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8:23:20 A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光子星球,作者 | 何芙蓉,編輯| 吳先之
近日,騰訊內測瞭一款團購工具小程序“鵝享團”。鵝享團的上綫意味著騰訊首次涉足團購領域,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過去一年,團購行業經曆瞭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是眾巨頭爭先恐後的湧入社區團購,燒錢搶占下沉市場。二是美團的大本營――到店團購,迎來抖音團購的攪局。
騰訊此時入局團購,似乎為團購行業的競爭帶來瞭更多的看點。
據光子星球瞭解,鵝享團是一款麵嚮小微商戶,針對其微信私域交易場景,提高交易效率和私域運營的服務工具,幫助小微商戶和團長更好的做私域流量變現。
鵝享團還處於內測階段,其功能屬性並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社區團購或到店團購業務。它的重點在於圍繞微信私域流量做文章,因而所能囊括的品類和功能似乎更具想象力。
瞄準拼多多,對標“快團團”
一位“鵝享團”內測用戶告訴光子星球,據他瞭解,鵝享團主要是對標“快團團”,不過具體落地要等到3月1日産品交流會之後。
快團團是拼多多旗下的一款微信社群團購小程序,助力微信生態內商傢經營私域流量,2020年5月正式上綫。其中包含團購、報名、幫賣、直播、訂單管理等功能。
根據公開數據,快團團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迅速占領微信社群團購小程序TOP1,全網小程序排名24。另外,此前快團團官方披露2021年的目標GMV預達600億元。
水果生鮮、美妝個護、傢居生活、數碼傢電、醫藥健康、海淘商品、虛擬産品等多品類商品在快團團均有涉及。快團團成長於微信的私域流量體係,萬物可團的構想在此生根發芽。
鵝享團若要依葫蘆畫瓢似乎並不意外,畢竟流量是自己的,而且這也是騰訊的優勢所在。
“鵝享團主要是利用龐大的微信流量,做私域電商。適閤供應鏈及大團隊長創業,本地區域性的小微商戶也可以好好利用鵝享團團購工具做自己的生意。”上述參與內測的人士錶示。
鵝享團實則融閤瞭電商與團購的共同特點。
不過,與傳統電商平台相比,其差異主要在於流量私域化。相較於社區團購,騰訊隻是一個團購工具的提供者,平台不參與運營,可見其輕資産的特點。另外,平台匯聚電商或實體商傢,甚至普通個人,因此所涵蓋的商品品類可能將比社區團購更加廣泛。
不過,社群電商商傢、商品的泛化也伴隨著消費者對於其質量、售後等服務的質疑。在此場景下,高頻低價産品往往纔是暢銷品,這或許也是鵝享團對標快團團的不二選擇。
傳統綜閤電商盤踞著阿裏、京東、拼多多等玩傢,同時抖音、快手也在通過短視頻切入,綜閤電商很難講齣新故事。基於微信生態特徵以及社群模式下用戶的消費心理特徵,從小微商戶切入或許也是一條差異化道路。
微商or電商?
騰訊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第二個答案。手握超12億的微信用戶,其基於微信、QQ的社交地位已經到達無可撼動的地步。
公域流量增長見頂已經是各大平台普遍麵臨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電商行業來說,從私域流量上做文章已經成為平台、品牌方等商業化突破的大趨勢。
騰訊最不缺私域流量,有流量就會有生意。騰訊做電商雖屢戰屢敗,但電商心一直都在,鵝享團可視為騰訊對電商的再次加碼。
2月22日,有消息稱騰訊主打潮玩電商的小鵝拼拼即將關停。另外,此前推齣的“騰訊匯聚” “雲逛全球”等仍在持續運營,但始終不溫不火。
鵝享團是否會走騰訊電商的老路,還不能妄下結論。可以發現,鵝享團有意避開自身在電商領域的不足之處,同時突齣其優勢。
眾所周知,做電商最主要的考驗就在於供應鏈、物流等方麵的履約能力。騰訊將鵝享團的屬性定義為“工具”,即平台不會親自下場做,主要是商傢依托鵝享團將交易便利化,進而在微信生態內實現商業轉化。關於供應鏈、物流、售後等環節的服務主要由商傢自己完成,這因此就避免瞭平台對該業務的重資産投入。
避開短闆之餘,鵝享團或將最大限度的利用微信的社交資源。上述內測人士錶示,成為團長幾乎沒有門檻。首先是平台沒有所謂的門檻費,另外對於團長身份並無強製要求,即便是沒有供應鏈支撐的普通人也可成為幫賣團長賺取傭金。
另外,上述參與內測的人士錶示,鵝享團對商品品類、商傢類型、以及配送範圍及方式等似乎都沒有明顯的規定與限製,主要看商傢屬性以及提供服務的能力。“最關鍵的還是要開發更多的團長來賣貨。“
這種模式的特徵在於靈活性,好壞參半,在最大限度鋪開攤子的同時也需要經受服務能力的考驗。對比快團團,在用戶猛增的同時伴隨著假貨、售後不完善的睏擾。
鵝享團明確錶示麵嚮小微商戶,在傳統電商平台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這無疑會促進一部分長尾商傢在此紮根,但同樣會麵臨魚龍混雜的挑戰。
“人人皆可為團長”的模式似乎是又迴到瞭曾經的微商泛濫的時代。鵝享團的運營模式依托微信的私域流量,團長可以將商品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或者發給微信好友,進而實現交易。
這似乎是微商在微信生態內的再進化,微商以往的傳播模式偏嚮於朋友圈分享,然後再私信交易,鵝享團的介入將模式變為電商小程序一鍵購買。交易效率提升的同時或將吸引大批微商群體的湧入。
微信作為日常通訊工具,若朋友圈、微信群、私信聊天框均充斥著各種拼團消息,微信是否又違背瞭曾經的初衷?
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難兼得
移動社交時代,“人”的數字化驅動著人貨場由割裂走嚮融閤,因此衍生齣更多實現轉化和交易的觸點。在此契機下,騰訊驅動零售數字化升級在不斷推進中。
“鵝享團也是騰訊智慧零售的戰略之一。”上述人士錶示。依托微信流量池,麵嚮小微商戶重構人貨場。
傳統電商對於人貨場的匹配更具大眾屬性,例如滿足高頻需求,集中於標品等。而在社交場景下,圈子、興趣愛好等都是可觸發交易的因素,鵝享團似乎有開發電商增量市場的潛質。
鵝享團給實體商戶、供應鏈廠傢、長尾商傢、或者普通個人等都留瞭一席之地。
以實體商戶為例,近年來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尤其是疫情以來用戶消費習慣進一步綫上化。在此過程中,實體經濟挑戰與機遇並存,在綫下購買力驟減的同時,很多實體商傢開始瞭數字化轉型。
一位微信小程序開發商錶示,之前,實體商戶轉型轉戰社區電商等綫上模式,大都是選擇開發自己的小程序商城來上綫産品。鵝享團上綫,對於這些商傢來說則直接開通團長上綫産品即可,不需要再開發小程序。
無疑,鵝享團的上綫對於實體商戶數字化轉型提供瞭便利性,同時縮減成本開支。
以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為代錶的社區團購一直受到市場的詬病,主要原因在於其盈利速度跟不上燒錢速度,加上時效性較低、産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在可持續性方麵存疑。
鵝享團助力本地商傢嚮綫上轉型或將直接規避社區團購的模式弊端,基於本地商傢打造社區電商新範式。
而且社區電商本身就是一種補充性消費,基於本地商傢做綫上綫下協同或許比社區團購企業們重資産投入的性價比更高。
在社會效益語境下,鵝享團對於實體經濟轉型、小微商戶商業變現似乎都能産生促進作用。其工具特徵放大瞭服務屬性,但工具的輕資産模式也加大瞭其後續發展的不確定性。
電商本就是紅海市場,無論是三大傳統電商平台,還是依托直播而起抖快,各自都處於卡位競爭的狀態,各自具備差異化優勢。
鵝享團生於微信,不缺流量,缺失在物流、供應鏈等方麵的積纍。在人貨場三要素中,它將“人”的作用放到最大,突齣優勢規避短闆。
而如今電商行業進入深度競爭狀態,消費者滿意的欲值被不斷拉高,電商平台的履約服務能力與消費者的選擇與否息息相關,例如京東的“快”。
麵對更挑的消費者,鵝享團強調服務小微商傢的同時,或將弱化麵嚮消費者的服務。
如此看來,鵝享團要想打破騰訊電商的魔咒也並非易事。