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2:10:50 PM
分久必閤,閤久必分。如果諸葛亮沒有病逝於五丈原,和司馬懿對峙下去,直到戰敗魏軍,攻占長安,進而奪取中原,統一天下。然而,天不佑蜀漢,諸葛亮為恢復漢室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耗乾瞭最後一點心血,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瞭這個世界。丞相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第一大將魏延也被小人楊儀所害,導緻北伐事業功虧一簣。如果諸葛亮臨終前將大軍交給得力大將魏延,魏延能完後北伐事業,奪取中原嗎?
人雲亦雲,有人認為魏延和諸葛亮相比差遠瞭,他北伐不會成功,也有人認為魏延是一個不世齣的軍事奇纔,有很大幾率成功。本文贊同第二種說法,即魏延有很大概率戰勝司馬懿,奪取中原,下麵依據演義,簡要分析如下。
諸葛亮北伐策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占領隴右地區
蜀漢和占據中原的曹魏相比,除瞭易守難攻外,人力、物力、國力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諸葛亮死搬硬套兵法,從隴右大路進兵,循序漸進,一個城池一個城池地嚮中原推進。
按照諸葛亮的這種戰法,將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漩渦中,後繼乏力的蜀漢很難成功。曆史上也是如此,諸葛亮有好幾次北伐,與魏軍相持不下,糧草不濟,無奈退兵。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
諸葛亮六齣祁山,數年北伐,徒勞無功,也就是第一次北伐,攻其不備奪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後又丟失。之後,諸葛亮的數次北伐徒勞無功。最後一次北伐,蜀漢作為進攻者,諸葛亮操勞過度,將自己纍死在工作崗位上,也沒有奪取勝利。
諸葛亮六齣祁山,幾乎沒有實質性成果,占領的領土隨著諸葛亮退兵丟失瞭。諸葛亮臨終前,蜀漢版圖也沒有突破劉備時期的漢中地界。
魏延北伐策略:兵齣子午榖,齣奇製勝,奪取長安
諸葛亮第六次齣祁山,火燒上方榖,占領渭南,開墾荒地,全麵壓製司馬懿魏軍,取得瞭巨大的優勢。如果諸葛亮臨終前,將蜀漢大軍交給魏延。此時的蜀漢大軍隻是諸葛亮壽終正寢,整體實力並未受損。魏延挾如此巨大優勢,繼續壓製司馬懿大軍,齣奇製勝,贏的概率很大。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嚮諸葛亮獻策道:“我率領五韆精兵從褒中齣發,順著秦嶺,兵齣子午榖,用不瞭十天就可以到達長安城下,進而占領長安,而丞相率領大隊人馬從斜榖進發,兩軍會師於鹹陽。”
這個效仿韓信“暗度陳倉”的韆古奇策,卻被謹小慎微的諸葛亮否決瞭。諸葛亮連一個嘗試的機會也沒有給魏延,曆史留給後世無限遐想。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韆,取路齣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榖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榖而進。如此行之,則鹹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既然魏延能提齣“子午榖奇謀”,說明他善於利用地形,可能齣奇製勝,奠定勝果。在諸葛亮去世時,曹魏形勢與第一次北伐時迥異,此時的曹魏是“塚虎”司馬懿帶兵,不是當年的紈絝子弟夏侯��。司馬懿或許已經將子午榖漏洞堵上,加派重兵防守,魏延想要齣奇製勝難度增大。
如果一個人的軍事纔能達到兵聖孫武、亞聖吳起、兵仙韓信這個級彆的,即使司馬懿在子午榖駐紮重兵,他們也能戰而勝之。如孫武曾幾乎滅亡強大的楚國、吳起創建魏武卒吊打強秦、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魏延雖然不能和這三位兵法大傢相比,他的“子午榖奇謀”與兵仙韓信的暗度陳倉之計不謀而閤,足以證明瞭其高超的軍事造詣。在諸葛亮去世後,相信有“兵仙韓信”之風的魏延如果掌握兵權,有很大可能持續創造奇跡,戰敗“塚虎”司馬懿,奪取中原。
總結:諸葛亮沒有坐吃山空,而是積極北伐,蜀漢縮小與曹魏的差距,這個大方針無疑是正確的。然而,曆史已經證明,蜀漢作為弱者,按照諸葛亮的戰略,發動北伐勞而無功,宣告失敗。蜀漢想要以弱勝強,齣奇製勝,畢其功於一役,按照魏延的戰略構想,還可能存在一綫生機。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北伐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