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3:55:56 PM
齣品 | 虎嗅醫療組
作者 | 陳廣晶
題圖|視圖中國
輝瑞官網近日公布瞭PAXLOVID用於新冠病毒暴露後預防研究的主要結果――與安慰劑相比,接受 5 天和10天PAXLOVID治療的成年受試者,感染風險分彆降低瞭32%和37%。
這個數據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也就是說,沒能達到本次研究的主要終點――降低暴露於病毒中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對於這個結果,輝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伯樂(Albert Bourla) 錶示:“雖然我們對這項特定研究的結果感到失望,但這不會影響早期試驗觀察到的用於治療高危重癥 COVID-19 患者的強大療效和安全性數據。”
輝瑞剛剛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 PAXLOVID的銷售額約為14.7億美元,相比此前預測的24.20億美元有較大差距。相比默沙東Molnupiravir第一季度32億美元的銷售額,差距更加明顯。
此次用於病毒暴露後預防的嘗試失敗,也令其前景更顯不樂觀。而人們對預防藥物的期盼也又一次落空瞭。
自從疫情開始傳播,人們就在尋找預防新冠病毒的辦法。為此也曾齣現過排隊搶購闆藍根、雙黃連等一係列“烏龍”事件。
隨著新冠病毒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特彆是到Omicron成為主流毒株以後,R0值已經達到10左右,常規防感染手段的效力紛紛減弱。如果不及時接種加強針,連疫苗的保護作用也大打摺扣。這些都使各方用某種藥物來預防新冠病毒的心情更加迫切瞭。
過去一年裏,在新冠病毒防治領域,除瞭疫苗,全球新冠中和抗體市場規模也超過瞭百億美元,暴露後預防,正是其主要用途。現在這也是小分子口服新冠藥試圖突破的方嚮。
為瞭“亡羊補牢”,臨床會將PAXLOVID等新冠小分子藥,預防性地用在未接種疫苗、有基礎病的老人身上,以避免其發生重癥、死亡。健康時報4月初的報道中,也提到8名醫護人員在疑似意外暴露之後,使用該藥預防。
從這個角度看,輝瑞這項研究的失敗,確實會令很多人失望。
更加值得思考的是,小分子口服藥物真的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嗎?它們能改變新冠病毒防治的“遊戲規則”嗎?其背後又有哪些值得警惕之處?
小分子藥能預防新冠嗎?
根據輝瑞公布的試驗細節,這項研究從2021年9月開始,在Omicron大流行的高峰期完成,一共納入瞭 2957 名受試者。這些人都是成年人,快速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是無癥狀傢庭接觸者,96小時內接觸過無癥狀感染者或近期新冠檢測陽性者的個人。
研究者將他們分成三組,隨機接受瞭 “5天PAXLOVID,隨後5 天安慰劑 ”治療,“10天PAXLOVID”治療或“10天安慰劑”治療。
結果是,三組感染的情況基本相同,PAXLOVID並沒有錶現齣更好的效果。盡管完整的研究數據要在未來幾個月後纔能發布,還很難說具體的原因是什麼,但是失望之餘,對於PAXLOVID的失敗,很多行業專傢也並不感到意外。
“這種小分子藥物無法阻擋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病毒學專傢常榮山告訴虎嗅。實際上,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很難起到預防的作用。這也是預防感染和治療感染的不同機製決定的。
已有研究錶明,新冠病毒感染細胞後,其目標就是要“劫持”細胞,令其完成基因錶達和蛋白質生産,以復製更多病毒,進而感染更多細胞。在這個過程中,各種蛋白質片段生産齣來,然後組裝在一起,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兩種,就是蛋白酶和RNA聚閤酶。
目前全球已經獲得授權的兩種小分子特效藥輝瑞的PAXLOVID和默沙東的Molnupiravir,正是通過阻止這兩種物質起效的。
這也意味著,隻有病毒開始復製瞭,這些小分子抗病毒藥纔能夠起效。
而起到預防作用的抗體,則是要阻止病毒進入細胞。
“這種藥物在病毒復製中起作用相對較晚”,布萊根婦女醫院傳染病科臨床主任保羅・薩剋斯博士接受醫療行業媒體STAT采訪時指齣:“一旦病毒感染瞭細胞,阻斷蛋白酶就為時已晚。”
此外,有研究者將PAXLOVID試驗結果,與新冠疫情早期中和抗體藥物試驗結果進行對比,認為二者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異――再生元、禮來和阿斯利康等企業的産品,能將感染率降低80%,很可能是因為二者起效方式不同:PAXLOVID不能更快抵達感染部位,因而無法及時阻斷病毒。
而隨著新冠病毒的持續變異,自然感染産生中和抗體的預防作用也越來越難實現。
“目前看來,中和抗體還很難起大的作用。不同變異株産生的中和抗體,交叉保護作用有限,不能用來治療,防止重癥死亡。美國FDA緊急批準過康復者血清用來治療重癥,但是,效果越來越差,隻好取消。”常榮山嚮虎嗅錶示。
“預防最好的辦法還是接種疫苗。”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傢金鼕雁嚮虎嗅直言,“隻有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比如艾滋病、某些流感中纔會用到抗病毒藥來預防,有時候會有效。但是說到底,疫苗是根本,抗病毒藥隻是輔助的手段。”
警惕更危險的可能
事實上,目前廣泛應用的小分子新冠特效藥,其有效性仍然需要更多研究驗證。
據輝瑞透露,2021年12月以來,PAXLOVID已經在全球60多個國傢獲得批準或授權用於有條件或緊急使用,主要用在高危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財聯社報道顯示,在近期財報電話會上,輝瑞CEO艾伯樂透露,PAXLOVID的處方量正在激增,4月22日的一周內,僅美國就開齣瞭8萬人的處方,這是2月底處方量的10倍。
然而,用量更大之餘,這種藥近期頻有不利消息曝齣,包括停藥後“復陽”,以及潛在的促進耐藥和加快病毒突變風險。
“它不能完全阻斷病毒復製,隻能抑製,這就驅使新冠病毒嚮其他器官侵襲,長期感染,比如腸道。”常榮山告訴虎嗅。這些病毒在除瞭肺以外的其他器官中長期感染,就可能形成慢性感染,發現的“長陽”,最長達到瞭500天;治愈齣院後,核酸檢測復查過程中所謂的“復陽”也可能與此相關。
關於這一點,輝瑞也早就意識到瞭,在其嚮歐盟遞交的文件中,就提到“一些受試者似乎在第10天或第14天左右齣現瞭新冠病毒RNA水平反彈”的情況。
進一步分析發現,臨床試驗中,1% 至 2% 的患者在服用 Paxlovid 的5天後,至少有一次核酸檢測再次呈陽性。FDA正在對這一現象發生的頻率和原因進行調查。
輝瑞CE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針對完成第一個療程後齣現反彈問題,提齣“再服用一輪”的建議――按照目前FDA的授權,該藥最多可以服用5天。對於這個建議,FDA通過數據更新的形式予以間接駁斥。
FDA傳染病辦公室主任 John Farley 博士錶示,迄今為止,還沒有數據支持這一說法。“我們正在繼續審查臨床試驗數據,但是目前沒有證據錶明更長的治療過程有益。”
不過,對於這種反彈或復陽能否再次感染人,還沒有定論。常榮山認為,所謂復陽患者,從他們身上檢測到的隻是新冠病毒的核酸碎片,或者是不完整病毒顆粒,再感染人的情況還罕有報道。
對此,金鼕雁也有同感:“沒有證據證明復陽的病人有傳染性。這些人身體裏麵抗體很高,所以一般不會有傳染的情況。”
FDA的上述資料也顯示,這些“復陽”患者沒有癥狀,住院率、死亡率也並沒有增加。
另有部分傳染病專傢仍然擔心復陽病人具有傳染性,並組織開展相關研究。
還有一個令研究者擔心的問題,就是不能徹底“殺死”新冠病毒的“特效藥”,會把病毒訓練得更強大,進而産生耐藥問題。這也與治療中不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的病毒相關,受到藥物乾預後,新冠病毒的RNA更容易齣錯,在頻繁的組閤中,極易産生具有抗藥性的新變異。
金鼕雁嚮虎嗅指齣,基於其作用機理,有些口服藥較難齣現抗藥性。口服藥幫助身體對抗病毒使其減少並更快停止復製,齣現抗藥性的機會也相應減少。上述擔心隻可能在很特彆的人群中齣現,比如自身免疫力有缺陷的患者。
據他介紹,這種情況在病情不受控的艾滋病感染者身上比較常見,因為患者免疫有缺陷會持續感染,停瞭藥還會反彈。“這類人群確實值得注意",但是不必過度擔憂。一般來說,新冠病毒不是持續感染,小分子藥、中和抗體幫人體打完抗擊病毒的硬仗之後,人體産生的抗體會徹底控製住病毒,讓病毒“沒戲唱”。
無論如何,人類和病毒的交手中,病毒還是會不斷突變、進化。隨著研究的持續推進,人們對病毒和“武器”,如PAXLOVID及其他特效藥等,也會越來越瞭解。
從全球情況看,在新冠口服小分子藥領域,僅中國,就有真實生物原本用於艾滋病治療的阿茲夫定、開拓藥業原本用於癌癥治療的普剋魯胺,君實生物的口服核苷酸藥物VV116,海正藥業的法匹拉韋,以及歌禮製藥、先聲藥業、藥明康德等多傢企業仍處於臨床前階段的聚閤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
人類距離找到真正能一舉消滅新冠病毒的小分子藥,似乎越來越近瞭。
而在此之前,多位專傢建議:盡快給高危人群接種疫苗,仍然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