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0:21:04 AM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燕|全國兩會報道
曆年全國兩會,房産政策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申瞭“房住不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閤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明宇集團董事長張建明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認為,“滿足購房者閤理需求”,將成為今年房地産市場調控的重要特點。
“所謂‘閤理需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剛需,二是改善性需求。堅持租購並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支持商品房市場,將有助於保障剛需和改善性購房的閤理需求。”張建明說。
高風險的錶象在高杠杆,根子在預售製度
“政府工作報告關於‘閤理需求’的錶述,可溯源於去年下半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錶明中央的政策思路是清晰統一的,體現這一政策的導嚮連續性。”張建明說。
今年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陸續齣台穩樓市新政,促進剛需和改善需求釋放,其中不乏廣州、鄭州、青島等一、二綫城市。
張建明認為,從去年四季度以來有關政策信號的釋放,到近期各地政策的公布,既有房貸額度和首付比例上的調整,也有限購限貸限售等方麵的調整。3月4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聯閤發布的《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中,同樣提及瞭優化住房金融服務和滿足新市民安居需求的導嚮。綜閤來看,2022年房地産市場平穩運行將是趨勢。
滿足購房者閤理需求的同時,仍然要注意,隨著房地産市場逐步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部分房企齣現資金或債務問題,以至於商品房逾期交付,對廣大購房群體形成瞭強烈衝擊。
“前些年,房地産行業之所以能高歌猛進,其‘秘訣’就在於極高的杠杆率。依靠高杠杆,很多房地産企業盲目擴張、盲目追求規模膨脹。”張建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盡管從2020年下半年來,在三條紅綫、房貸集中度管控等政策疊加約束下,房企杠杆率有所下降,但總體仍處在高位水平,據《2021中國房地産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上市房企的淨負債率均值達95.07%。
如何化解風險?關鍵在於對癥下藥。張建明認為,高風險的錶象在高杠杆,但根子還是在預售製度。為此,他建議選擇閤適的窗口期,取消商品房預售製。
“這是房地産降杠杆、防風險最直接有效的路徑。”張建明認為,中國房地産市場經過20多年的迅猛發展,預售製這項原意在於扶持房企的政策也到瞭退齣曆史舞台的時候,實行現房銷售製度,有助於堅持住房的消費屬性,抑製其資本屬性過熱帶來的泡沫。實行現房銷售製度將從根本上降低開發商的財務杠杆,也是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的需要。
張建明同時強調,全麵實行現房銷售製度需要等待時機成熟,建議在政策公布和正式施行之間,留夠窗口期(比如三年),給相關市場主體評估、調整、轉型等充分準備時間,以確保新政的有序、穩健、高效實施。
堅持“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和手段
除瞭建議全麵實現現房銷售製度,張建明還就開徵房地産稅提齣瞭建議。
在張建明看來,房價高離不開地價高,而之所以地價居高不下,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他說,目前的土地“批租製”下,尤其在有的地方政府缺少大宗穩定稅源的背景下,往往導緻其寅吃卯糧。而開徵房地産稅後,房地産稅可以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個主體稅種,有利於抑製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激勵其優化投資環境,保護和擴大稅源,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對於一些炒房投機者來說,開徵房地産稅還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抑製‘炒房’行為,提高投機者的炒房成本,降低收益預期,遏製或減少投機需求。”張建明指齣,開徵房地産稅,除瞭抑製“炒房”,還可以通過對納稅人擁有不動産數量、價值的區彆進行徵稅,對財産和收入起到閤理的調節作用,以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共同富裕。
對此,張建明建議,對此,張建明建議,對擁有不動産的數量、價值、屬性等因素綜閤考量,科學閤理設置徵(免)收對象、基數,從而確定稅率。按擁有房地産數量越多、價值越高,交稅越多的原則,開徵房地産稅。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齣“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之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央行、住建部等最新的錶態中,也均提及瞭“良性循環”。
張建明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錶示,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是一個係統工程,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政策的時間維度上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從産業核心價值鏈上要考慮協同性。
為此,張建明建議,一是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和手段,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形成長效機製。二是要增強調控政策的精準性和協同性,將“良性循環”作為係統工程來抓。
“要從土地供給、地産開發、住房消費三個核心端口同步發力,財政、金融等政策協同,推動房地産市場的各方趨於理性。”張建明進一步闡釋道,在土地供給端,高房價的背後往往是高地價,要逐步擺脫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要改進和完善土地齣讓方式,抑製非理性無序競爭,通過穩地價而穩房價。在房地産開發端,核心還是繼續推進房企降杠杆,糾正高杠杆、高周轉、高風險發展模式。在住房消費端,關鍵在於加快房地産稅的立法,抑製投機,引導閤理需求、理性投資。
“構建一個‘良性循環’的房地産市場,需要市場各方參與,並在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下實現。”張建明說。
責編:郭霽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