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46:53 AM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
這首詩是主席為瞭紀念中國遠徵軍所寫的,1942年,日寇將魔掌深入緬甸,緻使我國西南邊境受到嚴重威脅。中國派齣遠徵軍開展激烈戰鬥,把日寇打得落花流水,中國遠徵軍由此威名大振。
自從袁隆平發明瞭雜交水稻之後,中國水稻的産量大幅度提高,中國百姓再也不會因為缺糧少米而發愁瞭。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水稻産量實在太少,根本無法解決百姓的生活需要,飢腸轆轆已經成為瞭常態。
甚至在抗戰的時候,糧食也是嚴重不足,軍人的吃飯都成問題。
缺衣少食,飢餓是軍人的常態。
當時,中國的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傢,農民都是日齣而作,日落而息,麵朝黃土背朝天,靠著自己的汗水和血水,辛辛苦苦插秧種稻。因為缺乏先進的生産技術,效率低下,糧食的收成十分有限,即便在激烈的抗戰時期,國傢仍舊是無法為軍人提供充足的糧食。
這些中國軍人都正處在壯年時期,每天要上戰場打仗,齣生入死,十分辛苦,飯量也很大。可是下瞭戰場,卻得不到充足的糧食供應,餓得兩眼冒花,渾身乏力。
為瞭緩解自己的飢餓感,他們去田野裏挖野菜,爬到樹上剝樹皮,甚至把自己唯一的皮帶、皮鞋放在鍋裏煮瞭吃。
這些稀少的隨身物品常年佩戴在身上,經過瞭多少的汗水雨水浸泡,煮起來的味道究竟如何可想而知瞭。可是對於這些已經餓到胸膛貼脊背的軍人來說,竟是天下少有的珍饈佳肴,他們大口大口地吃,發齣吧唧吧唧的吞咽和咀嚼聲,露齣瞭一種滿足感。
即便軍人已經把對食物的要求降到最低,幾乎能夠入口的都被他們想方設法拿來充飢,也有許多人因此喪命。可是他們仍是無法維持正常的體力消耗,
有很多人不是戰死,而是活活餓死在戰場上。
吃牛肉喝可樂,遠徵兵的夥食很豐富
可是卻有一支部隊,他們的夥食供應卻很中國的豐盛,天天吃牛肉喝可樂,甚至有軍人實在吃膩瞭大魚大肉,經常齣去找點蔬菜來換換口味。他們就是遠徵軍。當時,野心勃勃的日本人意圖徵服世界,不僅想要滅亡中國,連英美等大國也完全不放在眼裏,頻頻齣兵挑釁。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中國之前雖然跟英美的關係並不融洽,但是麵對著日本這個囂張跋扈的敵人,他們難得地緊密團結起來。
許多國際援助的物資都是通過緬甸進入中國的,因此,緬甸這個地理位置對中國來說舉足輕重。一旦緬甸被日本攻下,那麼對中國的整個抗日都是極為不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幫助緬甸對抗日本已經勢在必行。
可是當時,中國的國力已經被消耗地差不多瞭,緬甸那邊也並不富裕,兩國的近況都是不容樂觀。中國自然可以組織的起來人數龐大的遠徵軍,本來中國就不缺少人口,這是中國最大的優勢,可是這麼大的部隊開過去是需要龐大的物資供應的,要是物資跟不上,軍隊將會不戰自敗,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英美就站齣來,錶示隻要中國派齣軍隊,他們願意承擔所有的費用和開支。英美那時候國傢已經發展得比較好,物資充足,百姓特彆惜命,覺得多花點錢不要緊,保住性命纔是至關要緊的。
可見,在貧窮麵前,最不值錢的是生命。
在英美的援助下,中國遠徵軍果然夥食很好,天天吃牛肉喝可樂,英美還生怕戰士們吃膩瞭這些東西,給他們11種其他輪換的搭配食物,比如隔幾天,就搭配巧剋力牛奶等,營養豐富。這些軍人在國內的時候挖野菜啃樹皮,至於肉啊,想都不敢想,一年到頭難得吃到過一迴。
有些電視劇上放抗戰的影視片,說軍人在某個戰場大獲全勝,然後把繳銷上來的豬牛羊馬殺瞭,所有的戰士個個都吃飽喝足,吃得倍兒香。而真實的情況是哪怕真的有幾頭豬羊牛馬,麵對黑壓壓的成韆上萬的軍人,哪裏夠分?
彆說肉瞭,連一口肉湯都很難沾上邊。
因此當時的軍人們個個吃得麵黃肌瘦,瘦的都快要成為一杆竹子瞭,比起日本軍人的矮小精壯,他們真的是瘦骨嶙峋,十分可憐。
如此一來,英美援助的食物對遠徵兵來說無疑於天宮上的瓊漿玉液,吃得津津有味,吃飽喝足,渾身有力氣。有時候,他們也會厭倦瞭這些大魚大肉,改成吃點清淡的蔬菜,這樣的天差地彆,對於國內的軍人來說簡直是難以想象。
英勇殺敵,代價慘重
由於食物富足,遠徵兵們作戰的時候就更加勇猛瞭。他們不辱使命,衝鋒陷陣,英勇殺敵,彰顯瞭中國軍人的軍威。
僅僅用瞭一年半的時間就殲滅瞭4.8萬日軍,成功收復8.3萬平方公裏失地。
這個成績真的是令人驕傲,連英美等國都是颳目相看,他們遠遠沒有想到這支來自窮睏國傢的軍隊竟然有這麼強大的戰鬥力。
不過,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遠徵軍們也付齣瞭極其慘重的代價。浩浩蕩蕩的40萬大軍,迴來的隻有20萬,相比日本兵的4.8萬的損失,中國軍人的20萬兵實在令人心酸。也不難想到當時戰況的復雜激烈,
許多戰士們個個都豁齣來性命,用自己的血肉跟敵人拼命。
當時,由於客觀條件的限製,這些英勇的中國士兵在犧牲後就長眠在緬甸的土地上。而落葉歸根幾乎是每個中國人的心願,遠徵兵的傢屬們日夜煎熬,思念自己已經犧牲的親人。
對他們來說,既然人已經沒有瞭,哪怕要迴遺骨也是好的。好在,他們的心願得到瞭政府的重視,最近幾年,在中國政府的竭盡全力的努力之下,有將近300多名的遠徵兵遺骸從緬甸運迴來中國,終於魂歸故裏。
幸福的生活來自不易,正是有那些不畏生死的先烈們的付齣,我們今天纔能擁有一段歲月靜好的安穩日子。因此,我們應該牢記牢記那段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緬懷那些在戰爭中不幸犧牲的烈士,砥礪前行,開創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