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9:04:30 AM
“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安傢立業,所以纔會為瞭房子傾其所有, 但如今高不可攀的樓價 ,卻又讓這些青年們望而卻步。
圖源網絡
2019年 ,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一座城市――鶴崗成為網上的熱點話題 ,大傢為什麼會對一個小小的城市大肆評論呢?
何以為傢
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不止有生命的威脅, 還有某些行業的垮台 ,所以有些失業的人齣現瞭“房貸斷供”等經濟問題,不得不將心愛的房子法拍,還清拖欠的房貸。
因為有瞭前車之鑒,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找到一處“世外桃源” ,不僅滿足基本生活,還能買得起房。
圖源網絡
2019年11月,一篇名為 《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錢買瞭套房》 的文章在網上火得一塌糊塗,其中近乎賠本的房價令人瞠目結舌,不由得好奇這到底怎麼一迴事呢?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李海,浙江舟山人,他的命運雖然坎坷, 但似乎和每個普通人的經曆又有著相似之處。
李海小的時候,父母因為感情不和離婚, 隨後又各自組建瞭新的傢庭 。但狠心的父母誰都不想帶著“ 拖油瓶” 生活,李海隻能在兩個傢庭中來迴生活,因此也遭受瞭很多偏見。
圖源網絡
這樣 “多餘 ”的生活給李海的心裏留下來難以抹去的陰影,也奠定瞭他 “有個房子有個傢” 的未來規劃,可這樣的夢想卻不是那麼好實現的。
年少的李海因為無人管教,加上自己也沒多少學習的心思,初中畢業後, 早早地外齣打工。
數年間,他停留過很多地方,也做過很多工作,有車間工人、大堂保安、飯店服務員。又苦又纍,錢也掙不瞭多少, 工作沒乾多久就會換工作。
李海
後來, 李海打聽到齣海的工作還不錯 ,來迴能掙個兩三萬。他便考瞭海員證,跟著貨船齣海。
李海有技術,所以不用乾苦力活兒, 隻是在船上修修機器之類的 ,一個月的工資能有個七八韆。
因為海上沒有多餘的娛樂方式,李海大部分時間隻能望著一望無際的海岸綫冥想,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就像這艘船一樣, 始終漂泊在大海上 ,不僅沒有定所,還沒方嚮。
李海
李海迴想起曾經的願望,他決定買房,而讓他堅定自己想法的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昂貴的房租。
因為李海隻有半年的固定收入,另外半年隻能在傢休息。而且傢裏東西還得有地方放,所以隻能租房, 他租過一個月八百和一個月一韆的房子。
李海說 :“有次我直接交瞭三四韆的物業費。”
李海
即便李海能一下子掙到半年的錢, 但閤計到12個月上也隻能打半摺, 攢下來的錢更是寥寥無幾。休息的半年時間裏,李海會接單做遊戲代練,貼補傢用。
這樣的生活過瞭八年時間, 李海摳摳搜搜地生活,也攢下瞭五萬塊錢 ,但舟山本地的房價卻讓他望而卻步:2019年,舟山城郊的房子漲到瞭每平方米一萬二,靠近城中心的房子更貴,大概能有兩萬。
李海不敢買,也可以說,他買不起。
可世界之大,總有房價便宜的地方。李海四處打聽,也在網上搜索瞭很多地方, 誤打誤撞地進入瞭“流浪吧”。
圖源網絡
貼吧裏的人們,大多是窮睏潦倒,暫時逃避生活的人, 他們沒能力過上好生活 ,但也渴求有個安穩的傢,所以會時常交流房價便宜的房源。
有人說甘肅玉門的房價隻要兩三韆 ,李海就巴巴地跑去看。雖然房屋證件倒是齊全,但樓裏經常斷水斷電,附近連個小賣鋪都沒有,日常生活都滿足不瞭。李海接受不瞭這樣的居住情況,當天就迴來瞭。
後來李海也去過雲南邊境和越南接壤的地方,那裏房價便宜, 但外來的人很容易被當地人欺負 ,最後也就不瞭瞭之。
圖源網絡
李海買房的事情也就耽擱瞭下來, 有次他齣海的時候聽同事聊天 ,說黑龍江鶴崗的房價便宜,消費水平也能接受,而且還是個四綫城市。
李海非常心動,齣海迴來後便去到瞭鶴崗。 他事先通過網上平台聯係好瞭中介, 一下車便跟著去看房。
第一套房子四萬六,64平方米,李海很是滿意。可惜的是 ,他還沒來得及付定金 ,房子就被彆人買走瞭。
李海的房産證
之後又連續看瞭兩三套房子, 最後敲定瞭一套77平的房子 。李海為瞭圖便宜還專門買瞭頂樓,加上中介費,過戶費,裝修費,五萬八就能搞定。
沒過幾天, 李海興奮地在“流浪吧”曬齣瞭房産證 ,宣告他成功 “上岸” ,成為有房一族。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媒體們藉著李海的熱度 ,將“鶴崗”徹底推上瞭風口浪尖 ,眾人紛紛好奇這裏的房價為什麼會不足一韆塊錢一平?
鶴崗房價低
原因的核心還是要從鶴崗這座城市說起。
圖源網絡
鶴崗曾經和雞西、雙鴨山、七台河並稱為 “四大煤城”, 非常有名。東北人還有句順口溜:“ 南來的北往的,佳木斯鶴崗的。” 意思是人路子野,哪裏都熟悉。
那時候,鶴崗的煤礦産業發展極好, 幾乎每位工人的月收入超過瞭一萬元 ,還有很多南方人到鶴崗打工。
尤其是2003年到2019年的十年內, 鶴崗市的最高GDP能有353.6億元 ,這也被視為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
圖源網絡
可惜這座無數人前往闖蕩的城市, 也因為煤炭行業的衰敗 ,失去瞭本來的榮光。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逐步對資源城市進行改革。2011年, 鶴崗被正式列入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的城市。 隨後這座城市的大多數煤礦被相繼關停,然後再慢慢被植被填充。
沒有 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産業 ,鶴崗的經濟方麵也受到瞭很大的影響。
據政府公布的 財政收入 來看,鶴崗幾乎每年都要比上一年下降百分之幾的比例。
圖源網絡
2021年下半年, 鶴崗市政府宣布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的計劃 ,這也讓當地的年輕人斷瞭迴來發展的念想。
再加上鶴崗地理位置特殊,它位於中國最北端, 最低溫度能有零下35℃ ,全年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要持續這樣最低的溫度,導緻很多工作都無法開展。
鶴崗的溫度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鶴崗不到90萬的常住人口正在逐年流失。年輕人齣去後有瞭自己的工作和房子,就不願意再迴來, 甚至到最後還會把父母都接走。
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供需關係” ,因為鶴崗已經沒有買房的人,房價自然也會跌落。
而這些價格便宜的房源, 大多是幾年前積纍下來的棚改房 ,它們主要是提供給徵地拆遷對象的迴遷房,需要滿五年纔能交易。
鶴崗的棚改房
交易時間不到就掛在網上售賣會存在一定交易風險,所以價格偏低。甚至有些房主直接是免費齣租, 隻要租戶能承擔房子的暖氣費 。
雖然鶴崗的房價便宜, 但畢竟是個地級市城市 ,還是有可以購物的大商場,而且城市建設和各種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圖源網絡
外來人居多
2019年初,中央經濟頻道專門找到瞭鶴崗的低房價,而李海的帖子又把鶴崗的“白菜價”房子炒得更熱火,他錶示: “我發帖子隻是想告訴大傢,鶴崗的房子很便宜,如果實在沒錢,可以考慮過來安傢。”
李海
雖然李海遭受瞭不少詆毀和嘲笑,但他並不在意,因為更多生活艱難的窮苦人,都對李海的鶴崗生活心生嚮往,組成瞭 “中國最窮買房團”, 前赴後繼地“追隨”李海。
李海剛開始也會帶著這些人去看房,但他太過木訥,不善與人打交道, 慢慢地把這些人推給介紹自己買房的中介梁雲鵬。
自賣給李海房子後, 梁雲鵬 明顯感覺到鶴崗火瞭,他說: “當地人都有自己房子,除瞭搬傢或者孩子上學等特殊原因,一般不會再買房,找我買房的都是外地人。”
圖源網絡
隨著單子越來越多, 梁雲鵬的中介公司從原來的四個人變成十四個人 ,一條街上的中介也從原來的四五傢變成現在的二十多傢。
廣東人鄭前也是大批慕名奔赴鶴崗的買房者之一 ,他來到鶴崗的第一個月就買下瞭一套四萬元的房子,過戶費八韆,裝修費花瞭5萬,整套房子下來不到十萬。
鄭前 定居下來後不久,就在短視頻平台上發布瞭一個潑水成冰的視頻,視頻文案將廣州人、鶴崗、90後等等連接起來,點贊量暴增。
有些人還會在下麵評論: “鶴崗的房子多少錢啊?”“我也想買,能拉一把嗎?”
鄭前
鄭前趁此機會,乾脆做起瞭中介生意。他錄製看房視頻,還會在平台上直播,很快便纍積瞭幾十萬的粉絲 ,成為鶴崗房産領域粉絲量排名第一的博主。
他短短一年時間便賣齣瞭100套房子,還在“流浪吧”分享瞭當上房産銷售的勵誌故事。
鄭前
在鶴崗買房然後在找工作的人很少,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傢裏工作, 比如微商、遊戲代練或者網絡寫手。
花花 是個網絡寫手,廣州人,她在11歲的時候被查齣來患有重癥肌無力,天天窩在傢裏靜養。
“我這病被稱作不死的癌癥,治不好的。” 花花平靜地說。父母沒多久便要瞭兩個弟弟,一傢人的日子就這樣維持得過,花花成為瞭傢裏多餘的那個,
十七歲那年, 傢裏人給她在鄰村物色瞭個三十多歲的相親對象 ,有房。
圖源網絡
花花接受不瞭被安排得無望的生活 ,她成功逃走瞭,輾轉各地,做過售貨員,後來開始寫網絡小說。
在一個寫手群裏麵,花花知道瞭鶴崗, 並通過群友花四萬買下瞭一套兩室的房子。
圖源網絡
入住之後,她特地將朝南的臥室改為瞭自己的工作室, 還在房子裏種滿瞭花草。
如今的新生活是以前的花花不敢想象的,她幸福地說: “不用付房租,也不用為下一站奔波。”
30歲的 迪亞 是21年3月份搬到鶴崗的, 他是遼寜撫順人 ,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研究生考到瞭解放軍藝術學院。
大學畢業後,迪亞在上海、北京等一綫城市工作過, 他會唱歌,也會教聲樂課。
圖源網絡
因為新冠疫情 ,迪亞所有的演齣工作隻能取消,教課也隻能綫上進行,生活逐漸入不敷齣。
幾個月後,迪亞突然發現新婚妻子有瞭 抑鬱癥的傾嚮 ,經常會聯想到自殺。
迪亞開始重新尋找生活的方式。這天,他從網上瞭解到鶴崗,雖然迪亞齣生在東北, 但他卻從來不知道東北有這麼低的房價。
經過瞭兩個月的看房時間, 迪亞最終買下瞭一套四萬多的房子 ,花重金進行瞭裝修。因為迪亞簽瞭上海的經紀公司,所以需要鶴崗、上海兩頭跑,但聲樂課可以在鶴崗教學。
迪亞和妻子
迪亞滿意地說: “隻要我媳婦健健康康地,我什麼都能接受。”
即便很多人都說鶴崗不好,但迪亞卻將這裏視作自己的 伊甸園。
“苟且”生活
對於越來越多的外地年輕人湧入這座北方小城, 鶴崗當地人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有位齣租車司機說: “人越多,說明城市越有發展。”
也有人覺得不好 :“留在鶴崗的年輕人都是沒齣息的人。”
圖源網絡
正如那句話:圍牆裏的人想齣來,圍牆外的人想進去。 那些來到鶴崗的“逆流者們”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什麼彆的夢想,都是在外討生活、飽經風霜的人,為的是能安傢。
盡管鶴崗現在炙手可熱,但房價卻不會因為網上的熱度而上漲, 甚至還會在未來持續下跌。
因為鶴崗除瞭公務員、個體工商戶和餐飲行業, 再沒有其他可供選擇的就業機會 。而且前來買房的他們必須接受收入降級的殘酷事實。
圖源網絡
如果年輕人隻是為瞭暫時逃避生活的艱難選擇瞭鶴崗 ,那或許可以獲得短暫的安穩。但是等到成傢立業,養育下一代的時候,鶴崗的生活資源和教育資源都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今, “鶴崗的低房價” 說明瞭當代人就業方嚮的矛盾性,到底是奔赴北上廣深的大城市,掙紮著工作,還是退居十八綫,過上節奏慢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
圖源網絡
希望每個年輕人都能找到可 以安身立命 的地方,過上如願以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