如果.......


詩歌:多想乘上蒲公英的傘(外二首)

詩歌:多想乘上蒲公英的傘(外二首)

    羅速 天山牧者 木子狼孩兒 多想乘上蒲公英的傘 羅速(吉林長春) 雨後雲天 碧空洗藍 校園草甸 蒲公英簇簇瀲灧 春伊復年 頑強伸展 黃色嬌鮮 蒲公英片片映眼 櫻紅爭燦 鬆翠相掩 無需自慚 蒲公英輕輕吟歡 恣意翩躚 心底蕩然 思緒飄遠 多想乘上蒲公英的傘 隨風揚帆 飛越山巒 跨過溝坎 蒲公英帶我一覽 悠哉俯瞰 江河草原 風光無限 蒲公英讓我驚嘆 終到天邊 種落紮盤 生命循環 蒲公英使我豁然 平凡平淡 根深纏連 相依互戀 蒲公英縱我心寬 ――作者係原吉林北華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現已退休。 .......


格林童話裏的故事,為何總是發生在森林中?

格林童話裏的故事,為何總是發生在森林中?

    在二百多年前的1812年,雅各布・格林與威廉・格林齣版瞭《兒童與傢庭故事集》第一捲,1815年齣版瞭第二捲。當時的格林兄弟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的故事集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話集。如今,格林童話在全世界有數不清的版本,也有許多研究或解讀將它延伸到其他領域,比如童話中的民俗學、心理學等。今天書評君帶你看的這篇文章,作者認為童話故事涉及的往往是在嚴酷環境下的巨大情感和生存問題,因此童話故事是不言自明的環境故事。 這篇文章經齣版社授權,摘編自此前童書新品中推薦過的《野獸伴我入睡:重遊經典故事發生地》第十.......


中囯郵政-賀年有奬|國際著名畫鶴大師陳九怪畫國寶丹頂鶴專題主題明信片

中囯郵政-賀年有奬|國際著名畫鶴大師陳九怪畫國寶丹頂鶴專題主題明信片

    《中國畫傢》【封麵人物】--陳九怪 【文化人物-陳九怪簡曆】陳九怪(陳筱寜),中國鶴鄉鹽城東颱人。鶴王,瑞鶴堂主。鶴聖、鶴公、九仙、臥龍先生、溱湖居士、九九八十九鶴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藝術人物,聯閤國世界文化名人,國內外知名人士,國際著名畫鶴大師,世界書畫藝術名人,世界硬筆書法傢名人,中國當代吉祥畫派創始人,新派竹筆書法第一人。著名文化學者,著名社會活動傢,中國藝術戰略謀略傢,中國電影片名題寫之父,中國書畫收藏界題寫報頭之最,九三學社東颱支社首創人,有“揚州第九怪”、“東方鶴王”、“中國.......


劉年對餘秀華的評價,還比較到位,是褒是貶?

劉年對餘秀華的評價,還比較到位,是褒是貶?

    身體殘疾、讀書不多的餘秀華,生活很艱難。她齣去打工掙錢,但工作並不好找。沒有辦法,隻有迴到傢鄉的餘秀華,並沒有多少事能做。33歲的她,拿起筆,開始寫詩瞭。寫詩畢竟不需要力氣,隻要會寫字就行。 餘秀華(圖片來源於網絡) 估計餘秀華自己都知道,自己寫詩也不會寫齣個什麼名堂,可能她寫詩,就是為瞭打發打發時間而已。但是,五年以後,也就是2014年,餘秀華的詩竟然登上瞭《漢詩》,正式發錶瞭齣來。因此,她也靠寫詩掙到瞭第一筆錢。 最大的驚喜還在後麵,還是2014年,餘秀華的詩竟然登上瞭“唯一的中央級詩歌.......


毛南族儺麵:精雕細刻的民族非遺

毛南族儺麵:精雕細刻的民族非遺

    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南昌屯,譚建新展示自己雕刻的毛南族儺麵(5月11日攝)。  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南昌屯,70歲的毛南族老人譚建新坐在儺麵堆裏,製作毛南族儺麵,傳承祖輩的非遺文化。  毛南族儺文化曆史悠久,儺麵是毛南族儺舞、儺戲等民族文化活動不可或缺的道具。製作毛南族儺麵,雕刻者要在毛南族民間口頭文學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用優質木料,分文、武、善、凶多種麵相精心雕刻完成。  譚建新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性項目――毛南族木雕技藝代錶性傳承人,他和一代又一代毛南族藝人將這門技藝.......


漆韻蒼古氣象新(護文化遺産 彰時代新義)

漆韻蒼古氣象新(護文化遺産 彰時代新義)

    圖:戰國彩繪對鳳紋圓耳杯。 圖:戰國雕刻彩繪鴛鴦漆豆。 荊州博物館供圖 製圖:張丹峰 核心閱讀 傳承韆載的楚式漆藝,承載著厚重的楚文化,是國傢級非遺項目。近年來,湖北荊州市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楚式漆藝,探索瞭一係列創新實踐:以現代學徒製培育巧匠,開發集文旅、研學、傳習於一體的漆藝新業態,建立漆器生産加工産業鏈……古老的楚式漆藝,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 入夏後的湖北,潮濕悶熱,正是這種氣候環境,孕育齣最適宜製作漆器的原材料――天然生漆。數韆年來,楚人從漆樹上采漆,以木胎製器,反復髹塗.......


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

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李白 〔唐代〕 齣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t。 齣門見南山,平平無奇,但也讓人想到陶潛的“采菊東籬西,悠然見南山”。而李白,齣門即見南山,常見,一般人常見的東西難有新意,不會多看。 引領意無限,李白不一樣,伸長脖子看,一下子各種想法紛紛然而起。這是一個善於幻想的人,禪者是觸目即道,而詩仙是觸目即詩。他的生命是敞開的,覺知是敏銳的,很感性的一個人。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甘肅非遺文創再添新寵!這五款主題口罩你愛瞭嗎

甘肅非遺文創再添新寵!這五款主題口罩你愛瞭嗎

    近日,由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全程參與、監製,甘肅無限創意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製的五款甘肅非遺文創口罩受到瞭廣大市民的熱捧。這五款口罩分彆主打瞭“五毒不侵”、“碩果纍纍”、“鏇鼓慶豐收”、“鼓舞太平”、“富貴吉祥”舞獅五種特色非遺主題,不僅用美好的寓意涵蓋瞭一年的“春夏鞦鼕”,並為春節量身定做瞭設計精美的特彆款。 “五毒不侵”展示傳統文化之美 “八歲學針綫,十三進綉房。進入綉房綉鴛鴦,百樣故事都綉上。”慶陽民謠裏,女孩七八歲捉針穿綫,十歲左右開始紮鞋墊、襪墊,綉下的針腳要“左看是行行,右看.......


京劇大師袁世海長子袁少海因病去世,享年77歲

京劇大師袁世海長子袁少海因病去世,享年77歲

    5月11日,袁少海的女兒袁姍姍、女婿黃日君發布訃告:“各位領導、至親好友,慈父袁少海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5月10日18:28分於北京逝世,享年77歲。因疫情防控喪事一切從簡。”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袁少海是京劇大師袁世海先生的長子,生前有不少知名代錶作,包括《紅燈記》《群英會一迴書》等。 袁少海 據公開資料顯示,袁少海1945年生於北京,因深受父親藝術熏陶,10歲便進入北京市戲麯學校學習戲麯,師從校長郝壽臣。當時他對淨行臉譜産生瞭濃厚的興緻,並且得到瞭父親的指引與傳授,掌握瞭如何將臉譜.......


經典樂府詩,美過《詩經》,道盡世間真情

經典樂府詩,美過《詩經》,道盡世間真情

    《江南》 漢・兩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白頭吟》 漢・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k�k。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十五從軍徵》 漢・無名氏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裏人:“傢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傢,鬆柏塚纍纍。”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


柳誠懸《唐逥元觀鍾樓銘》,口鋒棱畢現,完整如新,猶如初刻好時!

柳誠懸《唐逥元觀鍾樓銘》,口鋒棱畢現,完整如新,猶如初刻好時!

    《唐�D元觀鍾樓銘》於1986年11月15日,在西安市齣土,地點是唐時長安城東市的位置。根據《兩京城坊考》記載,此地為唐時為資聖寺寺址所在。該碑記載瞭唐迴元觀的曆史沿革情況。 《唐�D元觀鍾樓銘》是現存柳碑中最完整者。由於長期埋藏地下,得以免去韆百年來氈錘拓渙的損害,僅背麵和個彆字稍有殘損,其餘字口鋒棱畢現,完整如新,猶如初刻好時的樣子。碑銘為橫式,寬124厘米、高60厘米、厚18厘米。令狐楚撰文,柳公權中楷正書,計41行,滿行20字,共 761字,唐開成元年(公元836年)4月20日立,邵建.......


柳誠懸楷書《蘭亭序》,存疑!大傢認為如何?

柳誠懸楷書《蘭亭序》,存疑!大傢認為如何?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傢、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緻仕,故世稱“柳少師”。鹹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獲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傢書法,吸取瞭顔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


花稀綠陰濃,送得春歸又迎夏

花稀綠陰濃,送得春歸又迎夏

    春天的繁花就紛紛飄零,姹紫嫣紅漸漸消隱,春光淡瞭幾分,而陽光下的新綠,卻越來越茂盛,也越來越鮮亮,已然成瞭世界的主角。在這春末時節,看著已剩不多的春花,心底泛起一片憐愛,春天,慢慢走啊,讓我們再好好地看一看,你那優雅的背景,再用力聞一聞,你那迷人的香氣。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武元衡《春興》 楊柳已長成瞭綠陰,細雨已停,晴空無雲,樹木青翠欲滴。殘花都凋零得並不多瞭,黃鶯一聲聲啼唱,好像在挽留春天。一夜的春風,吹起瞭詩人迴鄉的念頭,真想乘.......


溥心佘柳楷,晉人法度,雋雅有勁氣,甚為難得!

溥心佘柳楷,晉人法度,雋雅有勁氣,甚為難得!

    對於溥心佘的書法,人們的關注似乎遠沒有對其繪畫關注那樣多,事實上,溥氏於書法所下功夫遠遠多於繪畫。啓功認為“心佘先生的書法功力,平心而論,比他畫法功力要深許多”。 溥心佘的好友颱靜農曾評價溥氏“以天纔卓犖,筆思超妙,故能工於各體。行草則意態飄灑,融會‘二王’,自具神韻。楷書則應規入矩,本諸唐人,亦時見成親王體勢,亦是由於昔日貴族風尚故耳。小楷書純是晉人法度,雋雅有勁氣,甚為難得,惜不多作”,所見甚確。 此刀斬斧齊的筆畫、內緊外鬆的結字,體現齣《圭峰碑》的特點。而其空靈,似甚於此碑;橫摺.......


歸樵:一詩一得(1081—1090)

歸樵:一詩一得(1081—1090)

    一首好詩有其“詩境”,“詩境”來自詩人“心境”。為詩者,自有其靈感、匠心、學識、曆練、神韻;讀一首好詩,須得“悟境”,即從“詩境”走入詩人“心境”,是對詩者之靈感、匠心、學識、曆練、神韻的認知。讀一詩,得其一,自足矣。 1081 憶陶靖節王輞川孟襄陽有作,並賀《新田園詩》創刊 高昌(北京) 靖節澄懷一貫之,襄陽清景輞川思。 香其共醉花開處,美可相逢紙貴期。 麯水歡聲來活水,高枝秀色占新枝。 鋤禾種豆蒔佳句,心在田間必有詩。 由《田園新詩》創刊而即興感懷,以形象化語言,從田園詩的源頭詩人.......


讀憶君詩纔知,謝橋古銀杏不僅翁同龢五次拜訪,還有一批古代名人

讀憶君詩纔知,謝橋古銀杏不僅翁同龢五次拜訪,還有一批古代名人

    謝橋古銀杏,因為兩代帝師的先後五次造訪,並留下幾首詩詞及兩幅畫作,而裹上瞭不同於彆處古銀杏的曆史故事和特有文化色彩。可以值得強調的是,這個故事及色彩,並非是彆處古銀杏那樣被冠以這個皇帝親植或那個聖人栽種的虛構,其真實性不僅有著齣自翁同��的筆墨,而且有著可查的翁同��的隨筆記載。以至,我們可以明確知道,翁同��第一次泊船造訪緊鄰岸邊的這棵老銀杏,正是122年前的今天,也因而,今天被當地人作為瞭一年一次的“謝橋雙忠大樹節”。 也就在今天,我讀到瞭長期緻力銀杏文化研究與傳揚的憶君先生的一首長詩.......


一個民國武將的楷書讓多少當代書法傢汗顔

一個民國武將的楷書讓多少當代書法傢汗顔

    在民國有這麼位上將,官當的好,楷書也是無齣其右。他就是譚廷�]! 譚延�](1880―1930),字祖安、祖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曾經任兩廣督軍,三次齣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 譚廷�]臨《麻姑仙壇記》 譚延�]的字亦如其人,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結體寬博,顧盼自雄。是清代錢灃之後又一個寫顔體的大傢。 從民國至今,寫顔體的人沒有齣譚延�]右者。他尤以顔體楷書譽滿天下。譚延�]可以說一生基本都在攻顔書。 譚延�]善詩聯,擘.......


【清風詩苑】劉博/中華的春季(外一首)

【清風詩苑】劉博/中華的春季(外一首)

    中華的春季(外一首) 作者:劉博 雨 在中華的春季 溫馨地 飄 落 落在倦瞭的 鼕的背脊上 聆聽大地的 心跳―― 高山盈盈地笑 流水潺潺地唱 風兒柔柔地歡 側耳聽聞杜鵑 將太陽啼囀成血紅 大地應聲 張開嘴瞭―― 海 峽 海峽,想把兩岸分開 已分開高與雲比肩的城樓 已分開綠樹掩映的農捨 卻怎麼也分不開 天上星星的閃爍 怎麼也分不開 迎迓黎明的曉風 海峽,想把兩岸遠遠分開 已分開駿馬馳騁的草原 已分開梳洗月光的森林 卻怎麼也分不開 宏闊大地上遊子行吟的童謠 分不開同胞夢魘甜蜜的彆愁 總也.......


柳字的100種寫法!你喜歡哪一種?

柳字的100種寫法!你喜歡哪一種?

    柳字來源 卯,既是聲旁也是形旁,是“留”的省略,錶示在田間儲積雨水的水池。柳,甲骨文(木,樹)(卯,“留”的省略,積水池),錶示長在池邊的、喜濕的樹木。造字本義:種在池塘邊、喜陰耐濕的落葉樹種,葉子狹長,枝條柔韌,柔荑花序內有雌雄同蕊的花,木質結實且輕。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寫成左右結構。篆文將金文的寫成。古人稱喜陽耐旱的樹為“楊”* ,常喻男子;稱喜陰耐濕的樹為“柳”,常喻女子。 古代春鞦時,魯國有個士師叫展禽,即柳下惠,受封於柳下(在今河南僕縣柳下屯),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相傳姓.......


中國第一本鋼筆字帖,太養眼瞭

中國第一本鋼筆字帖,太養眼瞭

    《鋼筆字範》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初版。新中國成立後,鄧散木先生是國傢首批簡化漢字推廣工作者之一,當時廣泛的簡化字鋼筆字帖就是由散木先生親筆書寫的。本書是鄧散木先生與白蕉閤作的一部鋼筆字帖,真、行、草三體書法各具特色。 中國第一本鋼筆字帖《鋼筆字範》 民國38年(1949)初版 鄧散木鋼筆行書基本運筆法 鋼筆字範(2)| 散木鋼筆行書欣賞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


李白寫過的“low詩”,真的很low嗎,你怎麼看?

李白寫過的“low詩”,真的很low嗎,你怎麼看?

    李白有沒有low的詩?當然有,詩仙畢竟也是人,是人就有成長的過程,人生路上多少會遇到一些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李白寫過的low詩敢不敢說?不敢,我曾經用調侃的語言說李白寫過一首“爛”詩,你們很難想象我遭受瞭怎樣的攻擊和謾罵。 但是,問題既然提齣來瞭,我還是壯著膽子說一下我的看法。 “仙人”李白 很多人說李白的《贈汪倫》很low,這看你咋理解,如果要和《蜀道難》這一類“仙”詩相比,《贈汪倫》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平平無奇,但如果你瞭解這首詩的背景,用一種樸素的眼光去看待,其實這首詩中流露齣的真.......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四周年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十四周年

    深切緬懷 作者:苟朝均 七律 汶川地震迴視 翻天覆地倒河山, 曠世悲歌震宇寰。 援蜀救川催飭令, 舉國奮圖度時艱。 民族大愛扶生死, 異域竭力治弭患。 劫後餘生開盛景, 韆窗野寨換新顔。 2022.5.10日於三亞 作者:趙建全 汶川地震十四年祭 天上飛揚著白色的絮花 要布置一個盛大的祭禮場 五月的太陽紅色的,山是紅色的 飛行的雲朵也是紅色的 月季是紅色的,牡丹是紅色的, 飛行的鳥兒也是紅色的 再多的白花絮,也蓋不住這五月的底色 笑語是熱情的,歌聲是熱情的 太陽的溫度是熱烈的 再刺骨的風,.......


【原創】內濛古|李發棟:戈壁石贊歌

【原創】內濛古|李發棟:戈壁石贊歌

    原創作者:李發棟|內濛古阿拉善盟 詩歌 戈壁石贊歌 散落在戈壁灘塗琳琅滿目的石頭啊 是什麼能匠巧奪天工把你雕琢 是哪位神仙縫子為你披上五彩雲裳 你是涅��重生後的絕世驚艷 你是蒼生天賜予這片荒涼的瑰寶奇珍 隨風細語 你用你最樸實的語言訴說著你的故事 耀眼璀璨 你用你最華麗的外錶彰顯著你的生命 你又無聲的嘆息 嘆息彆離故土的無奈 像個遊子 走進瞭韆傢萬戶 你還灑脫著骨子裏的貴氣 置設於園林廳堂 讓愛你的人駐足 欣賞著、撫摸著你的肌膚 讓懂你的人激情 譜寫著、哼唱著你的贊歌 你不僅是一顆石頭 .......


“跟著非遺看海南”有奬徵集活動啓動 快來打卡海南不尋常的另一麵

“跟著非遺看海南”有奬徵集活動啓動 快來打卡海南不尋常的另一麵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12日消息(記者 劉子榕)在你心目中,海南是什麼樣子的?是碧波萬頃,藍天白雲,還是椰影婆娑?這些都是海南的尋常模樣。幾韆年光陰的沉澱,數代人智慧的凝結,讓海南有著獨特且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5月10日,“跟著非遺看海南”有奬作品徵集活動啓動,廣大網友可以在小紅書平颱搜索“海南非遺”賬號,一起找尋海南不尋常的另一麵,打卡絢麗多彩的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産。 5月10日,“跟著非遺看海南”有奬作品徵集活動正式啓動。 不論是衣食住行,亦或是吃喝玩樂,在海南非物質文.......


德化美湖鎮小湖村:韆年古樟樹!巍然屹立1314年!

德化美湖鎮小湖村:韆年古樟樹!巍然屹立1314年!

    遠望,高大挺直,濃蔭密布,影影綽綽。近看,樹冠如蓋,樹乾數抱,錯節盤根。在美湖鎮小湖村有這麼一棵韆年樟樹王,今年1314歲的樟樹王曆史悠久見證著小湖村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更是小湖村曆史文化傳承的重要部分。 來源:瓷都德化 .......


《浮屠奇珍——靈石寺塔文物陳列》中篇:周倜分享黃岩博物館係列

《浮屠奇珍——靈石寺塔文物陳列》中篇:周倜分享黃岩博物館係列

    《浮屠奇珍――靈石寺塔文物陳列》中篇 黃岩博物館係列 周倜分享 周倜,男,漢族,網名細雨江湖,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現為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南衛視華豫之門青銅器鑒定專傢,山東省古玩商會副會長、銅器組負責人,齊魯古玩商會常務理事、青銅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實力派青銅器鑒寶專傢,在青銅器收藏界摸爬滾打多年,有著極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周倜多年遊藝學習於各大博物館,積纍瞭不少博物館藏品資料,樂藝會特設專刊係列發布,為廣大愛好者提供一個多方位學習的機會。 浮屠奇珍 .......


【原創】甘肅省|瀋煒道:紅崖山 行走的風釆(外一首)

【原創】甘肅省|瀋煒道:紅崖山 行走的風釆(外一首)

    原創作者:瀋煒道|甘肅省民勤縣 詩歌 紅崖山 行走的風采 那一麵揮舞的小紅旗 是飄動的心旌嘛 把藍藍的天踩在腳底下 黑山頂綠油油的綠樹 是我行走的背景 齣發吧 這一刻我萬分激動的心 像紅崖山水庫的碧波 行走吧 在惠風和暢的日子 駕一朵祥雲 這邊是我的騰格裏 那邊是我的巴丹吉林 湯湯石羊河 青青石羊柳 還有紅旗榖現代農業園 把汗水種在路上 把日月耕進田野 我是 騰格裏沙漠的孩子 行走是我一生的本色 腳踏實地不務虛聲 銀河閃爍璀璨的星光 誇父追著太陽奔走 走啊走啊 哪兒纔是我行走的終點 在沙漠.......


2022年海南省定安縣翰林鎮高坡園村桐坡村田弄塘村五堂香火平安醮會

2022年海南省定安縣翰林鎮高坡園村桐坡村田弄塘村五堂香火平安醮會

    圖片、視頻:翰林億少 公元2022年5月11日(歲次壬寅年四月十一),海南省定安縣翰林鎮高坡園村田弄塘村桐坡村(甘�c堂)(�e善堂)(王氏仙女娘娘)五堂香火朝奏玉旨, 神歡人樂,英靈顯赫,子孫興旺。五榖豐登,六畜興旺。神明賜福,閤傢平安。石碌�d主元皇大帝前來做證。 高坡園村、桐坡村、田弄塘村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美麗的高坡園村、桐坡村、田弄塘村興旺發達! 齋場 齋場 齋場 齋場 各堂香火滿堂官將 監齋:石碌�d主元皇大帝、滿堂官將 .......


早夏明麗杏子詩詞六首:杏子壓枝黃半熟,梅子新肥杏子黃

早夏明麗杏子詩詞六首:杏子壓枝黃半熟,梅子新肥杏子黃

    早夏杏子詩詞六首:杏子黃金色 在古典色彩中,有一種黃,叫杏黃。杏黃是什麼顔色呢?是那種比橙黃淺,帶著富麗溫柔氣息的黃色,比正黃色要多一點紅潤。 如果你不清楚,隻需要看一眼成熟的杏子果實,那種色彩溫柔飽滿,在夏天的綠色裏,是另外一種清麗,篤定卻又俏皮的美。 早夏時節,梅子黃瞭,還有一種比梅子更高大的樹,遮天蔽日的綠枝裏,懸掛著比梅子大而溫潤風果實。果實像小桃子,有著茸茸細毛,卻比桃子顔色單純,個頭小巧,這就是杏樹。 杏樹開花比梅花晚,甚至比桃花都晚,但是杏子成熟,可以比肩梅的成熟期,早於桃子.......


高清碑帖|唐徐浩《李峴妻獨孤峻墓誌》

高清碑帖|唐徐浩《李峴妻獨孤峻墓誌》

    徐浩所書《李峴妻獨孤峻墓誌》唐天寶十三年刻(754年),李峴撰,在2000年齣土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同時齣土還有《李峴墓誌》,現均藏於長安區博物館。 《李峴墓誌》和《李峴妻獨孤峻墓誌》的齣土發現,不但可以糾正唐代史料中的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研究徐浩的書法提供瞭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徐浩是唐代極負盛名的大書法傢,字季海,越州人,長安三年生(公元703年)。《舊唐書 列傳第八十七》稱:“浩少舉明經,工草隸,以文學為張說所器重,調.......


林徽因指著他鼻子痛罵:將800年真古董拆掉,將來是要後悔的

林徽因指著他鼻子痛罵:將800年真古董拆掉,將來是要後悔的

    古建築是中國古典建築曆史上最為璀璨的結晶,實際上在我們今天看到的諸多古建築上,早已經失去瞭原汁原味的風貌,比如武漢的黃鶴樓,其實大部分都是後人修飾過的,甚至在其中裝瞭電梯,有人質疑,裝瞭電梯的黃鶴樓,那還是黃鶴樓嗎? 算起來對中國古建築保護的意識,也多半形成於現代,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麵,古建築文明被大肆的破壞,有許多經典的古典建築都成為瞭曆史,我國著名的古建築專傢梁思成協同夫人林徽因在中國混亂的年代,曾在祖國各地遊曆,並按照樣式雷的方式,測繪瞭中國古建築2700多處,為後世研究古建築打下瞭堅.......


鎮江博物館陶瓷專題陳列巡禮之一

鎮江博物館陶瓷專題陳列巡禮之一

    鎮江博物館 陶瓷專題陳列巡禮之一 中國古代陶瓷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産力水平的提高,到瞭商周時期,創燒齣印紋硬陶以及原始青瓷。 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一項傑齣創造,到東漢時期,瓷器工藝臻於成熟。隨著曆史車輪的滾動,六朝時期陶瓷業得到迅速發展。 隋唐五代時期大江南北更是名窯四起,南方青瓷韆峰翠色,北方白瓷類銀似雪,尤其是宋代瓷器呈現齣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元、明、清三朝是我國陶瓷業發展的鼎盛時期,青花瓷、彩瓷、各種顔色釉瓷.......


傅繼英把酒臨風書法欣賞

傅繼英把酒臨風書法欣賞

    傅繼英書法:把酒臨風。意為端酒麵對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齣自《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錶現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誌,同時,也是對被貶戰友的鼓勵和安慰。《嶽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


是什麼讓人類有瞭思想?是身體本身還是靈魂?​

是什麼讓人類有瞭思想?是身體本身還是靈魂?​

    原始社會:難以生存的自然條件或自然現象導緻人類的好奇心,嚮大自然學習的階段 封建社會:禮崩樂壞的政治條件或製度分離的時代,造就瞭“諸子百傢”的誕生環境,士人之間互相學習的階段 農業社會:大一統的國傢格局造成穩定的社會結構,小農經濟的發展方式決定瞭思想的有效性或有限性 工業社會:大機器生産的方式,快節奏的生活形式,社會實踐決定瞭思想的範圍或傳播的途徑 信息社會:新型高端的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信息化的收集便捷化,社會融閤度決定瞭思想的廣泛程度 .......


【原創】內濛古|徐彪:春雷(外二首)

【原創】內濛古|徐彪:春雷(外二首)

    原創作者:徐 彪|內濛古固陽縣 詩歌 春 雷 春雷滾過頭頂的瞬間 驚奇它的轟響竟是那樣的悅耳 沒有驚慌失措 也沒有聯想到恐懼 好兆頭要銘刻在心 之後 一想起關於春雷 就會馬上緩慢 轉而欣喜萬分 《一束鮮花》 一束鮮花打開瞭窗戶 不需要任何美的指指點點 芬芳彌漫 沿著時間的順方嚮 手上的疤痕快要消散 一場雨過去把閃電留在夢中 所發生的會催促步履暢快 我也想點燃每一瓣花 對溫馨的要求可以得體 體會彆離的不休止的絲絲疼 《雨還在下》 雨還在下 我看見 一截朽木冷靜地吸水 它不再迴憶.......


號稱中國水下考古“剋星”,他撈齣上百萬瓷器,寜可砸碎瞭不還

號稱中國水下考古“剋星”,他撈齣上百萬瓷器,寜可砸碎瞭不還

    當然古代航運不發達的時代,船隻沉沒的事件偶爾也會發生,根據一些數據的統計,在南海至少有超過2000多艘船沉沒,這些船上所搭載的十數萬中國珍貴的瓷器,但是局限於技術條件,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完全打撈上來,不過隨著到瞭近代,這些珍貴的文物又再度進入我們的視野,但是首先發現他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英國人。 邁剋・哈徹,一個被中國考古界視為剋星的人物,此人的一生倒是頗具些傳奇的經曆,他1940年齣生,從小就對探險發掘寶藏有興趣,在他心中毫不掩飾的對大額財富的嚮往,做夢也想發一筆橫財,於是就在成.......




今日批評傢|​董迎春:語言本體的書寫

越南慶元宵 詩歌節河內登場

國傢寶藏點燃寫作魂 這醫師很會說故事

阿多諾:反思海德格爾“作為幻想的行話”


前一篇新聞
這群你牽掛瞭14年的少年,變樣瞭!
后一篇新聞
菲利普親王的渣爹:逼瘋妻子,為彩禮嫁掉4個女兒,不管兒子死活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