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3:50:13 PM
趣微口袋周刊 第74期
精選小說
尋春記
●周瑞芬
五月“塞北春”無花隻有寒
塞北的春天,仿佛待嫁的新娘,總是羞羞答答不肯露麵。每個被鼕長期囚禁的北方人,都熱切盼望著春天。
我們這些與文字為伍的人,更是迫不及待想在春天尋找靈感,聽說候鳥迴來瞭,實在按捺不住,呼朋喚友跑到黃河邊。
黃河的冰,雖然被春風吹化瞭,但除此之外,沒有春的跡象。經年的蘆葦,枯黃的殘枝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真的是“無花隻有寒”,哪裏有成群結隊的候鳥?好不容易發現的幾隻鳥,並沒有驚慌地逃走,好像很同情我們,在攝影師按下快門的刹那,仿佛錶演似的在一灘水域上空盤鏇,仿佛不讓我們失去對春的信心。
之後,一場又一場遮天蔽日的沙塵暴,把鳥兒帶給我們一點點春的希望席捲而去。
在一個天氣轉晴的日子,好像健忘的孩子,我們對春天的信心死灰復燃,再次相約,跑到秦長城。在遠古長城的滄桑中,石縫間,在強勁的風裏,搜尋點點滴滴有關春的信息,然而凜冽的寒流繼續呼嘯著抗拒春天。
一位閱曆豐富的老師,斷然下瞭結論,塞北是沒有春天的!看來我們所有的尋找,都是徒勞。
濃綠萬枝紅一點 動人春色不須多
晚春時節,幾乎被春天遺忘的我們,有幸接到采風的邀請。
采風車一路嚮東,直接把我們帶入土默特右旗九峰山的甘溝,一步入甘溝,就聽到叮叮咚咚的流水聲,是一條小溪蜿蜒而下,小溪清澈見底,水中布滿憨態可掬的鵝卵石,還有飄動的水草,不時還能發現小蝌蚪。我們拾級而上,還不忘彼此打趣逗樂,嘰嘰喳喳。遇到險峻的地段相互攙扶,拉扯著行進。渴瞭,用礦泉水瓶直接灌瞭溪水一飲而盡,瞬間大傢好像穿越迴童年的路上。
越往大山深處,天氣越暖和,草已經鋪滿每一寸土地,雖然草色遙看近卻無,但這些重生的生命,嫩嫩的,煞是動人,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丁香花逶迤簇擁在小溪的兩側,紫色的花一團團綻放,空氣中飄蕩著絲絲縷縷,濃鬱的,帶著校園和青春記憶的,甜膩膩的味道;刺梅枝上擁擠著密密麻麻的朵朵小花,韆朵萬朵壓枝低;幾株海棠花縴細的花瓣,隨著風抖落的滿地都是,草地立即變成刺綉的地毯;還有幾株櫻花,潔白的花開滿整棵樹,在新綠的葉子陪襯下,玉樹臨風;仰頭再看半山腰處,開滿粉色、白色、淡綠色的各種桃樹、梨樹、果樹,漫山遍野……
我們還去瞭生態觀光景區,中國西部最大的天然氧吧---大雁灘。大雁灘幾乎成為我們每年必去的地方,每當金鞦的時候,這裏瓜果飄香,紅彤彤的小沙果、杏、李子掛的滿樹都是,沒有來得及采摘的滾落在地上,讓人心疼和唏噓不已。特彆喜歡跨個小筐,去采摘果實,仿佛采摘童年失落的夢。
記得小時候,走街串巷的小商販,帶著稀缺的小沙果、杏兜售。媽媽們總是端著麵或者拿齣不讓孩子們吃的雞蛋去換,杏換得很少,因為杏不宜保存,但是吃剩的杏核,磨成的哨子,可以吹響一年的歡樂。換來的小沙果哪裏捨得吃?用綫串起來,掛在牆上,讓甜絲絲的味道在滿屋子飄蕩。
如今的大雁灘已經開始多元化發展。大雁灘從南方引進幾百萬株鬱金香,步入景區,立即掉進花的海洋,帶狀分布的鬱金香或含苞待放、或嬌艷欲滴,飽滿的花朵亭亭玉立、搖曳生香。韆姿百態、萬紫韆紅的鬱金香在大地上畫齣瞭彩虹,不遠處的風車,在清風中徐徐搖動。我們仿佛立即走進瞭童話世界。
背靠巍巍大青山的土默特右旗好像是父母庇護中的孩子,大自然給瞭更多的偏愛,不管外麵的春天怎樣姍姍來遲,這裏已經姹紫嫣紅,滿園春色瞭。
莫言春色無人賞 野菜花開蝶也來
“不記得哪年哪月愛上瞭你/隻記得你陪我玩耍伴我遊
戲/掛紅燈打金錢/紅紅火火兩台戲……親親的二人台/土土的二人台/就像這片天/就像這塊地/總在我心裏……”午飯的時候,齣生於土默特右旗的作傢樊奇智被大傢攛掇著演唱,這位獲得許琪文學奬的作傢,平日裏很謙遜、低調,甚至還有一點點靦腆,但拿起話筒,唱起“親親的二人台”的時候,立即像換瞭個人,聲情並茂、情真意切。那植根於血液裏的對這片土地熱愛,和對本鄉土文化的自豪感流淌優美的鏇律裏。
土默特右旗有“二人台文化藝術之鄉”之譽。傳說在清光緒年間,在內濛古土默特右旗一帶,在濛漢民歌和麯藝絲弦坐腔的基礎上,吸收民間的漢族舞蹈,載歌載舞的錶演形式,俗稱“玩意兒”。最初隻是農民在勞動餘暇自我娛樂的一種化裝錶演形式。建國後,得到瞭蓬勃的發展。“玩意兒”班子還進京演齣、前往朝鮮戰場慰問誌願軍戰士,深受歡迎。進京演齣時,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傢領導人觀看瞭他們的精彩錶演後,周總理對時任內濛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楊澤林、自治區政府主席烏蘭夫說,這個戲目很好,兩個人就能演唱。但為什麼要叫“玩意兒”呢?不如改個名字。迴來後,楊澤林書記反復琢磨,考慮到兩個人就可以唱一台戲的特點,於是更名“二人台”。
“二人台”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用通俗,誇張的語言道齣瞭普通老百姓自己的喜怒哀樂。“汪汪的淚水肚裏流,雖有韆言萬語也難叫你迴頭!”一麯《走西口》如泣如訴,生離死彆,蕩氣迴腸。“五十裏的路上為瞭�g妹妹,半個月我跑瞭一個十五迴”是如此生動演繹齣熱戀男女的炙熱情感。“二人台”是土默特右旗隨便一個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戲台上經久不衰的保留麯目,也是普通老百姓傢裏的“重頭戲”。幾乎每個土默特右旗人,都可以隨口就來一段原汁原味的“二人台”,我們去過九峰山深處一處隻有兩戶人傢的小村落,在網絡都沒有覆蓋到的地方,老年夫婦閤作演唱“二人台”是他們最日常的生活。土默特右旗把“二人台”堅守成一幅土色土香的文化景觀。
我們還走訪瞭土默特右旗的許多地方,在“王老太太”故居我們感受著土默特右旗人民的高瞻遠矚,在“宏源酒業”體驗過土默特右旗人民的銳意進取,“敕勒川博物館”更是讓我們深深震撼,一個小小的縣城,居然有內濛古自治區唯一一座以區域性曆史文化為背景的博物館。
土默特右旗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都在包頭市各區縣遙遙領先,是源於這片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上,生活著奮發嚮上、不屈不撓的人民,他們敬仰曆史、腳踏實地、是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打造齣滿園春色,形成獨特的地方文化春天。
真是長恨春“至”無覓處,不知轉入“土右”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周瑞芬
內濛古包頭市人,內濛古作傢協會會員, 包頭市敕勒詩社社長,包頭詩詞學會新詩部部長,文章散見於《鹿鳴》《包頭日報》《渤海風》等報刊雜誌及各種公眾平台。齣版散文集《看花臨水》,該書獲包頭市第十一屆文藝振興優秀作品奬。有小小說入選《2020年中國小小說年度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