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6:07:47 PM
傢大業大的賈府,就像李世民治下的盛唐,極為大方和包容,敞開懷抱,歡迎四方來客。無論是短暫停留,還是長期居住,都給予瞭高規格的待遇。於是,我們看到來自不同階層、有著不同個性的女孩匯聚於賈府,演繹齣瞭或喜或悲的人生。
在這些女孩中,薛寶釵不但“ 大得下人之心 ”,還因“ 穩重和平 ”深受賈母喜愛;薛寶琴一來就引起瞭轟動,而且讓賈母愛得不得瞭,不但逼著王夫人認乾女兒,還帶在身邊要親自養活,甚至動瞭替寶玉求娶之心;更為難得的是邢岫煙,原本對她懷有敵意的王熙鳳,故意為難她,把她安排在最不受待見的迎春院裏,結果卻發現她“ 是個極溫厚可疼的人 ”,於是又對她多加關照。同時,她的“ 端雅穩重 ”又被薛姨媽看中,於是成為瞭薛蝌的妻子。
這三人,都是憑自己的個人魅力在賈府贏得一席之地,相比之下,林黛玉在賈府居留最久,實在找不齣她有何吸引人的個人魅力。就連她的擁躉們,隻要說到黛玉在賈府的地位,無非就是說她是賈母的親外孫女,與賈府的血緣關係最近。寶玉拿她和寶釵比較時,也隻是說,“ 咱們是姑舅姊妹,寶姐姐是兩姨姊妹,論親戚,她比你疏 ”,“ 你先來,咱們兩個一桌吃,一床睡,長得這麼大瞭。她是纔來的,豈有個為她疏你的? ”意即他是以血緣和相處時長來論親疏的。
我們知道,人與人的相處,撇開功利目的,都是以個人魅力互相吸引的。越有魅力的人,越會吸引更多人圍繞在自己身邊。
那麼問題來瞭,齣身於書香世傢的林黛玉,擁有“ 詠絮纔 ”和七竅玲瓏心,為何毫無吸引人親近的個人魅力?
答案很紮心: 進入賈府這個“安富尊榮”的環境,黛玉拋棄瞭她本來擁有的獨特魅力,成為瞭貪圖享受的“混世魔王” 。
走進賈府的黛玉,原本能給賈府帶來一股書香的清風。
林黛玉進賈府,原本可以帶來雙贏的局麵:
對黛玉來說,一直以來,她都太孤單瞭。唯一的弟弟早逝,上學讀書也隻有兩個丫鬟做伴讀,想找個同齡人說說話都做不到。賈府有著非常不錯的學習氛圍:有姐妹們一起讀書交流,也有各種檢驗學問的娛樂活動。在這裏,黛玉如果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求學上,會比在林傢更加學有所成。
對以武起傢的賈府來說,一直想嚮文轉型,但總是不得要領。姑娘們雖然有李紈領著讀書,但李紈更傾嚮於培養獨子,並不願意在小姑子們身上花費太多精力。林黛玉的到來,對於賈府第四代的姑娘們來說,實在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林黛玉不但齣自書香世傢,而且父親是探花,又有進士齣身的賈雨村給她當過一年的傢庭教師,再加上黛玉本身極為聰慧,過目成誦而又領悟力強,她可以把林傢的教育風格帶進賈府,融閤賈府包容的環境,有機會學以緻用,足以把大觀園營造成書香園。
在這個環境裏,黛玉完全可以憑她的個人魅力脫穎而齣,既是姐妹們的學友,又是姐妹們的師長,像領袖一樣帶領著姐妹們在書香裏突飛猛進。
如果是按照這個路子發展,大觀園的詩社會成立得更早,迎春也不會成為邊緣人物,惜春也不會變得“ 冷麵冷心 ”。也就是說, 進入賈府的林黛玉,憑著她獨特的書香魅力,完全有可能成為核心靈魂人物,把姐妹們都聚攏在她身邊 。
這是賈府所缺少的,也是賈府所亟需的。而這一切,並不需要刻意去做,因為人的魅力就如北鬥星的光芒,是遮不住的,會自然散發齣來,自然照射到人的心裏,從而吸引人靠近,“
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後來進入賈府的寶釵,就是這樣的,以自然散發的魅力,成為瞭大觀園的蘅蕪君,即以君子之德成為大傢心中的君王。隻不過,寶釵齣現的時間太晚,大傢都已經長大瞭,人格也已經形成。
所以,黛玉纔是那個最佳人選,她是在對的時間齣現在瞭賈府,有機會給賈府的姐妹們帶來一股充滿書香氣的溫暖清風。
在賈母和寶玉的雙重捧殺下,黛玉被賈府的“安富尊榮”同化,再無個人魅力可言。
當然,以上所描述的一切沒能發生,因為,進入賈府的林黛玉,還沒來得及散發個人魅力,就被賈母安排“ 寢食起居,一如寶玉 ”,從此與寶玉“ 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 ”,她的人生就此拐彎瞭。
賈母其實特彆重視對族中女孩兒的培養,從文化知識到藝術修養,可謂全方位地教育。可惜的是,賈母原本具備識人的慧眼,卻沒能看到黛玉的價值所在。賈母真是個假母,非常假,她嘴裏說著“ 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親 ”,實際上,她對外孫女的一切都一無所知,可見並不怎麼關心賈敏這個遠嫁的女兒,平時交流極少。
所以,她韆裏迢迢地把黛玉接來,卻並沒有事先規劃好黛玉的生活,僅憑寶玉的喜好,就違背本該“ 彆院另室 ”的原則,安排黛玉與寶玉同居一室,從而人為地把黛玉與三春隔離開來。
注意這句話,“ 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 ”,錶麵看這是賈母對黛玉的厚待,實際上卻為黛玉與三春建立瞭一道隔離牆。就像班級來瞭個插班生,老師區彆對待,自然就形成瞭派彆。直到第七十六迴,書中都說,“ 迎春、惜春二人,偏又素日(與黛玉)不大甚閤 ”,最受重視的人與最不受重視的人之間,有一道很深的鴻溝,始終無法跨越。
在賈府,寶玉本就是個特殊人物,特殊到正當年少卻做起瞭“ 混世魔王 ”,好的先給他,勞纍之事都與他無關。姐妹們每天不是上學讀書就是學習針黹,寶玉卻整天無所事事到處閑逛。
被賈母安排和寶玉“ 同止同息 ”的黛玉,自然也成瞭特殊人物,好的先給她,勞纍之事也與她無關。也正因為他們都沒多少正事可乾,他們纔有閑心讀閑書起閑愁。
也就是說,黛玉和寶玉一樣,都是不需要付齣什麼就可以享受一切。相比之下,探春能得到全府上下的認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
這就是 賈母對黛玉的捧殺,她沒有看到黛玉身上的閃光點,從而讓黛玉的光芒黯淡下去,沒有散發的機會 。
除瞭賈母的捧殺,寶玉對黛玉同樣是捧殺,他也看不到黛玉身上的閃光點,他隻欣賞黛玉的病弱之態。八十迴文本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寶玉喜歡“ 雜學旁收 ”,也總喜歡往瀟湘館跑,但從未見他主動和黛玉討論學問上的事。而黛玉最閃光的,正是腹有詩書。黛玉飽讀詩書而又記憶力極好,領悟力極強,如果要和她探討學問之事,可謂趣味無窮。可是,他們的每次會麵,要麼是意綿綿地說“ 香玉 ”,要麼在為“ 金玉 ”吵架。在每一個二人同框的畫麵裏,都看不齣黛玉是一個書香女子。
是的,寶玉並不需要黛玉有文采有學問,他隻在乎黛玉是不是他心目中“ 廝混 ”的對象。要成為寶玉心中“ 廝混 ”的對象,隻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漂亮,二是願意與他“ 廝混 ”。寶玉自視很高,其實“ 腹內原來草莽 ”。他可以用他的“ 雜學旁收 ”去糊弄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卻不敢在真有學問的人麵前賣弄。所以,越是有真學問的人,他越是抗拒和遠離。
這樣一來, 黛玉不但不在寶玉麵前談學問,而且把求學問的心思也去掉瞭,墮落成瞭和寶玉一樣的“混世魔王” 。
這就是寶玉對黛玉的捧殺。
正是 在賈母和寶玉的雙重捧殺下,黛玉徹底拋棄瞭林傢努力上進的學風,也拋棄瞭她獨特的個人魅力,成瞭賈府“安富尊榮”隊伍裏的一員 。
可以說,從進入賈府之後,林黛玉不但沒有得到成長,而且在學識和心智上都在倒退,已不再是那個充滿書香氣息的林傢女兒。
這也告訴我們:不要太過依賴唾手可得的幸福,因為這會讓我們失去自我。 林傢培養的黛玉本是獨一無二的優質女孩,像北鬥星一樣光芒四射,最終卻被捧殺成庸脂俗粉,泯然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