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11:28:37 AM
2017年9月15日,曾經那個火遍上海的“最牛釘子戶”,終於搬齣瞭那個嚴重堵塞馬路的 “獨棟豪宅”。很多人又迴想起房子主人那句“如果不拿6套房和1億元的補償金,就彆想拆我傢的房子!”
結果時隔14年,他拿到的報酬一分都沒增多,卻選擇瞭同意拆遷,這是為什麼呢?還有,他當初為什麼能放齣這種豪言呢?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張新國,曾經是上海市建設公司的一名員工。公司的收入和待遇都很不錯,因此他就積纍瞭一些積蓄。
張新國
在與妻子結婚後,便花瞭20多萬在鬆江區的九亭鎮蓋瞭一座二層高的“小洋房”,與已經退休的嶽父嶽母共同居住。
1996年,張新國的一對兒女也都結瞭婚,兒子不用說,肯定要跟他們老兩口一起住。而女婿一個外地人也沒什麼積蓄,買不起房,所以女兒一傢也和他們蝸居在瞭一起。8口之傢在二層房裏雖然夠住,但卻顯得十分擁擠,給生活造成瞭很多的不方便。
於是大傢商量一番,決定共同齣錢30萬要給老房子推倒重建。在當時,上海浦東百平米的房子都要30萬元瞭,可見他們齣手有多麼闊綽瞭。
說乾就乾,他們先是拿齣其中15萬將原本二層的小樓嚮上加蓋瞭一層。又將隔壁的宅基地一並買下,讓總麵積一下達到瞭300多平米。30萬剩下的錢則用於將整個房子進行翻修,最後蓋成瞭一棟當時非常流行的仿歐式三層小洋樓。
張傢的這套三層小洋樓,整個牆麵使用配色大膽的粉色瓷磚鋪滿,3樓弧形的藍色玻璃窗也十分新潮,這獨特的造型在一眾老舊房子間鶴立雞群,很是亮眼,在當地人眼中宛如一棟豪宅,羨慕瞭不少人。
張新國夫婦住在二樓的主臥,嶽父嶽母住在二樓的次臥,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兩傢人則住在三樓。至於一樓,則被他們改成瞭門市房,常年租給一個來自雲南的雜貨商,賺些房租來補貼日常的開支,日子過得好不舒心。
張新國逢人打招呼那都是挺胸抬頭,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每當聽到彆人的誇贊聲,他纔微微一笑,露齣滿意的錶情。
憑藉著這棟三層洋房,老張傢也是逐漸開枝散葉,最多時同時住著十幾口人。隨著年輕一代孩子們的齣生,這個三層小樓也逐漸變得擁擠起來。
人們常說人多嘴雜,即便大傢都是親戚,也難免會有磕碰吵架的時候。張新國剛開始還覺得挺熱鬧,時間長瞭也逐漸對這樣的環境厭煩起來,想著能不能將房子賣掉,單獨搬到其他地方去住。
但經過谘詢,他瞭解到自己這套房子賣得錢,根本不能滿足四個傢庭的住房需求。此時的張新國也已經從公司中退休瞭,微薄的退休金根本無法讓他再買一套房子,於是他隻能默默忍受著這樣的生活。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鬆江區的城市改造也逐漸提上瞭日程。2003年,上海市政府齣台瞭相關規劃,要將整個滬亭北路全都納入拆遷範圍之內。
一時間,整個滬亭北路上的居民們個個心潮澎湃,因為拆遷意味著所有人都能拿到高額的補償款,能夠離開老平房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裏。因此大多數居民都在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期待著日子趕緊到來。
張新國一傢雖然在重建的小洋樓中纔住瞭6、7年,但聽聞這個消息也很高興,幾個小傢終於可以單獨齣去住瞭,可拆遷方案卻讓張新國一傢非常不滿意。
因為拆遷補償款是由宅基地證書上寫明的麵積來計算的,所以房屋的實際麵積並不會考慮在內。
這一點其實也好理解,因為當時有許多居民都存在著違規私自搭建、自改建住宅房屋的問題,所以政府決定隻計算房屋宅基地證書上的麵積。
按照這個算法,張新國一傢可不滿意瞭,因為他們的第三層樓是完全得不到任何拆遷賠償的。張傢人宅基地證書上的實際麵積與鄰居彆無二緻,因此重修的三層小洋樓隻能得到跟鄰居一樣的補償。
張新國加蓋第三層還沒過去多長時間,再算上大筆的整修費,如果這些不在補償款範圍內,那麼前幾年張新國花的錢豈不是都打瞭水漂?
還有,拆遷時兒子和女兒的待遇也不一樣。根據當時的政策計算,如果是兩個兒子可以分到兩大兩中兩小6套房,張新國有一兒一女,則隻能分到大中小共計280平方米的3套房。而張新國的兒子則可以根據補償政策,加一套過渡補償房,多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四套房子加在一起共計400平米。
問題的關鍵是兒子能拿到兩套房,女兒卻隻能拿一套,這讓女兒覺得非常不公平。為此,早已成傢的兒女整日在傢中吵鬧不休。
為瞭解決傢庭爭端,張新國多次前往拆遷辦維權,希望能多給女兒爭取一套房子。但規定就是這樣,張新國的請求隻能被駁迴。
然而還有更讓張新國頭疼的事情在後麵,當開發商和拆遷辦的工作人員按期到張傢確認宅基地麵積的時候,發現張新國之前從隔壁購置的房子,宅基地證書上沒有國土局的印章,這樣也是無法獲得拆遷補助的。
聽到這個消息張新國頭瞬間濛瞭一下,突然想起一件往事。
原來,張新國當初從鄰居那買到房子,準備去辦理宅基地轉讓證書手續的時候,張新國多次沒有帶夠證件,來迴跑瞭好幾趟。這件事讓他不勝其煩,當他看到房子馬上就整修完成瞭,也就懶得再去跑一趟,因此就沒能在宅基地證書上蓋章瞭。
搞瞭這麼大個烏龍,張新國也隻能盡力去彌補。他四處找托關係,將曾經留存在住建局的檔案資料提取齣來,還把已經移居到外地的老鄰居請迴來為作證,自己纔終於蓋上瞭國土局的印章,保住瞭補償麵積。
之後,張新國為瞭能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聯係瞭曾經在市政建設公司工作的同事們,一起探討滬亭北路的拆遷方案,但卻一直沒有好辦法。
最後,當張新國得知很多居民的房子沒有張新國的房子大,人口數量也比他傢少,卻拿到瞭和他們傢相同數額的補償款,甚至還有一傢靠著兩個兒子得到瞭6套房和巨額賠償金後,讓張新國再也無法忍受瞭。
2003年7月,當開發商來九亭鎮動員大傢簽訂拆遷同意書時。張新國再次看到自己的拆遷計劃時,仍覺得與自己的心理預期大相徑庭,他怎麼想也無法說服自己。
於是他拒絕在協議書上簽字,還直接聲稱:“如果不拿6套房和1億元的補償金,就彆想拆我傢的房子!”
對於普通人來說,上億就是個天文數字,如果能拿到這筆錢,以後那可真是幾代人吃喝不愁瞭。
現場有些人看到張新國這麼強硬,也紛紛放下筆來,效仿他的口氣,也要多分房子和錢。看到現場愈發不可收拾,動員會也隻能被迫終止。
其實張新國的決定也是得到傢裏人一緻同意的,因為全傢人都覺得拆遷款給得太少瞭。
無奈之下,九亭鎮拆遷辦的負責人隻能多次上門跟張新國討論拆遷政策,可這次張新國是鐵瞭心地要拿到自己滿意的數額,否則誰也彆想說服他在協議書上簽字。
張新國明白,自己的三層小洋樓正好位於政府規劃的滬亭北路的主乾道上,是整個開發項目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如果自己一傢不讓拆,那這條路怎麼也彆想修成,張新國仗著這一點,開始坐地起價,一定得要夠足夠的房子和補償款他纔肯罷休。
可是張新國的小算盤還是落空瞭,他給齣的價格根本不可能實現,同意的話隻是對其他住戶的不負責。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其他幾傢“刺頭”都已經簽字瞭,唯有張新國還在“堅守”,張新國軟硬不吃,成為瞭整個地區唯一一個不同意拆遷政策的傢庭。原本一直在租一樓的雲南老闆,也退租瞭張新國的店鋪,因為這裏不再有生意可做,也不會再有人到這裏來承租瞭。
很快,項目已經到瞭動工的階段,城市改造不能因為他一傢而停滯不前。於是開發商經過慎重地考慮,決定略過張新國一傢,先把其他拆遷工作進行到位。
2007年,滬亭北路工程正式開工,施工區域內除瞭張新國一傢,其他房屋都被拆除。每天白天,施工機械都會準時開始工作,搞得滿天都是飄揚的塵土。這段時間,張傢人就幾乎沒有開過窗戶,就連洗乾淨的衣物也不敢放在外邊晾曬,不然洗瞭也是白洗。
而到瞭晚上,震耳欲聾的噪音也讓他們傢苦不堪言。張新國的嶽父嶽母已經年近八十,晚上根本睡不著覺。
在此期間,其他九亭鎮的居民都已經住進瞭嶄新的商品房,可張新國一傢卻隻能孤獨地“堅守”在自己的三層小洋樓內,顯得非常孤寂荒涼,可等待著他們的摺磨還遠不止於此。
因為即便滬亭北路竣工,噩夢也會繼續進行下去。
2011年,原本泥濘不堪的老城區,變成瞭擁有四條車道的寬闊柏油路。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張新國的小洋樓把馬路從中間阻斷,直到200米後纔能恢復四車道,變得寬敞起來。
張新國的小洋樓也因為擋在路中間,變得格外矚目。有些恰巧路過這裏的外地人,覺得很有意思,還會拍照留念,並分享到網上去。
而本地人當中,更多的人還是在抱怨。一旦到瞭車輛高峰時段,馬路上就會變成堵車的狀態,沒有個把鍾頭就根本不可能恢復暢通。
幾乎每天,張傢人都是在刺耳的車笛聲和司機的謾罵聲中度過。許多趕路的司機看到這間房子,最經常說的話就是:“哪個缺德的把房子擋在路中間,政府給它強拆瞭不行嗎?”
張新國的房子不僅礙事,還十分危險。一些不熟悉路況的司機經常在張新國傢門口發生車禍,有些司機還會氣勢洶洶地嚮張傢人問責,索要賠償,畢竟是他們的房子害他的車子齣瞭車禍。
後來經過警察的調解,纔讓事故車主打消瞭索賠的要求。
不僅司機危險,張傢人也很難受。已經有很多次有司機把車子直接開進瞭張傢的院子裏,讓全傢人每天都提心吊膽的。
由於沒有街道委員會維護,張傢人要經常忍受停水停電的痛苦。最後,張新國的兒女兩傢人都忍受不瞭瞭,紛紛拖傢帶口離開這裏,到外麵即便是租房子,也比這過得安心。
張新國其實也想搬走,但無奈他之前放瞭狠話下不來台,而且他心裏也在較著勁,不願首先服這個軟。
2016年,時任九裏亭街道動遷主任的陸輝知道瞭張新國的事情後,仔細復盤瞭一遍經過。他心裏明白,張新國一傢受這麼大罪,還能堅持十幾年不肯拆遷,未必全是為瞭多拿拆遷款,心裏也一定是有著難以打開的心結。而且,他們也需要一個“台階”纔能緩解目前的尷尬局麵。
於是,陸輝就親自上門洽談拆遷的事情。
但他並沒有急於上門勸說,而是經常如同訪友一般去張新國傢裏嘮嗑。張傢人雖然最初也對陸輝存有戒備,擔心他在打拆遷的主意。
但見到陸輝始終沒有提起過動遷的事情,僅僅隻是和張新國聊聊傢常,問問生活上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時間長瞭,張傢人也慢慢嚮陸輝敞開瞭心扉,吐槽他們在生活中的一些不順。
陸輝順勢嚮他們詢問,一傢人在滬亭北路有沒有什麼難處。聽到這話,一傢人各倒苦水,每天不間斷的噪音和空氣汙染,時不時就會發生的交通事故等事情,被連珠炮一般地說瞭齣來。
陸輝接著便道:“現在鬆江的房價已經漲到5萬多一平瞭,如果你們同意拆遷,仍然可以按照十幾年前的標準給你賠償,也就是4套房子外加70萬賠款。”
張新國直言道:“我其實也不想給國傢添麻煩,但是我當年新蓋的3層小洋房拆遷後還比過其他小平房,女兒也隻能分到一套房,我這心裏氣不順啊!”
陸輝便細緻地跟張新國解釋:國傢製定的政策那都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我國人口眾多,個彆人會有不同意見很正常,我們也都理解,我如今過來也是帶著誠意來的。我國法律規定瞭,如果你們在一定時間內還不願遷走,那麼法院就會執行強拆程序。到時候你們就隻能拿到兩套動遷房瞭,那豈不是虧大瞭?
陸輝的誠意終於打動瞭張新國,張傢人也都順勢下坡,當即同意瞭拆遷。他們心裏也是鬆瞭一口氣,經過14年的蹉跎,早已經被磨得力倦神疲。
2017年9月11日,張新國叫迴瞭自己的子女來搬傢,陸輝和一些誌願者也一同前來幫忙。見張傢人東西很多,還給他們提供瞭一個臨時倉庫給他放置物品。
沒多久,張新國一傢人就徹底搬齣瞭老宅,臨走前張新國還迴頭望瞭一眼這套守護瞭十幾年的小洋樓,子女看到後還勸他:“這破房子根本沒法住人,有什麼捨不得的,走吧!”
張新國聽到後也隻是搖搖頭,或許他隻是在感嘆,鬧瞭這麼久結果還跟14年前一樣,那他們這麼多年的堅守到底值不值呢?
3天後,那座3層小洋樓被政府拆除,滬亭北路也終於迎來瞭它的全貌。
深圳城市更新舊改資訊歡迎關注公眾號【深圳舊改拆遷指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