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3:49:19 PM
不想學也不愛學,“虛假努力”的考研生,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
不管生活在什麼層次的傢庭,享受著什麼水平的教育,主動學習和喜愛學習的孩子,總是極少數。
大多數孩子,如果缺少瞭父母、老師的督促,很可能連高中都考不上。
畢竟正常人的思維,就是趨利避害、偷懶拖遝:
需要提交的作業很多,但非要等到最後一天纔熬夜;
計劃完成的任務很多,但總喜歡拖延到明天或後天;
背幾個單詞就睏,做幾道題目就纍,不知不覺就刷瞭一天資訊。 可以說,考研就是自己和計劃、自己和習慣,自己和惰性的“戰爭”。
那麼, 麵對如此重要的考研備考,為什麼有些考研生會選擇“虛假努力”呢?
01
首要的一點,是許多中國孩子從小到大,在學業和生活中缺乏自覺性。
不管是吃飯睡覺,還是學習鍛煉,都需要父母和老師站在身後日復一日地催促和逼迫。但凡你哪天稍微偷懶懈怠瞭一次,孩子就會像“脫繮的野馬”似的由著性子玩一整天手機、打一整天遊戲。
那你說,父母還能怎麼辦?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隻能打著老師和高考的旗號,來給孩子上“緊箍咒”。
今天不寫完作業,看明天老師怎麼收拾你!
這次考試考不好,被老師排到最後一排,看你怎麼辦!
如果高考考砸瞭,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到時候你可彆哭!
就是這樣,許多中國孩子就是在父母和傢庭的“恐嚇式教育”下長大的,習慣瞭傢人和老師的催促逼迫,自己很少去獨立製定計劃、完成任務,然後再進行歸納總結和思考改進。
這就導緻,有些同學雖然已經踏進瞭大學校門,但是學習能力和自理能力卻沒有半點兒提高,還是等著旁人去管教、勸說和督促。
以這樣的學習習慣和狀態去備戰考研,難怪會被彆人說是“虛假努力”瞭。
02
因此,雖然 大多數同學都認為考研比高考容易 ,但每年依然還是有超過60%的考研生,被理想院校和專業無情地拋棄。
這不禁讓我們開始思索:
考研失敗,到底是習慣問題、能力問題還是意誌問題?
有的同學失敗,是因為沒有認清自己。
總以為自己在中學時代經曆瞭“高考工廠”式的軍事化管理,每天除瞭吃飯睡覺連續學習十多個小時也是“小菜一碟”,區區一個考研,就能難倒自己嗎?
結果,這些同學無時無刻都在打聽:
其他同學每天學習多長時間,一共進行瞭幾輪復習?
考上清華北大碩士的同學,“第一學曆”是哪所院校?
薪酬最高、行業最熱,被用人單位青睞的是哪些專業?
可是,如果你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本身沒有一個相對清晰的定位,那麼即便你和彆人能力相仿、專業相近,學習時間還比彆人長,你就能保證自己一定能夠順利上岸,拿到令父母滿意的薪酬待遇嗎?
所以說考研,切忌自視過高,讓虛榮和攀比濛蔽瞭自己勤學苦讀的上進心。
03
更多的大學生之所以會考研失敗,主要是因為“心智不堅”和“盲從蠻乾”。
他們就像是在風中左右搖擺的“牆頭草”一般,其他同學報考的網課,購買的教輔和備考的專業,都會從各個角度給他造成無窮無盡的“選擇睏難”。
結果就是,有時候盲從,有時候放棄,寶貴的考研時間就在反復無常中流失瞭。
更多的同學,其實在高考以後根本就沒想過考研,隻是在父母傢人和就業形勢的逼迫下,勉為其難地投入到瞭備考復習中。
然而他們的大學四年,基本上就是在吃飯睡覺和遊戲戀愛中度過的,好不容易“混”到瞭大四,忽然發現每年高校畢業生已經突破瞭韆萬,就算是畢業齣去找分普通工作也不一定能夠如願。
再看到自己身邊的捨友、同學和好友都在考研,就忍不住也開始抱起瞭書本。
可是像他們這樣,稀裏糊塗地選擇瞭院校專業,稀裏糊塗地開始瞭長達一兩年的復習備考,你以為他們是因為喜愛學習,捨不得丟下校園時光,或是為瞭自己的前途人生負責纔選擇瞭考研嗎?
非也非也,這些發自內心地排斥讀書學習,一直在“虛假努力”的考研生,做齣這樣的選擇,隻不過是為瞭忽悠和濛騙一下自己的父母:
你們看,我現在已經在努力瞭,不是我成心不想齣去找工作的。
總之, 不想學也不愛學,“虛假努力”的考研生,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
或許,有以上這些迷茫的考研生,都應該報一些適閤自己的網課。在經驗豐富、享譽業界的考研名師指導下,認清客觀現實,製定學習規劃、利用手頭資源,做一個積極主動、意誌堅定和勤勉有加的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