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11:52:08 PM
每年“兩會”,“減負”都是熱門詞匯。
何為減負?網上一查就知道瞭。為瞭減負,國傢相繼齣台瞭不少政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去年直接禁止校外教育培訓機構。
但我一直覺得,“減負”是個僞命題。
學生負擔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孩子的父母積極進取,認為自己的孩子將來應該比自己過得更好,不能輸在起跑點,從小就要努力奮鬥。有錢人,有資源優勢,希望用自己的資源幫助自己的孩子保持領先。父母自己是窮人的,知道窮人的辛苦,更希望兒女能改變命運,飛齣枝頭變鳳凰。所以, 學生負擔重,本質是因為中國優秀的傳統:重視教育,而且認為讀書是改變命運最好的路子。
沒條件的普通人,快快樂樂能鹹魚翻身嗎?普通傢庭的孩子不努力能超越同齡人嗎?除瞭天纔,想不通還有其它可能。
所以,就算現在沒有課外輔導班,傢長會讓自己的孩子“閑著”嗎?
NO,NO,NO……
學校不布置作業,傢長可以自己去買作業;國傢不讓上輔導班,傢長會給孩子報彆的興趣班。總之,必須讓孩子的成長過程變得“充實”,不能讓他虛度。
教育不內捲的地方,有幾個特點:
1.宗教
我們的某鄰國,剛剛超過我們,晉升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他們社會普遍存在的種姓製度,讓中下階層的民眾“認命”;你父母是乾什麼的,你以後也就乾這個,如果要改變命運,下輩子投胎到有權有勢的好人傢。所以,國人看到印度人不管是環境多糟,強奸案頻發,超過2億人處於飢餓狀態,為什麼沒人“ge ming”?甚至某些“印吹”吹捧說:他們多平和!
其實這些對於當地人來說都不算什麼,英國殖民該地超過300年,他們都能忍受得瞭,堅強活下來,最後用“非暴力不閤作”的方式“獨立”建國,豈不是更“奇葩”?
他們普通民眾沒有進取的精神文化內核,階層相對固化,人多經濟發展也不快。
2.洗腦洗到“失智”
比如燈塔國,階級固化。資本傢告訴民眾,要活在當下,“快樂教育”。可事實是,某燈塔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是窮人學校;當地有個華人的女兒在公立學校讀書,他說如果工資再高點,希望能把孩子轉到私立學校就讀;在女兒考上大學前,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女兒不要懷孕。有資本有背景傢庭的孩子,則是在私立學校接受嚴格的教育,和中國教育一樣嚴格,甚至更嚴格。
燈塔國偶爾給普通人發點錢,讓大傢覺得,這日子多好啊!乾嘛要努力奮鬥?工作賺的錢不一定有發得多。等到哪天國傢沒錢發,或者發得少時纔發現,很多人已經喪失瞭工作的能力,隻能沉淪。而權貴階級,則一直在努力進步,一直處於領導地位。
3.絕望,躺平
某些國傢,特彆是小國,年輕人肉眼可見的疆界,卻看不到發展的前途;或者嚴重老齡化的國傢,財富和地位都在老人傢手裏,年輕人再怎麼努力奮鬥,還是不如資曆高的前輩,那還努力個啥?直接躺平。所以即便是發達國傢,一旦老齡化,就像得瞭“不死之癌”,沒有未來。
我們是一個大國,一個快速發展中的大國,社會日新月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所以,孩子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和我們的國傢一樣,是有前途的,纔會希望他們能夠更優秀,跟上時代的腳步,有光明的前途。
某些人覺得自己在國內的“高壓”環境生活得很纍,不像國外那麼“輕鬆”。其實,在國內也可以過得很舒服,如果你能想得開的話。
我一親戚,原來在一綫城市大公司上班,在當地買車買房,成傢立業;當然他所在的行業,工資高壓力也大;人到中年,他感覺工作有點力不從心,就和傢人決定辭職迴老傢――一個五綫小城市;他賣瞭大城市的房子,在老傢蓋瞭個3層小彆墅,在市區還買瞭2套房子,買瞭一套門麵房齣租,手裏還有1000多個W,拿去做投資,基本沒見他乾什麼工作,也可以輕鬆養活一傢人。這不比國外輕鬆?
很多父母之所以要待在大城市,無非是為瞭子女的教育,哪怕壓力再大也要撐著。
減負,不是“狹義”地減少學生的作業,這是“治標不治本”。更不能為瞭減負,打擊傢長的進取心,讓父母選擇“躺平”。傢長鼓勵孩子趁年輕,多學習是對的,隻是學習的方嚮和方法可以更多元化。
減負的正確方嚮是,不讓孩子隻能韆軍萬馬擠高考這座“獨木橋”,而是給孩子提供韆萬條路,讓他們有機會選擇最閤適的那條路。讓孩子盡可能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很多孩子的興趣不在課本上,可能他們動手能力更強,或者有運動天賦。
現在國傢搞“中考分流”,讓一部分學習不好的孩子去職校學習技能,有一技之長,我認為這個方嚮是對的。因為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有職業技能的人纔越來越吃香;在發達國傢,“藍領”也是妥妥的中産。但職校畢業的孩子,有需要是否還能繼續學習?未來希望拿到大學畢業證類似的學曆證書,並被社會認可,這些也是需要完善的地方。
有運動天賦的孩子,也應該提供係統的成長空間。體育生哪怕成不瞭職業運動員,退役後也能在相關工作中優先被錄取。
同時, 我們國傢要引導社會和傢長,拋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狹隘觀念,不是拿著課本纔叫讀書,纔叫學習。 學技能,也是學習;練體育,也是學習;甚至打遊戲,現在都有遊戲産業……
我們是尊重人纔,而不是隻看學曆。讓360行的專業人纔都能拿到高收入,享受到尊重。 現代社會一些坐在辦公室拿到三五韆的工資的人,就敢挑剔一個月薪2萬的車間技術藍領,實在是有點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