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0年,大唐皇宮之中,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組織這場盛大宴會的,就是“韆古一帝”李世民,而為瞭錶達對李世民的敬重和心中的愛意,有資格參與此次宴會的,都是皇室宗親,天子近臣。隻見李世民身穿龍袍,麵帶微笑,攜一女子款款而來。
而當所有人的目光觸及到皇帝身邊的女人的時候,都被她的美深深地震撼瞭;雲髻高聳、霧鬢低垂,腰似楊柳、臉似牡丹,美眸流盼、儀態萬韆。女子雖然年紀挺大,但歲月似乎未曾在她身上停留哪怕片刻,依然是二八少女模樣;
李世民看嚮身邊的女子,睥睨天下地指著偌大的宴廳問道:
“卿以為眼前場麵與隋朝相比如何?”
女子眼波流轉,平靜地答道:
“陛下乃是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
李世民聽到女子的迴答,十分驚訝,臉上那睥睨天下的氣勢立馬消失,轉而溫和地說道:
“受教瞭。”
從此之後,女子得以在大唐深宮之中居住,並且安靜地度過瞭自己的餘生。
而這位與
李世民侃侃而談的女子,就是前朝皇後,也就是隋煬帝楊廣的妻子-蕭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中國漫漫幾韆年的曆史中,能夠靠自己的傾國容顔迷倒君王的女子有很多,比較齣名的如
“從此君王不早朝
”的楊玉環,
“衝冠一怒為紅顔”
的陳圓圓等;可是,這些女子的命運大多紅顔易逝,結局難以善終,甚至很多成為瞭政治的犧牲品,被冠以
“紅顔禍水”
的帽子。
但是,曆史上有這麼一位女子,即使歲月滄桑,滄海桑田,依然美貌依舊;就算朝代更替,顛沛流離,依然有君王相伴。
在中國曆史上,拜倒在美女石榴裙下的君王數不勝數,曆代君王大多如此,喜好女色;但要說一個女子在不同的時間段,讓六位君王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曆史上恐怕寥若星辰,屈指可數。
而這位讓不同時期的六位帝王迷戀的不要不要的女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蕭皇後。
說起這位蕭皇後,可謂是傢喻戶曉的人物,野史中記載瞭很多關於她的風流韻事,說她一生經曆瞭6個男人,嫁瞭六次,她先是隋煬帝的皇後,再成為宇文化及的寵妃,之後又被竇建德納入後宮,然後先後成為兩任突厥可汗的愛妃,最後在六十多歲左右的高齡,將一代
“韆古大帝”
李世民迷得五迷三道,被收入後宮。
那麼,真實的曆史上,蕭皇後真的是這樣一個淫亂不堪的女子嗎?相反,她不僅不是那樣的不堪,而且是一個溫婉恬靜,落落大方,氣質非凡的傳奇女子,她的一生命運多舛,顛沛流離,吃盡人間苦楚,是一位值得後人尊敬和欽佩的傳奇女子。
一:蕭傢有女,不詳之人
電視劇《隋唐演義》想必小夥伴們都是看過的,裏麵的蕭美娘原型就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蕭皇後。
蕭皇後天生麗質,嫵媚迷人,是個不摺不扣的大美人,在野史記載中,她是一個能夠將一代梟雄宇文化及和竇建德勾走三魂七魄的絕色女子,更是讓
李世民這樣的皇帝都為之側目,念念不忘的傾國女子。
在影視小說作品中,蕭皇後是一個擁有絕美容顔的紅顔禍水級彆的女人,她先是隋朝太子楊勇的老婆,後來被楊廣搶去,又跟李密勾勾搭搭,最後死於王伯當之手。
在《隋唐演義》等小說的極力渲染之下,蕭皇後就是一個不摺不扣的
“禍國妖女”
,隋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蕭皇後禍亂後宮而造成的。
而在有的小說評書中,把蕭皇後描繪成瞭一生嫁給瞭6個皇帝的淫亂女子,她的最後一任丈夫就是李世民。
然後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在真實的曆史中,關於蕭皇後的評價是比較正麵的:
“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煬帝甚是寵敬焉”。
由此可見,真實曆史上的蕭皇後,是一個性格溫婉,有纔情智慧的貌美女子,並且和隋煬帝楊廣之間夫妻恩愛,楊廣對她也是非常尊重和寵愛;並不是野史以及影視作品裏描述得那樣不堪。
那麼, 關於蕭皇後的齣身又是怎樣的呢?
隋煬帝皇後蕭氏(567年—647年),蕭氏是隋朝時期的皇後,傳言是梁武帝蕭衍的後代。
她齣生於567年的2月;而古代的江南風俗認為,齣生於2月的子女是不吉利的,命運多舛,所以他的父親蕭巋認為她是一個不詳之人,就把她送給瞭一個遠方親戚蕭岌傢撫養;但是蕭岌夫婦收養蕭氏不滿一年就英年早逝,弱小的蕭氏又被轉送母舅張柯撫養,但是張柯傢裏一貧如洗。
所以蕭氏從齣生開始,就注定瞭她顛沛流離的一生,雖然是齣生帝王之傢,韆金小姐,但是從小曆經苦難,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齣生於2月份的不詳女子,她的一生應該是庸庸碌碌,跟皇室無緣的;
但是,在蕭氏15歲的時候,命運的轉摺點到來瞭,她遇到瞭她一生最重要的一個人,也是在她81年的人生中,對她影響最大的一個人齣現瞭。
從那時候開始,蕭氏正式開啓瞭她一生的傳奇之路。
二:助夫登基,母儀天下
公元582年,隋文帝的二兒子楊廣被立為晉王,成為王爺之後,理應要選擇一位王妃;於是,宮裏安排那些傢世顯赫的貴族公主,占蔔生辰八字,可是一圈下來,諸國的公主基本上都跟楊廣八字不閤,不宜婚配。隻有剛滿15歲的蕭氏女兒的八字與楊廣契閤,大吉大利。於是,蕭氏就成瞭晉王妃唯一的人選。
可以說,這就是命裏使然,命中注定,蕭氏齣生於2月,風俗認為是不詳,導緻瞭她十幾年的命運多舛;可是,在她15歲的時候,或許是感受到瞭命運的不公,於是,上天給予她饋贈,讓她一夜之間成為瞭王妃。
而之後13歲的楊廣在進京覲見皇帝的時候見到瞭這位素未謀麵的王妃,頓時驚為天人,激動不已,原來自己的王妃竟然如此傾國傾城;這對於在曆史上以好色著稱的隋煬帝來說,無異於上天恩賜,他當然樂意笑納。
年輕的晉王夫婦成婚之後,恩愛和諧,傢庭和睦,儼然一對神仙眷侶,這也是蕭氏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唯一的丈夫。
而更加讓晉王楊廣高興的是,早年有個算命先生給他的王妃蕭氏算過一卦,得齣
“母儀天下,命帶桃花”
八字箴語;如果真如算命先生所說,蕭氏未來注定是
“母儀天下”
的女人,那不就意味著未來的他是皇帝嗎?作為對皇權覬覦已久的晉王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喜訊。
加上蕭氏本身就是一個傾國傾城的絕色美人,所以自從成婚之後,晉王楊廣一直對蕭氏視若珍寶,珍愛有加。
自從有瞭晉王妃蕭氏之後,平靜已久的楊廣開始逐漸地參與瞭奪嫡之爭,而晉王妃蕭氏也在竭力幫助自己的夫君得到那天下至尊之位,她經常在有意無意之中,討好獨孤皇後以及皇後身邊的人,讓獨孤皇後對她印象大好。
而這個時候的太子楊勇,卻偏偏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明媒正娶,八抬大轎娶迴傢的太子妃他不寵幸,卻偏偏獨寵偏房,把堂堂太子妃晾在一邊;結果太子妃受不瞭這窩囊氣,一氣之下上吊自殺瞭。
而太子這一切的所作所為都被獨孤皇後看在眼裏,獨孤皇後和楊堅認為楊勇好色無度,不是帝王的最終人選,於是有意廢黜太子之位;而此時的楊廣卻在蕭氏的配閤之下,專心政務,不納二色;而且待人接物恭敬有禮,舉止有度;重要的是,晉王府中一切從簡,樸素不奢華。
跟太子楊勇相比,楊廣的錶現卻是完美無瑕,《資治通鑒》中記載:“
晉王廣美姿儀,性敏慧,沉深嚴重,好學,善屬文,敬接朝士,禮極卑屈,由是聲名籍甚,冠於諸王。”
而如果把後麵登基之後的楊廣跟現在的楊廣相比較,就知道,這樣完美的錶現,肯定是僞裝齣來的,而且是在蕭氏的配閤之下完成的。
在他們夫妻盡力的錶演之下,終於打動瞭獨孤皇後和楊堅的心,於是,楊勇的太子之位被廢除。
公元600年,楊廣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瞭自己夢寐以求的太子之位,蕭氏也隨之成為瞭太子妃。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於仁壽宮中駕崩,楊廣登基稱帝,這就是曆史上殘暴不堪,好色無度的隋煬帝。而蕭氏,也隨之成為瞭母儀天下的皇後。
此時,楊廣已經37歲瞭,而蕭氏也已經39歲。
隋煬帝登基一年之後,獨孤皇後也病逝瞭,而之後的楊廣,就徹底開始瞭放飛自我,或許是楊廣本性就是如此,亦或者是前麵幾十年裝得太狠,被壓抑得太過,一旦皇權在手,無人可以製衡的時候,那些隱藏在骨子裏的本性就開始徹底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楊廣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修建宮殿,修建大運河,廣納後宮,美女無數,又多次南下江南,勞民傷財,苛捐雜稅不斷,百姓生活睏苦,國傢動蕩不堪。
而隋煬帝的這些無德行為,蕭氏看在眼裏並數次進行過勸諫,但都無果,於是,蕭氏作《述誌賦》委婉勸諫。
公元616年,楊廣第三次下江南,但在途中遭遇各地農民起義軍的反抗,隋朝大臣基本上都懷有二心,比較明顯就是宇文化及,竇建德以及後來建立唐朝的李淵,隋朝的統治已經開始分崩離析,連宮裏普通的宮女都看到瞭隋朝這座大廈即將傾覆,而此時的蕭氏在麵對這種境況的時候,也已經無能為力,她曾經指派人去報告楊廣,陳述現在的局勢和危險,可是楊廣壓根就不聽,一直沉迷在溫柔鄉裏,還把勸諫的人員給殺瞭,從那之後,蕭氏也隻能徒呼奈何:“
大勢已去,無法挽迴,又何必再稟告呢,徒增陛下的煩惱而已。
公元618年,江都政變,宇文化及弑君,楊廣自殺身亡。
至此之後,蕭氏開始瞭她半生顛沛流離的生活。
三:命犯桃花,顛沛流離
在蕭皇後成為晉王妃之前,曾經有算命先生給她占蔔過,得齣“
的箴言;可惜楊廣當時在看到
四個字的時候,已經興奮得無以言錶,認為自己就是下一代帝王瞭,而忽視瞭後麵的
“命帶桃花”
四個字。
曾經的隋煬帝楊廣也是一個有著大誌嚮的帝王,可惜在他登基之後,不斷地消耗隋朝氣運,又整天沉迷於酒色,終於把一座大好江山給作沒瞭。他隻看到瞭這八字箴言的錶麵,而忽視瞭這八個字背後的意義,
八個字雖然說的是蕭皇後,但是跟他楊廣是息息相關的,隻有楊廣登上瞭皇後,蕭氏纔能夠
,而隻有他江山穩固,真心對待蕭氏,纔不會有後麵的“
可惜,楊廣當時壓根就不懂,他隻在乎他能否登上皇位,而隻有登上皇位,他纔能過他想要的生活。
在孤皇後去世之後,隋煬帝就開始酒色無度的生活,在他在位的十幾年時間裏,徵服瞭無數的美女,後宮充實龐大;可惜的是,他沒有徵服宇文化及,李淵等幾個有權勢的大臣;最終,李淵在太原起兵造反,宇文化及直接逼得楊廣自縊身亡,而楊廣身亡之時,剛好年滿50歲。
楊廣自縊身亡之後,早就對蕭皇後心存覬覦之心的宇文化及以她的兒子作為威脅,要強行納蕭皇後為妾,蕭皇後要求宇文化及要以帝王的規格下葬楊廣,否則抵死不從;宇文化及滿足瞭蕭皇後的要求,之後就霸占瞭蕭皇後。
這也是蕭皇後的第二個男人,而蕭皇後的
“桃花劫”
也正式開始。
從中我們能夠看齣,蕭皇後是一個身不由己的女人,雖然她最終身體上背叛瞭楊廣,但是她是在犧牲自己身體的情況下,讓楊廣的身後事得以配享帝王的待遇,否則一代帝王死後,連個墓碑可能都不會有;而且她保全瞭她跟楊廣的孩子;從這點上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值得後人尊重。
但是,在野史記載中,蕭皇後不是這麼貞烈的女子,而是一個禍亂婦人;據說宇文化及還是隋朝皇宮的一名護衛的時候,就開始暗中仰慕蕭皇後,但是由於兩人身份相差太大,而且蕭皇後又是母儀天下的皇後,所以宇文化及不敢有任何逾越行為,可是,登基之後的楊廣變得昏庸不堪,殘暴好色,把蕭皇後晾在一邊獨守空閨;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蕭皇後一個人孤枕難眠,走齣寢宮,正好遇到瞭獨自巡夜的宇文化及,兩人目光相對,撞齣瞭火花。
傳言在之後,宇文化及經常利用職務之便跟蕭皇後偷偷相會。
不過,這隻是野史記載,沒有任何根據,當不得真;但是宇文化及覬覦蕭皇後的美色是真的。
宇文化及在得到蕭皇後之後,在許都登基稱帝,而蕭皇後也隨之成為蕭淑妃。但是宇文化及跟楊廣一樣,得到瞭蕭皇後之後,就沉迷在溫柔鄉裏,沒有瞭前進的動力,在那樣一個亂世年代,停滯不前,就很快會被彆人超越。
就在宇文化及沉浸在溫柔鄉,忘瞭政治擴張的時候,中原一帶的竇建德勢力發展起來瞭,並且把宇文化及打得節節敗退。
最終,聊城之戰,宇文化及大敗,自己也兵敗身亡。
逐鹿中原之戰,竇建德大勝宇文化及,作為勝利者,宇文化及的一切自然就由竇建德繼承瞭,竇建德不僅收繳瞭宇文化及的金銀珠寶,還連帶著把美艷不減當年的蕭淑妃一同納入自己的後宮。
雖然說如今的蕭皇後已經53歲的高齡瞭,而且已經當瞭兩次寡婦,但是由於保養有道,蕭皇後美艷不減當年,氣質雍容華貴,比之十幾歲的青春少女,更加的成熟有風韻,竇建德作為一代梟雄,見到這樣的美女,心裏要說沒點想法,那也是不正常的。
於是,竇建德自然而然的,就把宇文化及的這位淑妃變成瞭王妃,並且從此之後,縱情聲色,忘記瞭逐鹿中原的初衷。
從此刻起,竇建德就成瞭蕭皇後的第三個男人。
可是,真實的曆史是這樣的嗎?
在真實的曆史上,竇建德沒有把蕭氏納入自己的後宮,而是把蕭氏安排在武強縣,對蕭氏尊敬有加,完全是按照前朝皇後的禮遇來對待。而自始至終,竇建德都沒有稱帝,每次在麵對蕭皇後的時候,竇建德都自稱“微臣”,可見,在竇建德心裏,他應該是真心尊蕭氏為皇後的。
蕭皇後在竇建德處得到瞭一處安身立命之地,可是好景不長,北方的突厥壯大瞭起來;而蕭皇後的小姑子義成公主之前遠嫁突厥可汗和親,在得知蕭皇後的遭遇之後,就派使者來到竇建德處,迎接蕭皇後;而竇建德的背後主子本身就是突厥,再加上突厥強大,竇建德不敢得罪,隻能把蕭皇後交給瞭突厥使者。
曆史上對於這一段的描述也隻是一筆帶過,在《隨書》中記載:
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後於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虜庭。
蕭皇後作為亂世中的一個死瞭丈夫的女人,不管她的身份多麼尊貴,她的命運都輪不到自己掌控,隻能身不由己,沒有選擇的權利,命運把你推到哪裏,你就隻能走到哪裏。
圖片來源於我拿過來
蕭皇後被接到突厥之後,成瞭突厥處羅可汗的王妃,也就是說,處羅可汗是蕭皇後的第四個男人;在之後,處羅可汗駕崩,兒子頡利可汗繼位,按照突厥的傳統,父親死瞭之後,兒子是要繼承老子的一切的,自然的,蕭皇後又成瞭頡利可汗的王妃,這是蕭皇後的第五個男人,等於說,蕭皇後到瞭突厥之後,先後嫁給瞭突厥兩任可汗。
由此可見,這位前朝的皇後魅力到底有多大,她的“桃花劫”不斷,生命中的男人一個又一個的齣現。
但是,真實的曆史上,無論是宇文化及,還是竇建德,或者是突厥的兩位父子可汗,他們跟蕭皇後的那些艷情故事都是野史中記載的,在正史中卻沒有記載關於他們之間的一些緋聞信息。
而在真實的曆史上,蕭皇後也不是那麼淫亂的人。
首先,在隋朝崩滅的時候,蕭皇後已經53歲的高齡瞭,這在古代已經算是年紀很大瞭,孫子都已經有瞭,就算她保養有術,也很難擋住歲月的侵蝕;而像宇文化及和竇建德這樣的絕代梟雄,要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不管的年輕的少女,還是風韻猶存的熟婦,隻要他們需要,都有大把的女人倒貼過來,不太可能看得上這樣一位“高齡”寡婦。
其次,宇文化及以及竇建德之所以重視蕭皇後,無疑是當時隋朝剛剛滅亡,還有很多的隋朝餘孽沒有清除,他們給蕭皇後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對隋朝舊臣的一個交代。
給前朝皇後一處容身之地,不僅能夠彰顯黃恩浩蕩,也有利於他們王朝傳承的閤法性。
再次,蕭皇後的身份擺在那裏,她畢竟是前朝皇後,前朝雖然滅瞭,但是她的身份擺在那裏,不管是宇文化及還是竇建德,都不敢造次,否則那些忠於前朝的舊臣肯定會反撲的,他們也會遭到天下民眾的指責,更加得不到門閥的支持。
最後,傳聞竇建德是齣名的“妻管嚴”,他的老婆是隋唐時期齣名的“母老虎”,竇建德的後宮都被他老婆給解散瞭,他也不敢在外麵養小的;重要的是,竇建德的後台是突厥人,而突厥王妃義成公主是蕭皇後的姑姑,竇建德惹不起的。
所以,他們重視蕭皇後,尊敬蕭皇後,更多的是齣於政治上的考慮,而不是個人方麵的因素。
而要說道突厥兩位父子可汗,我個人覺得那就更加不可能看得上蕭皇後瞭,一是蕭皇後年紀大瞭,不管保養有多好,在天子的眼裏,隻怕都已經沒有年輕小姑娘有吸引力;而義成公主能夠成為和親公主,自然是聰明絕頂的女人,她把蕭皇後迎迴突厥,不是給自己樹立一個後宮敵人,而是想要拉攏親隋勢力;要說她齣於親情的考慮,我也是不太信的,畢竟自古皇傢無親情,而且她嫁到突厥都有二十多年時間瞭,跟蕭皇後之間哪有多少親情可言,一切都是為瞭政治而已。
所以,野史的記載是不可信的,電視劇或者小說中對於蕭皇後的描述也是為瞭能夠吸引流量,沒有可信度。
四:迴歸故國,得以善終
蕭皇後在突厥王國一待就是10年。
公元630年,唐朝建國後,戰神李靖攻打突厥,大獲全勝;於是蕭皇後纔得以返迴故國。
可是,等她迴到中原的時候,數十年時間已經匆匆而過,滄海桑田,故人已逝,那些曾經的故人,已經剩不下幾個瞭;而此時的自己,也已經是一位64歲的老婦瞭。
看著嶄新的大唐,一片欣欣嚮榮的新氣象,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非常懷念當初剛嫁入皇宮時的歲月吧。
50年前,她遇到瞭她此生唯一的丈夫,也是她生命中的摯愛,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而那個人,是隋朝皇帝楊廣;此後,她開始瞭半生顛沛流離的淒慘生活,直到50年後,她迴到故國,見到瞭此生唯一善待她的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在很多野史記載中,說李世民垂涎蕭皇後的美貌纔攻打突厥,強行吧蕭皇後從突厥要瞭迴來;更是有野史筆記記載,李世民把蕭皇後接迴之後,更是冊封為宮中昭儀,納入後宮。
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蕭皇後迴國之後,已經是64歲的高齡瞭,而那時候的唐太宗李世民,纔30多歲,哪能看得上這樣一個老婦人;而且李世民後宮裏的女人哪個不是國色天香,年輕貌美,她怎麼可能會對64歲的蕭皇後心存垂涎。
而之所以封蕭皇後為昭容,隻是為瞭給隋朝舊臣吃一顆定心丸,告訴那些隋朝舊臣,你看,蕭皇後迴來瞭,在朕的後宮,朕給她一個名分,保她一輩子不愁吃穿,養著她,你們就安心給朕辦事吧,其實也就是一個形式而已。
退一步來說,就算李世民真的對蕭皇後有那種心思,他也不敢真的做齣來,因為李世民的皇位本來就是他殺兄弑弟,逼父退位得來的,他的皇位來路不正;所以李世民自從當瞭皇帝之後,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樹立自己的明君形象,不給史官任何的可趁之機,否則在後世曆史上,李世民也得不到一個好的評價。
重要的是,為瞭能夠做到“以人為鏡”,李世民身邊還有一個魏徵,天天圍著李世民轉,不讓做這個,不讓做那個,要是李世民真的做齣逾越人倫的事情,首先魏徵就不會放過他,可能勸諫不成,就直接撞柱而亡瞭,李世民也怕他啊。
再次,在蕭皇後去世之後,李世民把她與隋煬帝閤葬在一起,這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試問,如果李世民真的跟蕭皇後存在男女關係,那麼蕭皇後死後,李世民怎麼可能把她跟楊廣葬在一處,這不是打自己的臉麵嗎?李世民作為韆古一帝,他是非常在乎後人對他的評價的。
最後一點,李世民跟蕭皇後之間是有姻親關係的,李世民娶瞭隋煬帝楊廣的女兒為妃子,雖然這個妃子不是蕭皇後生的,但是從身份上來說,蕭皇後算是李世民的嶽母瞭,所以他們之間更加不可能有那麼狗血的事情。
此後,蕭皇後就一直生活在大唐皇宮之中,再也沒有在世人麵前露過麵。
公元647年,在大唐平靜的生活瞭18年的蕭皇後走完瞭自己81年的坎坷人生,壽終正寢。
李世民以皇後之禮將她與隋煬帝閤葬在一起,也算是成全瞭這一對恩愛夫妻。
《北史·後妃列傳》曰:
大唐貞觀四年,破突厥,皆以禮緻之。歸於京師,賜宅於興道裏。二十一年,殂。昭以皇後禮於揚州閤葬於煬帝陵,謚曰湣。
蕭皇後確實是一位傾國傾城,為人溫婉和善的良善女人,可惜,她一生坎坷,自從嫁給楊廣開始,就注定瞭她悲慘的一生。
縱觀蕭皇後的一生 ,可以用淒慘,精彩,傳奇來形容,她齣生就被父母認為不詳而拋棄,而後嫁給瞭楊廣,本以為可以一飛衝天,從此安心度日;可惜為瞭幫助楊廣奪權,陪楊廣演戲瞭十來年,好不容易等自己的夫君登上皇位,原以為苦盡甘來,可楊廣的心裏已經沒有她瞭,隻有那如畫江山,美人懷抱。
之後,隋朝滅亡,她開始瞭顛沛流離的一生,那些抓住她的男人,看不上她已經是一位年老色衰的老婦人,隻把她當成瞭政治籌碼,換取利益。
可以說,她的一生享盡瞭榮華富貴,但也曆經瞭滄桑劫難。
但慶幸的是,這樣一位有著大智慧,大勇敢的女子,雖然一生漂泊,但最終在晚年之際,得到瞭“韆古一帝”李世民的善待,壽終正寢,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後記:
蕭皇後的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可以說她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史詩。曆經韆般滄桑,展露萬種風流;說不完的艱辛磨難,道不盡的歲月滄桑,全部融入她81年漫長的生命中。
她一生都是一個聰明,美麗,善解人意的女人;可是,卻在後世文人墨客的筆下,成瞭一個淫蕩禍國的妖女,不知道她泉下有知,會不會痛恨那些隻會玩筆頭的儒生把她描繪成這一幅樣子,而忽略瞭她問心無愧的一生。
如今,韆百年歲月風霜已逝,隋末唐初的那一段風流盛世已經隨著曆史的車輪駛嚮未來,而當初的那一段故事也如滔滔江水,奔嚮遠方。
我們迴首往事,不禁感慨,如果當初隋朝未亡,一代絕世佳人蕭皇後一定能夠成為像李世民的妻子獨孤皇後那樣的一代賢後;她也一定能夠憑藉自己的纔華和賢德在華夏曆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