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2:49:02 AM
張角是有兩個兄弟,張寶和張梁。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大事也就成功瞭一半。事實也是如此,在這兩個兄弟輔佐下,道教得以發揚光大。
張角這個人非常不一般,不一般在哪呢?就是聰明。
為什麼說張角這個人聰明呢?
起初他帶著兩個弟弟在受災特彆嚴重的冀州開始他們的傳教活動,因為受災最嚴重的地方那裏的百姓生活最為艱苦,所以他清楚災民需要一種安慰。
於是張角開始瞭他的行動,於是開始以太平道的道教為依托,宣傳的是善惡有報,稱人們的行為善惡來決定著他們的壽命長短,所以他要求人們多做一些好事,樂善好施以此增加自己的壽命。
而張角的齣現給他們帶來瞭希望,因此他的太平道開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韆,直到整個冀州都是成為瞭教徒。從這裏我們便能看齣張角確實有著不俗的頭腦,因為他懂得藉勢。
兄弟三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將太平道傳播到瞭許多地方。準確地方我們難以估量,但是教眾總人數卻是達到瞭幾十萬。張角也因此順理成章的當上瞭教主。
張角為瞭方便管理這些教眾,他將幾十萬的教眾劃分為三十六“方”,大“方”有一萬多人,小“方”也有個六七韆人,每個“方”設渠帥負責。
到瞭中平元年,東漢的朝廷內部腐化,社會也開始逐漸變得凋敝不堪,百姓苦不堪言。而張角自認為自己是上天派來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救世主”,再加上張角之前到處散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種言論,使得眾人對東漢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大。
此時不動,更待何時?因此張角帶領數十萬教徒揭竿而起,開始瞭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
起義開始後,群眾紛紛響應,有的加入義軍一起反抗,有的送糧食送衣服,義軍發展的十分迅速,一路上攻城拔寨,氣勢十分龐大。
除此之外,他們攻破城鎮之後,隻是殺掉貪官汙吏,最重要的是還將這些貪官的錢財分發給當地百姓。一時間更是民心所嚮,以至於守城的貪官汙吏一聽到起義軍的到來,大多數棄城而逃。
可是讓人疑惑的是,起義軍最初聲勢滔天,並且口碑非常好,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瞭?這究竟是為何?下麵就來簡單分析一下起義軍失敗的幾個重要原因。
義軍組成人員大多數為農民,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
一支數十萬的軍隊,大多數的軍人是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窮苦農民,這樣的雜牌軍難以與受過正規訓練的正規軍正麵交鋒。
另外黃巾軍中的大多數將領的齣身也都是農民,從小到大沒有讀過多少書的,有的甚至字都不認識,無法與那些軍事傢族相比,在策略上更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雖說人數較多,民心所嚮,但是軍中人纔的質量與數量都不如漢軍,這是黃巾大起義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官府與豪強,世傢的聯閤打壓。
黃巾軍的一路披荊斬棘,讓朝廷重視起來,慌忙派遣軍隊前去鎮壓起義。
另一方麵,黃巾軍殺的不僅僅是貪官汙吏還有各地的豪強地主,這讓各地的豪強地主感到十分不安。雖說這些豪強地主對官府也沒有多少好感,但敵人的敵人也就是朋友。因此大量豪強地主開始與官府聯閤起來,配閤官府鎮壓起義。
起義軍在兩方麵的打擊之下,結局當然隻有一個,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要知道這些豪強中有著名的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人。而這些人都是後來的領軍人物,起義不失敗纔真的有問題。
張角指揮失誤
起義初期,張角的黃巾軍的主力分散在巨鹿,潁川,南陽等地。雖說最初取得瞭很大的勝利。但當朝廷迴過神來以後,便集中兵力逐個擊破,這些黃巾軍又沒有多少實戰經驗,最後隻能以失敗告終。
若是張角將幾十萬的教眾聚集在同一個地方的話,或許不會給東漢王朝逐個擊破的機會,以人數的優勢或許能彌補軍隊本身組成的不足。鹿死誰手或許真的不一定。所以在這一點上,黃巾軍失敗也在情理當中。
張角的死亡,動搖瞭軍心
在各地的黃巾軍相繼失敗後,張角也病逝瞭。而冀州的黃巾軍以前都是張角的老部下,其間感情最為深厚,於是由張梁一起領導死守廣宗。
但是張角的死亡對各地地方的黃巾軍的打擊極大,畢竟其是太平教的教主,更是教徒內心的主心骨。
而之後黃埔嵩偷襲黃巾軍營,張梁也戰死瞭。不僅如此,死去的張角也不能好好的躺在棺材裏,被拉齣來剖館戮屍,以儆效尤,讓教徒內心産生恐懼,加速瞭黃巾軍的滅亡。
小結
總得來說,盡管張角的黃巾軍占據瞭天時、地利、人和,但是他終究還是以失敗告終。而失敗主要原因便是黃巾軍的主要組成人員沒有完善的作戰經驗,也沒有多少可以獨當一麵的將領。再者,張角雖然是黃巾軍的領導,但是沒有起到太大的領導作用,更沒有製定一個統一目標,隻是占地死守或者到處搶劫豪強地主。
除此之外,豪強地主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瞭威脅,隻有和官府同仇敵愾,共同鎮壓義軍,這也加速瞭黃巾軍的滅亡。另外,張角的死亡也讓太平教的教徒內心産生恐慌。以至於黃巾軍未能完成推翻漢室的大業,便匆匆走嚮死亡,退齣瞭曆史的舞台。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創作不易,請多支持,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斧正。
參考資料:《後漢書・皇甫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