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4:28:09 PM
序言
漢朝是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對中國有深遠的曆史影響,像開國皇帝劉邦、北伐匈奴的漢武帝劉徹,這些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帝王。
可是劉恒卻是西漢唯一四個有廟號的皇帝,要知道,漢朝對皇帝上廟號是非常慎重的,大部分漢朝皇帝沒有廟號,隻有謚號。
開國皇帝和對國傢有重大貢獻的皇帝纔有廟號,分彆是劉邦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劉恒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劉徹廟號世宗,謚號孝武皇帝,劉旬廟號中宗,謚號孝宣皇帝。
如此可見,漢文帝劉恒的曆史地位之高,
仔細說來,劉恒的貢獻在於以藩王身份入京繼承大統,通過一係列集權措施,實現政權的平穩過渡,開創文景之治的太平局麵。
進京繼位,來自開國父輩的邀請
劉恒齣生於公元前203年,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在當時的西漢宮廷,戚夫人是劉邦最寵愛的妃子。
仗著劉邦撐腰,戚夫人為瞭爭奪太子之位與呂後正進行激烈的鬥爭,相比之下,劉恒的母親薄姬低調得多。
在認識劉邦之前,薄姬是魏王豹的夫人,魏王豹被劉邦殺死後,劉邦見其有幾分姿色,將其納入後宮。
但之後就被劉邦忘之腦後,很少前去臨幸,在生下劉恒後,薄姬在宮內更是如履薄冰,謹言慎行,遠離後宮鬥爭。
漢初復雜的政治環境和母親的悉心教導,使劉恒養成瞭謹慎沉靜的性格。也許是劉邦有意鍛煉。
前196年,劉邦在平定代地諸侯陳�g的叛亂後,冊立八歲的劉恒為代王。
當時的代地(山西地區)是漢朝與匈奴的交接諸侯國,屬於帝國北疆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艱苦的環境和險惡的外部環境造就瞭劉恒殺伐果斷的個性,為即位後成功應對功臣問題與施政打下瞭良好的基礎。
在劉恒駐守邊疆的十幾年裏,西漢宮廷發生多次流血政治鬥爭,劉邦去世後,呂後殘忍殺害戚夫人,分封呂氏傢族為諸侯王。
前180年呂後去世,忠於劉邦的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皇孫硃虛侯劉章攜手發動政變誅滅諸呂,使大漢江山重迴劉氏傢族。
於是周勃等人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考慮到當時呂後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不符閤皇位繼承的法統,又評估瞭諸王和外戚勢力後。
周勃等人相中瞭代王劉恒,一來劉恒的背景相對純粹,沒有被捲入過復雜的政治鬥爭,不會脫離元老重臣們的掌控,二來劉恒性格寬厚仁和,名聲不錯,容易服眾。
於是派齣使者去接劉恒到長安繼承皇位。使者到達代地傳達要立他為帝後,代國朝廷齣現瞭分歧。
郎中令張武等人反對繼位,畢竟西漢宮廷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加上陳平、周勃這些“虎狼”般的元勛重臣哪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劉恒又毫無根基,稍有不慎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但中尉宋昌認為劉氏江山已經穩固,不是任何臣屬能夠撼動的,不必有所顧慮。劉恒思慮良久,力排眾議,決定入京繼位。
掌控軍隊,恩威並舉
劉恒雖然進京繼位,但並沒有錶現齣急不可耐的樣子,在嚮長安進發的過程中,步步為營,生怕齣現變故,殃及性命。
先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在得知一切正常後,繼續前行,在離長安城五十裏的時候,再次派屬下宋昌進城探路,瞭解虛實。
宋昌到達渭橋時看到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時,纔嚮劉恒匯報,劉恒這纔放心,劉恒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恒,劉恒也謙遜迴拜。
這時太尉周勃走上前來說:
“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稟陳。”
沒等劉恒開口,宋昌果斷迴應:
“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著眾臣的麵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
宋昌以其強硬且有理有據的姿態,給瞭周勃一記下馬威,也極大樹立君王的威嚴,周勃隻能跪著送上天子玉璽。
但劉恒卻沒有立刻接受,而是以其謙虛的態度辭謝說:
“請到京都代邸再議。”
最後劉恒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進入代邸商量,
在五讓天下後,劉恒終於同意即皇帝,並選擇良辰吉日,繼承皇位,是為漢文帝。
劉恒深知自己雖然為帝,但勢單力孤,尤其在陳平、周勃、灌嬰等擁立之功的一乾元老重臣麵前,自己隨時都可能被這些老傢夥換掉。
他們可是與父親劉邦並肩作戰,經曆起義反秦、楚漢之爭到鏟平諸呂,在朝廷有深厚的政治根基和極高威望。
為瞭鞏固皇位,恢復被破壞的皇權體製,劉恒深諳軍權是最大的權力,必須把軍隊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上。
在他繼位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裏,就命令心腹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第一時間掌控皇宮和京城的軍權。
隨後命令部下誅殺後少帝及其三個弟弟,以絕後患,
在以迅雷霹靂手段掌控局勢後,劉恒開始封賞功臣,拉攏人心。
首先是封賜誅殺諸呂的有功之臣,前179年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中央執政班底。
其次恢復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公的爵位和封地,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徙封原琅邪王劉澤為燕王,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硃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立皇子劉武為代王,後封為梁王。
在恩威並施後,劉恒為瞭進一步穩固皇權,在即位三個月後,立長子劉啓為太子。這樣,自漢高祖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朝的定製。
打擊重臣,鎮壓叛亂,掃清潛在威脅
對於劉恒來說,光掌控軍隊和恩封賞賜是遠遠不夠的,打擊重臣纔是控權最重要的手段。
畢竟當年呂後死後,呂祿、呂産掌握禁軍不還是被周勃、陳平這些老狐狸收拾瞭,所以最關鍵的是這些元勛重臣。
這方麵主要是對擁立首功大臣周勃的處理,
恰巧當時周勃自恃擁立有功,每次退朝後總是很驕橫的樣子,似乎不把劉恒放在眼裏。
而劉恒對他十分有禮,經常目送他離去,隨著劉恒掌握瞭為帝的要領,以及皇位的鞏固,劉恒的神色變得越發嚴肅,經常就政務問題批評周勃。
周勃有時候應對不妥當,經常被問的啞口無言,汗水濕透衣背,最終為瞭防止功高震主,引火燒身,周勃不得不辭去右丞相,由陳平接任。
但你以為這就完瞭嗎?那就大錯特錯瞭。
陳平接任丞相僅僅一年就去世瞭,劉恒任命周勃做丞相,但僅十個月後,劉恒又以列侯歸封國為藉口免除瞭他的相職。
雖然錶麵上劉恒說是讓周勃做錶率,但實際上就是玩弄權術,通過對周勃的“兩起兩落”削弱其威望和權勢,告訴朝廷大臣,曾經的開國元勛、靖難功臣照樣被玩弄於股掌之上。
對於劉恒來說,這隻是一些小手段,很快大招就來瞭,一天有人舉報周勃傢中私藏盔甲,懷有謀反之心。
過去謀反可是重罪,劉恒不由分說馬上把他抓捕,扔進大牢,開始周勃不以為意,但負責調查的獄吏卻對他百般欺淩。
沒有辦法,周勃隻能屈尊送其韆兩黃金,又通過帝舅薄昭嚮劉恒說明自己懼禍纔束甲,決無謀反之心。
劉恒當然知道周勃沒有謀反,他的目的不過是通過打壓權臣實現集權,經此一事,朝廷大臣紛紛與周勃劃清界限。
且元勛舊貴死的死,老的老,已呈凋零態勢,劉恒知道周勃翻不起什麼浪,便釋放瞭他。周勃齣獄後說:
“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然而怎麼知道獄吏的尊貴呀!”
在打壓重臣的同時,劉恒對皇族諸侯也毫不手軟,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發動叛亂,開啓同姓諸侯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劉恒派兵鎮壓,叛軍土崩瓦解,劉興居被俘自殺。
三年後,皇弟淮南王劉長又舉起瞭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劉恒罷去他的王位,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小結
劉恒通過強硬的政治手段鎮壓朝臣、皇族等潛在威脅,實現瞭西漢皇權的平穩過渡,在治理國傢上,他實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厲行節儉樸素,廢除肉刑,實現國傢強盛,百姓小康,開啓“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