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8:40:45 AM
隻能說此一時彼一時,宋時的契丹已經不是唐時的契丹,而此時的大宋也不是彼時的大唐。所以,唐代一個或幾個節度使能乾的事情,宋朝舉傾國之力也乾不成。
1.契丹進化升級,建立瞭雜交加強版的大遼政權
唐朝的一個節度使,乾的可不隻是一個契丹,而是能乾翻整個東北草原。專門對付一個契丹,真是小瞧瞭唐朝的節度使。
一個原因就是唐朝的節度使,權力太大、實力太強,而節度使的兵也是真能打。
而且,當時河北鬍化,所以唐朝節度使的兵,並非是一水的中原士卒,大比例的是草原鬍族。比如安史之變,並不是安祿山和史思明帶著十幾萬府兵或中原士卒去打大唐的,這夥人裏麵,不僅安祿山是鬍人,其中的戰士也多是鬍人。
另一個原因就是契丹還是部落聯盟的狀態,根本就不是政權形態。
所以,唐朝大軍齣入草原,就是橫掃一片小部落,一個一個地揍。但是,這夥人是屬狗皮膏藥的,打完瞭也不怕,等你迴去瞭,我們還要去中原搶劫,而且搶完就走。沒辦法,草原的物質太貧乏,要生存就得去中原搶劫。所以,節度使打契丹,就跟正規軍掃匪差不多。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的首領。就是打瞭這麼多年仗,契丹終於打齣瞭一個領袖,而契丹部落也終於打成瞭軍事組織形態。公元916年,契丹建國,而且有瞭年號、有瞭首都,這就是照著中原政權的模式建立瞭自己的草原政權。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攻入汴京,改國號為大遼。
耶律德光的意思是你們中原軍閥打瞭這麼多年,也沒打齣一個皇帝來,現在我來瞭,你們就尊我當皇帝吧。但是,華夷之辨和民族主義的情緒,突然崛起瞭,一眾強兵悍將,硬是把耶律德光給趕跑瞭。
但是,趕跑瞭歸趕跑瞭,契丹人卻在戰爭和交流中實現瞭進化升級。他們已經不再是部落聯盟,而是國傢政權。而且這還是一個雜交加強版的政權。
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耶律德光掃蕩瞭一番中原,契丹人學會瞭如何統治中原的農耕文明。
於是,契丹的大遼就不是一般的草原政權。這個政權既能駕馭草原,掌握冷兵器時代的最強軍事存在―遊牧騎兵;又能駕馭中原,能夠對幽雲十六州實施中原管理模式。
這就非常厲害瞭,大遼皇帝一手握著草原騎兵,中原不服,就拿騎兵對付;一手握著幽雲十六州的稅賦,草原部落不服,就拿錢糧說話。中原要打仗,我不怕,因為我有騎兵;草原要分裂,我不怕,因為我有錢糧。
這個敵人不是一般的強大,單靠中原王朝和中原士卒,真得收拾不瞭他們。
2.大宋不是大唐,文明在升級而軍事卻在降級
要說文明程度,大宋絕對能碾壓大唐。
雖然大唐國力很強,但經濟沒法跟大宋比。而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大唐更比不過大宋。甚至,中央政權的穩定程度,大唐更是比大宋差得太多。大宋是被異族攻滅的,而大唐是被自己玩死的,這就是差距。
大宋在文明程度上碾壓大唐,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豪族門閥政治被士大夫政治取代瞭,皇帝有瞭一批忠誠的代理人隊伍。唐朝的豪族大臣,敢跟皇帝分庭抗禮;而宋朝的科舉大臣,在皇帝麵前連個凳子都沒有。皇權被加強瞭。
另一個是宋朝的中央朝廷徹底控製瞭軍權、財權和政權,中央朝廷的權力極大。所以,宋朝能夠牢固地控製住地方勢力,地方想造反,連門都沒有。所以,宋朝的節度使,就沒法跟唐朝的節度使比瞭,也就有個節度使的虛名。嶽飛32歲就當上瞭節度使,但是他這個節度使,最多就有一支忠誠的嶽傢軍,但嶽傢軍的軍餉和輜重都得趙構提供。
文明升級瞭,但軍事卻降級瞭。有四個原因:
一個是為瞭遏製武將造反,大宋對武將是一種嚴防死守,就是不能讓你有太多的自主權。所以,宋朝軍事作戰單元的凝聚力,跟大唐的府兵和節度使兵,就沒法比瞭。
另一個是長期的重文輕武,真正的帝國精英能去考科舉全去考科舉瞭,最多也就是二流人纔會到軍隊為官、為將。
再一個就是中央的可統治性加強瞭,但地方的迴應性卻減弱瞭。特彆是邊鎮,連一個能拍闆的長官都沒有、事事嚮中央請示,這力量能強嗎?宋朝的邊鎮將軍,都不如漢朝的一個太守更有權力。
最後就是強乾弱枝,真正的精兵強卒全被選拔到汴京、在那養著,組織瞭一支龐大的京城衛戍部隊,那邊鎮還有什麼能打仗的兵?所以,指望宋朝的邊軍和邊鎮去獨自解決契丹問題,想也彆想。
3.與大遼和平相處,也許是宋朝最好的戰略決策
有大遼擋在北方,宋朝可以少很多麻煩,可以得到很多好處。
少的麻煩就是:中原王朝真得不用再操心草原問題瞭,因為大遼全給解決瞭。
草原愛亂成什麼樣、就亂成什麼樣,汴京城裏依舊歌舞升平、中原百姓仍舊安居樂業。
而為什麼大遼能夠搞定草原呢?
在草原之外,大遼獲得瞭外部資源的注入,這個外部資源就是幽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的稅賦足以支持大遼在草原稱雄。跟草原其他部落相比,幽雲十六州就是大遼的優勢。
而大宋獲得瞭什麼好處呢?
宋朝對社會的控製是曆代王朝中最自由、最寬鬆的。
原因就是國傢不用天天擔心北邊打仗,不用花錢養兵、練兵和戰爭。除瞭省錢,還有社會管理的好處,國傢不需要把社會和百姓、組織成軍國主義的模式。
秦朝為什麼能打?編戶齊民,老百姓都給我控製起來,要徵糧的時候、給我交糧食,要徵兵的時候給我齣壯丁。唐朝也是如此。連京城長安都控得死死的,白天坊門打開自由齣入,晚上坊們關閉施行宵禁。
曆代王朝都是重農抑商的。原因就是商人這夥流動人口雖然能夠帶來財富,但是帶來的財富跟國傢沒關係。傳統國傢的財政手段和管理手段,沒法把商業財富轉化為國傢實力。所以,就得重農抑商,把社會控製死瞭,國傢纔能管得瞭。因為除瞭幸福,傳統國傢必須考慮安全的問題,這個問題就來自於草原。
但是,宋朝卻工商隨便,商人也不受歧視。原因就是宋朝的草原問題被大遼搞定瞭,所以它可以讓社會更放任一點兒。
如果動不動就來一個“漁陽鼙鼓動地來”,你大宋還可能這麼玩嗎?先安全再幸福,外部危機就得把大宋逼成軍國主義模式,因為大傢得先活著。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
這是硃元璋對元朝滅亡的總結。
元朝不是失之於嚴,而是失之於寬、對社會不管不問。所以,明朝的社會管製,要比元朝嚴格很多。
元朝為什麼寬鬆?因為元朝可以,它是一個涵蓋草原和中原的大帝國,不用擔心草原入侵。
而把大宋和大遼加在一起,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大元,所以宋朝的社會管理就可以如此寬鬆。
所以,大遼亡瞭的時候,大宋的好日子也就結束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