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9:15:11 AM
劉備素來以仁義寬厚的君子風範載譽天下。他手下曾有眾多賢人良將追隨左右,使他能稱霸三國,成就大業。可是劉備卻沒能基業常青,
隻因他登基時錯殺瞭一人,蜀國從此踏上瞭敗亡之路。
錯殺賢臣,心機暴露
此人名為雍茂,原本是漢朝官吏,在劉備手下當差。
曹丕廢黜漢獻帝後,雍茂想幫漢獻帝重新奪迴皇權,卻不料劉備自立國號,置漢獻帝於不顧。
雍茂對劉備的居心叵測深感不滿,他認為劉備這一舉動,無異於狼子野心。他找到劉備,對其直言不諱,勸劉備放棄錯誤選擇,幫助漢獻帝平定亂黨。
劉備卻對雍茂大發雷霆,認為雍茂齣言不遜,抗旨不遵。他執意維護一己私欲,樹立新的權威,將忠言直諫的雍茂處以死刑,以便殺一儆百。
眾臣看到劉備處死瞭忠臣雍茂,深知劉備嘴上說求賢若渴,實際上滿腹心機,本質上並非忠肝義膽之人,便漸漸疏遠瞭劉備,以求自保。
劉備究竟是怎樣的人?
劉備齣身窮苦,本是一介布衣,靠織席飯屢維生,勵誌多年纔名聞天下。他原本為人寬厚,禮賢愛民,為自己樹立瞭多年的良好信譽和口碑。
曾經曹操攻打劉備,劉備的軍隊裏有大量隨行百姓,拖纍瞭行軍效率。有人勸劉備放棄百姓,優先保障軍隊實力。而劉備不忍心拋下手無寸鐵的鄉親們,寜死也要保護百姓安危。
因此,劉備受到百姓們的擁護與愛戴。
在睏難時期,劉備主動將自己的口糧財物拿來救濟百姓,並與基層人員同吃同住,沒有任何官架子,十分親民。
他三顧茅廬,請齣諸葛亮,
還聚集瞭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龐統等一批能人誌士,組建瞭一個優秀的團隊。
這一切都說明瞭劉備是一個智慧高明的首領,為所有想要乾大事業的人帶來瞭希望,值得眾人追隨。像諸葛亮這樣高明的人纔都願意親自幫助劉備,何況一般人呢?
劉備的高尚情操,就連那些想要加害劉備的人,也能為之感動,不忍將他置於死地。
比如呂布,他就一直與劉備對立,終於逮住時機可以加害劉備一傢老少,但最終他卻不忍心下狠手。
還有一次,刺客要暗殺劉備,韆鈞一發之時,也被劉備感化瞭,放下瞭屠刀。
劉備也算是大難不死的有福之人瞭,似乎冥冥中感動瞭天地,連上蒼都庇佑他,使他能遇難成祥,轉危為安。
自立門戶,本性暴露
可是麵對漢獻帝被廢黜一事,劉備的舉措卻令人唏噓。他本想為大漢立功,結果苦心多年的謀劃卻毀於一旦。漢獻帝被曹丕逼迫禪讓皇位,這事讓劉備百感交集,心亂如麻。
劉備不不甘心大漢江山拱手讓給曹丕,更不願自己的前途受阻,他決定自立門戶。
劉備這一舉措,讓以往效忠於漢獻帝的老臣們十分不滿,原本大傢跟隨劉備徵戰多年,是因為信奉劉備的忠誠仁義,願意支持他平定天下,助大漢恢復社稷。
結果到頭來劉備卻違背瞭初心,自己當瞭皇帝。這猶如對眾人撒瞭一個彌天大謊,讓眾人難以接受,一時間人心惶動,朝野內外議論紛紛。
劉備稱帝後,也性情大變,膨脹自負,把針對他稱帝的老臣們一一排擠打壓。
他把曾經親手提拔的忠臣費詩,貶到永昌郡。又把對他忠言相告的賢臣劉巴,排擠在外。
劉備命令趙雲帶兵攻打東吳,趙雲好言相勸,劉備卻絲毫不采納趙雲的意見,還處分瞭趙雲。
劉備的另一麵
劉備雖然平時寬厚待人,但他並非毫無底綫。他認為,就算是奇珍異草,如果擋瞭他的路,也要斬草除根。
蜀中曾經有個大預言傢名叫張裕,這人年少成名,精通占蔔,天賦過人。他齣身於世族大傢,是名望之後,很有社會影響力。
當時軍事和政界都盛行占蔔預測,張裕因此被劉備重用,為劉備提供占蔔服務。
張裕因為傢世背景優越,為人高調率直,對布衣齣身的劉備,難免齣言不遜。
有一次在宴席上,劉備跟張裕開玩笑,調侃張裕的絡腮鬍子,
讓張裕十分難堪。張裕反唇相譏,嘲笑劉備是個“沒毛的豬”,這讓劉備也很難受。
後來,張裕私下預言劉備會在占領益州的九年後與世長辭。劉備得知後,認為張裕謠言惑眾,便找到藉口,將張裕抓進大牢。
諸葛亮曾齣麵為張裕說情,但劉備堅決不肯釋放張裕。其實劉備得勢後,對諸葛亮也有所不滿,不再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劉備之所以對諸葛亮的態度有瞭巨大轉變,主要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
荊州本是劉備心中的一個重要戰略之地,奪取荊州將又有助於劉備雄霸天下。可是在這個重要關口,諸葛亮卻犯瞭戰略性錯誤。
諸葛亮本應負責守護荊州安全,但他卻帶兵離開,讓關羽獨自鎮守荊州,臨行前叮囑關羽要和孫和睦相處。
關羽卻沒有虛心接受諸葛亮的建議,剛愎自用的他,多次挑釁孫權。孫權本來就與劉備對立,關羽這麼做無異於火燒澆油,更加激怒瞭孫權,導緻孫權將關羽殺害。關羽一死,諸葛亮和劉備來不及挽救突發局麵,援救荊州,以至於荊州失守,大大削弱瞭蜀漢政權。
劉備心裏自然怪罪諸葛亮。一方麵,劉備痛失瞭關羽這員大將,如果不為兄弟報仇,他心裏過意不去。
另一方麵,劉備苦心謀劃的大局,因為荊州失守而棋局錯亂,劉備自身的前程也受到嚴重阻礙。
其實劉備早就萌生野心,要讓自己成為王者。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劉備稱帝時,漢獻帝並未駕崩。曹丕是強行把漢獻帝的權利給剝奪瞭。劉備明明知道這一點,卻沒幫漢獻帝,而是對外散布謠言說漢獻帝已經死瞭。
那些漢朝元老們看透這一點,自然就明白瞭劉備的私心,再也沒有忠臣願意為劉備“捨命陪君子”。
劉備失去瞭人心,就等於成瞭失去瞭天下,這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