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2/2022, 6:05:13 PM
文/ 趙天宇 辛穎
編/ 王小
圖/Unsplash
一劑低於20元,甚至免費提供。這是當下新冠滅活疫苗的國傢采購價。
這場聲勢浩大的全民免費接種疫苗,采購和接種的費用主要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
2022年4月2日,《財經・大健康》從國傢醫保局獲悉, 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以來,國傢醫保局先是將新冠滅活疫苗的采購價,降到不超過90元/劑,其後繼續推動企業連續降價,先後降至40元/劑、20元/劑左右。
同時,部分疫苗生産企業免費提供疫苗6億劑。
近期,國傢醫保局再次與企業談判磋商,新議定的價格已降至更低。也就是比一劑20元更低。
中國已經接種32億劑次新冠疫苗,新冠疫苗費用1200餘億元。國傢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錶示, 此費用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分擔,疫苗支齣費用在醫保基金可承受範圍內。
這塊1200餘億元的蛋糕,誰分得瞭?
企業進入薄利時代
從2021年2月以來,國傢醫保局臨時承擔瞭與新冠疫苗企業談判磋商疫苗采購價格的工作。
隨之而來,新冠疫苗階梯式的降價,生産企業進入薄利時代。
科興中維的新冠滅活疫苗,自2021年2月附條件上市開打至今,兩年來,全球纍計接種量超23億劑。
2022年3月31日,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發布2021年年報,“聯營公司及閤營公司”為該公司帶來136億元的盈利貢獻。而科興中維正是聯營公司之一,中國生物製藥持股15.03%,年報稱“個彆聯營公司業績亮麗”。
按上述比例推算, 2021年科興中維的盈利水平在900億元的規模;而2021年上半年,這項盈利水平在500億元左右,可見下半年盈利的腳步放緩瞭。
圖/pixabay
來自國傢醫保局的消息,也佐證瞭新冠疫苗盈利日趨削薄。早在2022年1月14日,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已經透齣消息,“已完成接種的加強針主要由企業免費提供”。
彼時,加強針為同源疫苗(即基礎免疫和加強針同一技術),因此加強針市場由三種滅活疫苗和一種腺病毒載體疫苗占有。其中,滅活疫苗來自國藥中生北京所、國藥中生武漢所、科興中維;腺病毒載體疫苗來自康希諾。
康希諾在2021年的盈利水平,雖然厚度不及科興中維,但也終於實現瞭扭虧為盈。
康希諾(688185.SH)年報顯示,2021年營業收入4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14億元。原因在於該公司的新冠腺病毒載體疫苗在境內外上市或緊急使用,産品的商業化對公司的營業收入及各項利潤指標,産生瞭積極影響。
2021年,康希諾的疫苗收入,有七成來自境外,這部分收入為30.57億元,主要來自墨西哥、巴基斯坦等海外國傢。
在中國內地,目前正在使用的新冠疫苗共有三種技術路綫: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一位接近醫保局的人士告訴《財經・大健康》,三種技術路綫的新冠疫苗,都在同步持續降價。
疫苗企業在2021年的收入情況,還有一傢已經公布,來自復星醫藥(600196.SH)。這傢公司是海外一款mRNA疫苗的中國閤作方,此款疫苗在中國港澳台地區接種,截至2022年2月末, 港澳台地區已纍計接種超 2000萬劑。此款疫苗2021年的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
2022年3月23日在復星醫藥的年度業績溝通會上,復星醫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告訴《財經・大健康》,中國港澳台地區的接種目前進展如常,在香港的占有率還是非常高的,在台灣的預約率也很高。
不過,“中國內地還在審批的過程當中,沒有更多的消息可以給大傢分享。”吳以芳說。
第四針要來瞭?
截至2022年3月31日,中國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88.11%;完成瞭加強針的人數,達到6.94936億人。
按照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全國14.43億人。完成加強免疫的人,已經接近半數。
人們接種的加強針,共來自七傢企業:滅活疫苗,來自國藥中生北京所、國藥中生武漢所、科興中維、康泰生物、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所;腺病毒載體疫苗,來自康希諾;重組蛋白疫苗,來自智飛生物的子公司智飛龍科馬。
眼看著市場上 的新冠疫苗利潤攤薄,仍有一些企業産品尚未上市,仍在繼續推進。
進度較快的有三葉草生物(02197.HK)的重組蛋白疫苗,預計在2022年中期完成國傢藥監局的注冊申請遞交。
瑞科生物(02179.HK)於3月底在港股上市,該公司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2021年6月在新西蘭啓動一期臨床試驗。還有成都威斯剋生物、斯微生物等公司,也傳齣新冠疫苗研發的消息。
圖/Pexels
依生生物的皮卡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2022年3月下旬完成在阿聯酋一期臨床試驗,研究內容是接種過兩針滅活疫苗人群的異源加強針(即基礎免疫和加強針來自不同技術路綫)。在依生生物董事長張譯看來,新冠疫苗接下來的機會在於解決突破性感染的問題,也就是在接種新冠疫苗後,預防感染。
新冠疫苗前景如何,人們的判斷不一。
“如果接種新冠疫苗後,人們逐漸免於感染,那麼以後的市場空間就不大;但是,如果新冠病毒還在繼續變異,人們接種後難以預防,那麼新冠疫苗的研究就還需要繼續下去,還沒有看到天花闆。” 張譯告訴《財經・大健康》,預防感染是關鍵。
全球應對奧密剋戎變異株的衝擊之下,已有國傢開始接種新冠疫苗第四針。
3月29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權輝瑞、Moderna,為50歲以上的人提供第四針接種,這兩傢公司做的都是mRNA疫苗。第四針與第三針,中間需要至少間隔四個月。
同時,12歲以上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比如接受瞭器官移植,或者有某些免疫功能損害,也可以接種第四針。
美國FDA把新冠疫苗的第四針,稱為“第二劑加強針”,目前僅局限在輝瑞、Moderna兩款疫苗中。
以色列的一項臨床研究已經證實,18歲及以上人群在接種過兩針基礎免疫、一針輝瑞加強針後,再在四個月後,接種一針輝瑞或Moderna疫苗,這些人在二周後的中和抗體水平,比第三針打完五個月的人群要高。這裏的中和抗體水平包括瞭德爾塔變異株和奧密剋戎變異株。
目前,第四針沒有發現新的安全問題。
內捲,要用新技術突破
“國內新冠疫苗毛利已經基本不賺錢瞭。後麵的企業還在做,我也看不懂。” 一位券商人士對《財經・大健康》說。
在上述券商看來,很多企業的新冠疫苗仍處在研發中,要融資,所以總得做下去。但同質化的新冠疫苗,其實沒必要浪費時間和資源做下去。
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新冠疫苗企業收入不及預期,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信號。
國金證券在研報中分析認為,康希諾的新冠疫苗銷售收入低於預期。該公司新冠疫苗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緊急使用清單(EUL)的進程,低於原預期的2022年年初,齣於審慎考慮, 該券商目前對公司進行的營收及利潤預測,暫不考慮EUL將帶來的海外銷售增量。
新冠疫苗大贏傢――輝瑞,預計2022年的mRNA新冠疫苗銷售額為320億美元,這低於華爾街的預期,分析師的預計的是340億美元。
2月8日,輝瑞的CFO Frank D’Amelio 說, “我需要提醒的是,與2021年新齣現新冠疫苗、很少有人接種過的情況相比,今年潛在的光明一麵比較小。”
谘詢公司Eurasia Group的醫療保健顧問斯科特・羅森斯坦(Scott Rosenstein)認為,盡管許多國傢都在接種加強針,但世界大部分地區的新冠疫苗,供大於求。
圖/pixabay
根據分析機構 Airfinity Ltd 的數據,2022 年全球可能生産超過90億劑的新冠疫苗,但是,到瞭2023 年及以後,對新冠疫苗的需求量,可能會以每年約 22 億至 44 億劑的速度下降。
藉著新冠疫苗的調整期,中國能否實現疫苗技術的更新換代?
吳以芳在上述溝通會上提到, 在新冠疫情暴發的過程中,全球生物醫藥企業都迅速響應,也看到中國有優勢,比如新冠滅活疫苗快速研發齣來;同時,尖端技術上有差距,比如國産mRNA疫苗的研發目前仍在進行中。
正在研發中的國産新冠mRNA疫苗,來自艾博生物與沃森生物。目前,此款疫苗處於三期臨床研究階段。
吳以芳說,客觀理性的看待,中國生物醫藥産業當前發展的水平和最先進的跨國企業還有差距,還需要學習和迎頭趕上。既看到瞭差距,又堅定瞭信心,實際上對生物醫藥的快速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已在新冠疫苗上獲得盈利的中國公司,對未來的發展路徑各有規劃。
科興中維所屬的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智利投資建造一所疫苗研發中心和一傢疫苗生産廠;2月宣布與香港中文大學聯閤興建生物安全三級(P3)實驗室,開展傳染病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
康希諾對外閤作進行 mRNA 疫苗的技術研發,同時,吸入型新冠腺病毒載體疫苗,已完成臨床一二期試驗,腦膜炎球菌多糖結閤疫苗等已經上市。
一招鮮,在這個時代不那麼靈瞭。保持對技術的敏感,持續更新換代纔能避免陷入內捲。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財經大健康】所有,騰訊新聞享有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