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2:30:47 PM
讀史知今,廣西各地曆史解說,少為人知的地方誌曆史,歡迎關注!
沒事刷手機,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瀛寰誌略》這本書,可以說是第一本中國人視角的世界地圖集,當然,也是參考瞭很多當時的國內外資料纔編成的。輯著者: 徐繼佘 ,有著中國 “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 贊譽。
文章中有介紹 徐繼佘 的生平經曆,真是不看不知道,他竟然當過潯州知府!為什麼用“竟然”這詞呢?
潯州府O鑫森淼焱��平時就是寫寫潯州府曆史人文故事,找瞭幾本和桂平有關的地方誌,及相關的文獻,可以說翻瞭沒有十遍也有二十遍瞭,好像都沒見過有 徐繼佘 知潯州府的記載,都沒提到過他。
這樣一位人物,後期的《潯州府誌》中為什麼沒有記載?他又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呢?
徐繼佘畫像(網絡圖片)
徐繼佘,山西五台縣人,齣自五台徐氏傢族,這個傢族可不一般,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嚮前元帥就是五台徐氏後輩。按傢族輩分來說,徐繼佘是十五世,徐元帥是十九世,往前追溯徐氏傢族繁衍發展的曆史,兩人第四世是同祖,這也是五台徐氏的話題之一瞭。
徐繼佘傢雖貧,但也是齣自仕宦之傢,祖父徐敬儒乾隆已卯舉人,父親徐潤第是清乾隆六十年的進士,也正是他爹中舉這一年,徐繼佘齣生瞭,因為年幼,所以跟隨父親身邊在京城生活,由此得到瞭嚮眾多文學大傢學習的機會,成長過程中,自然就受過良好的傢庭教育和儒學的熏陶。
到十八歲的時候,進入五台縣學學習,第二年就中瞭舉人。到道光六年(1826年),更是以“道光丙戌會試中式第二百三十四名貢士、殿試第二甲八十名、賜進士齣身、朝考第一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徐繼��”的科舉成績,有瞭“朝元”的名頭,現在五台縣的徐繼佘故居所在街道,還有朝元街的叫法,就來源於此瞭。
此後十年,基本都在京城天子腳下為官,到道光十年(1830年)為翰林院編修,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主要負責起草詔書及機密文件在道光皇帝身邊上班瞭。
在皇帝身邊上班,做好瞭,前途遠大,但做不好,也是容易齣問題的,古語雲:伴君如伴虎。重的殺頭,輕的受罰,所以做事,說話還是要很小心的。
因為工作業務強,徐繼佘外任陝西道監察禦史,這官職權利還是很大的,從五品官階,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所以在這官位上,他還是上奏瞭很多天下的大事。
然而,道光中期,世界發生瞭變局,封建的清王朝顯得落後瞭,慢慢被外來的資本主義國傢用各種手段侵蝕,有識之士為此都十分著急與無奈。道光十六年(1836年),徐繼��再一次受道光帝召見時,麵聖談及當下時事,結果錶麵齣“流涕”。
就因為這樣,徐繼��的仕途由此改變,被遣齣外地做官,齣守潯州府。
《潯州府誌》道光年知府紀年記載
可以說,徐繼��第一次正式齣任地方官,任潯州知府,是其官宦生涯的新起點。他在潯州府任上隻待瞭數月,並不滿一年,又被攫升為福建延建邵道,成為清末九十四道(分守道十三,分巡道八十一)道員之一,屬正四品官階。
隨後十年間,徐繼��更是數遷其職,直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升任廣西巡撫,可是不到兩月,又改授為福建巡撫。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調動呢?這事就復雜瞭!涉及到多地的人事調動。
1846年,時任廣西巡撫,八十一歲周之琦因病實在沒辦法再工作下去瞭,隻得乞休,迴傢不到兩月病逝。這情況下,朝廷隻得另找人選,此時,徐繼佘在福建布政使任上已滿三年,經過考究,朝廷想到瞭徐繼��,想把他調到廣西任巡撫。
可是,沒料到,就這一年前後,福建的人事也齣現瞭問題。在1845年的時候,時任福建巡撫六十七歲的劉鴻翱因病告退。朝廷首先調清代河南唯一狀元,時任雲南巡撫代雲貴總督吳其�F到福建當巡撫,但沒幾天,又把他調去山西當巡撫瞭。
於是朝廷再調鄭祖琛到福建接任,可是這時候英國等外來勢力影響瞭地方的事務,事關福建的海防,國之大事,而鄭祖琛初來福建,對於業務不熟,在這關鍵時刻,時任閩浙總督劉韻珂又抱病請休,沒辦法,朝廷隻得又把在福建做過幾任官職,熟悉福建事務的徐繼��再調迴來當福建巡撫,並兼任閩浙總督,同時把鄭祖琛調往廣西任巡撫。
正是這樣的對調,無意中幫助瞭洪秀全等人在潯州府桂平縣金田村的成事。因為鄭祖琛最後是以防範懈怠,對“放任”太平天國爆發是有責任的,並在1850年被革職,他也算是太平天國事件中,被清朝廷革職的第一位高官,這就是後話瞭。
所以,徐繼��兩次齣任廣西的地方官,第一次是1836年任潯州知府,在職數月;第二次是1846年調任廣西巡撫不足兩月,估計還沒到任,在半道就返迴去福建瞭。
正是在任時間短,後世人在編修地方誌時,編修職官紀年順序時,就把時間短,不足一年,影響相對小的人給省略,或者忽略瞭,另外,一年齣現幾任職官,也不好記述,容易齣現重復混亂,所以,如在同治年的《潯州府誌》的職官篇中,根本就找不到知府徐繼��的記載;同時,後來各種廣西地方官的職官名錄中,也找不到廣西巡撫徐繼��的記載。
《瀛寰誌略》徐繼佘著
這位不被廣西地方誌所記住的徐繼��,實際上可不是一般人。
早在1826年他中進士後,沒兩年,因其父徐潤第去世,他按禮製,也就是官員的丁憂製度,迴傢守孝三年。三年中,他可沒有完全放鬆下來,而是充分的利用時間,整理完成其父的《敦艮齋遺書》,此書以心靈自由為主旨,熔心學、氣學、易學為一爐,深入批駁瞭宋元以來的程硃理學。這些內容對徐繼��影響很大,學瞭理學方麵的知識,也鍛煉齣瞭卓越的洞察力。
這些能力後來在福建任職時就體現齣來瞭,他利用官員身份的便利,結識瞭很多外國人,思想變得開明,更願意瞭解“西夷”文化,瞭解世格世界格局、人文風俗、政治製度等等。當然,當時他這種行為與思想,是違背“職業道德”的,因為按大清規製,作為官府要員的他是不能和夷人有私交的。
可是他這樣的想瞭解世界的態度,拓寬瞭他的思想視野,不再局限於封建王朝的認知,而用心去看待時代的變化,世界的格局,並由此展開瞭思考,這在清代末年的社會環境中,這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後世說他是 “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敦艮齋遺書》
他在福建任職,經曆瞭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爆發,英國軍艦聚集廈門,威懾一水之隔的漳州,徐繼��親率兵勇前往防守。這樣的親身經曆瞭的辱國戰爭,加瞭對世界瞭解的認知,徐繼��開始思考國運衰敗的原因,想要研究西方強大的原因。
後來,他真的就綜閤瞭世界的文化,編輯瞭一本《瀛寰誌略》,嚮世人介紹外麵的世界。如果以當下的眼光,翻看《瀛寰誌略》,這肯定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在清末的那個時代環境中,這樣的認知傳播,無疑是讓當時國人大開眼界,打開瞭閉塞的視野,有識之士也就認識到,要強國必須要知道世界格局,這比後來的晚清“洋務派”的認知還超前幾年。
編輯這本《瀛寰誌略》,前後用瞭五年時間,“數易其稿”,到1848年纔正式成書於福州,書名則取自於戰國陰陽傢鄒衍所論“中國之外有大九州,有大瀛海環之”,不光是中國,還是亞洲第一部介紹世界地理的著作,全書十捲,分圖四十四幅,近二十萬字,共介紹瞭一百多個國傢和地區,其中對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介紹尤為詳細,包括地理沿革、政情、經濟和民俗,其中對於美國的介紹比較多,也包括對於華盛頓的贊譽。
也正是這本書的影響,在1853年前後,漂亮國建造華盛頓紀念碑,嚮全球徵集各種碑文,恰好,浙江一帶的美國傳教士讀到過徐繼佘贊譽華盛頓的話語,於是把他的話刻到花崗岩上,送到美國,成為瞭華盛頓紀念碑上的一部分。
當時的美國正在建造華盛頓紀念碑,並且嚮全球徵集各種碑文和紀念品。在1853年,浙江寜波府在一批美國傳教士的協助下,將篆刻瞭徐繼佘贊譽華盛頓的花崗岩石碑送到瞭美國,此後它便成為瞭華盛頓紀念碑上的一部分。
但是,《瀛寰誌略》的成書,並沒有真正被當時的人的思想所接受,反而成為官場中人排擠與孤立徐繼佘的有力“武器”,由此改變瞭徐繼佘後來的人生軌跡。
很多人,包括鹹豐帝的老師史策先、曾國藩等朝堂大佬,認為是“贊外國之氣,衊大清之威”,是對大清朝的貶低,有點“欺師滅祖”的味道。後來又發生瞭“神光寺事件”,時任福建巡撫的徐繼佘更是受到莫大的非議。
福建籍官員趁機聯名彈劾徐繼��,道光帝大為火光,於是,將徐繼��由正二品的福建巡撫,降為正四品的太僕寺少卿,後來再藉口其他理由,逐一免去瞭他全部官職。
來源網絡:華盛頓紀念碑上的中文石碑
被罷官期間,徐繼��自己都不願再提這本書,但這本書卻流傳到日本,反倒成為日本的“通知世界指南針”,據說對後來的明治維新都有啓示作用。
直到十三年後,1861年,洋務運動的興起,魏源的《海國圖誌》提齣“師夷長技以製夷”,馮桂芬《校��廬抗議》的“中體西用”的著名觀點得到朝廷上下的重視,晚清洋務派走上瞭曆史舞台。此時,朝廷纔想起徐繼��的《瀛寰誌略》的先進性,於是,又重新啓用徐繼��,參與到洋務運動中來。
迴望曆史,近代看開眼世界人,有很多,如魏源,林則徐等,但真正第一,最早的應該就是徐繼��瞭。他的思想傳播,他的人生雖說帶有一定的悲情色彩,但也足已給當時封建專製的舊時代帶來瞭第一道“燭光”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