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9:08:24 AM
隨著就業形勢的逐漸嚴峻,以及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本科生在畢業後的選擇也與以往有所不同。
在19年以前,應屆生普遍更傾嚮於在私有企業“發光發熱”,尋找人生的價值以及事業的高峰,但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同學卻走上瞭考研的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從考研意嚮調查報告中顯示,在457萬報考人員中, 近六成都是為瞭增強就業競爭力而“參賽” ,並且學生在選擇目標院校時往往更為理性,已經不再糾結於985、211高校,這點從雙非院校報考熱度上漲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雖說不少同學已經將“上岸”設定為考研的首要目標,可從今年的形勢上來看,考研黨想要達成心願的難度並不小。
2022年考研上岸難度增加
為什麼說22年考研難度提升瞭呢?這主要還是跟競爭人數增加,以及“成績內捲”導緻國傢綫分數飆升有關。
眾所周知,考研屬於人纔選拔性質的考試,每年錄取人數都是各高校 根據自身教學接受能力而定的。
為瞭保證“研究生”身份的含金量,即便每年參與考研的人數都在上漲,可最終能被錄取的學生依然有限。
換而言之,在招生人數提前確定的情況下,同學們盲目加入 就是在增加“分母”的數值 ,隻會讓競爭更為激烈。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問:“明明各大院校都在擴招,難道一點效果都沒有嗎?”
事實上,從公報的數據上來看,2021年研究生招生人數達到瞭117.1萬,較2020年增長瞭6.42%,考慮到龐大的參考基數,高校確實已經很努力瞭。
然而這樣的數據卻遠遠趕不上報考率增加的速度,根本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2022年報考人數達到瞭457萬人的情況下,纔會有學者預測 今年將會有300萬左右的同學落榜。
另外,國傢綫的飛漲也使得部分同學的考研夢破碎。按照考研的招錄要求,考生隻有成績達到國傢綫或院校自主劃綫,纔有機會進入下一輪復試。
可在3月中旬發布的 考研國傢綫卻給予瞭同學們沉重的一擊 ,尤其是教育學、藝術類、經濟學、文學較去年均增長10分以上。
這就意味著原本還有機會調劑的考生要麼選擇來年再戰,要麼收拾心情準備工作, 而報考985、211、雙一流的考生沒有400分, 恐怕也難以上岸。
不過,擺在學生眼前的不僅是國傢綫分數上漲,還有2大因素同樣在阻礙著大傢成功的腳步。
除瞭國傢綫漲幅明顯以外,還有2大“攔路虎”阻止同學們順利上岸
綫上復試並不輕鬆
按照以往的規定,在考研復試階段,考生隻要根據學校的要求按時進入考場即可參加,然而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很多學校都可能 再次啓用綫上復試的形式進行審查。
這就需要同學們除瞭提前掌握好復試的技巧外,還得準備好兩台以上的攝像設備,在規定時間段保證環境整潔、安靜,避免受外界因素影響 造成信號、聲畫傳輸失誤 ,進而影響最終成績。
推免生占比日益提高也使得同學陷入“考研苦戰”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推免生綜閤實力高、科研能力強,是研究生階段的“優質學苗”,但在考研黨眼中,他們就是與自己“搶飯碗”的主要對象。
這是因為推免生雖然不參與研究生統考, 可依然占據總體招生名額 ,與考研生處於“此消彼長”的關係。
所以高校不約而同地提高保研生的占比,難免就會壓縮正常考研生的生存空間,上岸難度自然也就更高瞭。
考研的是場“持久戰”,隻有實力強勁又堅定的選手纔能攀上高峰
或許很多大一、大二的同學,看到如此激烈的競爭場麵會萌生退意。但筆者想說的是,考研本身就是一場 難度不亞於高考的人纔選拔考試 ,隻有實力突齣,並且對自己認知明確的選手,纔有機會在這場比賽中拿到名次。
所以建議同學們在確定考研之前, 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內心 ,是一時興起、跟風報考,還是真的想要藉助考試在專業內進行深耕。
如果是前者,那麼大傢抱著三分鍾熱度,不僅是在浪費時間與金錢, 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 最後隻能給彆人“做嫁衣”。
相反,如果大傢是目標明確的後者,那麼就要奮力嚮前, 根據高校給予的參考書目進行係統性的復習 ,中途齣現問題,也可以提前聯係院校的學長學姐,這樣做足萬全的準備後,用盡全力予以一搏,纔有可能收獲美妙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