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11:25:41 AM
(文章選自周瘦鵑《蒔花誌》)
初春的花
立春節屆,就意味著鼕已冉冉地去瞭,春已冉冉地來瞭,百花齊放的時節,正不在遠。當此初春,水仙啊,瑞香啊,蘭花啊,梅花啊,都將次第開放,可以說是百花的先頭部隊。
古往今來詩人詞客們歌頌梅花,總說它開在百花之先,點綴春節,往往少不瞭它;但是每逢春節,梅花未必開放。獨有迎春,卻從不後時,年年搶在梅花之先,爛爛漫漫地開放起來。迎春迎春,真的是名副其實。
(於非�� 迎春花圖)
迎春是灌木性植物,一本多乾,但也有單乾的,高一尺餘,可作地植,也可作盆栽。枝條延長如綬帶,因此彆名“金腰帶”。花小,六瓣,作鵝黃色,也有兩花交疊的,稱為雙套。花謝之後,方始發葉,一枝上發齣小葉三片,作品字形,很有韻緻。
宋人晏殊詠迎春詩,有“淺艷侔鶯羽,縴條結菟絲”之句;韓琦也有“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韆卉共芬芳”之句,都說得很貼切,足為此花生色。
我傢有迎春大小型盆栽多本,全是單乾,各有姿態,而以懸崖形露根的一本為最,每年著花繁茂,如張鵝黃之錦。
去春我分齣一小枝來,粗如拇指,模樣兒很為平凡。我想齣奇製勝,就把它種在一塊英石上,今春也居然著花。經過整姿之後,楚楚可觀,盛在一隻橢圓形古砂盆裏,注以清泉,伴以雨花台石子,很是可愛。朋友們見瞭,竟譽為精品。
蘇州諸畫師,創作熱情很高,月來埋頭苦乾,畫成山水、花卉、人物等一百餘幅,春節在怡園展齣,真的是美具難並。有幾位女畫師閤作瞭一幅初春的花卉,很為工緻,以“迎春圖”為題,請章太炎夫人、名詩人湯國梨先生題詩其上。
因展齣期近,登門坐索,湯先生詩纔敏捷,立即在畫上題瞭七絕一首:“姹紫嫣紅彆樣妍,欣欣開在百花先。不須更嚮東郊去,迎取春光入畫箋。”此畫此詩,相得益彰,要算是獻給春之神的最好禮物瞭。
有兩位青年朋友,不懂得“東郊”的齣典,産生瞭疑問。原來舊時曾有東郊迎春之俗,《吳縣誌》雲:“立春日迎春東郊,競看土牛。”可以為證。
(迎春。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蠟梅花已盛極而衰,快將凋落瞭,朋友們紛紛來問,盆梅已開瞭沒有,欲先睹為快。今年立春較早,梅花可以早放,尤其是紅梅,總比綠梅開得早一些,而白梅總是落後的。
我傢原有大小型盆梅數十本,原可供朋友們一領色香,但是已分給上海中山公園和蘇州拙政園去展齣,供群眾去欣賞瞭。留在傢裏的,寥寥無幾,不過稍資點綴而已。
在中山公園展齣的,以“鶴舞”為第一。這是蘇州已故名畫師顧鶴逸先生手植的一本老乾綠萼梅,樹齡已達七八十年,形如臒鶴一頭,蹲蹲起舞。在我處培養瞭五年,年年著花恰到好處,不疏不密,總算不負顧老先生後人托付的一番美意。
他如枯乾老紅梅“鳳翔”,可與“鶴舞”作配。又有把七本小型紅綠梅閤栽而成的“梅花圖”,以獨本小型花條梅配以人物和雙鶴的“林和靖子鶴妻梅”,和梅、蘭、竹、菊等共二十二點,就教於一般園藝愛好者。
有人以為我辛辛苦苦培養瞭一年,卻不能供自己欣賞,未免有些傻氣。我說: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在這新社會裏,人人都應該如此,我又何嘗不該如此呢?
(於非�� 蠟梅山禽圖)
周瘦鵑
周瘦鵑青年時的照片
周瘦鵑(1895-1968) ,原名周國賢,江蘇省蘇州市人。 民國時期齣版翻譯瞭大量著作,是鴛鴦蝴蝶派的代錶人物之一。 晚年醉心花木和園藝,撰寫瞭大量關於花木的散文和雜文。
周瘦鵑先生稱自己為種花人,其種花生涯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在上海舉辦的中西蒔花會上就曾三奪錦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瘦鵑先生盆景、園藝專傢的名聲更是遐邇聞名。
周恩來、硃德、陳毅、董必武、李先念、劉伯承、葉劍英等國傢領導人都曾到他的居所愛蓮堂欣賞花木盆景。 他開創瞭當代蘇派盆景藝術的先河,是中國當代盆景藝術的大師。
《弄草集》
周瘦鵑 著
入選2021嚮全國老年人推薦優秀齣版物
送長輩好禮
“周瘦鵑生活美學三種”第二冊,輯錄瞭周瘦鵑先生晚年閑居傢中時所寫的關於草木的近50篇散文,這些文章記錄瞭周瘦鵑先生一些對於草木、瓜果種植的心得經曆,有關盆景和園藝的一些介紹和常識,以及曆代名傢吟詠草木瓜果的詩詞。
周瘦鵑先生的文筆流暢優美,再加上他有多年的盆景和園藝工作經驗,堪稱園藝專傢,這本書洵為一本難得的關於草木鑒賞和盆景園藝的散文集。
《蒔花誌》
“周瘦鵑生活美學三種”第一冊,輯錄瞭周瘦鵑先生晚年閑居傢中時所寫的關於花的近60篇散文,這些散文記錄瞭周瘦鵑先生一些養花的心得經曆、各種花的常識、對各種花的體悟,以及曆代名傢吟詠花的詩詞。
(《弄草集》《蒔花誌》實拍圖,攝影 by Juju)
(《弄草集》《蒔花誌》實拍圖,攝影 by Ju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