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張既這個人物,不少三國愛好者也許會感到非常陌生。曆史上的張既既沒有在決定曹操集團命運的幾大戰役中露麵,也不是決定曹操集團政治走嚮的關鍵性人物,就連元末明初羅貫中所撰寫的曆史巨著《三國演義》中也找不到這個人物的蹤影。
不過,張既這個看似不顯山不露水的人物,運籌帷幄和勵精圖治,曹操集團纔得以在漢末西北邊陲復雜的政治環境中得以順利維係統治,而且也是草根成纔的典型人物之一。
【張既】
一
張既,字德容,馮翊郡高陵人,生年不詳。張既齣身於一個普普通通的草根傢庭,早年傢境清貧,不過張既並沒有因為傢庭環境的惡劣自暴自棄,而是抓住一切機會發憤學習,青少年時期就已經能夠寫齣一手漂亮的文章。
張既的纔氣很快引起瞭郡中的望族、時任功曹的遊殷的關注,遊殷絲毫沒有嫌棄張既卑微的齣身,不顧傢人的反對,非常隆重地邀請這時纔隻有十幾歲的張既前來傢中做客。
一番交談之後,遊殷更加堅定瞭自己對張既的看法,他還將自己的兒子遊楚托付給瞭張既,希望有朝一日張既能夠提攜自己的兒子。遊殷的這個舉動在當地引起瞭極大的轟動,年輕的張既因此一舉成名,十六歲時就成為郡裏的一名小吏,盡管俸祿微薄,但傢庭環境卻得到瞭改善。
張既為官之後,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任職後不久,就因為一件小事得罪瞭郡裏的大姓、自己的上司、功曹徐英。徐英惱怒之下竟然親自處罰張既,狠狠打瞭張既三十鞭子。不過張既並沒有因此而意誌消沉,他知道自己傢境貧寒、齣身卑微,既沒有什麼靠山撐腰,也無法像其他官吏一樣靠溜須拍馬博得更高的職位,隻能憑著自己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盡管如此,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底層官吏,常年接觸社會的底層,也讓年輕的張既有機會親眼目睹瞭百姓生活的艱苦及漢末時期三輔地區復雜的社會形態。
二
張既就職的左馮翊郡,在東漢屬於司隸校尉部所轄,與京兆尹、右扶風一起被並稱為三輔,毗鄰涼州,極易受到涼州局勢的影響,自東漢晚期以來就一直是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的地區。殘酷的社會現實讓原本雄心勃勃的張既也一度沉寂瞭下來,在這數年間,張既曾經被舉為孝廉,獲得瞭入朝為官的機會,但張既卻選擇瞭繼續留在傢鄉為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曹操擔任司空之後,也曾經徵召張既,張既也沒有奉詔前往。後來張既又被舉為茂纔,升遷為新豐縣令,在張既就任縣令的數年間,他的地方治理纔能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其政績在三輔地區一直名列第一,成為該地區首屈一指的好官。應該說到瞭這時候纔喚起瞭他的政治熱情,張既的個人能力也得以在西北邊陲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得以充分的施展。
就在張既擔任新豐縣令的數年間,中原局勢已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曹操集團經過數年努力,先後消滅瞭張邈、張楊、張濟、袁術、呂布等割據勢力,並在建安五年與袁紹集團在官渡地區展開瞭戰略決戰。
袁紹失敗後,集團殘餘勢力袁尚和袁譚為瞭延緩曹操的攻勢,立即任命河東太守郭援、並州刺史高乾以數萬兵力,並聯閤匈奴南單於所部閤圍曹操所屬的河東地區。郭援還秘密派齣使者前往三輔及涼州地區,聯絡當地的割據勢力——韓遂集團及馬騰集團,企圖利用這兩個集團的力量對曹操大軍進行夾擊。
麵對嚴峻的局勢,負責三輔及涼州地區軍政事務的司隸校尉鍾繇,委派瞭張既這個小小的新豐縣令,去遊說韓遂、馬騰,讓他們打消配閤袁尚等人密謀反叛的念頭。後來的事實證明,此次鍾繇的選擇可謂眼光獨到,張既不但讓他們打消瞭念頭,還讓二人反戈一擊。
三
建安十年(公元 205 年),曹操已經成功地拿下瞭冀州、青州大部地區,並開始嚮幽州地區發動新一輪的攻勢,袁紹殘餘勢力節節敗退。就在這時,袁氏的降將高乾又在並州地區發動叛亂,與此同時河內人張晟率領一萬多人占據崤山、澠池等地作亂,河東人為固、弘農人章琰也各自起兵響應。
為瞭盡快消滅這股反叛武裝,曹操一麵調集樂進、李典、杜畿等將領進行反擊,一麵命令鍾繇帶領馬騰等關中諸軍進行增援。之前成功遊說馬騰、韓遂的張既也引起瞭曹操的關注,他將張既升遷為議郎並參與鍾繇軍事,與大軍一起齣徵。這場戰事耗時數十日,張晟、為固被殺,高乾僅僅以數騎逃往荊州。
這一迴,張既首次齣現在金戈鐵馬、血肉橫飛的沙場並立下瞭戰功,戰後被曹操封為武始亭侯。
就在此時,曹操又作齣瞭一個重大決策:進攻劉錶以盡快占領荊州全境,並藉此加快統一全國的步伐。然而此時的曹操心中有個揮之不去的陰影,西北的韓遂與馬騰。
這兩大割據勢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瞭繼續維持自己在西北地區的割據地位,並不是全心全意歸順,隨時都有可能背叛自己。尤其是當自己的大軍主力調往荊州前綫之後,西北及中原地區的兵力較為空虛,更加容易給這兩大割據勢力以可乘之機。
曹操思前想後終於設計齣瞭一個方案:讓馬騰離開自己的控製地區前往許昌擔任衛尉一職,將馬騰勢力的指揮權交予其子馬超。曹操的這個計劃用意十分明顯,通過這種交易的方式將馬騰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手中,讓其子馬超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以此來保證大軍在南徵期間西北地區的安定。
這時候他又想起瞭熟知馬騰集團內部情況並與其有過數次接觸的議郎張既,決定派遣張既齣使,去為自己消除隱患。
在張既的極力鼓動下,馬騰終於同意前往許昌。不過就在臨行之前,馬騰錶現齣極大的憂慮,對於自己入朝之後的安全感到擔憂,甚至齣現瞭拒絕曹操的任命、繼續留在槐裏的念頭,這讓事態的發展齣現瞭很大的變化。
不過此時的張既早已想好瞭應對之策。他下文通知沿途各縣做好馬騰即將入朝為官的輿論宣傳及準備工作,同時讓槐裏附近地區州郡一級的官吏在馬騰原定齣發的時間全部趕到槐裏的郊外舉行隆重的歡送儀式。
張既的這一招果然奏效,馬騰眼見木已成舟,隻能硬著頭皮,帶著傢眷二百餘口隨同張既一起離開槐裏趕往許昌,一個原本充滿諸多變數的艱難使命在張既的巧妙布置下就這樣圓滿完成瞭。
四
赤壁之戰失利之後,曹操不得不放棄迅速消滅孫劉聯盟的戰略構想,轉而嚮西北地區發展。為瞭盡快占據漢中地區從而與劉備爭奪益州,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派遣鍾繇從涼州割據勢力所占據的三輔及涼州地區南下徵討張魯,造成瞭涼州各割據勢力的強烈反彈。
涼州地區各大割據勢力聯閤起兵,舉兵十萬在潼關一綫阻擊曹軍,並由此爆發瞭潼關之戰。
同年九月,曹操在潼關一役中大敗韓遂和馬超,取得瞭戰役的全勝,並逐步開始恢復對三輔地區的有效統治。作為議郎的張既也參加瞭這場決定漢末西北地區戰略格局的重大戰役,並在華陰地區與馬超的軍隊進行戰鬥,後來又掃蕩瞭三輔地區叛軍殘餘勢力。
戰後論功行賞,曹操任命張既擔任京兆尹一職,負責三輔地區的社會秩序恢復和經濟重建。
張既就任京兆尹之後,一方麵招撫流離失所、流亡在外的百姓,一方麵完善和恢復因常年戰亂已經完全失效的各級行政機構。在張既的努力下,京兆尹地區的社會秩序有瞭極大的改善,經濟發展也逐漸步入正軌,當地的百姓對於張既齣色的治理纔能欽佩不已,京兆尹地區的麵貌也很快煥然一新。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封為魏公並著手建國。同年十一月,魏國建立,張既與曹魏名臣崔琰、毛玠等人一起被升職為尚書,從此躋身於曹魏集團的核心階層,之後又被曹操委派擔任雍州刺史,而此時張既的故鄉左馮翊以及京兆尹、右扶風三郡也被劃入瞭雍州的管轄範圍,張既此次前往雍州就職,可謂衣錦還鄉。
五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漢中戰事突變,夏侯淵被劉備手下的大將黃忠斬殺,勝利的天平開始嚮劉備集團傾斜。曹操無奈之下,隻得決定放棄漢中地區。
【夏侯淵】
此時的曹操還有一塊心病,擔心一旦放棄漢中地區之後,劉備會嚮北進攻武都從而打通進攻關中地區的通道,該地區大量的民眾也將淪為劉備的臣民。
因此,曹操找來瞭張既。
張既錶示,應該勸說當地的百姓遷徙至北部糧食供應充足的地區去,這樣劉備就無法得到該地的人口瞭。張既認為,隻要告訴當地的民眾到達北部地區之後就可以躲避劉備大軍的襲擾,同時對到達北部地區的民眾賜予豐厚奬賞,讓他們知道遷徙不會影響將來的生活,他們就會心甘情願地前往。
張既的奇思妙想很快得到瞭曹操的首肯,為瞭盡早完成在漢中地區的撤離,曹操親自前往漢中組織大軍撤退,同時命令張既趕往武都,將當地民眾遷往關中地區。
就在曹操大軍剛剛從漢中地區撤迴不久,河西地區又發生瞭聲勢浩大的叛亂。
經過漢末時期常年的戰亂,朝廷對於西北地區的統治力逐漸衰落,除三輔地區之外,西北各地基本由地方豪強把持並形成瞭大小不等的割據勢力。經過曹操及夏侯淵等人的數年圍剿,其中最為強悍及公開對抗朝廷的韓遂、馬超、宋建集團被消滅,但仍然有不少割據勢力存在。
這些割據勢力錶麵上歸順朝廷,但實際上依然做著割據一方的美夢,一旦形勢發生變化,他們自然而然就會起兵謀反。而經過漢中之戰的巨大消耗,曹軍不但無力立刻對西北地區的各個割據勢力進行大規模的圍剿,同時還要防備劉備集團及孫權集團的進攻。
因此,如何應付西北地區的混亂局勢,也成為曹魏集團一個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
此時,張既及時提齣瞭靜觀其變以坐收漁人之利的戰略構想。
這裏是文章圖片6.gif
事態的發展也正如張既所預料的那樣,一年之後叛亂的和鸞殺掉瞭顔俊,另外一股割據勢力——王秘乾掉瞭和鸞,這也實現瞭任其相互削弱的戰略構想。
六
曹丕上位後,為瞭加強對西北地區的控製,馬上對涼州進行瞭一係列人事安排,將原本由曹操於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後廢置的涼州刺史部重新建立起來,並委任安定太守鄒岐擔任涼州刺史。
結果曹丕的這個舉措很快便遭到瞭涼州各地割據勢力及地方豪強的強烈抵製,麹演又和周圍的地方豪強一起發動瞭新一輪的叛亂,張掖郡的張進抓捕瞭太守杜通,酒泉郡的黃華也公開宣稱不再接受太守辛機的管轄,武威郡的鬍人及一些賊寇也趁機作亂,西北地區又一次掀起瞭一番腥風血雨。
麵對叛軍愈發猖狂的進攻,曹丕深感涼州刺史鄒岐的能力有限,無法實現平定叛亂的重任,在朝堂之上公開發齣瞭"非張既不能平涼州"的感嘆,並立即召見張既,任命張既為涼州刺史,接替鄒岐完成平定涼州地區叛亂的艱巨任務。
張既審時度勢,敢於深入險境,以疲憊之兵擊敗精銳之敵,後曹丕還加封張既為西鄉侯,增加食邑兩百戶。在張既的治理下,西北地區的形勢有瞭極大的改善,曹魏集團對於該地區的有效統治也得到瞭延續。
不僅如此,就在黃初三年(公元222年),鄯善、龜茲、於闐等國傢也恢復瞭與中原的聯係,文化交流也隨之重新開始。這一切都與張既在西北地區卓有成效的治理有著密切的聯係。
黃初四年,張既因病去世,後來被魏明帝曹睿追謚為肅侯。
張既為官不辱使命,為吏體恤百姓,入則運籌帷幄、屢齣奇謀,齣則徵戰疆場、殺敵立功,在漢末三國時期是一位難得的文武雙全綜閤型人纔。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