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9:50:28 PM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第一時間在東北開展細菌戰研究,並在1940年具備實戰能力――那年7月,日軍731部隊派飛機到寜波投撒傷寒、霍亂和鼠疫病毒,造成江浙地區鼠疫橫行。
而美國研發細菌武器的起點是1942年,時間上比日本慢瞭十多年。
細菌武器研究與一般的科學研究不同,需要進行大量活體實驗,實驗過程動輒以年為單位。美國生物學傢們摸索瞭一段時間,意識到這事無法速成,於是就把目光投嚮瞭731部隊,想通過某種“閤作”來走捷徑。
日本投降後,為瞭獲取細菌戰的全套資料,美國化學部德特裏剋營的細菌戰專傢們第一時間趕赴日本,在麥剋阿瑟的支持下對日軍細菌戰負責人展開瘋狂公關。
從1945年9月至1947年12月,美國先後派齣瞭4批“細菌戰情報調查官”到達日本,對戰時負責細菌戰的日本陸相下村定、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731部隊隊長石井四郎等戰20多名戰犯進行調查訊問,要求他們提供全部的細菌戰技術資料。
美國人之所以如此著急,是因為蘇聯也對細菌戰資料很有興趣。蘇聯人的齣發點是想毀掉這份資料,因為日軍在東北研究的細菌武器高度針對中國和蘇聯兩國,實驗樣本基本都是中蘇人民,一旦泄露,對中蘇的破壞力無疑是最大的。
美蘇有求於人,態度自然不錯,這讓細菌戰戰犯們看到瞭活下去的希望,他們深知細菌實驗資料是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一旦交齣去自己也就失去價值瞭,所以紛紛玩起瞭“十動然拒”大法,始終沒有把核心機密交齣去。
暴脾氣的蘇聯人沉不住氣瞭,1947年1月,蘇聯遠東軍事法庭檢察官照會盟軍司令部,要求提審731隊長石井四郎等人。
此時,日本關東軍和德軍戰俘在西伯利亞的悲慘下場已經傳遍瞭日本,這幫戰犯非常害怕成為蘇聯人的階下囚,於是紛紛跪倒,在1947年初將資料全給瞭美國。
美國人拿到資料後發現,細菌武器的研發還真的是門經驗活,光靠資料並不能做齣理想的武器,因為生物不比鋼鐵硫磺可以精準量化,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往往直接決定瞭細菌武器的威力大小。
1947年美國國防部發布代號為“WX95147”的密令,直接免除瞭日本細菌戰戰犯的戰爭罪責,好讓他們能繼續為自己工作。
美國第一任日本細菌戰情報調查官莫瑞・桑德斯在1985年接受英國記者采訪時說:與日本細菌戰人員的赦免交易完成後,(731部隊隊長)石井四郎來到瞭美國,負責嚮美國細菌戰科學傢傳授經驗。
由於“授業有功”,後來迴到日本的731戰犯都過得不錯。
據統計,23位日本731部隊戰犯中,有18人進入高校任職,其中校長3人、部長所長5人、教授10人;3人成為企業傢,幾乎全員躋身日本上層社會。
由於日軍細菌武器主要針對中蘇兩國,美國人拿到這些資料,自然不是為瞭追求真理,而是有非常明確的軍事用途。
當時日軍開發齣來最成功的細菌武器,都是以昆蟲為載體,尤其適應東北亞的氣候,這類武器需要即産即用,因為昆蟲經過長途運輸肯定是有損耗的,畢竟活蹦亂跳的蒼蠅虱子纔最有戰鬥力。
於是,美國人提前在日本建立瞭細菌戰基地。
這個基地披著一個隱秘的馬甲,官方名稱為“聯閤國軍第406診療所輸血部”,這麼長的名詞很不好記,中國的研究者更習慣稱之為“美軍第406部隊”,以錶明其和“日本731部隊”的傳承關係。
731部隊在中國人人喊打,但是美軍406部隊卻少有人知,這是不科學的。因為406部隊在實戰上比731走得更遠,如果不是新中國動員能力超強、防疫措施到位,後果難以估量。
406部隊雖然早在1946年就成立瞭,但真正為外界所知,要等到朝鮮戰爭時期。
1951年4月13日,《紐約時報》報道:美軍“在日本建立瞭細菌站,由戰犯擔任工作人員,麥剋阿瑟和李奇微鼓勵細菌研究和生産的繼續。”
1951年12月5日緬甸電通社報道:兩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透露,日本細菌戰犯石井四郎、若鬆次郎、北野政次三人被派遣到朝鮮,進行細菌戰工作。
頓時,關於石井四郎來到朝鮮的新聞滿天飛,美軍不置可否,但從後來事態發展來看,這些新聞可信度很高。
從1952年1月開始,誌願軍陣地開始發現美軍戰機投下來的大量不明昆蟲,並在現場發現瞭四格細菌戰殘骸;2月底,美軍開始越過邊境綫,嚮中國東北投遞細菌彈。
當時中國醫療衛生條件較差,誌願軍在鼕季因流感、傷寒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很多,所以細菌戰帶來的真實傷亡無法統計,但有一條罪證很有說服力:
1952年美軍發動春季攻勢,嚮67軍占地投下10枚細菌彈,軍長李湘當時正感冒,去前綫視察不幸感染,於7月8日不治犧牲。
李湘軍長是抗美援朝時期誌願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他領導的67軍在朝鮮殲敵8.7萬,戰績高居各軍榜首,卻被敵人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戕害,實在令人扼腕痛惜。
眼見美國人已經把細菌戰擴大到中國,蘇聯人也很慌,畢竟大傢都清楚、這些細菌武器采用的是731技術,專門針對中蘇。於是,斯大林在3月12日派齣瞭一個噴氣式驅逐機師進駐瀋陽,專門用來攔截美軍細菌戰飛機。
突如其來的細菌戰,給新中國帶來瞭巨大防疫壓力。憑藉超強的戰時動員能力,我們在第一時間集中瞭全國的防疫物資送往前綫,包括:1598萬人份鼠疫疫苗、651萬人份四聯疫苗、284萬人份五聯疫苗、32萬人份斑疹傷寒疫苗、80萬人份痢疾疫苗……
1952年4月中旬,東北地區480萬人完成疫苗注射,細菌戰重點區域基本做到百毒不侵。
全國129個防疫大隊趕赴前綫,指戰員疫苗接種率達到92%。
在這種情況下,美日二十年磨一劍的細菌武器,自然就失去瞭威力。
對於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犯下的細菌戰罪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在和談時卻沒有把這個問題拿齣來說,這成為美日否認這段曆史的重要依據。
對此,誌願軍停戰代錶團秘書長柴成文給齣瞭解釋:“杜魯門政府不會公開承認使用細菌武器,中朝方麵忍著極大的憤慨沒有在談判會場上提齣這個問題。”
因為細菌戰不僅違反《日內瓦公約》,而且意味著美軍在常規戰中的失敗,美國政府是不可能承認的。
美國操縱媒體篡改曆史的能力非常強大,他們不願意承認的事情、早晚都會在曆史中消失無痕,就像沒發生過一樣。
這一次,他們還能逃過曆史的審判嗎?
------------------
參考文獻:
1、陳緻遠,美日細菌戰技術和力量的閤流,載於《武陵學刊》2013年1月刊;
2、《揭穿美帝國主義進行細菌戰的真相》,北京 人民齣版社1952年版;
3、謝爾頓・H・哈裏斯,《死亡工廠》,上海 人民齣版社2000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