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東北王”張作霖,大傢都不會陌生。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曾經詳細地介紹過他的六位姨太太,她們幾個雖然都一樣是踏入張傢的大門,但最後的結局卻各不相同。
大夫人趙春桂病死,三夫人戴憲玉遁入空門,剩下的二夫人盧壽萱,四夫人許澍陽,五夫人張壽懿,六夫人馬嶽清在張大帥逝世後都沒有改嫁,最後善終。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位“不按常理齣牌”的三姨太。
大傢可能有不少人都瞭解一些,知道這位三姨太是因為張大帥斃瞭其弟弟纔心灰意冷,跑到尼姑庵當尼姑。但筆者細想瞭一下,凡是都講究個有始有終,這件事雖然對戴憲玉影響很大,可以稱之為點燃火藥桶的那根導火索,但是如果桶裏沒有火藥,桶也是不會爆炸的。所以戴憲玉與張大帥之間一定有一個這種負麵情緒積纍的過程,纔會導緻最後的爆發。
接下來筆者就帶領大傢去一探究竟。
大傢都清楚張作霖這個人,馬匪齣身,沒什麼文化,大帥雖然也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但做起事來卻還是一點也不含糊。所以大帥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當然會想方設法甚至不擇手段也要拿到,大帥可是個軍閥頭子,是斷然不會與你講道理的。所以大帥的好幾房姨太太都不是明媒正娶進來的,而是這樣搶到手的,三姨太戴憲玉也不例外。
從一開始,大帥就與戴憲玉不對頭,因為大帥這事情確實做的不地道。張大帥初遇戴憲玉的時候,就一眼看上瞭這位姿色貌美的女子,但是沒成想戴憲玉當時已經成為北鎮縣捕盜班頭的兒媳婦瞭。
雖然已為人婦,但是人小兩口正值新婚期,所以兩人也濃情蜜意。可是不管他們怎樣,張大帥這邊可等不得,雖然戴憲玉已經結婚,可大帥纔不會在意這些。大帥在意的是,自己現在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瞭,不能像以前一樣強搶良傢婦女瞭,所以要怎樣纔能把戴憲玉搶過來。
大帥也是個人纔,居然想到瞭提親這個辦法,所以便讓自己的義父杜泮林去提親。杜泮林是當地很有名望的讀書人,德高望重,他知道張作霖此舉為人不齒,因此不願意幫忙。無奈張作霖十分固執,他想要做成的事誰都攔不住。所以杜泮林隻好備上厚禮前去說親。
班頭得知杜泮林來意後,知道張作霖勢力龐大,因而不敢得罪張作霖,便委婉地搖著頭說:“犬子尚在,此事怎麼辦得瞭?還是不要再提這事,以免街坊鄰居笑話我們貪圖錢財,用兒媳婦來取悅大帥。”所以班頭不願意拿兒媳婦做文章,當杜將這件事告訴張作霖錶示此事無望時,張作霖的副官想要去把班頭的兒子宰瞭,張作霖卻擺瞭擺手,笑著說:“這事有門。”
誰知張作霖直接派人送去瞭兩韆兩白銀,捕盜班頭心知張作霖對戴憲玉是勢在必得,如果不答應的話。全傢人都會凶多吉少,在張作霖手下的連哄帶嚇之下,而且自己也確實對這麼一大筆錢動瞭心,所以無奈之下隻得同意將兒媳婦讓給張作霖。
戴憲玉對於公公將她賣給張作霖很是氣憤,她不願意離開自己的丈夫去跟一個大二十歲的老頭,可是當時女子地位低下,而且張作霖又勢力龐大,所以她唯有認命。所以說這一開始戴憲玉就對張作霖是有怨氣的。
戴憲玉嫁給張作霖後,起初被安置在新民縣菩薩鬍同。張作霖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想到原配趙氏曾因他娶二姨太盧壽萱鬧得不可開交,為瞭傢和萬事興,少齣一些風波,所以暫時沒有把戴憲玉迎進張府。
可是戴憲玉卻不這麼想,她始終覺得,自己嫁來瞭張府,就要過瞭張府的門纔算,纔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雖然張作霖這段時間裏對她嗬護有加,隻要一有空就過來看看她,帶她看戲聽麯。事實證明,女人之間哪有不吃醋的,得知這件事後,張作霖的大夫人和二夫人心裏就很不舒服,大帥索性也就將戴憲玉帶迴瞭張府。
戴憲玉雖然迎來瞭她期盼已久的花轎,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同時進門的還有一個四姨太。所以這一行為讓戴憲玉心裏又有瞭想法,覺得張作霖是故意讓她難堪,所以她就張作霖的好感就進一步降低瞭。
不過張大帥又哪會猜測這些女子們的心思,依然對他這三姨太是寵愛有加。所以在不久後,張作霖奉命平定漠北叛亂,他也讓自己喜愛的三姨太隨侍軍中。由於長途跋涉,水土不服,戴憲玉病瞭,而張作霖又忙於督軍作戰,很少有時間陪她,所以當時張作霖安排瞭一位叫做陶力卿的部下,專門負責三姨太的飲食起居。
然而畢竟是齣門在外,肯定沒有在張府那樣的舒適,就經常無理取鬧、辱罵這位部下。沒想到這位部下也是個火爆脾氣,他當時手裏有一杯茶,當即就潑嚮瞭這位嬌蠻的三姨太。然而事後老張得知原委以後,竟然沒有處罰這位部下。
戴憲玉十分生氣,要求張作霖給自己齣口惡氣,但是張作霖並沒有那麼做,反而好好安慰瞭一番副官,並且說“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戴憲玉認為張作霖不但不幫自己,反而說那樣的話,給自己難堪,心中很是有怨氣。這件事情令戴憲玉對張作霖的好感再次降低。
但是最令戴憲玉受打擊的事莫過於張作霖斃瞭他的弟弟。
戴憲玉這個弟弟也是個不成器的傢夥,這個貨吃喝嫖賭樣樣精通,還經常吸食大煙。按理說這樣一個人,大帥應該是不會用他。可誰要人傢有一個好姐姐呢,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這人也就被照顧進瞭帥府,當瞭個警衛。
這人也仗著自己是張作霖小舅子的身份,平常誰也不敢給他罪受,更沒人敢訓斥他,所以性子越發的無法無天。
1915年鼕季,戴憲玉的弟弟有一次喝多瞭,把街上的路燈悉數射碎,引起瞭街上居民的極大反感,張作霖聽聞大怒,命令槍決戴憲玉的弟弟。
戴憲玉知道弟弟闖禍以後,心急如焚,苦苦哀求張作霖,還是沒能挽救弟弟的生命。張作霖事後也解釋過,自己這麼做是迫不得已的,如果包容自己的親人,以後如何立威,如何管理好東北三省,但是戴憲玉卻是不管這些,知道張作霖殺瞭自己的弟弟,兩人關係瞬間跌到瞭冰點。
雖然弟弟不成器,但再怎麼不濟也是至親,所以弟弟的死讓戴憲玉心痛如絞,精神恍惚,性情大變,經常為瞭一點小事大發雷霆。在戴憲玉心中,張作霖是非常冷血無情的一個人。
經此事之後,戴憲與與張作霖之間本來就不深的情分算是徹底煙消雲散瞭。
戴憲玉和張作霖鬧翻以後,沒有馬上離開張府,直到發生瞭一件小事,纔讓戴憲玉心灰意冷,毅然決然離開。
據說是有一次一個丫鬟給戴憲玉倒茶的時候,不小心把茶水倒在瞭戴憲玉的衣服上,她非常生氣,認為是丫鬟看她失寵故意為之,於是,戴憲玉命人將丫鬟狠狠揍瞭一頓,張作霖知道以後,認為有損自己督軍的名聲,所以,張作霖訓斥瞭戴憲玉,並且說瞭比較絕情的話。
就這樣,戴憲玉對張作霖徹底死心,不願再呆在張府,更不願意再看到張作霖。第二天就自己一個人悄然離開張府,來到奉天城南一個尼姑庵皈依佛門,削發為尼。據記載她遁入空門的第二年就去世瞭,享年34歲。而此時張大帥正忙著爭奪天下,所以二人死前也未曾相見。
還有一個傳聞,也可能是二人感情破裂的關鍵。當時有風言風語說戴憲玉與李海庭有染,傳聞傳到張作霖的耳朵裏,那還瞭得,張作霖立即以鏟除革命黨為由將李海庭逮捕入獄,並且進行嚴刑拷打,李海庭撐不住瞭就承認自己是革命黨瞭。而戴憲玉得知後,心情極為復雜,最終跟張作霖坦白,他們曾經是未婚夫妻,但是從來沒有不軌的行為,張作霖在逼得戴憲玉寫下絕不和李海庭有往來的“保證書”後,張作霖纔放瞭李海庭。
而李海庭本身就是一個讀書人,哪裏受得瞭大獄裏麵的酷刑,齣獄後沒多久就一命嗚呼瞭。所以戴憲玉纔與張作霖一刀兩斷。
這些事情筆者也不能確定其真假,但從張作霖和戴憲玉之間的事情可以看齣,凡事總會有個開頭,也有個過程,不可能憑空就發生。在感情這件事情上,並無對錯,誰又能真正說清楚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