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論語》論約兩章新解――兼論孔子約之工夫思想吳祖鬆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國際中心、哲學學院來源:《中國哲學史》2021年第6期摘要:《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的“約”和“樂”應以…… 吳祖鬆|《論語》論約兩章新解——兼論孔子約之工夫思想 - 趣味新聞網


《論語》論約兩章新解――兼論孔子約之工夫思想吳祖鬆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國際中心、哲學學院來源:《中國哲學史》2021年第6期摘要:《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不可以長處樂”的“約”和“樂”應以…… 吳祖鬆|《論語》論約兩章新解——兼論孔子約之工夫思想


發表日期 3/12/2022, 5:52:51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論語》論約兩章新解――兼論孔子約之工夫思想吳祖鬆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國際中心、哲學學院來源:《中國哲學史》2021年第6期摘要:《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的“約”和“樂”應以…… .....


    

《論語》論約兩章新解

――兼論孔子約之工夫思想

吳祖鬆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國際中心、哲學學院

來源:《中國哲學史》2021年第6期

摘 要: 《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的“約”和“樂”應以本義來解,句意應解讀為不仁者不能夠長時間約束自己,也不能夠長時間保持內心的和樂。“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是對有恒的正麵描述,該句應解讀為從無而做成有,以虛而達到實,以約束自己的工夫達到內心舒泰的境界,做到有恒真的是很難呀!本文通過考據和義理分析對這兩章內容做齣新解,同時探討瞭孔子約之工夫及其重要意義。

關鍵詞: 《論語》;孔子;久處約;約而為泰;

孔子很重視“約”,“約”是孔子錶達修養工夫最重要用語之一,《論語》論“約”共有六章,這六章在總體上和細節上都闡發瞭孔子的工夫論思想,對儒傢工夫論有建基和形塑的重要意義,可以說“約”是孔子工夫論思想的核心概念。博文約禮是孔子工夫論的總綱也是主要內容,強調對知識的探求和對禮儀的遵守,這對於宋明儒學討論“道問學”與“尊德性”及其關係有重要之影響,堅持博文約禮的工夫論錶達則可以避免和糾正輕視工夫以及在工夫內容上隨意的問題,對反思陽明後學流弊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析瞭“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和“約而為泰”兩章的義蘊,並圍繞著“約”這一概念,對孔子約之工夫思想提齣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約”的詞義概要

解釋《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和“約而為泰”這兩章的關鍵是要搞清楚“約”在句中的含義。約字金文和篆書都是錶達纏束的意象,是一個形聲字,偏旁“糸”是指細絲,《說文解字》的解釋為:“約,纏束也。從糸,勺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約,纏束也。束者,縛也。引申為儉約。”該字錶示一個人主動約束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強調的是主體的意誌和行動。

約作本義約束,如《詩經・斯乾》中“約之閣閣”說的是繩索緊緊捆紮築版勒得閣閣響。引申為約定、契約、盟約,如“子固為我與之約矣”(《春鞦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引申為簡要,如“其言也約而達”(《禮記・學記》)。又有卑微、卑屈的意思,如“王不如設戎,約辭行成”(《國語・吳語》)的“約辭”是指言辭卑屈。

又引申有衰弱的意思,如“夫事君者,不為外內行,不為豐約舉”(《國語・楚語》)。約有受限製之義,引申為睏境,是泛指各種原因導緻的睏境,並不直接指物質條件的貧窮,開始把“約”與貧睏聯係起來的是南朝經學傢皇侃,他對“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中的“約”解釋為:“約,猶貧睏也。”【1】

皇侃注裏的“猶”是“若”的意思,即與某種情況相像、類似,皇侃在這裏並沒有把“約”直接解釋為貧睏,他是用“貧睏”這個狀態來幫助理解“約”之狀態,他對於“約”的注解是不直接、有保留的,他的想法是“處約”大概類似於“處貧”,但又不能直接等同, 皇侃的注影響很大,但後世學者基本上把皇侃以類比來解讀“約”的意圖忽略瞭,直接理解“約”解釋為貧睏。 把約解釋為“猶貧睏”是皇侃的一大發明,後世學者雖然認同皇侃在此處的解釋,但在其他地方使用這種發明得很少,皇侃對此處“約”的解釋是要需要推敲的。

《論語》中論述“約”共有六處,其中有三處是在論述“博文約禮”之義,《論語・雍也》載:“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顔淵》第十五章與此章重齣,以及顔迴感慨孔子之教育:“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論語・子罕》),還有一處是孔子贊嘆“約”之好處,即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裏仁》)

這些句子中的約都是約束的意思,即按照禮的要求約束自己。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和“約而為泰”兩章,也應該以本義約束來解纔更加閤理,如此解釋纔能揭示“約”這個詞在所在語句中錶達工夫的重要意義,對《論語》義理的理解纔能更加深入。

二、“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章新解

《論語・裏仁》第二章記載孔子論“約”雲:“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曆代學者對此章的解釋基本沿用瞭皇侃注,如北宋邢�m的注解為:“‘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者,言不仁之人不可令久長處貧約,若久睏則為非也。‘不可以長處樂’者,言亦不可令久長處於富貴逸樂,若久長處樂,則必驕佚。”【2】硃熹注曰:“約,貧睏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久樂必淫。”【3】

現代研究《論語》的學者對該章的解釋基本上都是沿襲舊說。 蔣伯潛注釋的《四書讀本》注曰:“‘樂’,歡樂之樂。‘知’,今作智。‘約’是窘睏的意思。不仁之人,不可以長久處在窘睏的境地。若長久處在窘睏的境地,必定有為非作惡的事情做齣來。但又不可長久處於富貴安樂的境地。若長久處在安樂的境地,也必驕奢淫逸,做齣不好的事情來。仁者能素位而行,隨遇而安,久處約而不為貧賤所移,長處樂而不為富貴所淫。”【4】

該書對“約”的解釋比較謹慎,窘睏是指一種被約束、不自由的狀態,並不突齣貧窮的意思,說明作者對前人的注解是有異議的,但又講仁者能“久處約而不為貧賤所移”,還是把貧賤與“處約”聯係起來瞭。當學者把“樂”解釋為富貴,則“約”則需要對應解釋為貧睏之類的意思,同樣的情況還有李澤厚以“睏苦”對應翻譯“約”,他的白話翻譯為:“不仁的人,不能長期堅持在睏苦環境中,也不能長期居處在安樂環境中。”【5】

把“約”和“樂”都理解為一定的物質生活狀況。曆代學者之所以會如此解釋該章,一是受到前人注疏的影響。二是從解釋思路上,沒有懷疑前人對“樂”作富貴的解釋,以至於雖然有一些學者對“約”的解釋有疑慮,但最終還是以“貧睏”對應“富貴”這種結構來整體解讀這句話。

經典中的語句結構有對稱性,句中有對應的詞語,詮釋時應該有一個整體地思考,對這些詞語的解釋也應該有對應性、相關性,此可稱之為經典解釋的“對應法則”。這個法則是解釋該章的關鍵所在,而學者在這個法則的運用中齣現問題,就會導緻對該章的解讀齣現問題。如果要對該章做一個新解,則需要同時對“約”和“樂”做齣新解,需要對這句話的義理有一個整體而深入的把握。

如上文所考,“約”的本義指約束,其引申義都是在這個本義的基礎上引申的。 其中有引申義“儉約”,是指生活的儉樸,是人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並不是特指物質生活的貧睏,富人也可以過儉樸的生活,約束自己的享樂欲望,防止鋪張浪費,儉約和貧睏顯然是兩個詞,錶達的是兩個意思,儉約並不必然包含一個貧睏的意思。

《禮記・坊記》裏有“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這句話,鄭玄注:“約,猶窮也。”【6】但此處的“約”與“驕”相對,“小人貧斯約”說的是小人因生活貧窮所以自己心態卑屈,說的是人的心態和行為,並非指客觀的物質生活狀況,“窮”是不通達、不得誌的意思,是客觀情況的描述,若把“約”解為“窮”,則與“驕”對不上,不符閤經典解釋的“對應法則”,所以鄭玄此處的注是不準確的,但後世學者注《論語》該章,或多或少都參考瞭此處鄭玄的注解,受到瞭乾擾。

《荀子・不苟》篇講到君子能“喜則和而治,憂則靜而理,通則文而明,窮則約而詳”,熊公哲把此處的“約”注為“謙約”【7】,該注解是準確的,此處的“約”和《禮記・坊記》“貧則約”的“約”語義一緻,都是錶心態和行為。而不仁者能不能久處貧呢?實際上不仁者是可以長期安於貧睏的,安於貧睏比鋌而走險的風險要小,不仁者大多是畏懼法律的,知道為非作歹是會受到懲罰,所以不敢為非作歹,有私心私欲也不一定要落實在違法等比較強烈的行為上。

另外,老百姓是可以通過勤奮勞動等辦法改變貧窮現狀的,這是閤理的,誰也沒有理由、沒有權力讓一部分人一定要持久地安於貧睏上。不仁者久處於貧睏就一定會不安分、會為非作歹是說不通的,事實情況也不是這樣,所以此處的“約”不應該解釋為貧睏。

“約”應該解釋為約束,是主體的約身返禮,是實踐工夫 ,即約束自己以符閤禮儀規範,這一點從學者對“剋己復禮為仁”的注釋也能看齣,何晏《論語集解》:“馬曰:剋己,約身也。孔曰:復,反也。身能反禮,則為仁矣。”皇《疏》:“剋,猶約也。復,猶反也。言若能自約儉己身,返反於禮中,則為仁也。”【8】

剋己復禮就是約身返禮,而“剋己復禮為仁”和“久處約”的意涵是相同的,都是對仁的一種闡發,都是即工夫而言德性。所以“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應該解讀為:不仁者不能夠長時間約束自己的欲望和行為。不仁者的道德意誌難以堅定,時間一長,私欲難免就放縱起來,自己就不能夠約束自己瞭。

“不可以久處約”是對不仁者做的一個規定,而“可以久處約”則對仁者的一個規定,如果一個人能持久地約束自己,保持修養工夫,那麼他就不是不仁者瞭,他就從不仁者變成瞭仁者 。能否持久地處於仁道以及處於仁道時間的長短是孔子判斷一個人道德境界的一個標準,他說:“迴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在這裏,孔子即是通過這個標準對弟子的道德境界進行評價。

“樂”有兩個基本涵義,一個是指五音八聲之總名,是聲音演奏、禮樂教化的樂,一個是指人心態和樂、心情愉悅的樂,這兩個涵義是內在聯係的,即可以通過禮樂教化,通過樂來教育和感化人心,涵養人的性情和道德,讓人內心達到安詳和樂之狀態,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確實“樂”在《論語》中有物質生活享樂的義項,如孔子講到損者有三種喜好:“樂驕樂,樂逸遊,樂宴樂,損矣。”(《論語・季氏》)

其中的驕樂的“樂”是驕縱放肆之樂,這個很顯然是負麵的,而“宴樂”本身在道德價值上是中性的,但“樂宴樂”是過分喜好、沉溺於宴飲之樂,則是負麵的,這些都是自己不節製、放縱之樂,但這些負麵之“樂”也並非需要前置一個“富貴”的前提。在《論語》中,“樂”做單音節詞齣現時,不指逸樂之樂,都是指教化和境界意義上正麵的樂。

由道德涵養而內心自然生發之樂,是教化與境界意義上之樂,此種“樂”本身也沒有富貴的意思,富貴也不是“樂”的必要條件,貧睏不能也不應限製一個人內心的和樂,孔子肯定一個人處於貧睏但能保持和樂的狀態,如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學而》)在這段對話中,孔子認為一個人生活貧睏但不諂媚是值得肯定的,而一個人生活貧睏還能保持內心的和樂就更可貴瞭。

孔子對貧富持一種達觀的態度,在他的思想裏,並非是一個人有富貴就能樂,樂不是物質滿足的快感,而是由道德修養而生發的精神愉悅,在這種狀態中人能忘掉憂愁與衰老,如孔子形容自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以及“飯疏食飲水,麯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孔子稱贊顔迴曰:“賢哉,迴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迴也不改其樂。賢哉,迴也!”(《論語・雍也》)

這裏所講的“樂”被稱為“孔顔之樂”,是指精神修養上的和樂狀態,這與名利富貴及物質生活之享樂是嚴格區分開的,這種快樂是由道德修養而來,外在的名利富貴不是這種快樂的前提,也不能影響這種快樂。孔子對於“樂”的理解和體會達到瞭一種極高之境界,在他的思想裏,教化與境界上的“樂”是正麵、美好的,他使用這個詞會很謹慎,而且他對富貴與樂的區彆有清醒的認識,更不會用這個詞來錶示名利上的富貴。

我們不能抹殺孔子這種明顯對物質生活和精神境界的區分,因為這種區分所蘊含的義理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反映瞭儒傢基本的價值取嚮。 富貴和樂不能混淆,貧睏不能和樂對立,更不能把“約”解釋為貧睏而和“樂”對舉。實際上,約是和樂是相通的,約正是通嚮樂之工夫,樂是約之效驗。

所以此章的“樂”不應該解釋為富貴,應該解釋為內心的和樂。不仁者“不可以長處樂”應該解讀為:不仁者不能長時間保持內心和樂的狀態。不仁者縱然一時可以堅持道德工夫,偶爾能處於仁道,但他們容易受外物之影響而萌生私欲與煩惱,就不能長久保持道德工夫,所以也不能長久保持內心的和樂。

該句義理在“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一句中也能得到體現,“戚戚”就是有憂愁之色,小人“長戚戚”就是因為私欲和計較心太重,不能保任修養工夫,所以常會有焦慮和憂懼之感。《論語・子罕》篇的“仁者不憂”一語和本章的不仁者“不可以長處樂”也是相同義理的正反兩種講法。

綜閤來看本章,不仁者是不能長處於仁道之人,而“約”和“樂”是仁道的兩個方麵的內容,“不可以久處約”與“不可以長處樂”正是不仁者在這兩個方麵特徵的描述,即不仁者在保持工夫和心態兩個方麵均不能持久。 “仁者安仁”是說仁者安然處於仁道之狀態,是自然的、長久地處於仁,“知者利仁”是說知者不斷地追求仁以達到仁。

這樣解讀,不仁者、仁者、知者這三種人格類型的基本特徵就比較分明瞭。如果把“約”和“樂”解釋為不仁者的物質生活狀態,那麼“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所直接錶達的是該人格類型對於貧富的態度,而不是直接描述該人格類型在“仁”上麵的感受、態度和所達到的水平,而在後麵句子裏,仁者和知者這兩種人格類型的“安仁”和“利仁”卻是在明確地描述這方麵的內容,這樣該章前後句語言錶達所針對的問題就不一緻瞭,不符閤語言錶達的邏輯,全章的義理也不能很好地貫通。

經典的一般解釋原則是詞的本義在句中能解釋得通,應該優先以本義來解釋,不能以一個構想的意象去勉強解釋。用“約”和“樂”兩字的本義也是正麵義來解釋該章,能夠闡發齣該章所關心的重點是工夫修養與工夫境界而不是在針對物質生活狀態,真實地反映瞭該章的思想實質,另一方麵,該章“約”之工夫最主要的就是要符閤禮,而內心和樂之“樂”是禮樂教化之“樂”的目的和效果,這樣解讀體現齣瞭孔子的禮樂教化思想,更加符閤孔子的思想主旨。

三、“約而為泰”章新解

《論語・述而》第二十五章:“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本文主要是探析“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一句,此句是關於有恒的描述,《說文解字》解釋“恒”為常,意思是能保持穩定長久、運行不息,具體到人,是說人能持久保持一種品質和習慣。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是對有恒的正麵描述,說的是道德修養的工夫曆程;“難乎有恒矣”是對有恒之難能可貴的感嘆,可句讀為“難乎!有恒矣。”或“難乎有恒矣!”等。而傳統注傢和現代學者都認為“亡而為有”等三者皆是虛誇之事,是負麵描述,認為此三者正是不能做到有恒的原因。皇侃認為:“此目不恒之人也。亡,無也。當時澆亂,人皆誇張,指無為有,�h虛作盈,傢貧約而外詐奢泰,皆與恒反,故雲難乎有恒矣。”【9】

硃熹注曰:“三者皆虛誇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10】程樹德的按語雲:“圖好看俗語謂顧麵子,‘無而為有’三句即所謂顧麵子也。凡顧麵子之人其始不過為喜作僞君子,其終必流為無忌憚之真小人,烏能有恒?”【11】諸位注傢、學者對此句之理解大體如此,他們所講之道理當然是符閤孔子思想的,但是所講是否為本句所要錶達的道理,則需仔細推敲。

先來分析本章的語言結構,孔子先感慨善人之難見到,在這種情況下,能見到有恒者也是令人欣慰的瞭,那麼順著這種語勢,應該是描述一下有恒者的具體情況,並予以鼓勵,如果突然轉到論述不能做到有恒的原因,語氣和上一句不接,錶意則不能連貫。

《論語》中有類似結構的語句,如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狂者與狷者的資質雖不如中行之士,但是畢竟都是願意進步的,是可教的,所以孔子還是予以肯定,在感嘆“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

後接著就是陳述狂者與狷者的特點,說狂者能銳意進取,狷者能有所不為,這都是正麵描述,本章與《論語・子路》這一章,語勢相仿,義理相類,從語脈、文氣、意蘊等來看,“亡而為有”三者是對有恒的正麵描述纔是閤理的。如果說“亡而為有”三者都是負麵的,那難道說要讓安於“無”“虛”“約”而不求進取?孔子肯定不是這個意思。

孔子雖然對社會各階層的道德要求不同,但是其所力行的是“有教無類”的教育實踐,理想是實現社會的普遍教化,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德行和能力,而 修行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孔子並非讓某一部分人安於某種狀態而不進取,從理論和事實上來講,人也不能強行壓製自己提升道德的願望與實踐道德的行為。

再來考察句中詞語的具體含義,亡、虛、約與有、盈、泰到底指什麼呢?《論語・泰伯》篇的一章對理解本章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論語・泰伯》)這句話說的是曾子在贊揚他的朋友,一般認為是指贊揚顔子。

此章中的“能”與“不能”、“多”與“寡”、“有”與“無”、“實”與“虛”這些詞都是並列使用,和本章詞語的運用很類似,特彆是“有若無,實若虛”與“亡而為有,虛而為盈”可以作對比,後者的“亡”就是無,而“盈”和“虛”相對,有實的意思。曾子這句話是說顔子能做到纔能高去問纔能低於他的人,自己知道的多去問比他知道少的人,有瞭像沒有,充實卻像空虛。

這裏的“有”與“實”是指知識和道德實有所得,無和虛是指所顔子所錶現的工夫體段、樣態,該章錶現齣瞭顔子善學好問、虛懷若榖的氣象。 “為”這個詞有一個基本的義項,是做、行、實踐的意思,在《論語》的很多地方是用這個義項,如“為仁由己”“為禮不敬”“三年不為樂”裏麵的“為仁”“為禮”“為樂”,就是對仁、禮、樂的實踐,還例如“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子罕》),這句話中的“為山”就是堆土成山,是積極主動地去施為,為的時候,山還沒有形成,山是行為的一個目標和結果,為山是形容一個行為的過程。

本章的“為”也應解釋為實踐、施為,而不是“當作”,“無而為有”的過程就像“為山”,是一件事從著手到做成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能力的積少成多、不斷提高的過程,“有”就是“為”的目標和結果。“虛而為盈”,是說一個人的知識和道德不斷提高,以達到實有所得、道德充盈之狀態。“約”不是貧睏的意思,“約”是約束自己的工夫實踐,“泰”指心態平和舒泰,是一種心安理得而舒展的狀態,是工夫所緻之效驗, “約而為泰”,說的是通過約的道德實踐工夫,達到內心的平和舒泰。

顔子最為好學,他的形象特點是大智若愚,其言行所錶現齣來的是“有若無”與“實若虛”,“有”與“實”是指顔迴的知識和道德水平,而“無”與“虛”則是在描述顔子做工夫時的心態和展現的工夫樣態,曾子贊揚顔子的“有”與“實”,而對顔子的“無”和“虛”也不是批評而同樣是贊揚,依此類推,本章的“無”“虛”“約”是指有恒者做工夫時具有的心理和樣態,唯如此,水平纔能積纍、境界纔能提高,若是反之,如自認為已有、已盈、已泰,那麼很難有提升自我的動力和更彆說保持恒心持久做工夫瞭。

以往學者都把“為”理解為當作、裝作的意思,說一個人本來是“亡”“虛”“約”狀態的,卻要裝作“有”“盈”“泰”的狀態,本來應該做“亡”“虛”“約”的事情,卻要去做“有”“盈”“泰”的事情,具體去做或者不去做後麵狀態的事情呢?可以純粹是裝而不實做,或者裝而實際去做。這個“裝”就是作僞,那麼這句話講的就是一個直與不直、誠與不誠的問題,並不是直接講有恒無恒的問題,因為有恒無恒所強調的重點是意誌能否能持續。

有恒是自己的道德意誌能立住,雖然其所獲之心得、所至之境界比起善人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其能處於一個道德不斷純化,知識不斷積纍的過程之中,這個過程不會被外界乾擾而停止。有恒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基礎性品質,進德修業,自有恒始,硃熹特彆強調有恒在道德修養中的作用,他說:“愚謂有恒者之與聖人,高下固懸絕矣,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於聖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義,其示人入德之門,可謂深切而著明 矣。”【12】

硃熹的這種理解是契閤本章義蘊的,但如果“無而為有”三者作負麵描述來理解,那麼章末是在說什麼不是有恒,什麼難以做到有恒,那有恒是什麼呢,並沒有直接描述,難支撐其“章末申言有恒之義”之論,章末作正麵描述有恒來理解,纔是正麵“申言有恒之義”。

章末正麵描述有恒,強調瞭工夫的前提是要有恒心,隻有保持恒心,時時做工夫,如水流不息、盈科後進,真積力久自會豁然貫通。但是保持恒心並不容易,保持持續的工夫實踐狀態也是不容易的,很容易鬆懈,所以孔子在正麵描述有恒的特徵後,感慨做到有恒是很難的,所以說到:“難乎,有恒矣!”

概言之,章末一句可以解讀為: 從無而做成有,以虛而達到實,以約束自己的工夫達到內心舒泰的境界,做到有恒真的是很難呀! 本章孔子講到瞭聖人、君子、善人、有恒四種人格類型,其要是讓人保持有恒的品質,持續地做道德修養的工夫,重視積纍,拾階而上,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四、約之工夫

約之工夫是主體對於內心和行為的約束,是一種內心敬謹而在行為上遵守規範但又不僵化的工夫,此工夫是一個持續的實踐過程,需要保持恒心、持續不間斷的積纍纔能達義精仁熟之境。孔子講:“剋己復禮為仁。一日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顔淵》)

這裏的“剋己”就是約己,“為仁由己”強調的是道德實踐的主體是自己,約是自己自覺自願的約束自己,不是彆人來約束自己,也不是外在的強製力量來約束自己,在傢庭和社會生活中,自己言行一定會有適當的限製,但這是限製是需要主體自覺自願理性的認可和實踐,而不是盲目的或者被強製的遵守,自己要通過道德理性和認知理性對外在規則進行反思和肯認纔能做好約之工夫。

約之工夫是要齣自於內心真實的道德情感,是仁的情感真實性之體驗,而不是對繁文縟節形式化地遵守,禮是一種教化的方式,但對禮的實踐應該避免對文化禮儀形式化的理解和遵守,如後世禮教異化對人性的束縛和扼殺,導緻個體生命精神的枯萎,這違反瞭儒傢仁道的根本精神。外在力量不應該強製主體遵守超齣閤理限度的要求,不能以社會和他人認可的價值強加於人,而是通過引導和教化促進個體道德和理性的覺醒,以到達個體對自己行為的自覺和負責。

從認知的角度,約禮需要博文的支持,孔子非常重視博文的工夫,強調對知識的學習,博文是約禮的內在要求,支持著約禮工夫的展開。約是由自己的道德理性齣發,同時要求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需要廣泛和深入得獲取知識和信息,纔能恰當好處得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博文和約禮是互相融貫的一個整體性工夫框架,王陽明講博文是約禮的工夫,說的是約禮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學問思辨能力和水平基礎之上,學問思辨是實踐約禮工夫的一個必要過程,對各種事理要有一個瞭解和把握,要麵對具體的情境做齣具體的行為,以開放的認識視野做工夫,盡量避免個體行為選擇的盲目性。

從情感的角度,約是對情感的一種調節,調節情感的內容以及錶達方式,製約不閤理情感的發齣以及情感的恣肆錶達方式,這種調節不是一種非理性的抑製,強行抑製使自己不動心是告子的方式,而儒傢之修身工夫不是這樣。孔子約之工夫始終貫徹仁的精神,這樣纔能生發齣真實的情感,約是經過道德的融貫和理性的選擇,以一種更加適宜方式錶達真實的情感。

做到恰到好處地情感錶達,纔能保證情感工夫的持續性。情感的過度壓抑和過度釋放,都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而約就是一種情感的調節,是對情感和身心的保護。情感是人與人之間雙嚮性關係,隻有約的實踐,纔能和他人建立一個閤理適度的情感關係,所以約對人際關係也是一種保護。

約之工夫實踐要持續保持敬的心態,敬是發自內心的敬謹之心態,居敬是涵養心性的基礎性工夫 ,孔子批評“為禮不敬”(《論語・八佾》),要求“修己以敬”(《論語・憲問》)以及“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靈公》),強調的就是約之工夫要以敬為基礎,要持守住忠信這種本性,同時保持篤實和敬謹的心態和風格。敬要求心思要凝聚,不能散亂,言行不能太隨意,持守又不能過於拘謹,這裏就有一個節和度的問題,約就是要把握好這個分寸和尺度。

約的本義是約束,但孔子的約之工夫,並非隻有約束這一個麵嚮,約是調節的能力,包含有舒泰的麵嚮,孔子燕居的“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及“與點”之贊,都錶達齣這種儒傢心情放鬆、舒泰的一麵。從守約達緻的境界講,持續保持敬的心態,工夫純熟,自然達緻樂的心境,就是上文所講的“約而為泰”,能産生樂是守約的內在所具有的功能,守禮就是為人行事皆有所本,有所依循,如此纔能心安理得,唯敬畏纔能灑落,能守禮纔是真自在。

孔子約之工夫是約和樂的統一,而顔子體樂道深,曾子則側重於守約,顔子早逝,不能傳孔子樂道,而曾子弟子眾多,其守約之道為後世儒傢之主流,均以心存敬畏、嚴守規矩為重,這對儒傢的工夫基本麵貌有很大的影響。但後世也有如周敦頤、程明道、王陽明等儒者能對樂道深有體會,他們的學說在一定程度上對過分守約的問題進行瞭修正。

孔子之學問是修己治人之學,其根本又是修己,修己就是約己,是對治自己修身中問題的方式,對治過分的私欲、不良的習慣等,以達到變化氣質,成就人格之目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用在消極的方麵,則積極方麵的活動就會受到壓縮和影響,約把言行引導到更加閤理的活動之中,對於個人的成長成纔、事業的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說約一方麵是對治,是嚮內反思,同時也是嚮外推擴,是成就自我的過程,也是開物成物的過程。 從處理好各種關係的角度看,約是處理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全體關係的行為方式,其所追求的是建立人與人之間情感感通的普遍性,以實現個體道德實踐的同時達到整體的和諧。綜上所述,可以得齣“約”是孔子工夫思想的核心概念這一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産和生活方式發生瞭很大的變化,相應的倫理政治秩序、心性道德修養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感性的個體以更加獨立的方式麵對他人和社會,約作為修身工夫其內容與形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約的工夫理論也會在重視尊重和保護個體權利的基礎上有一個創新性轉化和發展。

注釋

1 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2014年,第296頁。

2 何晏注、邢�m疏:《論語注疏》,中國緻公齣版社,2016年,第52頁。

3 硃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2016年,第69頁。

4 蔣伯潛:《四書讀本》,上海辭書齣版社,2017年,第103頁。

5 李澤厚:《論語今讀》,世界圖書齣版有限公司,2019年,第66頁。

6 《禮記正義》,北京大學齣版社,1999年,第1400頁。

7 參見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重慶齣版社,2009年,第39頁。

8 程樹德:《論語集釋》,第1056頁。

9 程樹德:《論語集釋》,第630頁。

10 硃熹:《四書章句集注》,第99頁。

11 程樹德:《論語集釋》,第631頁。

12 硃熹:《四書章句集注》,第99頁。

粗體字係儒傢網編者所加。

為瞭適應手機閱讀,段落長度有調整。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南唐舊夢《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的韆年夜宴,一場末世的狂歡

南唐舊夢《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的韆年夜宴,一場末世的狂歡

    1945年深鞦的一個夜晚,古玩商雲集的北京琉璃廠,一切寂靜如常。 一個中年男子快步走到一傢名為《玉池山房》的古玩店前,叩門進入內室。 《玉池山房》的老闆馬霽川是京城有名的古玩老行傢,小心翼翼地從紫檀木大立櫃中取齣並展開一幅異常寬大的畫捲。中年男子走上前來,露齣驚訝的神情;彎下腰來,又細細觀看,滿臉的欣喜若狂。 雖然老闆給這幅畫捲定價黃金五百兩(在當時能買下一座前清王府的價格),中年男子依然堅持買下瞭這幅畫。 到底是什麼畫這麼值錢?原來,這就是堪稱中國古代人物畫巔峰之作的《韓熙載夜宴圖》,以及它.......


HVHV|大庸好天氣#第01話:土傢族喪葬習俗的第30個部分

HVHV|大庸好天氣#第01話:土傢族喪葬習俗的第30個部分

    春天好!我們邀請到瞭湖北張傢界(彆稱:大庸)的土傢族女子Spanner(她是金融學齣身卻以畫畫為生,她義無反顧一頭紮進族群文化不停辨認、不停汲取,不停地確認自我,她的畫作艷麗、詭秘,捉摸不定的鬼神視角讓人著迷。願失落的靈魂找到自己的路。),在夜郎無閑草開闢[大庸好天氣]專欄。她將陸續為我們分享她精心準備的民俗畫作,介紹土傢族的各類習俗。第一期是關於土傢族的喪葬習俗[開路]。 開路是土傢族喪葬習俗的第30個部分。 親屬將逝者收殮入棺後,喪傢請道士誦經文以超度亡魂。這個儀式就是開路。 一般請道.......


她筆下,是現代人心靈世界的體現

她筆下,是現代人心靈世界的體現

    想象在遼闊的草原上,一整天都不需要說話,即使那些對牛羊的吆喝,都被草原上的風吹得四處飄散。尤其到瞭鼕季,詞句都凍僵在嘴裏,很長時間都化不開來,偶爾說起話來也得咬牙切齒,好像要咬碎一個個冰塊纔能釋放齣每一個字來。 ――湯成難 獻給小人物的“贊美詩”:評湯成難小說 文/張檸 在近年來的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我感覺到文學創作中有某種“逃避”傾嚮:時間上,逃避現在;空間上,逃避大地。但也有一些年輕作傢執著地盯住身邊的現實和腳下的土地。年輕且有纔華的湯成難的創作,就屬於這一類。 湯成難將自己的筆調,指.......


外星人開啥牌子的車?三星堆發現的神秘文物,外形神似方嚮盤!

外星人開啥牌子的車?三星堆發現的神秘文物,外形神似方嚮盤!

    1986年,中國的考古學傢在四川一個荒地上發現瞭震驚世界的三星堆遺址,但同以往齣土的文物不同,這個三星堆遺址中的文物造型奇特風格粗獷,甚至其中還有一個巨大的方嚮盤一樣的文物,難道中國曆史上真的有外星人到來過嗎? 這個文物難道是外星人飛船上的方嚮盤嗎?那外星人在留下方嚮盤之後又去瞭哪裏呢?本期九州秘史錄就來帶大傢探索一下神秘的三星堆遺址。 工地發現玉章 1986年新時代的風潮開始盛行,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考古學傢們在“天府之國”四川的一塊荒地上有瞭一個重大的發現,那是一個酷熱難耐的仲夏,當地.......


(同題詩賽)春風吹又生|李要勛(河南)

(同題詩賽)春風吹又生|李要勛(河南)

    本文由文學時代微刊(公眾號ID:wxsdwk)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學時代微刊・總第7705期 春風吹又生(同題) 文/李要勛(河南) 都說鼕荒涼 都說鼕無景 山野枯草黃 綠色匿蹤影 山花亦無行 寒風伴結冰 然 可曾細細想 葉花雖隱去 花枝仍堅拔 土壤根深處 蘊藏著生命 花葉雖隱退 活力亦旺盛 鼕去春來到 大地氣溫升 花葉待佳期 蓬勃綻放青 百花更嬌艷 競相亮艷影 碧天藍似鏡 映照 葉綠花又紅 正謂 花葉隱去隆鼕寒 隱身鼕日暫休閑 春風習習拂麵來 萬物復蘇百花艷 大地蘊活力 萬.......


(同題詩賽)春風吹又生|王青鬆(黑龍江)

(同題詩賽)春風吹又生|王青鬆(黑龍江)

    本文由文學時代微刊(公眾號ID:wxsdwk)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學時代微刊・總第7703期 春風吹又生(同題) 文/王青鬆(黑龍江) 如果我不曾當過知青 種過地、燒過荒 怎麼會看到 那被火燒成 一片灰燼的草 第二年開春 又齊刷刷地從地裏鑽齣來 變成瞭一片綠色的繁茂 記得我們曾在那片土地上 大聲吟誦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那是生命的力量啊 把我們的心照耀 如果我不曾當過知青 經受過北大荒的暴風雪 怎麼會理解 一棵棵小草 從積雪中拱齣來的誌高 北國的三月 還是冰天雪地啊 .......


【起床號】3月12日,早安!歌麯《東風萬裏長》

【起床號】3月12日,早安!歌麯《東風萬裏長》

    小“火”伴們,大傢好!今天是3月12日,農曆二月初十,星期六。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歌麯《東風萬裏長》送給大傢。 東風萬裏長 作麯:予 子 作詞:鬍旭東 演唱:戴玉強 倚天有神劍 東風萬裏長 長過黃河 長過長江 那是我們用骨氣鑄起的長城 那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在飛揚 東風萬裏長 東風萬裏長 那是我們用忠誠鑄起的長城 東風萬裏長 東風萬裏長 那是我們的民族希望在飛揚 倚天有神劍 東風萬裏長 長過黃河 長過長江 那是我們用知識鑄起的長城 那是我們的民族智慧在飛揚 東風萬裏長 東風.......


博物館的古代銅鏡,為何隻讓看背麵?鏡子還是彆亂用!

博物館的古代銅鏡,為何隻讓看背麵?鏡子還是彆亂用!

    文案|藝述史 主播|雅鑫 藝述史官方原創 “白發三韆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鞦霜 。”古人對容貌的重視比我們想象的齣現的要早得多,四韆多年前第一麵銅鏡便誕生瞭,在幾韆年的曆史中,銅鏡承擔瞭正衣冠、裝飾物乃至“照妖闢邪”的功能,今天我們走進博物館,很多陳列的銅鏡仍然保持瞭韆年之前的風貌,比如我們山東淄博的市博物館齊王墓青銅方鏡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齣土銅鏡。但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無論是這種方鏡,還是圓形的銅鏡,博物館中的銅鏡都是以背麵示人,把鏡麵藏起來是有什麼秘密嗎? 有人說,古時.......


坑口特殊的江南玉器!

坑口特殊的江南玉器!

    勾雲紋玉環 春鞦 勾雲紋柄形玉飾件 春鞦 勾雲紋玉�} 春鞦 玉帶鈎(五件) 戰國 人鳥紋玉飾件 戰國 雙龍紋玉飾件 戰國 人形玉墜及捲雲紋玉勒子 戰國 勾雲紋玉牌形飾 戰國 龜貝形玉�� 戰國 虎紋玉珩(一對) 戰國 捲雲紋玉珩 戰國 絞絲紋玉環 戰國 捲雲紋齣廓玉璧 戰國 勾雲紋齣廓玉瑗 戰國 絞絲紋玉環 戰國 絞絲紋玉環 戰國 玉.......


花鳥畫口訣大全,實用!

花鳥畫口訣大全,實用!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描繪的對象,實際上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各種動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等類。 曆朝曆代的畫傢在畫花鳥畫時都有不同的、循序漸進、改進革新的畫法,下麵,給大傢推薦畫花鳥畫的一些口訣。 【畫梅口訣】 畫梅有粗細,墨中要見筆, 頓挫與順逆,枝中要求麯。 枝乾應穿插,畫枝如寫“女”。 疊花似“品”字,分組菊疏密, 攢三和聚五,主賓莫分離, 俯仰與嚮背,用色需統一。 【畫蘭葉口訣】 白蕉畫蘭 一筆長,二筆短,三筆破鳳眼, 撇葉關鍵是提.......


【傢門口的故事】津派手工鈎編技藝:用一針一綫創造精彩人生

【傢門口的故事】津派手工鈎編技藝:用一針一綫創造精彩人生

    “津派手工鈎編技藝”起源於上世紀初,創始人佟淑華(1995年去世)掌握多種傳統手工技藝,包括棒針和鈎針編織、滿族刺綉。 關超指導學員們鈎編絨綫花 20世紀初,由外國來華人員將鈎編帶入天津,手工編織毛衣、桌布、花邊等成為一種時尚,融入天津人生活。佟林氏熟悉滿族刺綉,以刺綉加工補貼傢用,後來在港口作坊學會瞭鈎編,因為手藝好、活巧兒,附近跑來跟著學手藝、請教的婦女絡繹不絕。佟林氏的女兒佟淑華(第二代傳承人)就是在那時跟隨母親和姐姐學會瞭鈎針技法。解放後,鈎針編織技能成為一種生活技能,深深地融入到.......


保溫、裝飾兩不誤,黃花梨壺套桶人走茶不涼

保溫、裝飾兩不誤,黃花梨壺套桶人走茶不涼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君子貴在交心;有朋自遠方來,一杯清茶喜相逢。一邊品茗一邊觀賞,談笑之間心有靈犀。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用材名貴、製作考究的黃花梨茶壺桶,在明清時期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傳世品之一,當屬侶明室舊藏,鬼臉、癭結豐富,委角棱綫交替變換,異形銅件包覆鑲釘,從材質到工藝都非常精美。 後來再齣現的黃花梨茶壺桶,幾乎沒有齣其右者,但和普通柴木製品相比,美觀程度還是高齣一大截。 黃花梨帶提梁壺套桶,直徑18.5高25厘米,斷代為清,也是一件名傢舊藏,被發現於較早時期。 .......


賈寶玉適閤做企業傢嗎?

賈寶玉適閤做企業傢嗎?

    賈寶玉是《紅樓夢》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也是中國古典小說藝術長廊裏屈指可數的經典人物。其對女性的尊重,把女人當人看的心態,一掃曆史小說的傳統,使其成為光彩奪目的小說形象。美麗,從來隻是相對某一領域的産物,為女性們所喜歡的賈寶玉,能否做一位齣色的企業傢?讀者不必武斷地去迴答,可以從寶玉日常的言行,來做一種梳理。 賈寶玉的好奇心,符閤企業傢心理,但冒險性不足。賈寶玉對一切充滿瞭好奇,呈現齣懵懂孩子的特點和率性,即使對自己佩戴的寶玉,也是十二分的迷惑,有時厭棄,有時喜歡。對女性用品、女性語言和女性.......


最具權威報告: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

最具權威報告: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

    鞦風送爽,黃浦江畔景色怡人;進博舉辦,世界目光再聚上海。11月9日,2020第六屆上海對話――藝術開啓未來高峰論壇在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期間舉辦,市、區委辦局代錶、職能管理部門代錶、國內外知名藝術機構、藏傢和媒體代錶等近500人齣席本屆論壇。 論壇現場 作為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期間重要的文化藝術盛會,論壇堅持開放性、專業性和互動性原則,以推動上海成為亞太地區新興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為目標,在今年受疫情影響的全球文化藝術市場背景下,探討文化産業熱點話題,解析藝術市場發展趨勢,分享文.......


山城蝶變|蔚縣非遺“剪”齣世界精彩

山城蝶變|蔚縣非遺“剪”齣世界精彩

    走進蔚縣陽光傢園殘疾人剪紙培訓基地,藝人們正在工作颱認真創作,隻見小巧銳利的刻刀在他們手中不停地鏇轉刻製,手法嫻熟,不一會兒一張薄薄的宣紙就變成一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剪紙作品。 從2009年至今,蔚縣陽光傢園殘疾人剪紙培訓基地已培訓殘疾人500人次,就業率達到80%,這裏猶如一個“夢想孵化器”,幫助越來越多殘疾人實現人生價值。 據瞭解,蔚縣剪紙已有二百多年的曆史,2009年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全國唯一一種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點彩剪紙。 剪紙主要分戲麯人物、花鳥魚蟲等六.......


山東博物館館藏30件珍寶

山東博物館館藏30件珍寶

    每天瞭解古玩知識 山東省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彆名齊魯。山東曆史悠久,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傢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傢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傢吳起等均齣生於魯國。山東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濟南曆下區經十東路11899號,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閤性地誌博物館, 館藏珍品有14.4萬件,其中珍貴文物約4.9萬件,2012年被評為國傢一級博物館。以下就對山東博物館館藏30件珍寶(下)進行盤點。 16. 東漢百獸率舞畫像石 畫像石是中.......


廣西瑤族小戲扶持項目入選作品展演在南寜舉行

廣西瑤族小戲扶持項目入選作品展演在南寜舉行

    央廣網南寜3月12日消息(記者唐誌強 通訊員李素芳)3月11日,由廣西文聯、廣西戲劇傢協會主辦的“喜迎二十大,團結嚮未來”――廣西瑤族小戲扶持劇目入選作品展演在南寜舉行。 《尤勉町峒》劇目展演(央廣網發 陸政凡攝) 廣西12個世居民族中的瑤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文化豐富多彩、燦爛輝煌,民俗風情獨具魅力。 據瞭解,此次活動集中展演的3颱扶持劇目入選作品,專傢們嚴格挑選齣來的原創作品,分彆是:富川瑤族自治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民族藝術團排演的《尤勉町峒》;金秀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文.......


老捨《生 日》

老捨《生 日》

    生 日 常住在北方,每年年尾祭竈王的糖瓜一上市,朋友們就想到我的生日。即使我自己想馬虎一下,他們也會興高彩烈地送些酒來:“一年一次的事呀,大傢喝幾杯!”祭竈的爆竹聲響,也就藉來作為對個人又增長一歲的慶祝。 今年可不同瞭:連自幼同學而現在住在重慶的朋友們,也忘記瞭這迴事,因為街上看不到糖瓜呀。我自己呢,當然不願為這點小事去宣傳一番;桌上雖有海戈兄前兩天送來的一瓶傢釀橘酒,也不肯獨酌。這不是吃酒的時候! 從早晨一睜眼,我就盤算:今天決不吃酒。可是,應當休息一天:這幾天雖然沒能寫齣什麼文章來,但.......


比“母女爭死”更感人的,是“槍口抬高一厘米”

比“母女爭死”更感人的,是“槍口抬高一厘米”

    比“母女爭死”更感人的,是“槍口抬高一厘米” 喬誌峰 今天說的這個故事比較特彆。故事的主角兒是兩位女性,她們的身上充溢著人性的光輝,非常感人。但故事裏卻還有一個看似不太起眼的配角兒,其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也更加感人。 (配圖是我的書法習作,請教正!) 古時候,有個叫珠崖的地方(在今天海南島東北部),此地以“珠”為名,顧名思義便可知道盛産優質珍珠。 有一年,一個珠崖縣令死在瞭任上,留下三個傢人――他的後妻;後妻生的兒子,時年9歲;前妻生的女兒,年方13,名字叫作“初”。 由於珠崖是當時珍珠的主.......


李嘉存曾送給馬季四個乾隆瓶子,原來是贋品。

李嘉存曾送給馬季四個乾隆瓶子,原來是贋品。

    每天瞭解古玩知識 一次,馬季過生日,李嘉存忍痛把4個乾隆年間的瓷瓶送給他作賀禮,馬季非常珍愛,誰都不讓碰,不料瓶子卻是“贋品”。 李嘉存不但演員還是書畫傢,他平時很喜歡收藏古玩,傢裏的藏品數不勝數。一次,相聲大師馬季過生日,他邀請瞭很多朋友前來。 當時馬季有言在先:“我隻要大傢人到,韆萬不要帶禮物”。可話雖如此,大傢還是提前準備瞭起來,畢竟馬季在圈內的地位很高,還主持過央視春晚。 接到邀請後,李嘉存卻很發愁,他不知道到底該送什麼禮物給馬季。這時有人提醒他送古玩,因為馬季老師也喜歡收藏。.......


農曆中國|二月初十·春耕正當時

農曆中國|二月初十·春耕正當時

    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觀田傢詩》中曰: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傢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其實,古時候農諺就道: “驚蟄不過不下種。” 意為隻有過瞭驚蟄, 春耕正當時, 農傢與耕牛, 此時進入最繁忙的時節。 中國自古就以農業立國, 農耕講究時令氣節, 纔有瞭春耕、夏耘、鞦獲和鼕藏。 許多地方把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 又稱作開耕(春)日; 有的地方則定為二月初一。 這時在正常年份, 差不多就是驚蟄時節。 春雷陣陣, 細雨濛濛, 草木新生, 村童雨牧。 這時,農.......


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徵:這五年文藝界有質的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徵:這五年文藝界有質的變化

    “中國有著韆百年的文化,有很深的根基。如何在這樣的根基上再長齣茂盛的大樹,這需要我們給它營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遠徵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要先認清自己的文化價值,再去挖掘。 今年全國兩會,馮遠徵和其他委員討論的一個重點是“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建成文化強國,除瞭打造高分作品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馮遠徵錶示,我們要腳踏實地,不可揠苗助長。他舉例,話劇《雷雨》已經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演瞭60餘年,這是一部可以代錶中國話劇最高水平的精品。而即.......


當高空綢吊碰上現代舞,沉浸式舞台治愈人心

當高空綢吊碰上現代舞,沉浸式舞台治愈人心

    雜技“天花闆”教科書式呈現倒立高拐,內濛古姐妹騎獨輪車踢碗展現驚人默契,“破圈計劃”組閤高燃演繹韆年雜技,北京姑娘沉浸式詮釋新雜技,扯鈴達人如同武林高手大招頻齣……首檔大型雜技文化節目《技驚四座》第二季第四期3月12日晚在廣東衛視、喜粵TV播齣,新一輪高能雜技即將上演。 雜技界“天花闆”級選手邢運偉來自中國雜技團,是目前世界唯一憑頂技、尖子和底座三種不同技巧,三次摘得國際最高榮譽的雜技演員。倒立高拐錶演《詩酒話江湖》一招一式盡顯多年深厚功力,如此高能又吸睛的節目,讓邢運偉再次圈粉無數。黃齡.......


“雲播虎鄉”帶你領略“雲上虎文化節”

“雲播虎鄉”帶你領略“雲上虎文化節”

    3月12日,“遇見楚雄 虎虎生威―中國・雙柏2022(雲上)虎文化節”在查姆湖虎山廣場舉行。 據瞭解,雙柏是“中國彝族虎文化故鄉”,這裏保存著6500多年前的虎崇拜習俗,擁有獨特的虎文化。從2007年開始,每年農曆二月初十前後,雙柏縣都會舉辦盛大的“中國・雙柏虎文化節”。 今年恰逢虎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為進一步發揮民族文化節慶活動對雙柏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拉動作用,持續擦亮“中國彝族虎文化故鄉”文化名片,不斷提升雙柏民族文化對外傳播力和影響力,雙柏縣采取“雲端辦節”方式,利用5G、.......


怎麼樣用畫筆記錄生活?除瞭發現藝術美感,更多是高於生活的夢想

怎麼樣用畫筆記錄生活?除瞭發現藝術美感,更多是高於生活的夢想

    藝術源於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美好的人和物,除瞭用相機拍照留念,有很多人喜歡用畫筆去記錄,但畢竟會畫畫的人很少,想要完美地記錄生活中美好的瞬間,更是不容易。 怎麼樣用畫筆記錄生活,很多人覺得這是需要 藝術天賦的,不是普通人就能做到的,其實這是錯誤的。當下有很多傢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從小開始學畫,想讓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放棄瞭,覺得沒有藝術天賦,為什麼目標而畫畫,本身就是錯誤,藝術天賦很重要,但藝術美感卻是可以培養。 學習畫畫的人很多,但畫得好的極少,當下非常齣名的.......


今日植樹節|樹木的寓意,君知否?

今日植樹節|樹木的寓意,君知否?

    今天是2022年3月12日,植樹節。 植樹節來曆 近代意義上的植樹節始於1915年,當時的政府頒令以“清明節”為植樹節。後來為瞭紀念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1928年國民政府將孫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1949年以後,新中國進行瞭多次大規模的“綠化運動”。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正式把3月12日確定為植樹節。此後曆年都要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樹是自然的財富,長養著一方水土一方人。 看看中國人最愛的10種樹木,瞭解10種吉祥寓意。 .......


老農藏有一張400多年前的試捲,專傢研究後,皆無法“淡定“

老農藏有一張400多年前的試捲,專傢研究後,皆無法“淡定“

    老農藏有一張400多年前的試捲,專傢研究後,皆無法"淡定" 窮人傢的孩子,要想改變命運,最為成熟便捷的方法,就是努力學習參加高考,爭取考上一流大學,學習過硬的專業知識;這個道理在古代同樣適用,古代的"高考",是始於隋朝的"科舉製",在此之前要想做官都必須有門閥貴族推薦,而科舉製誕生以來,縱是齣身貧賤,隻要能精通"四書五經",就有希望高中,從此改變命運;在每屆科舉選拔中,第一名被稱為"狀元",眾所周知他們纔華橫溢做齣的試捲"艷壓群雄",但狀元郎的試捲到底是什麼樣子,卻是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的。 .......


李元洛:小漂泊與大漂泊

李元洛:小漂泊與大漂泊

    編者按: 李元洛先生係當代散文傢、詩美學傢、古典詩詞鑒賞傢。《寫著寫著幾韆年》一書,為其曆時三十年詩文化散文寫作之精華錄。唐詩作酒,宋詞當歌,元麯為夢。此書分為“曾有少年時--穿越大唐》《風雅宋--穿越宋朝》《桃李東風蝴蝶夢--穿越元朝》三部分,收文22篇。作者以美文述說50位重要詩人和200餘首詩作,將古典詩歌與現代生活融為一爐,將讀萬��書與行萬裏路閤為一事,將詩歌評論賞析與作者的經曆感悟匯為一體,將詩與散文締結同心並蒂的良緣和賞心悅目的景觀。熱讀並悅讀此書,不同年齡的讀書人和文學青年.......


祝福北京鼕殘奧會(篆刻)

祝福北京鼕殘奧會(篆刻)

    祝福北京鼕殘奧會(篆刻) 薛國�� 仁美書畫院供圖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2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司馬缸說|中國人的種樹精神,早已刻在瞭DNA裏

司馬缸說|中國人的種樹精神,早已刻在瞭DNA裏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楊柳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梁澤銘 .......


考古發現西周豐鎬遺址最大一處製陶遺址

考古發現西周豐鎬遺址最大一處製陶遺址

    記者12日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豐鎬隊獲悉,考古人員在豐鎬遺址大原村西南發現並發掘瞭最大的一處西周製陶遺址,齣土陶拍、陶墊、石刀、蚌刀等400餘件與製陶相關的小件器物。據介紹,遺址內發現的陶窯年代應屬於西周晚期偏早階段,有竪式升焰窯和橫式半倒焰窯兩種類型。但每種類型陶窯不是集中分布,而是有多種組閤方式,其中竪式升焰窯和橫式半倒焰窯共用同一操作坑的現象屬首次發現。(中新社記者 阿琳娜) 來源:國是直通車 .......


有多少人見過這套銀幣:大清帝國兩製銀幣

有多少人見過這套銀幣:大清帝國兩製銀幣

    前些天發瞭一篇《大清戶部一兩》的文章,引來幾位細心藏友的追問:還有類似的其他套幣嗎?可以全麵地介紹一下嗎? 今天就藉此機會,講一下大清兩製銀幣的完整版圖,看完這篇文章,相信您會對該套銀幣有一個更完整認識! 能看全這套樣幣的人應該不多,見到就是學到,喜歡的莫忘給個關注吧! 您有想瞭解的收藏知識嗎?給我留言,小編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話說,1905年11月19日,大清帝國發布瞭《整頓圜法酌定章程》,目的就是一個:整頓貨幣市場,統一貨幣形製,方便貨幣流通和國傢的管理! 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同意引進一.......


博物館裏說文物——清乾隆《鈞釉太平有象轉心瓶》

博物館裏說文物——清乾隆《鈞釉太平有象轉心瓶》

    方寸展示,演繹古今,文物是古人留給我們,供我們可以與曆史來對話的一扇窗戶。走進博物館,在一件件曆史文物中穿梭,感受著古與今兩個時空的碰撞與交融,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 蘭州日報・ ZAKER蘭州聯閤甘肅天慶博物館特彆策劃推齣《博物館裏說文物》係列短視頻,帶領大傢走進博物館,感知文物的非凡魅力。 本期帶你來看看――清乾隆《鈞釉太平有象轉心瓶》。 該瓶高約四十厘米,是清乾隆帝的傾慕之物,著名督陶官唐英傾力之作。存世罕見,彌足珍貴。胭脂紅釉為地,軋道工藝錐剔鳳尾形捲草紋,錦地華美.......


東莞書法界組織書法傢以“藝”抗“疫”

東莞書法界組織書法傢以“藝”抗“疫”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曉玲 通訊員 黃品功 近日,東莞齣現新一輪疫情,戰“疫”的號角再次吹響。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宣傳,3月12日,東莞市書法傢協會組織“青年書畫傢之友”十名書法骨乾現場創作抗擊疫情的書法作品,一幅幅作品既文藝又暖心,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文藝力量。 青年書法傢在創作中 上午10時左右,東莞文學藝術院的書法創作工作室裏,十名“青年書畫傢之友”的書法骨乾正在進行現場創作。隻見他們凝神聚氣,揮毫潑墨,“同舟共濟”“流觴麯水”“疫去春來”……一幅幅大氣而不失藝術風範.......


劉希祥:推碾

劉希祥:推碾

    推碾 作者 | 劉希祥 碾是一種用石頭和木材等製作的使糧食等破碎或使榖物去皮用的工具。 碾分上下兩部分,上麵的叫碾砣,下麵的叫碾盤。碾砣被固定在碾框上,碾框是用槐木等硬木做成的架子,呈四邊形。碾砣兩頭的中央有兩個嚮裏凹的小圓坑,裏麵固定著一個小鐵碗兒,叫碾臍,在碾框的對應位置固定著兩個圓形硬木棒,與碾臍相對,凹凸結閤,能自由轉動。碾框的一端,中間有一孔,套在碾管芯上,碾管芯是固定在碾盤正中央的一根金屬或硬木圓柱。碾框上鑿有兩個碾棍孔,在碾棍孔裏插上碾棍,逆時針推動碾棍,碾砣就會“咕嚕咕嚕”.......


植樹節特輯|一起在春天的校園裏感受詩與花語吧!

植樹節特輯|一起在春天的校園裏感受詩與花語吧!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來臨 春風拂走瞭涼意 綠芽新齣,百花爭艷 接下來就請跟小理一起在校園踏春吧~ 我們將在這段旅程認識很多校園裏的樹木 下一次看見它們時,請用它的名字呼喚它哦~ 貼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寄題喻叔奇國傅郎中園亭二十六詠海棠塢 [宋] 楊萬裏 細雨初憐濕翠裳,新晴特地試紅裝。 無人會得東風意,春色都將付海棠。 貼梗海棠象徵著熱情、美麗。貼梗海棠的花色為大紅色,花朵飽滿、花型美觀,給人一種熱情似火的感覺,貼梗海棠在春日盛開,花色如胭脂一般明艷,花朵小巧,.......


“神還原”經典角色,她讓網友直呼:有童年內味瞭!

“神還原”經典角色,她讓網友直呼:有童年內味瞭!

    前段時間,堪稱童年經典的《紅樓夢》《西遊記》又火上瞭熱搜,95後自媒體創作者、南京姑娘 “朵朵花林”在視頻中復刻瞭金陵十二釵、西遊記女妖等經典人物,引發全網“迴憶殺”。為什麼選擇還原這些影視角色?拍攝中又是怎樣做到“神還原”的?近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獨傢專訪“朵朵花林”,聊瞭聊創作背後的故事。 聊復刻:還原並不僅僅是經典要素的簡單相加 “我比較喜歡懷舊復古的東西,平時喜歡刷一刷老劇。”齣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喜愛,“朵朵花林”開始從中國古典題材作品中尋找選題進行創作,86版《西遊記》裏性格各.......


【銅吳堡美文】宋增戰:說說陝北傢鄉的攪團

【銅吳堡美文】宋增戰:說說陝北傢鄉的攪團

    吳堡縣廣播電視颱FM91.5《銅吳堡美文》又與大傢見麵啦! ◆宋增戰 切開歲月的肌膚,剪來一段歲月時光,扯近一片天邊的雲彩,說叨說叨陝北傢鄉的攪團,聞一聞來自媽媽的味道,引起瞭我淡淡的鄉愁。 ――題記 在廣袤無垠的中華大地上,南北飲食文化差異明顯,主食上就有“南人食米,北人�A麵”一說。北方的麵食多種多樣,僅陝西一地,就有“給我一把麵粉,還你一個世界”的俗語,今天我說說傢鄉的攪團。 陝北吳堡有一句俗語:“齣死的個圪攪生著哩,精死的個婆姨憨著哩!”小時候,吃攪團時媽媽常愛說這句話。提起吃攪團,我.......


魯迅:作文秘訣

魯迅:作文秘訣

    現在竟還有人寫信來問我作文的秘訣。 我們常常聽到:拳師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學全瞭就要打死自己,好讓他稱雄。在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也並非全沒有,逢濛殺羿就是一個前例。逢濛遠瞭,而這種古氣是沒有消盡的,還加上瞭後來的“狀元癮”,科舉雖然久廢,至今總還要爭“唯一”,爭“最先”。遇到有“狀元癮”的人們,做教師就危險,拳棒教完,往往免不瞭被打倒,而這位新拳師來教徒弟時,卻以他的先生和自己為前車之鑒,就一定留一手,甚而至於三四手,於是拳術也就“一代不如一代”瞭。 還有,做醫生的有秘方,做廚子的有秘法,.......





前一篇新聞
山東一樁校園慘案:14歲初中生為爭當第一名,持刀連捅第一名13刀
后一篇新聞
“校長給爺爺我跳瞭支孔雀舞”,小男孩金句頻齣,給老師整不會瞭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