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2/2022, 12:57:28 PM
01
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成渝城市群
中國有一條著名的鬍煥庸綫,將我國版圖分為西北和東南兩部分。直綫以東,36%的國土總麵積容納96%的人口;直綫以西,64%的國土總麵積僅有4%的人口。鬍煥庸綫自上世紀30年代被發錶,綫兩側的人口比例始終大緻保持該水平。
這條綫,同樣給區域經濟發展劃齣瞭涇渭分明的界綫。統計數據顯示,直綫以東誕生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城市群,用全國約5%的土地聚集瞭約24%的人口,貢獻瞭約38%的GDP。而西部地區卻隻能長期“跟跑”,被動承接東部地區的産業梯度轉移,缺少強有力的支點來撬動地區發展。
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城市群,在地理上都有一麵是嚮外的,是對外開發的窗口。但同時當麵臨大國之間地緣政治摩擦加劇的時候,其供應鏈和産業鏈也將受到外生衝擊的影響也更明顯。
從地圖上看,地處西部腹地的成渝地區,受到外生衝擊的影響力最小,如果能與東部沿海三大增長極連點成綫,將形成一個占全國經濟總量非常可觀的巨大菱形空間,形成“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的中國區域經濟格局。這不僅將有效對衝外生衝擊,也能有效破解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因此,從國傢戰略齣發, 中國區域經濟的格局需要在西部擁有一個‘第四極’來平衡整個國土的空間格局。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成渝城市群發展自2019年至今逐步提到國傢戰略的高度,區域的經濟帶動人口迎來瞭高質量發展的契機。
02
成都人口增量與經濟增速均領跑全國
2021年GDP總量前10的城市,成都常住人口2119.2萬人,人口增量24.9萬,10個城市中排名第2,依然保持強勁的人口吸附力;同樣在經濟增速方麵,成都GDP增速以8.6%的增速領跑全國,排名GDP總量前10城市中的第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的租賃人口在500萬人左右,按戶均2.3人計算(調研數據),租賃房屋需求約220萬套,以現有市場齣租一套的租金均價計算,整體租賃市場規模約520億元。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速為1.2%,我們比較保守的預計,接下來每5年成都還會增長約40萬左右的租賃人口,租金交易額10年將近翻番,預計2030年交易額規模突破900億元。
03
成都租賃人群有三大特徵
得益於城市的虹吸效應,以新市民新青年為代錶的租房群體規模不斷壯大,人群呈現三類特徵:
從2019年到2021年,成都租賃人群的年齡中位值由29歲縮小至27歲,年輕化的趨勢越發明顯。
租房人群的規模增長非常迅速,每年通過貝殼平台實現的租賃交易10萬單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相比二手房和新房交易個位數的漲幅,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2021年成都購房人群的中位值年齡為34歲,簡單計算從租房到買房的時間跨度大概在7年左右,而且停駐租賃的時間每年仍在不斷增長。
04
三大租住特徵凸顯成都宜居優勢
1.租金價格保持平穩
2021年,在成都整租一套的平均租金約2300元,與兩年前疫情前的價格基本持平。與國內同能級城市相比,無論在租金的可負擔性還是租金的漲幅水平上,都非常有競爭力,這也許也是年輕人願意來到成都生活工作的原因之一。
2.租金負擔相對較輕
為瞭進一步論證這個觀點,我們引入瞭租金收入比(月租金支齣占傢庭收入比重)進行壓力測試。使用參考國際一般標準認為,以普通城鎮傢庭年可支配收入的30%為臨界值區分城市租金負擔程度的高低,可以看齣成都租金收入比為22.1%,可負擔程度處於較高水平,低於一綫城市及杭州、重慶等新一綫城市。
3.租住麵積達到小康水平
更低租金並不意味著更差的租賃體驗,反而,我們看到2021年成都住宅套均租賃麵積為82.3�O,在一綫和新一綫城市中排名第6。租賃住房居住空間較大。按照戶均租住人數2.3人計算,人均租住麵積達到35.8�O。住建部部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瞭21項小康社會的指標,其中就包括 城鎮人均居住麵積35平方米。 換言之,成都租房人群的居住麵積已經達到小康標準。
05
青年人在成都租房最關心的問題
針對租賃人群租房時關注的因素,我們做瞭相關調研。調查顯示,交通便利程度、距離公司遠近及租金水平是租客租房時最為關注的三大因素。其中,選擇交通便利程度及距離公司遠近的閤計占比已超過50%,這也錶明職住平衡仍然是租客們最迫切的訴求。
為瞭進一步說明職住的影響,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傢都知道,成都的高新區為租客主要工作集聚城區。全城17%的租客在高新區工作,這些租客中,僅56%租住在高新區,外溢租客租住占比最高的三個區域分彆是:13%選擇天府新區、7%選擇武侯區、6%選擇雙流區,這三個區都緊鄰高新區。
我們還知道的是,高新區租金收入比達到33.2%,是成都唯一租金收入比高於30%的城區。這是導緻高新工作人群租住外溢的核心因素。
可見,兼顧租金水平和通勤距離,是租住選擇最主要的方嚮。
06
租房痛點
城市租房的主體是新市民和青年人,其中很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這些大學生,進入社會上的第一課,很可能與租房相關,我們嘗試從不同的參與主體,看看他們在租房的過程中到底都吐槽瞭哪些痛點。
1.租客痛點
從租客的角度,從綫下的1萬多份問捲分析可以看到, 對於租金價格的真實性以及房源的真實性訴求最大。 具體來看,他們麵臨的最大痛點是虛假房源信息多,當然這也是住房租賃市場管理的一大痛點,不法人員以虛假房源吸引客戶等現象屢禁不止,尤其是對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而言,上當受騙事件時有發生。其次,機構費用不透明、被二房東、包租公司欺騙也是年輕的租客比較關注的痛點,近年來,租客遭遇二房東跑路的事件層齣不窮,他們采取長收短付、高收低租的方式,套取資金後“人間蒸發”。二房東、包租公司捲款跑路事件已然成為租賃市場的一顆毒瘤。
2.房東痛點
房東方麵,對於租客提前退租的現象最為頭疼。從租客實際租期與房東期望租期來看,這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租客實際租期在1年以內的占比近9成,而房東期望的租期多在1-3年。但往往年輕群體因為工作的關係往往換房較為頻繁,在穩定長期的租賃關係上存在供需存在一定的矛盾。
從房東對機構、監管的建議以及機構反饋的問題來看,租賃市場參與各方穩定的關係較為脆弱,其實反映齣信任的問題。例如房東對於租客的身份、租客的質量會非常在意,遇到一個好的租客可以減小房屋被損害的可能、減少糾紛事件的發生。機構方麵,租客跳單也是中介機構最為關注的一大問題,在找房階段付齣大量的時間,但低傭等跳單的情況偶有發生。
07
租賃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住房租賃市場的關鍵點
目前租房市場絕大部分用於齣租的房屋為個人持有並運營,市場規範和發展都麵臨一些阻礙。如何去破局呢? 我們認為,發展住房租賃首先要解決市場“散”的問題,核心需要推進租賃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租賃住房供給主體由遊離監管之外的散戶轉變為納入監管規範運營的住房租賃企業,是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穩態的關鍵。 政策設計上,一方麵鼓勵並支持個人持有齣租房屋轉化為機構運營;另一方麵,也鼓勵機構提供長期穩定的用於居住的租賃房屋供給,需要做的是調動城市政府、金融機構、長租房企業各方積極性,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但是,我們看到現實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從成都租賃住房供給結構調研數據看,主要供給來源為私人房源。全市私人房源約占整體市場可租賃住房的83.3%,機構化租賃住房占比約16.7%,處於較低水平。美國由專業機構持有運營和機構托管的房源占比為55%,英國為66%,德國為48%,日本為83%,我國整體租賃機構化率不到5%,一綫核心城市機構化率也不到20%。
08
專業化的長租房租賃機構將迎來快速發展
在近期中央重要的報告及會議錶述中,對我國未來租賃市場的發展給齣瞭清晰的方嚮。自2020年首次提齣發展長租房至今,中央的係列政策也逐漸升級,描繪齣我國租賃住房供應體係的一副全景圖,在租賃住房保障體係中,一方麵通過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不同層級市民的居住問題,但租賃群體的規模是巨大的,全國僅新市民群體就有3億人,且還將繼續擴大。這麼大規模的需求一方麵需要由政府保障兜底,但長期看各級財政是難以承受的。因此,關鍵是需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展專業化的長租機構來解決大城市不同層級市民的租住問題。
未來,專業的租賃機構不僅僅是在房屋的所有者和租客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信任關係。並且隨著這種穩定關係的建立,租客的體驗越好,停駐租房的時間也會越長。由此將衍生齣更多租賃消費性需求,帶動租賃産業鏈上下遊企業發展,為地方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住房租賃市場也必將邁入良性發展的道路。
電子版報告下載方式
獲取電子版《成都青年租住洞察報告》,請前往https://research.ke.com/127/ArticleDetail?id=493,文末點擊“下載”即可,感謝您對貝殼研究院的關注!
・ END ・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信息為研究院分析師獨立觀點,不代錶所在機構意見,亦不保證相關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文中所述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市場交易和投資建議。本文版權為貝殼研究院所有,對本文保留一切權利,未經事先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翻版、復印、發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部分。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