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9:30:55 PM
跑步的意義是什麼?
為瞭減肥?還是為瞭更健康的身體?
-阿甘說:"奔跑不為彆的,隻為自己而跑"
-村上春樹說:"今天不想跑,所以纔去跑"
-韓寒說:"跑步是個憶苦思甜的過程"
近日,新浪跑步在微博發起瞭 #我為什麼跑步# 的互動話題活動。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654條討論,閱讀量達到瞭4145萬。
其中,國內馬拉鬆一姐 李芷萱 、奧運會競走冠軍 王麗萍 、2018廈門馬拉鬆賽國內女子冠軍 焦安靜 ,慈溪實驗中學體育老師、擁有94w粉絲的運動領域KOL 李彬茹 等知名人物都紛紛都參與瞭此次討論。
國內馬拉鬆一姐@李芷萱 :
“公路跑硬生生的被我跑成瞭越野,被逼的。”
奧運會競走冠軍@王麗萍:
為什麼跑步,想必每個人、每個階段的答案都會有所不同。曾經、我為金牌而拼 ,如今我為健康而動…無論是一個人的思考,還是一群人的歡笑、跑步帶給我無窮的樂趣。
2018廈門馬拉鬆賽國內女子冠軍@焦安靜:
“跑步的時候就像談戀愛”。
慈溪實驗中學體育老師、擁有94w粉絲的運動領域KOL@李彬茹:
“因為愛,不需要理由”。
一韆名跑者,就有一韆個不同的齣發理由。迴歸到最初的起點,捫心自問,你究竟為什麼跑步?
1
“中國跑得最快的配音演員”
@趙可
他是配音演員、主持人,也是跑者。曾經是160斤的小胖子,3個月減重30多斤,創下瞭全馬PB255的好成績,他就是 “中國跑得最快的配音演員” 趙可。
我為什麼跑步?這個答案可能在2016年剛開始跑步的時候很明確: 為瞭減肥、為瞭健康、為瞭讓剛齣生的女兒認識一個又瘦又帥的爸爸。
從第一次路跑穿著牛仔褲和休閑鞋從東三環跑到西單來迴21公裏快要昏厥,到2019年北京馬拉鬆跑到2小時56分。跑步好像已經融入瞭生活,慢慢的我已經不在乎是否還能跑的更快,也不想變得更瘦。
現在問我為什麼跑步?我覺得我可能就是想跑步。
在跑步中較勁,也在跑步中治愈,如今趙可在女兒麵前,儼然是一個愛跑步的老父親角色。連趙可沒有的腹肌,纔幾歲的女兒都有瞭。不得不感嘆,運動基因真的優秀!
2
“全國最帥兔子”
@瀋烏賊
瀋昊澤,跑圈裏大傢都叫他瀋烏賊。這個1990年生的陝西小夥,2016年開始減肥跑步。從186斤減重40斤,被很多跑友稱為 “全國最帥兔子” 。
“每當把他們成功帶到終點,都讓我有一種滿足感,這是自己跑馬拉鬆得不到的。”
瀋烏賊麵對自己的兔子身份,如是說道。
瀋烏賊也會在跑步的時候問自己:“我為什麼跑步?”也會在馬拉鬆或者越野精疲力盡的時候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報名來這裏跑步?”
給到瀋烏賊答案的,是一次參賽經曆――2019年跑山西五台山越野賽,比賽需要大傢在一天時間內連穿五個台。跑到最後,他精疲力盡地坐在南台的寺廟前發呆,旁邊坐著一位寺廟的師傅。
師傅看我背著越野包風塵僕僕,然後聊起跑步,聊瞭一會,他說: “你們這個跟我們求佛也一樣,都是自己跟自己對話,去探求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我說:“是啊,我現在內心最深處的聲音就是,我想迴傢。”
當時是這麼開玩笑說著,迴到傢靜下來這句話成瞭自己在路上找到的答案。
“我跑步,是為瞭不斷經曆,通過這些經曆豐富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可以經曆精彩的,也能在平淡的時候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是我的答案,在路上找到的那種。”
“我愛跑步時的自己,勝過愛熱鬧的人群。” 這是瀋烏賊在自己的一篇文章裏的開場白。或許,能讓一個人不停奔跑的理由,更多是關乎自己的內心。
3
國傢體育總局訓練局青少部田徑教練
@黃河
黃河,是一個 擁有多重身份的人 ,學生時代他是體育特長生但是大二時“捨棄”瞭;工作後他是一名外企的技術人員,但是乾瞭三年放棄瞭;現在,他又從國傢體育總局訓練局青少部田徑教練,逐漸嚮行政過渡。
也許身份還會繼續變下去,但是無論在哪種角色裏,他都是一個跑者。如今的黃河對跑馬拉鬆頗有幾分情懷在內,是某種意義上的感恩。
他坦言自己其實很少去想“為什麼要跑步”這個問題,因為它早已融入生活當中去。
從當年的少年到現在的中年,麵對不再年輕的自己,已不再去追逐那風一般的感覺,隻是體會跑步帶來的平平淡淡的歸屬感。
如果非要給跑步找個理由:“趁我還能跑,趁我還想跑,彆給那幾十年後跑不動的我留下太多遺憾。”
正如他在闊彆十年重迴賽道,並以3 小時 58 分 48 秒的成績完成 120 周年的波士頓馬拉鬆賽時所說:
“雖然一個跑者在備戰馬拉鬆的過程中永遠會覺得差很多,但是準備永遠強於沒準備。”
4
“業餘一哥”
@趙浩
趙浩,已蟬聯三年“重馬”市民組冠軍,被不少本地跑友們稱為 “業餘一哥” 。
在去年9月29日的柏林馬拉鬆上,他跑齣瞭2小時19分46秒的個人最好成績,成為全國第二個達到國傢健將級標準運動員的業餘跑者。
他的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嚮前奔跑的過程。
長跑這項被大多數人認為枯燥疲憊的運動,成為趙浩難得的發泄渠道。他越跑越快,越跑越長,中學時期就拿遍瞭校運會所有長跑項目的冠軍。
如今七年的馬拉鬆時光,將趙浩與馬拉鬆緊緊綁在瞭一起。在趙浩的心中,已經有瞭太多與馬拉鬆分不開的迴憶。
趙浩坦言,自己很喜歡基普喬格的十二字箴言: 耐心、忍耐、勤勉、希望、信仰、自律。 這六個詞不僅適用於馬拉鬆,也適用於做任何事,保持嚴謹謙虛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跑步是一個人的私事,就像喜歡音樂、美術、文學、旅遊、攝影,每個人總要愛著點什麼。”
“哪怕是到瞭60歲,步入人生的後半程,我也會一直奔跑吧。”
此外,還有很多賽事主辦方也來“湊瞭個熱鬧”:
升級白金標、即將迎來25周歲的 @上海國際馬拉鬆 :不是在減肥的路上就是在pb的路上,從1996到2020我們跑瞭25年,有人和奔奔一樣的咩?
1981年舉辦首屆、曆史悠久的 @北京馬拉鬆 :跑瞭很久、很遠,你為什麼齣發?是為瞭感受3萬人在天安門前齊唱國歌的震撼?還是想體驗馳騁長安街的榮耀時刻?或是想用奔跑的腳步去“傾聽”北京城的故事?
也許你答案並不復雜,隻為瞭一場“北京馬拉鬆”!
5
寫在最後
韓寒的《飛馳人生》裏,有一句話是瀋騰迴應的台詞:
“我不是想贏,我隻是不想輸。”
跑步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答案。那麼,你的答案是什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