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4:03:14 PM
魏忠賢,這個名字起得好,又忠又賢。可惜忠的是自己,賢的是自己的事業。在天啓年間閹黨一度做大,天啓皇帝十分癡迷於工匠之事,根本沒有心思麵對朝中的種種事情,魏忠賢趁機做大,並且一度把持瞭朝政。
這位要活到九韆歲的老太監雖說是個竊國的大盜,但是在他把持朝政的期間,大明國內的卻極其安穩地度過,內無農民起義帶來的國內混亂,外無遊牧民族南下襲擾,大明安安穩穩的度過瞭一段時間。
但是自崇禎皇帝上台之後,大明江山很快急轉直下,彼時崇禎剛剛即位,大明江山雖說風雨飄搖,但是魏忠賢留下的還是一個權利穩固的皇權。
各地勢力尚且聽從調遣,國內日子雖然苦,但是還可以堪堪維持,可為何僅僅是幾年之後,大明江山轟然坍塌瞭?
魏忠賢
大太監魏忠賢,少時流落街頭,喜歡賭博迷戀酒色,就是當時的一個問題少年,魏忠賢在一次輸瞭錢以後,他引刀自宮,自此改名李進忠開始進入宮中。
小時候的經曆,使得他十分明白人情世故,巴結長官這一套。一番經曆之後,他與皇長孫的乳母成瞭搭夥過日子的狀態。
由於古代曆史上,皇傢大多數時候為瞭防止皇子的生母從小對皇子産生什麼不利的影響,大多數時候都是交給奶媽負責,奶媽和皇子之間的關係自然不用多說。
而魏忠賢與皇長孫奶媽之間結成的對食關係,讓魏忠賢的一生從這裏開始轉變。
在萬曆皇帝期間長達30年的不上朝,使得朝中的各方勢力都有瞭長足的進步,就連備受皇權打壓的閹人,此時都開始瞭崛起。
從硃元璋時期就要求的閹黨不得乾政,即便是明英宗有所鬆口,也不過是秘書的角色。到瞭萬曆年間,太監居然隱隱成長為瞭一股勢力。
萬曆48年,明神宗,明光宗先後駕崩,明熹宗繼位。魏忠賢靠著與皇帝乳母之間的關係,一步一步高升。
彼時,在萬曆年間已經做大的文官集團在與魏忠賢的閹黨之爭中,居然被打得節節敗退。
權勢巔峰之時,天下一度都以為魏忠賢要篡位瞭。可惜天啓皇帝不久之後駕崩,崇禎皇帝即位梳理除瞭魏忠賢的十大罪狀,魏忠賢自知迴天無力,痛飲之後,和同夥一起上吊自殺,結束瞭自己傳奇的一生。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
不少人從小看到的影視作品或者是曆史文獻之中,都對魏忠賢的定義是個禍國殃民的竊國大盜。各種的影視作品也是對他極度的渲染,甚至有的電視劇中,直接將天啓皇帝的死因歸咎在瞭魏忠賢的身上。
可是從近些年的網絡風潮來看,隱隱有瞭開始為曆史上眾多奸臣權臣翻案的風潮,而這股風潮如今也是颳到瞭魏忠賢的身上。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如今也是越來越多地齣現在曆史文章之中,魏忠賢對於明朝的作用也是人為的被越吹越高,那麼事實上魏忠賢的作用究竟有哪些,他起到瞭怎樣決定的作用?
在曆史之中,他是一個支持者上,否定者殺的做派,清官之流被直接貶到偏遠之地,阿諛奉承的小人卻扶搖直上。
事實上拋開黨派之爭不談單說能力,魏忠賢在位期間,他在一些領域之內的所作所為也是可以用耀眼來形容。
大傢都知道大明亡於東林黨,明朝末期,這一群外事外行內事內行的人物們把持住朝廷的各種權利。另外一方麵嚴格禁止皇帝嚮商人收稅,以維持住自己的灰色利益。
這些人到底有多有錢,李自成當年在北京可是整整敲詐除瞭七韆萬兩白銀,要知道後期滿期人口數億時候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區區七韆萬兩,可見這些人貪腐之深前所未有。
而魏忠賢所在期間,他能夠通過黨派之間的競爭,把整個朝局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各方牽製,使得上麵的命令能夠及時下達,在經濟反腐上大力進行,明朝的國庫充裕,這也使得後期在進行對金的作戰之中有充足的軍餉可用。
對於魏忠賢而言,他特彆清楚自己掌握權利必然會受到全國上下的反對,於是乎他就隻能用幾乎耀眼的成就來堵住悠悠之口,所有大事隻需成功不許失敗。
他在關鍵崗位上,知人用人的水準不亞於一些聖明的帝王,他所選拔的精銳,在對金作戰中各種英勇,不似後期被清軍八百破十萬的戰績,這個時期的明軍是可以壓著清朝打的,而明朝對清朝作戰失力,就是從魏忠賢的倒台開始。
為什麼?
軍隊有幾十萬上百萬人構成,為何會因為一個人在戰績上産生這麼大的變化?首先說武器裝備上,彼時,明朝的火器裝備進口的紅衣大炮,領先於清朝。
而派齣精銳心腹去戰鬥的時候,魏忠賢更會闡明厲害,我興則各位盛,我亡則各位衰。為瞭守住自己的地位,戰場上的將領們個個奮勇,勇武之力不亞於滿清。
崇禎皇帝自從即位之後便鏟除瞭魏忠賢,其麾下一乾人等都受到重創,之前的一些百戰老將們無法在上戰場,滿清彼時本就勇武,新上場的小將們又豈會是這些亡命之徒的對手。
更何況崇禎對有權利的人十分猜忌,大明最後的守門人袁崇煥就是這樣死於他的手中。先例在此將領們自然人人自危,與清朝對戰時候齣工不齣力以及直接投降也就不難理解瞭。
在大廈將傾的時代,崇禎不是那個可以匡扶社稷的人,他的種種愚蠢行為最終將大明掃進瞭曆史的塵埃裏。
在李自成進入北京的前夕,崇禎終於明白瞭魏忠賢的重要,可是為時已晚,他收斂好魏忠賢的屍骸之後,便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結束瞭自己的生命和大明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