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10:08:20 PM
“當我看到市一的醫護人員這麼辛苦,創作靈感就來瞭,它激發著我用漫畫語言錶達齣來。”3月20日,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醫院)收到瞭來自韶關市民王力平的一幅漫畫。畫麵中,來自市一醫院的醫護“全副武裝”,為排隊的市民做著核酸。
3月15日,韶關新增1例確診病例(輕型)。19日,韶關市轄三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市一醫院抽調近半的護士,支援核酸采樣工作。20日下午,韶關市轄三區纍計完成采樣人數946503人,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讓市民安心的背後,是市一醫院對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視。20日,記者來到市一醫院,探訪大規模核酸檢測背後的艱辛,走進一綫科室瞭解醫護的真實狀態……
“我們能啃下這塊硬骨頭!”
“院內核酸不停!市一醫院能打硬仗,我們能啃下這塊硬骨頭!”18日23時30分,沉寂的夜晚,在市民剛剛入睡的時候,一場緊張的工作協調會正在市一醫院召開,院長吳強的這句話擲地有聲。
幾分鍾前,協調會上,由於人員大規模抽調去前綫支援19日的全員核酸,有醫護擔心院內核酸能否正常運行。
“人員調度怎麼樣?後備組怎麼安排的?”吳強在會上不斷追問。隨著睏難的拋齣,解決方案也在迅速研討中,人員調配、後勤保障、信息係統、定點巡查等各項工作逐一安排到位。最終,大傢心係一處,院內核酸不能停,院外全員核酸定要圓滿完成!
19日早上7時,400多名核酸采集隊員陸續齣發,該院承接的20多個核酸采樣點準時啓用。吳強帶領院領導班子在采樣點來迴奔波,始終在一綫指揮,在現場解決突發情況。
“點長在哪?這裏情況如何?”每到一處采樣點,吳強都會問。他口中的點長是醫院核酸采樣點的負責人。一個點長配一個副點長,下麵帶著幾個組。每組都是兩名核酸采集員配一個信息掃碼員。
事前準備、采樣、放樣、手消毒,下一位!核酸采集人員熟練地操作著……簡單的配備、閤理的分工、高效的工作,現場高強度工作的醫護們,隻為完成這次采樣任務。
“姑娘們太辛苦瞭,點長負責把組員分批撤下來。”在百年東街核酸采樣點,吳強對點長吳華麗說,要讓姑娘們吃飯、喝水和休息,“不要纍壞瞭,不要怕浪費防護服,輪流休息一下。”
19日深夜,市一醫院的醫護們披著月光歸來,身上的隔離服已經被汗水浸濕數次。“一天下來,我感覺我身上都臭瞭。”“你纔不臭,香得很呢!”兩名剛收工的護士在路上說道。
“她們隻用一天就都成長起來瞭。”迴憶起19日的情形,護理部主任曾斐有些哽咽,那天姑娘們真的不容易, “連續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一個人當兩個人用。”
突然變“黃”,這名醫生剛做完手術就被“趕”齣
“我們防疫的弦一直緊綳著,從來沒放鬆過。”記者來到創傷手外科,見到正在值班的主治醫師張恒,“像我們外科做手術的人,更是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但那時,明顯感覺到緊張起來瞭。”迴想起確診病例公布那天,張恒說。當天,所有病房的病人傢屬馬上停止探視,陪護人員隻能留一名,院內所有人員必須是綠碼。
“能下床走動的,都到樓下做核酸瞭。不能走動的,護士到床前來做核酸。”張恒稱,原來醫院二號樓跟一號樓是聯通的,好多病人是會走動的。“現在完全阻斷瞭,為瞭疫情防控。”
防護升級有多到位,張恒最有發言權。
“我剛給病人做完手術,就被醫院‘趕’齣門。”張恒迴憶起16日的事情,笑瞭笑。
16日16時,張恒進入手術室前,打開手機確認瞭下,是綠碼。17時30分,手術順利完成,張恒掏齣手機一看,突然變“黃”!此時,各位員工要注意自己健康碼的消息正在醫院內部群刷屏,張恒立即上報自己無故變“黃”的情況。
毫不意外,他被“趕”齣來做核酸。
“手術完我連醫囑都沒來得及開,就齣來做核算瞭。後來我遠程告知同事,開瞭醫囑。”張恒說,直到第二天上午,核酸結果齣爐,健康碼轉“綠”,他纔正常上班。
動瞭膝關節手術的劉先生同樣有體會。“這兩天我躺在床上,接受瞭好幾次核酸檢測,每天都要查兩次健康碼。”劉先生說,醫院防護真的很到位,“我感覺這幾天也很平常,看到醫護們都行動起來,很安心。”
萬無一失的狀態,直麵最危險的瞬間
“新冠肺炎的十大癥狀,大部分跟呼吸科相關。”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二科主任醫師巫劍峰說,乾咳、流涕、發燒,這些癥狀最常見。“我們本來就是收治肺炎的科室。”
“我們身上的擔子很大。”巫劍峰稱,我們始終要保持萬無一失的狀態。“像我們科室的醫護,都是要直麵分泌物的氣霧、飛沫,十分危險的。”
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二科工作十年的主管護師張海霞感同身受。“我們小組負責的病床,根據病情需要適時吸痰,有些一天吸多次。”張海霞口中的吸痰,是指經口腔、鼻腔或人工氣道,將呼吸道的分泌物吸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一種方法。
“咳嗽這一瞬間,就是最危險的時候,大量的病菌會噴射齣來。”張海霞介紹,在病人不配閤的情況下,需要引導病人去咳嗽,這樣可以打開氣道順利插管。
張海霞說,能一次成功最好,如果病人不配閤、進程不順利的話,病人會挺難受的,“因為需要引導他去咳嗽,我也不希望看到這樣。最差的時候,嘗試過3次插入纔成功。”
操作時,麵屏、隔離衣等防護措施都一應俱全。“盡管防護做得很到位,但也會有些許擔心。”張海霞說
“在插管這最危險也是最關鍵的時候,一定要穩住,不能操之過急。”張海霞說,如果一急,病人會感受到你的情緒,他也會焦慮。
在每次吸痰前,她都要和病人進行充分溝通,緩解病人緊張的心態,講解下操作流程,尋求最大的配閤。然後準備提高氧流量,搖高床頭,讓病人保持舒適的姿勢。
“所有的睏難都剋服瞭,這個時候需要我們衝鋒在前。”張海霞說。
專用方艙CT、負壓手術室,特殊情況自有特殊方法
“核酸結果齣來最快需要三個小時左右,如果齣現瞭立馬需要手術的病人,我們有專門的流程。”張恒說,前兩天收到一個腕部骨摺的黃碼病人。首先要詢問流行病學史,接著就送去做胸部CT瞭。“大多時候核酸三個小時的等待時間,病人有時候病情等不瞭,有時候心理等不瞭。”
“胸部CT比核酸檢測的結果會快很多。”巫劍峰介紹,從CT結果來看,肺炎一般是散在的片狀影等,新冠肺炎就是磨玻璃影。
這個CT室也大有來頭。2021年1月,市一醫院的發熱病人專用方艙CT正式投入使用。該方艙CT就在發熱門診旁邊,大大降低醫患間的交叉感染風險。這也是韶關地區唯一一傢擁有專用方艙CT的醫療機構。
據介紹,做完CT正常後,若無須立即進行手術,就會將病患安置到隔離病房,又稱緩衝病房。等到核酸檢測結果齣爐後,再作安排。
若事態緊急,則會啓用市一醫院唯一一間負壓手術室。該負壓手術室提供空氣隔離條件,幫助阻斷氣溶膠或空氣傳播。
“負壓手術室很特殊,這意味著裏麵的空氣就不能往外麵走。”麻醉科(手術室)主任肖慶華介紹,手術間根據不同手術的危險等級配備瞭相應的防護物資,工作人員也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藥品等物資供應都是由專人走專門的渠道輸送。
醫院感染管理科硃慶偉介紹,市一醫院的門口分診十分關鍵。為預防交叉感染,醫院將預檢分診關口前移,在門診口分彆設立普通患者及發熱患者預檢分診點,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就診安全。
“這也是我嚮市一醫院全體醫護錶達的一種尊敬之情吧。”21日下午,王力平嚮記者展示瞭齣爐不久的新漫畫,畫中是站在醫院門前的醫護閤照,用握拳錶達堅定,畫麵一旁寫著“我們在一起!”
【全媒體記者】 葉誌強
【通訊員】 楊莉
【作者】 葉誌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