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8:52:22 AM
大傢好,我是老張。
在講晉景公的時候,提瞭一嘴趙氏孤兒的事。這故事從元雜劇到戲麯,再到影視劇,無數次被展現在大眾眼前。但是真實的趙氏孤兒是怎麼迴事呢?和流傳的故事有什麼截然不同的真相呢?
之前講秦國的時候提到過,大業有個後代叫蜚廉,蜚廉有倆兒子惡來和季勝,秦國國君是惡來的後代,而季勝的後代在晉國興起,其中趙夙輔佐晉獻公,趙衰輔佐獻公的兒子晉文公重耳,趙衰是戰國時期趙國的祖先,所以戰國時期的秦國和趙國有同一個祖先,都是嬴姓趙氏。
文公稱霸,趙衰功勞卓著,他生瞭趙盾,趙盾在晉襄公晚期到晉景公初期執掌國政,輔佐瞭四位國君,他兒子趙朔做瞭他的繼承人。趙盾的兄弟趙括趙同趙嬰齊也是晉國的重臣。
先說說史記趙世傢的記載,
晉靈公想刺殺趙盾,趙盾的弟弟趙穿殺瞭靈公。十年後到瞭晉景公三年,靈公的寵臣屠岸賈以趙盾是逆賊之首為由要誅殺趙氏,韓厥勸阻無效,就告知趙朔趕快逃跑。趙朔不肯逃跑,讓韓厥保全他的香火,韓厥答應瞭他便謊稱有病不齣門。屠岸賈不請示國君,就擅自和將領們在下宮襲擊趙氏,殺死瞭趙朔趙同趙括和趙嬰齊,滅絕瞭他們的傢族。趙朔的妻子是景公的姐姐,史記記載為景公的姑姑,她當時懷有身孕逃到景公的宮裏藏起來。
趙朔的門客 公孫杵臼 問趙朔的朋友程嬰:“你為什麼不死?”程嬰答道:“他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是男孩,我就奉養他;如果是女孩,我再去死。”後來趙朔的妻子生下男孩,也就是趙武。
屠岸賈聽到後就到宮中去搜查。有人把嬰兒藏在褲子裏,搜查到這裏的時候,嬰兒竟然沒有聲音躲過瞭搜查。脫險以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以後一定會再來搜查,怎麼辦呢?”公孫杵臼問:“扶立遺孤和去死哪件事更難?”程嬰答:“死很容易,扶立遺孤很難啊。”公孫杵臼說:“趙氏待您不薄,您就勉為其難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
於是兩人設法得到彆人傢的嬰兒,藏到深山裏。程嬰從山裏齣來,假意對將軍們說:“我程嬰沒齣息,不能扶養趙氏孤兒,誰能給我韆金,我就告訴他趙氏孤兒藏在哪裏。”將軍們答應瞭他,就派兵跟隨程嬰去攻打公孫杵臼。
杵臼假意說道:“程嬰,你這個小人!當初下宮之難你不去死,跟我商量隱藏趙氏孤兒,如今卻齣賣我。即使你不能撫養,怎能忍心齣賣他呢!”隨後他抱著那個從彆人那弄來的嬰兒大喊:“天哪!天哪!趙氏孤兒有什麼罪?請你們饒恕他,隻殺我就行瞭。”將軍們沒答應,殺瞭杵臼和這個孤兒。他們以為趙氏孤兒真的死瞭,沒有懷疑。程嬰和真的趙氏孤兒一起隱藏到深山裏。
十五年後,晉景公生病,進行占蔔,占蔔的結果說是大業的後代不順利,因而對景公作怪做怪。景公問韓厥,韓厥便說:“大業的後代子孫中,從中衍傳下的後代建立秦國,從未斷絕過香火。斷絕香火的,不就是晉國的趙氏嗎?晉國人都為他們悲哀,希望您考慮考慮吧!”景公問道:“趙氏還有後代子孫嗎?”
韓厥就把趙氏孤兒的實情告訴瞭景公。於是景公就與韓厥商量立趙氏孤兒趙武,先把他找來藏在宮中。將軍們進宮問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韓厥的眾多隨從迫使將軍們同趙武見麵。將軍們隻好說:“當初下宮之變是屠岸賈策動的,他假傳君命,不然的話誰敢發動變亂呢!我們本來就要請立趙氏後代。如今您有這個命令,正是群臣的心願啊!”
於是就立瞭趙武 為趙氏的繼承人,將軍們又反過來與趙武攻打屠岸賈,誅滅瞭他的傢族。景公又把原屬趙氏的封地賜給趙武。
可以看齣這是一個精彩的忍辱復仇的故事。在元朝就有瞭元雜劇趙氏孤兒,甚至替趙武去死的孩子都被改成瞭程嬰自己的孩子。
但是這個精彩的故事,在春鞦和左傳中卻是另一種記載。
春鞦隻寫瞭一句話,魯成公八年也就是晉景公十七年,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左傳記載則詳細一些。在趙朔死後,趙朔的妻子趙莊姬與叔父趙嬰齊私通,這事發生在晉景公十三年,次年趙同趙括兩兄弟發現瞭這件事,就放逐趙嬰齊到瞭齊國。
趙莊姬因為趙同趙括兄弟放逐趙嬰齊而怨恨他們,到瞭景公十七年,她就誣陷這兩個人要造反,並說欒氏和�S氏知道內情。至於為什麼要等瞭三年,有可能是前麵沒有機會,而此時趙氏與欒氏的分歧加深瞭,因為他們總是意見不同。
景公聽信瞭她的挑撥,就派人滅掉瞭趙同趙括,收迴瞭他們的封地。但是因為在趙武是趙莊姬的兒子,他住在宮裏沒有受到牽連。趙氏的滅族是因為趙氏跟欒氏的分歧,加上趙莊姬的挑撥導緻的。
這事發生之後,韓厥勸諫景公,景公感念趙氏曆代輔佐的功勞,就立瞭趙武做趙氏的繼承人,將原來趙氏的封地封給瞭趙武。
除瞭以上記載,這事還記載在史記晉世傢和史記韓世傢。趙世傢和韓世傢裏記載大緻相同。在晉世傢裏,雖然沒記載趙莊姬私通的事,但景公十七年,趙氏被滅和趙武興起的記載卻和左傳一模一樣。
現在的學界更加認可左傳的記載。我也更傾嚮左傳。
首先,左傳比史記早幾百年,按常理來說他的作者能看到的資料更多,可信度更到。
其次,史記的記載本身就矛盾,在趙世傢裏趙括在景公三年就被殺瞭,但晉世傢裏麵,景公十二年,晉擴軍,趙括則是六卿之一,趙括等人變成瞭在景公十七年被殺。
最後,就是實力的問題,晉國最有實力的是卿,景公三年的時候晉國有三軍,趙氏領導下軍。要殺趙氏得國君下令或者與趙氏同等實力的人,屠岸賈並不掌兵,左傳甚至沒有記載這個人,一個不掌兵的人僅靠假傳國君的命令就誅殺大臣,難度有點大,雖然欒氏和�S氏與趙氏有矛盾,但是地位相當且知道內情的韓厥完全可以麵見國君,把一切說清楚。
所以相對來說,春鞦和左傳的記載更可靠。
而為什麼史記會有兩種矛盾的記載呢?我猜測司馬遷本來就想把兩種情況都寫下來讓讀者自己判斷。
因為史記是紀傳體,在趙世傢裏,他采用的是趙國的史書,但趙氏孤兒發生的時候,趙國還沒建立,他們傢不可能設置史官,趙國的史書是趙國建立後纔有的,他們祖先的事就任由他們自己來寫瞭,為自己的祖先遮醜就是有可能的。就像一個人對新認識的朋友講述瞭一件他十年前做的事和他昨天做的事,顯然十年前的那件事更好鬍編。
而春鞦和左傳是春鞦末期魯國的史書,比趙國建立時間早瞭半個世紀以上,他們不需要去為趙氏傢族遮醜,趙氏傢族和魯國無仇,雖然晉景公對魯國無禮,但也無需去抹黑趙氏的祖先。
所以左傳的記載更可信。
趙氏孤兒這個故事,雖有兩種記載,但晉景公殺瞭趙氏族人,又立瞭趙武繼承趙氏的傢業,這個結果的記載都是一樣的。
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所以我認為沒有影像資料做輔佐的史書,記載的事件結果比它發生的原因和過程更可信。
可以假設這樣一個場景,開3小時的會,沒有會議記錄,事後大傢能會想起多少會議內容呢?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迴憶起全部內容吧。
嚴謹記載的史書也有記錄錯誤的時候。不過不能因為某些錯誤,就否定某一本史書,也不能因為在某件事的正確,就完全信這本書。可不可信得具體到某一件具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