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和國傢為內濛古確定的戰略定位,內濛古堅持不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嚮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新徵程上書寫內濛古發展新篇章。
迴望2021年,走進2022年。“十四五”開局,內濛古十二盟市已繪就“十四五”發展藍圖。央廣網內濛古頻道特推齣“開局十四五看內濛古”係列報道,聚焦十二盟市經濟社會發展動態,集中呈現各地立足實際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嚮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央廣網興安3月2日消息 糧食産量達到133億斤,實現“十二連豐”,興安盟大米的品牌價值達到180億元。
成功創建成為全國第五批、全區首傢盟市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再次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盟……
“十四五”開局之年,興安大地喜報連連。綠色産業體係初步形成,興安盟全域旅遊、全季旅遊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藍天、碧水、淨土成為興安盟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護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建設優質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齣基地、建成國內享有盛譽的旅遊目的地。“十四五”規劃在興安盟已逐步呈現,興安盟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匯聚起磅礴力量,繪就“綠富同興”的嶄新畫捲。
守好“綠色傢底”
興安盟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嚮鬆嫩平原過渡帶,河流、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富集,在內濛古的生態版圖中占據“一席高地”。
近年來,興安盟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立盟之本、發展之基,不斷提升綠水青山的“顔值”,做大金山銀山的“價值”。
興安盟烏蘭毛都草原(央廣網發 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興安盟喜獲國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殊榮,並進一步鞏固瞭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盟的創建成果。
“金字招牌”背後,是興安盟推動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有力探索。
鼕日的神駿灣生態體驗區,遊客們盡情享受著冰雪項目帶來的樂趣。這裏曾是廢棄的沙坑,兩年多的時間裏,烏蘭浩特市利用洮兒河水資源,以低成本開發、少人工乾預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和治理,建成瞭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神駿灣生態體驗區。
水生態治理既帶來瞭直接的經濟效益,也産生瞭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022年1月,興安盟經濟工作會議指齣,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在壓倒性位置,特彆是要把保護草原和森林作為生態保護的首要任務。
截至目前,興安盟6個旗縣市中有兩個為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兩個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興安盟先後摘得內濛古第一個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盟桂冠、第一個地市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殊榮。
烏蘭浩特市洮兒河畔(央廣網發 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興安盟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和環境空氣質量均排名全區前三位,能耗總量與強度實現“雙綠”。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達到33.3%和73.9%,分彆高於全區10個和20個百分點;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連續3年保持在97%以上,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2.4%;地錶水斷麵優良率達到100%,315條河流全部都是Ⅲ類以上水質;土壤指標均達到優良。
興安盟,一個發展基礎薄弱、生態地位重要的地區,不能簡單地同其他地區攀産業、比結構、賽速度,更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近年來,興安盟注意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知行閤一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嚮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2022年內濛古兩會期間,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蘇和接受央廣網專訪時錶示,加強生態係統保護修復,持之以恒構築祖國北疆萬裏綠色長城。加強環境汙染綜閤防控,不斷改善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興安盟正在積極開展林草碳匯交易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製試點申報,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示範區。
當前,興安盟正籌劃推進“大興安嶺中段嫩江-哈拉哈河源頭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將進一步為實施東北振興戰略,釋放更多生態紅利。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
在剛剛閉幕的北京鼕奧會上,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的齊廣璞、徐夢桃為中國代錶團贏得兩枚金牌。
自2003年起,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傢集訓隊每年都會到興安盟阿爾山市進行早期雪上專項技術訓練。阿爾山可謂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傢集訓隊的“第二故鄉”。
阿爾山每年7個月的有效降雪和優質的冰雪環境,為開展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提供瞭優質資源。
近年來,阿爾山市充分發揮其火山、天池、森林、溫泉、冰雪等生態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生態旅遊,將生態環境這棵“常青樹”變成瞭“搖錢樹”。
阿爾山雪村鼕韻(央廣網發 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2022年內濛古政府工作報告中提齣,支持興安盟阿爾山創建國傢級休閑旅遊度假區。
興安盟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草原、森林、花海、山水、田園、冰雪、溫泉、文化等旅遊資源代錶性強、組閤度高。
近年來,興安盟依托優質的自然生態資源,以四季旅遊為重點,整閤景觀資源,突齣原生態旅遊特色,推動全域旅遊蓬勃發展,“美景”變成瞭“錢景”。
阿爾山杜鵑花海(央廣網發 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的國慶假期,從北部的阿爾山到南部的科右中旗,興安盟各具特色的景區迎來大批遊客,區域旅遊全綫持續升溫,熱度不減。
據興安盟文化旅遊體育局發布的數據,國慶假日期間,興安盟共接待遊客73萬人次,同比增長54.2%,全盟旅遊收入突破4億元。
興安盟經濟工作會議提齣,要堅持因地製宜、突齣打好“特色牌”,支持阿爾山市重點打造國傢級休閑旅遊度假區,烏蘭浩特市重點打造中國紅色旅遊目的地,紮賚特旗重點打造國內知名山水生態旅遊度假區,科右中旗重點打造中國楓情馬鎮休閑旅遊度假區,科右前旗重點打造中國新興草原旅遊目的地,突泉縣重點打造國內一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以點串綫、以綫帶麵,使興安盟成為一個大景區、大休閑地、大度假區,讓興安盟的旅遊全域火起來、四季熱起來。
2022年,興安盟將進一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力爭啓動烏蘭浩特至阿爾山開行動車建設改造工程,集中建設一批旅遊路、驛、營、點、宿、站、廁,打造國道302綫烏蘭浩特至阿爾山和省道203綫阿爾山至烏蘭浩特精品旅遊路綫,推齣更多旅遊爆點産品。
深耕厚植 推動生態産業化
2021年6月18日,國傢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安盟分中心、國傢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試驗基地兩個國字號的一分中心、一基地在興安盟正式掛牌成立,作為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專傢工作站的延伸和補充,繼承袁隆平院士團隊在水稻育種、栽培等方麵國際領先技術,加快興安盟水稻産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9月24日,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優質水稻測産暨“畝增産100公斤”現場觀摩會召開,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本次測産專傢組組長馬均現場宣布,在綜閤分析水分含量及雜質含量等因素後,得齣測算結果:3塊稻田平均畝産分彆為714.8、685和751公斤,3塊田的平均畝産為715.3公斤,與2018年的平均畝産不足600公斤相比,成功實現瞭3年畝增産100公斤的計劃。袁隆平院士生前的願望在興安盟實現瞭。
被袁隆平院士帶火的“興安盟大米”,如今已享譽全國各地,在2021“中國好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榜單網絡票選活動中,位居全國第二位。
百萬畝綠色興安盟水稻基地(央廣網發 興安盟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興安盟充分挖掘“興安盟大米”品牌價值,將環境優勢、産業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有效整閤全盟的水稻資源,通過全程的統一標準,提升水稻質量,快速提升知名度、競爭力和附加值。興安盟大米品牌價值達到180億元,成為興安盟農業的新名片。
昔日鹽堿地,今日米糧倉。在“興安盟大米”品牌的帶動下,興安盟水稻種植麵積134.92萬畝,産量75萬噸,有機綠色稻米基地穩定在100萬畝,占內濛古種植水稻的60%以上,是內濛古當之無愧的優質稻米之鄉。
“種養看山東,加工學河南,市場盯全國。”興安盟堅持科技興農興牧、品牌興農興牧,大力發展設施農牧業、特色農牧業、高效農牧業,著力增強農畜産品深加工能力,延長産業鏈條,提高優質綠色農畜産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
由科右前旗、伊利集團、中博農公司三方共同建設的中利牧業2.5萬頭奶牛養殖示範牧場,是目前全區單體最大的標準化奶牛養殖項目。立足為養而種、種養結閤、生態循環,中利牧業形成瞭從飼草種植、草料加工、鮮奶配送到生物肥有機轉化的綠色農牧業循環産業鏈。
中利牧業2.5萬頭奶牛養殖示範牧場(央廣網發 白海順 攝)
這一項目的順利實施,不僅為興安盟標準化奶牛養殖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也助推瞭興安盟奶業發展步伐。
截至目前,興安盟優質奶牛飼養量達到12萬頭,同比增長92%。
從“黃金奶源帶”到“黃金産業帶”,興安盟奶業振興的良好開局已躍然於眼前。
內濛古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齣,要加快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産業體係,深入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和質量提升行動,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興安盟依據生態定製齣旅遊、大米、玉米、肉牛、奶牛等優勢産業,對每一個産業深耕細作。
站在新的起點,興安盟蓄積生態産業發展動能,正逐步推動全盟高質量發展。
多民族共織團結之花
2022年初,新年捷報傳來!興安盟繼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全區首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之後,時隔5年,再次榮獲該榮譽稱號。
作為擁有漢族、濛古族、滿族等41個民族的盟市,興安盟少數民族人口比例達49.4%,其中科右中旗濛古族人口占比達到86.8%,是全區濛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
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社區的多民族化和多民族社區的普遍化已經成為瞭興安盟社會發展的鮮明特點。
科爾沁右翼中旗罕烏拉社區是一個有著漢族、濛古族、朝鮮族、達斡爾族、滿族、迴族六個民族人口的社區。罕烏拉社區形成從領導小組組長縱深到社區居民的便民服務網絡,推進民族工作常態化和規範化,形成社區各族群眾廣泛參與社區管理的大好局麵,各族群眾之間團結互助、和諧相處、親如一傢。
科爾沁右翼中旗罕烏拉社區舉辦的鄰裏節活動(央廣網發 於偉鵬 攝)
興安盟先後創成9個國傢級、37個自治區級和221個盟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18個模範集體、21名模範個人受到國務院錶彰,14個嘎查村被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巴彥敖包嘎查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湧現齣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草原綉娘”白晶瑩,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王淑琴、雲峰、樸成奎等民族團結先進模範人物。
以點串綫、以綫連片、以片帶麵,鮮艷奪目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在興安盟大地上。
綠色和生態是興安盟的底色和核心競爭力,民族團結是興安盟同心嚮上的生産力。在綠水青山中尋得金山銀山,興安盟交齣瞭一份優秀答捲。
策劃:硃日嶺
監製:田鳳元
記者:王鞦蕾
視頻:魏全民
編輯:靳敏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係我們:010-56807194
熱榜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